世人皆以為「道」是這個世界裡最終極的規律,無論什麼行業,其最高的目標都以見「道」為功,比如說以文載道,以武入道等,這一點佛家修行亦不例外,作為一個探究世間真理的佛法修行之人,每以見道為榮,因為見道即意謂著自己離道又近了一步,但是,這個世界那麼多的修行之人,真正能夠最終見道的人卻實在是少之又少,所以修行之人雖多,但最終能夠達到見道是種什麼境界的人,應該還是如鳳毛麟角般的極少數的。
想要見道就必須知道「道」是什麼,「道」是什麼呢?
按佛家的說法,可以勉強叫做真如自性,是這個世界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的般若自性,得到了這個自性,也就達到了佛祖的 無上正等正覺境界,但是,這個真如是沒有辦法用言語來描繪形容的,只能用自己的心去體悟,如果用語言來表達,恐怕人們就會走入一個「言語道斷」的境地。
雖然沒有辦法用語言來形容和表達「見道」,但是佛祖為我們用一個比喻來形象地表達「見道」之後是什麼樣的境界,雖然簡單,但卻形象、生動,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去理解佛祖所說的境界,那麼佛祖是怎麼比喻的呢?
佛言:夫見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滅,而明獨存。學道見諦,無明即滅,而明常存矣。
人們做出了種種的努力、艱苦的修行而終於「見道」了,那「見道」了會是種什麼樣的情況(境界)呢?佛祖以譬喻告訴我們說,一個已經證悟了真理的人,就像一個人手拿火炬而進入一個黑暗的房間,不管這黑暗存在了多久,哪怕是千萬年之久,由於我們手中的火炬之光,那曾經黑暗的房間立刻就會明亮起來,而黑暗馬上就會消失,只剩下光明的照耀。
我們修行佛法,也是同樣的一個道理,雖然我們自身被「無明」煩惱所苦,被無始劫來的因果之力所糾纏,但是,只要我們有朝一日,終於因為努力修行而開悟,見到了道之時,我們自身所具的般若自性就會破除掉附著在心上的一切塵垢而重新恢復自有的智慧,那些圍繞在我們身邊的無明煩惱就會像黑暗一樣,因被光明照耀而消失不見,而且這種般若的智慧之光是長久的,不會熄滅的。
「道」是什麼,沒人能以言語來說清楚,「道」說不清楚,那「見道」的境界自然也就難以說清楚,可是佛祖卻用一個簡單的比喻,很形象的就讓我們清楚地理解了這個難題,使我們很容易的就能夠找到學習的一個方向與目標,對自己的修行更有信心,對佛法的智慧又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見道」雖然是人們修行的目標,但千萬不要因此而生出執著之心,因為扎紮實實地走好眼下的每一步才是最重要的,只要穩紮穩打,見道就只不過是水到渠成,很自然的一件事情,如果因為想要見道而好高騖遠,妄念紛紛,那可就得不償失了,有志之修行者,不可不查,不知大家以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