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被佛祖稱讚的「慧命」,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2020-12-20 梅山易學

在《金剛經》第二十一品非說所說分中,長老須菩提又一次的被佛祖所稱讚,稱之為慧命須菩提,第一次是在第九品一相無相分中,佛祖稱讚須菩提長老為「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的第一離欲阿羅漢」,以嘉許須菩提長老遠離一切是非,不著我人四相,契合真理已到奧妙之處,為解空第一。

網圖

在這裡,又稱讚須菩提長老為「慧命須菩提」,是因為須菩提長老聞說是經之後,已經深解如來義趣,可以擔負起如來家業的付囑,在佛教的教義中,慧以德言,命以壽言,為長老之異名。

在佛教中,慧命即是指弘傳的佛法,以智慧為法身的壽命,智慧夭則法身亡,故云慧命,就像四大和合的色身必須要依賴飲食長養一樣,法身亦必須要依賴智慧的長養,智慧為法身之壽命,如果智慧之命夭傷,那麼法體之命亦必亡失,就像經典中所說的一樣:末代鈍根,與佛法中起斷滅見,夭傷慧命,亡失法身。

慧命之另一個意思為尊稱僧人為慧命,取其博聞強識,以慧為命之義,以廣大甚深之智慧可以深入如來智慧之海,入於般若之門,悟慧無生,覺悟本源乃無生無死、不去不來,所以叫慧命。

網圖

須菩提長老以自己的智慧證入佛祖所說的《金剛經》旨趣之中,悟徹了無生之法,知道了非去非來,非生非滅的真如實相,與自己的真源本性契入無間,從此之後,可以承負佛祖慧命的家業,所以佛祖才稱讚長老須菩提,不僅僅是人中第一的有德長老,而且能夠徹悟般若深慧。

此慧德是遍滿法界而永生不息、綿延不絕的,是真正的以慧為命,可以獲得無窮之福德,這福德之深廣,可不是世間那些有為的福德所能夠稱量和比喻的。

古聖有云: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聞,古人遇佛值世,尚且難以當下直達,何況我等眾生,處此末法濁世佛法難聞,經教難信之世,想要獲得一個可以荷擔佛祖慧命的人來演說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是千難萬難,曠劫難遇。

網圖

要想獲得如須菩提長老一樣的慧命,眾生要如《金剛經》中所說的一樣,做到心無所住,對所有相都不生愛著之心,深解般若旨趣,踐行金剛般若之妙法,契入佛祖的智慧大海中,從此免去三毒之苦,免卻六道之累,明了生佛不二,同登涅槃彼岸。

相關焦點

  • 不懂《金剛經》的意思,念《金剛經》有意義嗎?
    現在有很多人,認為讀《金剛經》是好的,但是心中有疑問,什麼疑問呢?就是覺得自己不懂《金剛經》的意思,念《金剛經》還有什麼意義呢?如果您這樣想,那就太多慮了!為什麼呢?首先來說,佛經,特別是像《金剛經》這一類的般若經,是佛自性的流露,講的是佛的自性。而咱說的「懂」或者「不懂」,是靠大腦的思維,大腦無法思維自性的東西。
  • 「如來」是什麼意思?《金剛經》中2句經文洞明其義
    想必每一位了解或是不了解佛教的朋友,都聽說過「如來佛祖」 的名號,大家也許知道這是對釋迦牟尼佛的稱謂,但你知道「如來」的意思嗎?在佛教經典《金剛經》 中有一句「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這句經文的意思是說,如來,便是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所以被稱作如來。那麼按如此理解,如來即無來處也無去處,便是沒有了。難道如來代表的是虛無嗎?而在《金剛經》另一段經文中說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 金剛經第八講——佛祖為啥也要吃飯?又是如何吃飯?
    吃飯又有什麼規矩?《金剛經.法會因由分》: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佛祖神通廣大嗎?這個當然,否則無以鎮服邪魔外道,但他又是非常忌諱動輒施展神通的——因為就算神通再大也大不過「因果」,強行幹擾只能自食苦果,眾生自有各自的緣法在,就算佛祖也改變不了。
  • 《金剛經》:須菩提尊者是因為什麼而悲泣?
    在《金剛經》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中,須菩提尊者因為聽聞佛祖所說的佛法之甚深義趣之後,開始涕淚悲泣,這是為什麼呢?在一般的人看來,覺得這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不就是聽聞了佛法嘛,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幹嘛就鬧得如此激動呢?
  • 佛祖欲揚先抑眾生恍然大悟,老子巧設比喻醍醐灌頂,大智頓悟人生
    從《金剛經》第二十三分說起梁昭明太子為《金剛經》二十三分取名「淨心行善分」,本人認為此篇是《金剛經》根基,「如是我聞」云云五千餘言,被此分區區七十餘字高度概括。《金剛經》二十三分全文: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 《金剛經》:佛陀的「拈花一笑」,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全名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什麼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呢?所謂金剛,指的是金剛石,質地最堅固,光澤最耀眼,邊緣最鋒利,以金剛的特性比做佛陀講的佛經,是天底下最鋒利,最耀眼的,能以最快的速度,斬斷眾生一切煩惱痛苦的根源。
  • 再說《金剛經》四句偈
    其實整部《金剛經》,即是告誡我們勿追逐外相,因為追逐外相即是在追逐現象,觸及不到本質。如來的本質,是內在的無染著的清淨佛性。佛陀弘法四十九年,用了二十二年的時間講般若,《金剛經》則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總綱。此經蘊含宏大,教化世人如何消業、修福、開慧,有這四句經文,悟透受用一生!《楞嚴經》中有言: 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淨妙淨明心。
  • 《金剛經》:無上正等正覺之法,佛祖是真的無所得嗎?
    從《金剛經》的第九品一相無相分至第十六品的能淨業障分,佛祖為眾生深入剖析解悟之理,使眾生可以在徹悟此理之後便能依理修行,從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開始起修,到第二十二品無法可得分時,須菩提長老始徹悟佛祖的能度所度,能說所說,一切皆空,始知「實無有法,得無所得」的終極智慧。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很多人覺得,這裡的意思是說,只要看到所有的相都是假的,就能看到如來。那麼,這種理解對不對呢?這裡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佛法:讀《金剛經》,這個重點一定要知道,否則徒勞無益
    網圖從傳入中國的那一天起,就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通過持誦《金剛經》、研究《金剛經》和為他人解讀《金剛經》中的奧義而獲得感應,因之而證得無上菩提聖果,獲得解脫,正因為如此,所以《金剛經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持誦《金剛經》時只要能知道一個重點,便可以迅速的獲得《金剛經》中所說的空無妙義之智慧,否則的話不但徒勞無益,而且會使你對《金剛經》的理解趨於偏頗之中,那麼這個重點是什麼呢?
  • 佛法:想獲得《金剛經》的殊勝功德,在讀誦之前先要搞清楚4個要點
    ,否則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人去稱讚、研究他。三,讀誦的時間有規定嗎?《金剛經》的讀誦,只要能誠心念經,自然可得無量功德,依法奉行佛祖的教義,定能受益匪淺,只要有心,隨時隨地都可以讀誦《金剛經》,隨時都能體悟佛祖所說的佛法大義,其關鍵是讀誦之時的心境是否適宜。
  • 《金剛經》:簡單的四個字,卻是般若思想的精髓,你知道嗎?
    《金剛經》是徹底解放眾生心靈煩惱的大智慧,在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人們因為研讀、持誦、為他人演說經中的法義而獲得解脫生死煩惱,超乘佛道,因為其中的義趣確實有不可思議之處,所以對中國的文化和佛教都產生了無法估量的深遠影響,使人們能通過對《金剛經》的理解而用另一種眼光來審視自己的生命意義
  • 金剛經: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都是些什麼心?
    就像二祖慧可求達摩祖師為其「安心」,最後找來找去,也沒找到,「覓心,了不可得」,佛祖早知道你找不到,要不然怎麼會作出如此英明的決斷:「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講到這裡,又想到一個公案,真人真事。
  • 《金剛經》是只有高智慧的人才能讀,還是人人可讀?
    《金剛經》是佛教至高無上的經典之一,自其問世以來,就受到了所有佛教徒們的頌揚稱讚,得到了歷代高僧大德的刻苦鑽研與深度解讀,成為了佛教文化中一顆璀璨明珠,為無數的佛教徒指明了前進的道路,為他們達到解脫的彼岸提供了無法想像的智慧,可以說是功莫大焉。
  • 《金剛經》中「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大乘正宗分中講:何以故。須菩提。若善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經》好多處都提到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相」這個字的意思就是現象,文字上是現象,依照人的思想心理來說就是觀念。
  • 《金剛經》開篇的「如是我聞」四個字是什麼意思?
    相傳阿難出家追隨佛陀二十五年,聽聞受持了絕大部分佛法,佛陀稱讚他說:「我聲聞中第一比丘,知時明物,所至無疑,所憶不忘(不會記錯的),多聞廣遠……」阿難在佛陀十大弟子以「多聞第一」著稱。換句話說便是「阿難深得佛陀真傳」。
  • 金剛經10——第一品佛祖一言未發,但整本金剛經的精髓都在其中
    這一品說的直白一點,佛祖雖然沒有「言傳」,但卻一直在「身教」——而後者的效果往往要高過前者,這是真正的「實相般若」。接下來請各位師兄一起隨紅塵看看,佛祖的行動到底表達了什麼意思。02吃飯穿衣皆修行這一品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佛祖究竟做了一些什麼呢?
  • 金剛經第一品告訴我們——細節小處,方見真佛
    《金剛經》一共三十二品,五千餘字,而且理解起來並不容易,雖然大家都知道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個「空」字,但這空來自何方,又向何處去?卻未必有幾人能明白,哪怕真的感覺自己「空」了,卻同時又著了另一層「空相」,其實還是不空。
  • 破壞別人的慧命
    我就問他,你有沒有聽過經?有。在哪裡聽經?在行天宮,在媽祖廟。你看,他把那個也當做學佛,可見得正法不容易遇到!3 眾生接觸外面境界,往往先入為主,如果他一開始就接受一些邪法,他把這邪法當做真的,以後遇到正法,他認為正法跟他以前所接觸的不一樣,他就會排斥。
  • 捨得一詞在金剛經中的含義
    金剛經是一部佛教經典,記載的是長老須菩提和佛祖釋迦牟尼的對話,須菩提提出問題,佛祖給予的解答,須菩提的問題是在修行過程中,如何控制好這顆心。心不能在放在色聲香味觸法上,什麼是色聲香味觸法?這個一定要知道。一、色 ,指眼睛看到的東西,能染汙眼根,稱為色塵。二、聲 耳朵聽到的聲音,能染汙耳根,稱為聲塵。三、香 鼻子聞到的氣味,香臭。能染汙鼻根,稱為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