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麼佛祖兩邊站著一老一少?
眾生本來是佛,因無始劫來迷失了自性,墮落在六道輪迴,一念信解終成佛道。
佛陀說這世間是覺悟著的居處,覺悟者淨土也。
父慈子孝,亦是因緣。創建人間淨土,就先從孝敬父母開始。
其意是佛祖智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既是表法也是因緣。
佛祖兩邊站著的一老一少是阿難尊者和迦葉尊者,代表:
1、學佛不分先後,不分老幼;不重久習,不輕初學。
你就是八十歲,也可能是個愚昧無知的人;人家雖然是個三歲兒童,牙縫裡面可能也有真理。即使年齡很大,學佛時間很長,也可能無明;而三歲小孩也可能說的有真理。
或老或少都本具如來德相,有的儒子可教,有的大器晚成。俗話說:「有識不在年高,無知徒長百歲」。
2、修行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二、為何修行功夫上不去?
沒有見地或者見地錯誤!要有正知正見才能邁步!
沒有正知正見,修行就不能究竟。
戒定慧、信願行,三位一體。影響功夫上進的因素有N個,但是「首見地」,只有用正確的理論(見地)來指導實踐(修持),才能找準方向,不走彎路,事半功倍。
「首見地」——首先就是見地;
「重修持」——其次才是修持;
「滿行願」——再有就是行願。要想功德圓滿就要行願。
我們的功夫為何修不上去,就是因為沒有正知正見。
三、一般祖師爺什麼時候才會給你說法,說真正的道?
當你的見地超過師父了,師父才給你講法,傳道。你的見地還沒有,或者跟師父的距離太遠了,師父就不給你論道、授法。否則,所謂的「邪人修正法」,你會把正法也修成了邪法。
當你的見地超過師父了,師父才給你講法,傳道。你的見地還沒有,或者跟師父的距離太遠了,師父就不給你論道,授法。「見過於師,方可傳授」。
學佛的見地要接近甚至超過祖師爺。否則說了也聽不懂,白費口舌。要想建立起佛學見地,必讀《明清四大高僧文集》和龍樹菩薩的六論等。
其實祖師爺們無時無刻不在說法與道。也許看到聽到的是該傳授時才會傳授,實際呢一直在發聲,悟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