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是何意?道盡「男人」本性

2020-12-13 歷史芷天

古人說:「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是何意?道盡「男人」本性

在中國這個文明的社會,我們可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俗語。俗語作為一種文化遺產,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世世代代流傳下來。它講述的可能是生活哲理,也可能是對人性的剖析,亦或是對世人的警醒。總而言之,俗語都是具有一定道理的。

今天,我們就要來介紹一句俗語,它的原話是「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在這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一下這句話的歷史淵源。

戰國時期齊宣王整日遊手好閒,不理國事,齊國處於一種內憂外患的狀態而不知。就在此時,一名名叫鍾離春的女子挺身而出,後因其字無鹽,又相貌醜陋,被世人叫做「無豔。」

鍾無豔與齊宣王分析當前齊國所處的環境,更說道若齊王不奮發圖強,齊國滅亡是必然。齊宣王聽後,悔不當初,發誓從此勵精圖治。因鍾無豔在軍事和政治上有著超高的才能,齊宣王很多事情都要向她請教,這才封了鍾無豔為後。

齊宣王雖然敬佩她的才能,但卻心有所屬。對於美貌的女子,男人都會更加喜愛,齊宣王也不例外。他喜歡的是一個叫做夏迎春的女子,雖然不像鍾無豔那般富有才華,卻長得極為美麗,且擅長唱歌跳舞,因此很得齊宣王的喜愛,被封為西宮娘娘。

鍾無豔與夏迎春兩人,一醜一美,分別是兩個極端。每當國事上有問題的時候,齊宣王就會去找鍾無豔。但若是不需要鍾無豔,他就滿心歡喜地去找夏迎春。這也正是這句俗語的由來,意思是說一個人需要你的時候就過來找你,不需要你的時候就去找他真正想見之人。

一般來說,這句俗語經常用在男女交往的感情之中。若兩個人交往的時候,一個人對你,想要得到的是除了感情以外更有價值的東西,比如金錢、地位等,那麼這段感情並非是出自真心。同樣的,在兩個人的交往過程中,若是過度在意外貌,對於對方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從某些方面來說,這句俗語也是道盡「男」本性。就男生角度來說,大部分男人都是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兼具美貌與智慧,畢竟對於美好的東西,每個人都是嚮往的。所以,在基本的樣貌上沒有得到滿足時,那他們所追求的可能就是另外的東西了,比如另一半能給自己帶來的機會或者是金錢。但其實這樣的感情是不純粹的,它摻雜了許多情感以外的東西,失去了其本真。

現代社會當中,許多男子結婚以後,會覺得妻子整日圍著孩子和生活轉,再也沒有了昔日的美麗動人。這個時候,他可能就會想要在外面重新尋找一個美貌的女人,來滿足自己的欲望。如果只是想想,倒也罷了。但若是付諸行動,對於家中的妻子何嘗不是一種傷害。

以小編之見,相貌雖有加分功能,卻並非自己可以選擇,最重要的還是自身的才能。男女交往之中,更不該拘泥於相貌,而是一種真正的心靈上的契合。不能像齊宣王那樣,有事的時候呼喚別人,沒事的時候就將她拋諸腦後,不把別人當做工具,這才是對兩個人最大的尊重。

相關焦點

  • 俗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什麼意思?說的是男人本性!
    前文提到的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其實就是說了兩個人的故事。鍾無豔、夏迎春是歷史上的兩位女性,同是戰國時期齊宣王的女人。鍾無豔:相貌醜陋,即所謂"無鹽之醜女也"。她"廣額深目,高鼻結喉,駝背肥頸,長指大足,發若秋草,皮膚如漆,身穿破衣。"
  • 俗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一語道破男人本性!
    俗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一語道破男人本性!文/號外歷史之小玲 圖/網絡俗語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總是會時不時就被人們提起,多半都是長輩在教育晚輩的時候。而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是「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它是古人們對於歷史人物之間發生的故事的一些感悟。鍾無豔和夏迎春是戰國時期的兩位女性,她們都是齊宣王的妃子,只不過這兩人之間確實相對的極端,鍾無豔外貌醜陋卻很有才華,而夏迎春貌美卻毫無才能。只因為兩人相貌的不同所以得到了齊宣王天差地別的對待。
  • 俗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什麼意思?為何說的是男人本性?
    然而,人間萬事皆相對而生,有生有死,有喜有悲,有黑有白,當然有美就有醜。與四大美女相對應的,無疑就有四大醜女了。今天我們所要講的就是中國古代四大醜女之一鍾無豔(其他三位是:嫫母,孟光和阮女),古書上說她「四十未嫁」,「極醜無雙」「凹頭深目,長肚大節,昂鼻結喉,肥頂少發」。但其志向遠大,飽讀聖賢詩書,有治國的抱負。
  • 古人講「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啥意思?背後有何歷史淵源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就是藉助古人流傳下來的故事,直接展現出人性特點。不懂歷史的人眼中並不知道其中的深刻含義,其實這句簡單的俗語說出了人的真本性,簡單的一句話也表現出了人性醜惡的一面。「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說的是歷史人物之間情感的兜兜轉轉,也通過這句話,表現出一個男人的真本性。
  •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老祖宗字字珠璣,道出男人本性
    我國民間自古就有許多的老話和俗語,其中很多的俗語都淺顯易懂,可是背後的道理卻是極為深刻的。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句「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很多人都不解其義,它到底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背後說的就是人性,如果說你真的讀懂的話,肯定會引起深刻的思考。
  • 俗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啥意思?道出男人本性
    很多俗語還引經據典,初看不解其意,但是了解了時代背景和歷史人物之後,就會有一種恍然大悟之感。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很多人就不解其意,這句俗語到底說的是啥意思?背後的道理其實就是在說人性,讀懂後引人深思。鍾無豔首先這句俗語中的鐘無豔和夏迎春,都是一個人名。
  • 《鍾無豔》——你始終是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
    鍾無豔:「到底愛是什麼?」夏迎春:「愛,就是為心上人無條件付出犧牲,一心只想讓她得到幸福快樂。」鍾無豔:「錯。愛是霸佔、摧毀、還有破壞。為了要得到對方不擇手段,不惜讓對方傷心,必要時一拍兩散,玉石俱焚。」
  • 《鍾無豔》:男女關係,總有一種是「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
    01重刷《鍾無豔》之後,對「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有了更深刻地理解,這句俗語從古至今,形容某些男女關係,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鍾無豔和夏迎春兩位都是虛構的歷史女性,只不過兩個人被迫成為情敵。前者醜而有才,後者美而無能。
  •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鍾無豔》
    不知道這是不是屬於戀舊的一種心態,只是覺得老電影更有特色,裡面有我曾經的回憶,有我想抓住的東西。前陣子想起了梅豔芳,順著這條線下去,看到了《鍾無豔》這部電影。還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家裡有這部電影的光碟。那時候DVD還很流行,在家看光碟也是很開心的一件事。當時就覺得這部電影很有意思,現在再回來看的時候,感觸頗多。《鍾無豔》是一部2001年上映的香港電影。
  •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鍾無豔》主演們現在怎麼樣了?
    《鍾無豔》喜劇電影中,將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展現得淋漓盡致。而當時充當主角的演員是梅豔芳扮演齊宣王,鄭秀文扮演鍾無豔,張栢芝飾演夏迎春。電影戲劇的一個地方是張栢芝飾演的夏迎春人設原是齊宣王和鄭秀文初見時放出來的妖怪也可以說是神仙狐狸精,可男可女,喜歡齊宣王,也喜歡鍾無豔,為了得到鍾無豔,對鍾無豔下愛情毒,只要鍾無豔喜歡齊宣王,那麼她的臉上就會有印記,就會變醜。而另一邊,她化作美人狐狸精勾引齊宣王,讓齊宣王遠離鍾無豔,爭搶東宮娘娘之位。齊宣王卻坐享其成。
  • 古人云: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什麼意思?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很多古語都有深刻的含義,是古人對於生產以及生活的結晶,其中蘊含著很多人生哲理,作為後人我們應該了解並傳承下去。只有這樣,古語才能更好地被人們所熟知而並不至於被遺忘。在眾多的古語中有一句話很有哲理「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這句話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意思。一、什麼叫做有事鍾無豔?
  •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這句話是民間的一句傳言,。字面意思是有事便找鍾無豔,無事時只記得夏迎春。形容人薄情寡義,忘恩負義的意思。鍾離春劇照而夏迎春,正史上並無此人,一般影視劇中將她視為西宮娘娘,也有的是藝術加工成一名普通妃子。和鍾離春形成鮮明的對比,夏迎春身段婀娜,有沉魚落雁之容。
  •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醜女」鍾無豔的傳奇
    雖然說鍾無豔醜得足以位列古代四大醜女之一,但是她自幼就有遠大的理想。齊宣王在剛剛成為君主時尚且沉浸在做世子時的狀態,沒有作為君主的覺悟,夜夜笙歌,酒池肉林,整日尋歡作樂,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還喜歡奉承他的奸佞之臣。
  • 俗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你對鍾無豔有了解嗎?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這句俗語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鍾無豔是誰?相信有不少朋友第一次看到這句俗語都會好奇,鍾無豔是誰呢?鍾無豔是齊國有名的醜女,她原來的本名叫做無鹽,而且據說她的姓氏是鍾離,她還是齊國齊宣王的王后。那麼很多人可能就會好奇了,為什麼醜女還能成為王后呢?
  •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這卑微的愛情不要也罷!
    他擅長哄人,一張嘴走遍天下,在狐狸精和鍾無豔兩個人之間周旋,面對身邊這兩個女人,齊宣王始終是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他沉浸在夏迎春溫柔的眼波裡,與夏迎春天天風流快活,無心理會朝政,國家大事亂七八糟,其他國家對他的國土窺視已久,面對一個如此不理朝政的一國之主,其他國家共同出兵討伐,齊宣王慌了,他明白自己的能力,也知道自己的國家危在旦夕,在這個緊急關頭,他再一次想到了鍾無豔,在鍾無豔為了出徵時,齊宣王舉杯相送,滿面堆笑。仿佛鐘無豔是他心中摯愛之人。
  • 都說「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歷史上鍾無豔的結局如何?
    既然史料沒有記載「無豔」這個名字的由來,很多人就只能靠猜測來解釋,比如鍾離春(鍾離無鹽)該叫「鍾無鹽」是河北無鹽人,也有人說她是無鹽邑人,在今天的山東東平,還有人說無豔就是沒有豔麗的姿色,也就是不漂亮的意思,畢竟人家是皇后,又那麼有才,對國家社稷和百姓也有一定貢獻,總不能直接叫鍾醜女吧。
  •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醜女鍾無豔如何在四十歲成為齊宣王皇后
    鍾無豔其貌雖醜,但卻是有名的才女。她不似尋常女子只專注於閨閣之事,而是胸有韜略,心懷天下。她從小飽讀詩書,有治國平天下的偉大理想抱負。當時執政的齊宣王政治腐敗,綱紀不振,全國上下人心惶惶,怨聲載道。古人其實就是這麼的簡單,沒有現代人那種「看臉下菜碟」的習慣,尤其是尊重有才華的人物。在鍾離春成為齊宣王的王后之後,並不是單單的那種「烏鴉變鳳凰」,也不是說跟齊宣王卿卿我我,而是放眼朝野,整治朝綱,拆漸臺、罷女樂、退諂諛,進直言,選兵馬,實府庫。為齊國解決了一系列的事,在各國中站穩了腳跟。雖為王后,還不如稱她為齊宣王的謀士與智囊。
  •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一位醜陋無比的女人,卻影響了一個國家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一位醜陋無比的女人,卻影響了一個國家鍾無豔,複姓「鍾離」,名」春「,中國古代「四大醜女「之一。因為是山東無鹽人,所以她常被稱為「無鹽女」,「鍾無鹽」傳著傳著就傳成了「鍾無豔」。此女非常有才,屬於晚婚類型,大概40歲後才嫁給齊宣王,是歷史上有名的醜後。
  •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把我們的三老只當成什麼了,太氣人了
    有事的時候想到你,沒事的時候就仍在腦後,這樣的人是不是挺氣人的?以前的齊宣王不就是這樣嗎?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國家要打仗了,他想起能徵善戰的鐘無豔了,四海昇平之後,就只知道寵愛夏迎春,把鍾無豔拋到腦後,薄情寡義的男人永遠都是只看臉,從來不管別人的付出。
  • ...熱評:鍾無豔說:你始終是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但還有下一句……
    鍾無豔大概是個備胎角色,甚至連備胎都不如。只有當皇帝闖禍需要擦屁股時才會找她,而大部分時候,皇帝都跟夏迎春在一起。所以鍾無豔對皇帝說:「你始終是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