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拜師收徒與傳法要求嚴格師父不會虧欠徒弟(入道修行必看)

2020-12-13 度世三道

道教拜師收徒,非常繁瑣和慎重。說其繁瑣,在於道教師父收徒必經諸多程序,焚香奏表、誦經禮懺,另有弟子宣讀拜師帖表明入道修行之決心,而師父亦需奏表書符,讓入門弟子起誓、焚香,跪拜三清道祖以感恩道祖慈悲、得聞正法,跪拜歷代宗親以不忘祖宗恩德,跪拜師父以承法脈使道門昌隆。道教門派眾多,各門派皆有道術傳承,多師徒口傳心授,秘而不宣,因而道教師父收徒必定審慎,須量才授術,且「寧可道術不傳,不願所授非人。」正因為如此,道教師父收徒,必定以其品德為重,如此方能厚德載物,方能駕馭道術。因而,道教師父不會隨便收徒授道,一般會經過一段時間考驗,不僅看弟子的人品,還得看其仙根是否厚重,否則即使從師學道多年,若不得真傳,也只能成為皈依弟子或記名弟子,還不能算真正的玄門弟子。

道教收徒較為慎重,多由道教的性質決定的。老祖天師張道陵創道教於東漢末年,以老子為教主並尊為太上老君。道教信奉長生成仙之術,並以「遣神使鬼」之符籙道術為其最大的特徵,攻於丹道、顯於醫學。因而,道教也是一種神秘的宗教。道教門派眾多,各門派皆有道術傳承,多師徒口傳心授,秘而不宣,因而道教師父收徒必定審慎,須量才授術,且「寧可道術不傳,不願所授非人。」正因為如此,道教師父收徒,必定以其品德為重,如此方能厚德載物,方能駕馭道術。至於行善積德之類,原本就是弟子自己的事情,不必贅言。

道教的師父神機道長Andrew89899,多以弘揚道法為首要,無論丹道修煉還是法術傳承,皆是傳道,所以,若得品行端正、擁有慧根的弟子,實乃門派之幸事,也是道教之幸事,因而,向這些弟子費心傳授道法,是天經地義的,否則,道法不傳則難以了道,而若遇可傳之人而不傳,是為私心,則離道而背德,也不可。老祖天師七試趙升,可見得愛徒之不易。簡言之,道法始創於老祖天師,師徒代代相傳而香火不決,師父也僅是傳道之使者。

道教是中國人自己的宗教,其傳承體系異常嚴謹。不過,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自身。」師父僅僅是度師,即將自己引度入玄門之人,有了師父,就意味著已走近那玄妙無比的道,接下來的事,便是認真虔誠修行。若遇迷惑處,或自悟,或求於師父,或訪道,如此才能精進。因而,師與徒的命運便通過道僅僅綁在了一起,從茫茫人海中的素不相識,到修行路上的同舟共濟,這就是求道之路,其終極目標,是永恆。弟子拜師,必宣讀拜師貼並當眾在祖師壇前立誓,不悖理大道、不違於師訓、不偷盜邪淫之類,誓言一出,天地皆知、鬼神悉聞,若有絲毫悖離,自遭報應,故不可懈怠。也許有人覺得這只是危言聳聽罷了,其實不然。我曾見過有見利思義、見異思遷而背離祖訓門規而遭遇橫禍者,且報應之速,令人扼腕興嘆。在道門之中,違背祖師寶訓門規,視為欺師滅祖,須知,拜師時神壇前所發過的誓言很可能成為報應的導火線,不可不慎呀。

實際上,拜師入道之後,若有條件,在家中或其他場所設壇,每日供奉香花燈果是道教修行人當為之事,若無條件則無妨,但也需定期朝拜、供奉祖師、供養師父及道眾,這些都是天經地義的,因為根據道教的傳統,師父一旦接收門徒,即開始為弟子承擔相應的因果,正如家中孩子犯事則先責罰家長,道理是一樣的。因而,這些情況雖然不被弟子重視,但作為師父是最清楚的。因而,從尊師重道的角度講,尊敬師父並定期供養師父,實為孝道,孝不到則事不順,師不尊則事不成。作為道教弟子,這些道理是應該明白並銘記於心的!

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此話一點不假。日常生活中,那些不孝順雙親之人多逢坎坷,只可惜很多人尚不明理,卻將父母視為拖累,父母者,天也,不敬天則遭天遣,唯有愚痴之人為之。孝順師父同理。道教中講究事師如父母,因而,作為弟子必當謹言慎行、恭敬有加,不可猜忌、戲謔甚至誣衊師父,否則即是不尊。師父在側,則弟子當恭恭敬敬。古時拜師,必當與師父同食同住,伺候師父飲食起居,才算盡弟子本分。不與師父同食同宿,也應當根據自身情況孝敬師父,這也是弟子本分。當然,時至今日,師徒亦未必能時時相守於壇前,特別是紅塵之中雜務繁多,多不能每日孝敬師父者,人之常情,但最起碼須對師父噓寒問暖、擇機探視師父並定期供養,弟子須盡孝心。不過,如若這些都做不到,則至少不可對師父心存怨懟甚至惡語相加或詆毀師父,如此則不仁不義,完全沒了師徒之情分,不可也。若非得等師父開始清理門戶之際方思悔悟,為時已晚。諸君可曾見過因品行低劣而被師父逐出師門之人有誰大富大貴長命百歲的?

其實,拜師入道之後,師父就開始成為弟子的依靠了。很多人拜師入道之後便開始順遂了,沒結婚的結婚了,有災難的也化解了,為何有此功效?如若固執地認為一切都是自己修來的福報,那或許已經錯了,當自己尚無巨大的功德足以轉運之時,是師父在為弟子承擔災劫。當然,能成為別人的師父,不僅須憑藉宿世緣分,還憑藉無量度人的慈悲心,否則在祖師爺前磕個頭還給弟子,緣分便盡,也不必再為弟子承擔什麼了。因而,作為弟子,你須明白一個道理:師父真的不欠你什麼,就像父母不欠你什麼一樣。從入道之初的信誓旦旦到對師父的不聞不問,甚至嫉賢妒能、反目成仇,其實,這一路走來,是你虧欠了師父,不僅虧欠師父,還虧了德行。作為道教弟子,這一點不可不知,否則悔之晚矣。

道教也有像佛教一樣一次性傳度成百上千名皈依弟子的情況,但只是通過一定的宗教儀式成為宗教信徒,猶如基督教的洗禮等,但皈依宗教並不意味著就能得到傳承。不過,成為皈依弟子之後,即開始修行,偶爾也能得到師父及道友點化以悟大道,但很多時候只能自悟。當然,皈依是入道的第一步,所以,這對很多人來說非常重要。貳幾乎所有的拜師入道者,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學些道術傍身,然後像小說或影視劇裡那樣,身著道袍、手持桃木劍斬妖除魔、替天行道;又或者手持各種法器,身懷各種道術、神通廣大,騰雲駕霧、上天入地。然而,當我們真正入道修行之後,卻發現想獲得真正的道法,也許並沒有那麼容易。幾乎所有的道教門派都有自己的法脈傳承,有些法脈遠宗太上、元始,有些則出自靈寶天尊,還有一些則來自上天尊神、天君等,諸天神靈各有諱字,且符、咒皆有不同。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有些法脈因歷史原因已失傳,更有些法脈與其他道派相融合,從而形成了符、法混用的現象,因而,很多符、咒等幾乎同時出現於不同的門派之中,實屬正常。另外有一部份符、法在道教興衰之際流落入民間,與民間信仰及巫祝等儀式相糅合而繼續秘密傳承,至近代流落至臺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而形成於現行正統道派所用符法截然不同的流派,但追根溯源,與大陸正統道派同源共宗,只是法事科儀方面有些出入。從臺灣成千上萬的「宮」、「廟」、「堂」所行法事的情況看,扶乩、靈媒之類亦屬早期巫教的殘存,與道教某些方術、薩滿教的科儀等相結合而形成新的民間宗教信仰。

無論是正統道教派別,還是民間道教流派,都有其獨特的法脈傳承,傳法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無論傳承何種法脈,不僅要將各種神咒背得滾瓜爛熟,而且還得學會各種手訣並熟練運用。可見要學習道法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須常年累月練習方能熟練使用。叄此外,道教師父傳法也有各自的規矩,很多門派有「法不傳六耳」的說法,即符、咒、訣、步等均由師父單獨傳授,故而師父一般不會在眾人在場時向多人傳法訣。講道、論修行、修習經文等則無此禁忌。大部份法訣的傳授有時辰方面的要求,還有的師父傳法全憑神靈指示,若有仙師指點傳法時機已到,則師父必當傳授,因此,有時在與師父聊天時突然被要求焚香迎接天尊駕臨,然後便開始傳法;有的則是半夜三更傳法,不一而足。

傳法之時,師父多會採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弟子的道性和根基。有的弟子當下愚頑但道根深重,也可能得到師父真傳;有的弟子則品行不端,雖多番懇求,亦未得師父真傳者。因為道法玄妙無窮,人品是道教師父傳授道術最重要的考慮指標,落在品德高尚的弟子手中可造福蒼生,而若落入心術不正者手中,則不僅行法者會遭受天譴,且連師父也難逃干係。正因為如此,師父不得不擇徒而傳,即使不傳也不亂傳。因而,同一門派之中,有學有所成者,也有一無所獲者,實屬正常。所以,有心學法須先修德行、端正品行、心無邪念、看輕錢財但要大義凜然、慈悲為懷,若能如此,即使根基稍淺,也是可造之材。否則,最好別接觸道法,以免自損福報。

若有幸得師父真傳,則應虔誠修行、加強學習、孜孜不倦、不辜負師父一片苦心。須知,道法並非師父所創,是通過門派中歷代師祖一代代傳承下來,故而,得到傳承說明肩上多了一重使命,要麼振興玄門道派,要麼替天行道、普度眾生,而且需要經歷大劫小劫無數方能有所成就、不負上天。肆千百年來,很多法術為秘傳,各門派有其特殊的符籙、密咒,請動不同的神靈,所用的符咒也有所不同。符籙、密咒等多由師父親傳,且由師父親自「敕封」,金口一開,萬用萬靈。這就是天機所在,所以,一般市場上有很多符籙、咒語類的書籍,有些好學之人會買些回家,照葫蘆畫瓢,能書符,也知道哪道符該用什麼咒語,但用印和「敕封」則成為符籙是否靈驗的關鍵。若自己私刻一枚印蓋之,未必靈驗,因為任何門派道士用印都有規矩而且須通告列代祖師爺周知並得到允許才能靈驗,否則只是狐假虎威,並沒有真正的作用。這也是有些人畫符靈驗,而有些人畫符則不起作用的原因。

道教修行來不得半點虛的,尤其是學法者。若不懂此中門道,切不可擅自使用。多年前一道友曾自恃己能而專為人驅邪捉鬼,最後被鬼魂報復而意外身亡,亦有一朋友,其並未拜師學道,私自購得一本符書,按照書中指引設壇作法為人解災,不料被鬼魂圍攻死在法事現場,令人惋惜。若無正式的法脈傳承,最好不接觸此類法事,勸人向善就好,免得為自己招來禍殃。作為修行人,不必急於學法,先以修行為重,修好人道,再悟仙道,以道御術,以術弘道,以善養德,以德培道。如此方可窺天道,得以圓滿。

相關焦點

  • 道教的拜師收徒與傳法要求嚴格,師父不會虧欠徒弟
    因而,道教師父不會隨便收徒授道,一般會經過一段時間考驗,不僅看弟子的人品,還得看其仙根是否厚重,否則即使從師學道多年,若不得真傳,也只能成為皈依弟子或記名弟子,還不能算真正的玄門弟子。道教收徒較為慎重,多由道教的性質決定的。老祖天師張道陵創道教於東漢末年,以老子為教主並尊為太上老君。
  • 道教拜師是師父找徒弟嗎,為什麼古代的祖師爺都在大街上傳道?
    很多朋友在網上留言對道教的拜師比較感興趣,想了解道教都是如何拜師的。在許多文學作品中,經常看到一些仙風道骨的道人在大街上攔住一個人對他說:我觀你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是修道的奇才,隨我加入玄門帶你飛升成仙……道教拜師真的是師父找徒弟嗎,為什麼祖師爺都喜歡在大街上傳道呢?
  • 拜師求法,這些道教收徒弟的要求你能做到嗎?
    本文摘自嗣漢天師府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轉載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公眾號。1拜師收徒的要求拜師學道是道教傳承的固有傳統。而作為師父在收徒之前,若知道此人已有師父,那就斷不可再收此人為徒弟了,只能收為學生。也就是拜先生。道法講的是一個傳承。在道教是以「道」為本,師父教授下一代道法稱為「傳」,弟子以皈依「道"為本,接受師父的教導稱為「承」。師傳徒承故稱為「傳承」。師徒關係同於父子關係,即俗諺所謂「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父」、「投師如睜眼投胎」「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 師父是你修行的度者、引路人
    道教自古以來師父收徒弟,都需觀察求道者品德操守,不論時代變遷,此是不變的規則。師父必須考察其人品行,以及學道的決心,合格者才能收下;教導其清規戒律。拜師收徒,規矩嚴明,更有專門的拜師科儀,不但要雙方建立誓約,師父授於徒弟信物為憑證,更需上表文送達天庭,祈請天地眾神為證。凡道法的授受,都是由師父親自傳於弟子。歷史上有「法不傳六耳」之說,足見拜師對於道法傳承的重大意義。因此,拜師之後,便將稱呼由「師傅」改為「師父」,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師父恩同再生。
  • 道教的拜師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這些常識你需要了解
    道教相對於其他宗教,在現代社會的中國略顯式微,究其原因是道教認為的「法不輕授,道不輕傳」。如果想進入玄門學習道法,就必須要拜師。《三洞眾戒文》曰:「道經不師授,則行之不神」。由此可見道教之師的重要性。自遠古時期黃帝問道廣成子以來,玄門這種拜師學道的傳統已有五千餘年。
  • 正確了解拜師條件,欲入道門之小白必看 !
    真的要學習道教,認識道教,拜師入道,學歷資本無所謂,好人壞人無所謂,男女年齡無所謂,最重要的是一顆明智的心。
  • 解答:「道」文化雜談,道教收徒和道教師承的重要性
    而我們在修道的過程中最不可缺少的是師傅的指導,出家時(或者剛入道門皈依時)拜的師父稱為拜本師,也稱恩師、師父,就是事師如父,這也就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由來。道教認為,這就如同第二次投胎,這時拜的師父,如同再生父親,所以我們稱為師父。一般情況下拜師的時候,師父會選擇一個好日子,做一個道場,舉行正式的收徒儀式,然後師父賜徒弟道名,成為某派第多少代弟子。
  • 比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道教收徒要麻煩得多
    道教已經發展了一千八百餘年了,但還是看不到那麼多道士,相對於佛家人來說,道教就顯得落寞了,佛教向來常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道教收徒到底是什麼樣的呢?道教弟子的分類道教的弟子一般分為五大類,其中第一種就是學道弟子,學道弟子顧名思義就是學習道法的弟子,沒有拜師的過程,也沒有入門的過程,也就可以說,就算不是道教人士也可以算為學道弟子,在古代的長輩就想讓自己的孩子學習道法,所以懇求師傅收下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因為一些機緣巧合,與一些道法大師有著緣分
  • 「法不輕授,道不輕傳」,道家拜師有多嚴格?五千年沒有改變
    最近許多熱愛傳統文化的朋友都問我道教怎樣拜師,他們希望通過拜師更深入地了解道教文化。有一些朋友也受到玄幻影視作品的影響,想像著他們可以拜「大師」並探求真道。那麼道教裡邊拜師是怎麼回事呢?在本期中,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關於道教拜師的那些事兒吧!
  • 天涯明月刀手遊怎麼收徒?收徒弟條件一覽[多圖]
    天涯明月刀手遊收徒需要達成什麼條件?實力強大的玩家可以在遊戲中收徒啦,新版本開啟了師徒系統,既可以收徒也能拜師,這對於一些有需要的玩家來說是很不錯的,收徒的方法技巧小編會分享在下方給大家參考。一、收徒收徒要求:達到出師功力(18000),且高出徒弟20%,同時自己不能為他人的普通弟子。徒弟上限:5位(不包括親傳徒弟),另外可收2外親傳弟子,也就是一共可有7位徒弟。面對面點擊對方頭像信息可以快速拜師收徒,也可以通過師徒平臺發出申請,發布拜師收徒信息匹配合適的玩家。
  • 劉德華師父彭登懷收徒,劉德華送祝福,彰顯尊師重道好人品!
    川菜廚藝大師拜師川劇變臉大師,確實這場拜師也很特殊,雖然都是代表著四川特色的兩種文化,沒想到會以這種方式有了交集!拜師現場來了很多媒體,對於彭大師的再次收徒爭相報導,本來只是一場很普通的收徒儀式,因為劉天王的視頻祝福迅速傳遍了網絡!
  • 道教的拜師禮儀及各種叩拜方式
    道教禮儀,就是道教徒信道、學道、修道、行道和日常生活的禮節和儀式。道教禮儀內容非常豐富,但總是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維持道教內部人際關係的禮儀,可稱為日常生活禮儀;另一類是體現道教徒信仰生活的禮儀,可稱為宗教信仰禮儀。拜師禮儀入道,就是皈依道教之意。
  • 仙家拜師的規矩與福報
    何為師父?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仙家修行延續是傳承,也就是師徒,師父傳徒弟,代代傳承,循環不息。很多人以為修仙家教拜師就去學法術、學風水,其實,這些都是世俗人眼中的一層表象。
  • 學易經拜師要花多少錢-民間風水高人收徒弟的要求風水師只收一名...
    學易經拜師要花多少錢、風水傳人收徒弟傳授命理玄學周易風布局樓盤辦公室陰陽宅堪輿技能、拜師學風水大概多少錢、易學高人風水師收徒規則、民間風水高人收徒弟的要求、風水師只收一名徒弟;拜師與不拜師的區別:  一、拜師後可以更全面更系統地學習到真知識,領悟到學習內容的精髓。
  • 傳統的拜師學藝
    古代傳承一門技藝非常嚴格,各行各業都有秘不示人的獨門絕技,不拜師難得技藝之密傳,不拜師難以擔當本門技藝承傳之重任。拜師,表面上看是一種形式,實則是一種技藝的延續和一種文化的傳承。古人對拜師收徒十分重視,也往往做得很神秘,外界很難窺其端倪。改革開放後,傳統文化受到了應有的重視,各行名師、名家多開山收徒,使傳統技藝與文化精髓得以正脈傳承,代有傳人。
  • 烤酒匠王河川收徒
    釀酒大師王河川收徒弟了,這在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不是什麼新聞,但這次收的徒弟都是高材生:科班出身的釀酒人才。江津燒酒這個重慶市非遺終於後繼有人。徒弟拜師 酒門從此不路人今日重陽,宜出行、訂盟、納採、破土。王河川收徒兩人,兩人拜入到江津燒酒非遺技藝守護和傳承人的門下。
  • 茅山仙法---收徒招生開始了
    祖師訓言:仙法至尊,祖師顯靈即念即到,即念即靈法到病除,大顯威靈《道仙子修行記》拜師修行之旅《道仙子修行記》我的成長之旅             在成為茅山仙法弟子後,我按照師父的指引用心的修煉本門功法,由於剛開始修煉很多東西不懂總是犯錯誤,經常被仙師懲罰,這讓我徹底的明白只有嚴格的要求自己,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法師。
  • 什麼是道教的過經,經文為什麼需要師父傳授?
    道教「道經師」三寶:太上道君以形申教是謂師寶,以氣感應是謂道寶,妙文示法是謂經寶。經者,徑也,為入道之徑路。道教經文注重師承相傳,所謂「不怕法不靈,就怕脈不清」;經文的修持也有經法,不僅僅是讀誦。所學的經文都必須有師父帶,一字一字教,稱之為過經。
  • 神聖而莊嚴的「拜師禮儀」!
    將師禮列入「三本」之一,可見拜師禮之重要性。拜師習俗最早可追溯至孔子收徒的做法並由其演化而來。舊時兒童擇日入塾上學,由家長陪送先拜孔夫子像,再拜塾師老師。拜學木匠、瓦匠、鐵匠、武術等技術、手藝者亦將舉行拜師儀式。擺供品,焚香等,先拜祖師、再拜師父。道家尊老子為祖師;儒家尊孔子為祖師;醫家尊神農氏、扁鵲、華佗等為祖師;戲曲尊華光為祖師;木匠尊魯班為祖師等。
  • 為何在武俠小說中,總有師父被徒弟暗算?
    在武俠小說中,雙方進行武藝較量時,使用暗器、暗算等通常被視為不守江湖規矩,而「暗算師父」則更是觸犯人倫道德底線的大忌,被視為武林敗類,人人可誅殺的魔頭。從平江不肖生、白羽到梁羽生,他們突出表現了武林中人因生存而發生的拜師暗算謀殺,對為師之道、師徒關係進行了時代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