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紅塵說禪》系列第71篇
我們繼續來聊《金剛經》,這一篇介紹佛陀以及僧眾們吃飯的那些事。
這次咱們談兩個問題——佛陀為何也要吃飯?吃飯又有什麼規矩?
《金剛經.法會因由分》: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02佛陀為何也要吃飯
許多師兄——尤其是剛剛開始學法的師兄們,總把佛祖看作是神仙,比如《西遊記》中的如來佛那樣,揮掌間就把不可一世的齊天大聖孫悟空給鎮壓了,這個看法其實是不全面的。
佛祖神通廣大嗎?這個當然,否則無以鎮服邪魔外道,但他又是非常忌諱動輒施展神通的——因為就算神通再大也大不過「因果」,強行幹擾只能自食苦果,眾生自有各自的緣法在,就算佛祖也改變不了。
此外有些朋友把寺廟裡面的那些木雕泥塑當做了佛祖本身來參拜,這其實也是不對的——這個拜佛拜的是佛法,是本師,是自己的傲慢和自高之心,是願意修行的信念,是利他的菩提心,但絕不是升官發財平安健康的許願。
而且許多師兄可能也不知道,佛祖是有著三重身的——化身,報身和法身,化身億萬,無處不在,就像是「千處祈求千處應」的觀世音菩薩;而報身也就是經文中後面所說的比「須彌山王」還高的大身,只能示現給初地歡喜地以上的菩薩。
至於清淨法身那就更玄妙了,其實就是「真如自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只有八地不動地以上的大菩薩才能完全看到。
換句話說,對於咱們這些凡夫來說,佛陀的報身和法身是根本不可能見到的,而億萬化身之中唯一確認的一位就是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淨飯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咱們慧根不夠,同樣也無緣拜見。
和報身以及法身不同,佛陀的化身示現於塵世間,就是向大家展示佛法中的「成住壞空」,放到普通人身上就是生老病死,因此這個化身也同樣需要吃飯,也會生病,最後也會圓寂。
03吃飯的規矩
明白佛祖為何要吃飯之後,咱們再來聊聊吃飯的那些規矩——這和我們凡夫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①吃飯時間:
這裡說的「爾時」是啥時候呢?古印度人喜歡用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這樣的三分法把一天分為三段,所以他們對於時間是不甚在意的,更沒有什麼精準的時間觀,這個哪怕到現在也沒改變,如果你和一個印度人相約十點見面,他十二點才施施然過來你也不要意外,他可能還覺得夠準時了呢。
而我們中國古代則是把一天分為了子醜寅卯等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兩個小時,而在佛法之中有著嚴格規定——醜、寅、卯這是天上的眾生吃飯的時候,辰、巳、午是人吃飯的時間,未、申、酉,這是畜生吃的時間,戌、亥、子這是鬼神吃的時間。
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為何最早僧人都有「過午不食」以及一日一食的規矩了吧,因為下午是畜生眾和鬼神眾吃飯的時間,當然,現在在中國已經基本沒有這個規矩了。
②只能乞食:
如果看了之前文章的師兄們應該還記得,當時佛祖說《金剛經》的時候是住在給孤獨長者的「祗樹給孤獨園」中的,難不成以給孤獨長者的大臣身份和富豪財力還供不起佛祖他們吃飯嗎?非得出去乞食不成?
其實長者供得起,但是佛祖卻不要,原因有三個,第一,僧人不能過的太悠哉,必須要苦修,這天天坐在這裡等人供奉是不行的,時間一久都變成懶蟲了;
第二,這乞食的過程就是降服自己「我慢」之心的一個過程,各位師兄可以想想,不管你如今有多少錢,但肯定比乞丐強多了吧?讓你拿著個缽或者碗之類的挨家挨戶去討飯,你放得下這個面子嗎?但能做到才叫修行。
第三,乞食本身不僅僅只是和眾生索要飯食,同樣也是幫眾生廣種福田的一個過程,如果有人這時候問法你給他講了,這等於是法布施,就算只是吃了別人供奉的飯,這也是為他們積攢福田,大家也可以理解為僧人的「工作」和「貢獻」,如果非要說這也是個職業的話。
正因如此,佛陀那個時候的僧眾每天吃飯都要託缽乞食,佛陀自己也不例外,而且以身作則,不過這個在中國已經很難看到了,但在泰國等信奉原始佛教的地區還有。
③乞食的衣服
有師兄問了,這乞食還有衣著講究啊?別說,這個還真有。
其實佛祖要求僧眾都苦修,以減低並最終消除自己的欲望,所以無論吃飯還是穿衣都決不能有要求,吃飯是人家給什麼吃什麼,而穿衣則是只能有三件。
第一件叫做五衣,大家可以理解為平時穿的便服;第二件叫做七衣,是念經做功課的時候穿的;而第三件叫做大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袈裟」,這是參加一些比較隆重的場合穿的,比如乞食,比如法會之類。
這裡大家不要誤會,雖然每個比丘都有「多達」三件衣服,但其實材料很差,都是撿來的破衣服或者布條縫製而成的,所以也叫「百衲衣」或者「糞掃衣」,千萬別以為是西遊記裡面唐玄奘的「錦斕袈裟」那麼閃耀。
但是材質再差,乞食的時候也要披上正式的袈裟,以表示對施主的尊敬,這也是一種禮儀和規矩。
04紅塵說
以上就是《金剛經》第一品中「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這十個字的解讀,各位師兄是否明白了呢?
至於乞食的具體規矩,我們下一回再來談,順便聊聊須菩提和大迦葉在乞食中犯了錯誤,被佛祖指責的有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