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拜師學藝

2021-02-07 太極健身匯

傳統的拜師學藝    

閱讀完本文,對拜師學藝有了更深的認識。

傳統的做法,也是事物的必然性所決定的。

收徒,續的是前世今生緣分!

授徒,繼的是國粹傳承血脈!

「武術界向以拜師儀式繁瑣、師徒師承關係名份極嚴,著稱於世。要想成為師門正式弟子,須經過師父長期的反覆考驗,符合條件得到認可後,經人介紹,本人寫拜師申請,師父和師兄弟們認可後舉行隆重的拜師儀式,拜師儀式上徒弟向師父行過三拜大禮,呈上拜師貼,內有壓貼禮,師父及兩名以上見證人在拜師帖上簽字等一系列手續後,方能進入師門,成為師父的入門弟子。入門弟子又名嫡系弟子,最先進入師門的入門弟子,稱為大師兄,亦稱開山弟子;最後進入師門的入門弟子,稱為小師弟,亦稱關門弟子。未經過上述程序,向師父學過拳技且功夫較好,得到師父承認的,也是師門弟子,但只能稱作記名弟子,不能稱為入門弟子。不是入門弟子,也不是記名弟子,只是同師父學過拳技,稱為學員、學生或學徒」。

這是一段古今有關師徒關係的描述。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特別注重師道尊嚴。「尊師重道」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澱,也是中華文化得以發揚光大的重要保障。

「拜師」是學習傳統技藝的頭等大事,中國很多傳統的項目都講究拜師學藝,如:戲曲、書法、國畫、中醫、針灸等傳統文化。武術也不例外,沒有師父就等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嚴格的說沒有師承、沒有師父就不算入門,行裡的人認為「不是門裡出身」,通俗地講「不正規」。
 

一、學習太極拳為什麼需要拜師呢?

古代傳承一門技藝非常嚴格,各行各業都有秘不示人的獨門絕技,不拜師難得技藝之密傳,不拜師難以擔當本門技藝承傳之重任。拜師,表面上看是一種形式,實則是一種技藝的延續和一種文化的傳承。古人對拜師收徒十分重視,也往往做得很神秘,外界很難窺其端倪。改革開放後,傳統文化受到了應有的重視,各行名師、名家多開山收徒,使傳統技藝與文化精髓得以正脈傳承,代有傳人。

傳統的師徒關係僅次於父子關係,即俗諺所謂「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傅」、「投師如投胎」、「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等等,都充分說明師承關係之重要。有的行業,一入師門,全由師傅管教,父母無權幹預,甚至不能見面。現代社會雖然不必拘泥那些舊制俗禮,但建立如此重大的關係,自然需要隆重的風俗禮儀,加以確認和保護。

現代人學習太極拳,多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為目的,我們學習太極拳和古代學習太極拳的目的性已經有了本質上的變化。古人創編太極拳時,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技擊一定是放在首位的,其次才是健身。而現代社會,太極拳的技擊功能漸漸被淡化了,被普及的已經是太極拳很表面化的東西,真正具備既能「防身禦敵」,又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太極拳根本得不到普及,甚至連傳承都面臨危機。這是太極拳傳承的缺失和悲哀。我想問一句:在全世界幾億人都在學習太極拳的時候,原汁原味的太極拳內涵還能保留多少?再不挖掘傳承太極拳的精髓,太極拳的生命力還有多長?

普及未必等於傳承,精髓也永遠不可能被普。所以,拜師學習就成了傳承國學精髓的一種重要方式,甚至無法替代。如果你是一位想在太極拳方面有所修為的人,你連拜師的欲望都沒有,老師怎能對你傾囊相授呢?換句話說,老師憑什麼將國學精髓傳授給一個沒有進取心、沒有責任感的人呢?

 

二、想拜師的人應怎樣選擇師父?

欲拜師,先擇師。一位德藝雙馨的師父是可遇不可求的。其實,一對投緣的師徒也是一種極其難得的緣分。師傅也是在煞費苦心地在尋覓可依託一生所學的徒弟;學生也是在茫茫人海中想找到一位德藝雙馨的師父。沒有機緣是不能成就一對師徒的。所以,有了機緣,就好好珍惜!一旦錯過,也許會錯過終生!

那麼,到底拜什麼樣的師父為好呢?我的建議是:一是拜自己能接觸到的師父,二是拜適合自己的師父。只聞其聲不見其面的大師很多,一年接觸不到幾次,甚至一生接觸不到幾次,拜此何益?名師雖多,但明師難尋,不求名氣大小,只求德藝雙馨足矣。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無論哪個門派,能稱得上大師的就那幾個,如果自己有一定的功底,又能遇到這樣一位仰慕已久、德高望重的大師,當然能拜則拜。當然,拜這樣的大師,多為名義與名分,很少能得到真正的有價值的學問。因為大師一般門徒眾多,少則上千,多則上萬,不可能一一教授,能聆聽其一些理論及感悟或得到幾次有價值的指點已經是幸事,真正能得到其真傳的,無非身邊器重的幾個而已。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的大師根本記不得徒弟的名字,甚至根本認不得自己的徒弟。你如果拜了一位連自己的名字都叫不上來的師父,不知會作何感想?

拜師,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不可草率行事,在拜師之前,一定先跟著學習一段時間,如果感覺老師有真材實料,並且是以德服人的,方可擇其為師。如果只圖名分,可能你會貽誤終生,因為,按照門規,你一旦拜了師父,是不可以隨便另拜其他人為師的,除非老師辭世或經老師同意。你拜師以後,別的老師如果知道你是有師父的,也不會輕易傳授你技藝,所以,一旦選擇不對,可能你會一無所成,造成終生遺憾。

太極拳是博大精深的一門學問,如果想錘鍊出一名出色的弟子,師父是要付出很多汗水和心血的。拜師,既是對老師辛勤付出的一種肯定,也是文化和技藝傳承的最佳方式和途徑。

 

三、拜師與不拜師有什麼區別?

簡而言之,拜師,對徒弟而言,為了學到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對師父而言,為了太極拳之精華代代皆有傳承人。如果能成為某一門派的傳承人,的確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幸事。當然與沒有拜師的學生們有很大的區別。

1、從形式上來講,不拜師,就如同我們在學校的師生一樣,是最普通的教與學的關係,只能稱為「老師」,關係密切的可以稱為「師傅」。拜師以後呢,即可成為名副其實的「師徒」關係,徒弟即可名正言順地稱老師為「師傅」或「師父」,也就是成為血脈相連的師生加親情關係,成為血濃於水的「一家人」。人們常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即指的是這種關係。

2、拜師以後,徒弟在古代是會被寫入太極拳傳承譜系的,現代社會會被納入「傳承網」,成為某一門派某一代傳承人,成為「根紅苗正」的太極拳傳人,這是一個人被載入史冊的光輝印記。沒有拜師的學員,不可能有傳承方面的記載。拜師與否,是太極愛好者人生經歷中僅次於結婚生子的一件大事,故特別重要,也特別要慎重。

3、從教授與學習方面來講,拜師以後,有責任心的師父都會言傳身教,也會是「傾囊相授」的,毫不保留地將太極拳密不外傳的套路和功法傳授給弟子。弟子要嚴守師訓,繼承老師的傾囊之授,吸其精髓,並能變成自己的東西,達到理法合一。而沒有拜師的學員,學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老師就不方便再傳授更深層次的東西,所以,作為學生,負責任的老師,也會教授一定太極拳的基本理論和拳法,使學生少走彎路或不走彎路,健身養生足以,但到一定程度就很難有所突破了,可能會停留在一定的等層面而止步不前。

4、學習太極拳最重要的方法是:「言傳身教」,老師教學生一般是以上大課的形式教授,也就是一個人教,許多學生一起跟著學,何況老師教授學生一般都是有期限的,是一個時期或一個階段而已,而師父栽培一個徒弟,是靠單獨傳授,或幾個徒弟一起傳授的方式來教授的,而且一個師父也許會傾其畢生的心血,才能成就一個出色的弟子。5、拜師以後,師徒之間就建立起了一種很穩固的親情關係,好的師徒關係真的如父子、如手足一樣,打斷骨頭還連著筋,一輩子即使相隔千裡萬裡,也割不斷師徒的情分。逢年過節,或老師及師母的生日,或老師家裡的大事、或開業、收徒等大事,方便的弟子一般都要去看望老師或親自參加,不方便的弟子,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問候和關切。師父也會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自己的弟子。當然,師徒雙方也許會因繁忙或其他事務不能經常聯絡,也不會影響這種關係的現實存在,師徒都不必拘泥於形式。如果是沒有拜師的學員就缺乏了這份親情關係,以師生之禮相處即可。

6、拜師之後,就確立了正式的傳承關係,解除了教與學的後顧之憂,徒弟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學,師父也能一心一意地教。如果徒弟學有所成,有一天出師了,師父有責任和義務將徒弟介紹給水平更高的師父來教授。沒有拜師的學員,老師不承擔此項責任和義務。

7、拜師者,要承擔起繼承、傳承和發揚光大本門太極拳的責任和義務,並以實際行動維護本門學術之尊嚴,維護師父之尊嚴。而一般學員就沒有這方面的責任和義務。

 

四、具備什麼條件的人才可以拜師呢?

1、思想進步,作風正派,道德品質優良的人。

2、對太極拳有極其濃厚的興趣,並有一定最基本的模仿能力,願意為太極拳的傳承與發展奉獻與擔當的人。

3、有一定的太極拳天賦,並能勤學苦練的人。

4、對本門太極拳有高度的認同感,並對所拜師傅有高度的信任感的人。

5、老師的固有學員或學生,學習較好的,並願意再拜入師門繼續深造的。

6、有一定太極拳基礎,品行優異,需投師深造的人。

 

五、拜師的費用問題

自古以來就有「窮文富武」之說。也就是說,習武之人多是富家子弟,窮人很難承擔習武的費用,故習武者寥寥。現代社會,這一說法已經有些不合時宜了。

現在,在我國,跆拳道、柔道、瑜伽等這些「舶來品」大行其道,而且收費標準之高令人咋舌,但仍然從學者趨之若鶩。而作為中華傳統武術的太極拳這一毫不遜色的國粹精品,卻成了廉價的普及健身運動。普及並不是什麼壞事,但其廉價卻是自我貶值。普及是因其廉價,甚至有的拳師免費教授,使太極拳只重視普及,而忽略了質量與深度,也給人們一種「太極拳不掏錢也能學」的心理怪圈,也使國人對太極拳的認識,只停留在了「老年人的運動」這個層面。這種只重普及,不重質量和深度,使太極拳的許多精髓都在傳承的過程中被遺失了,也讓國民失去了對太極拳本質的認識,的確令人惋惜和悲哀!許多拳師都在努力改變這種不正常的現象,但這條路還很艱辛、很漫長。

據我所知,當代太極拳的大師,為了挖掘太極拳的精髓,不僅付出了許多汗水,也付出了許多經濟上的代價,比如,解放前後,有的人為了學到太極拳,不惜許多年請老師在家裡同吃同住,其付出可想而知。當代太極拳界,有的太極拳名流,已經稱得上大師了,還要在民間高人、隱士那裡挖掘太極拳之精髓,甚至有的名師不惜自己掏錢給民間高人買房築巢,奉養如父。其精神可圈可點,令人欽佩。還有不少人(其中不乏外國人)不惜多次千裡迢迢到陳家溝求學,一次少則月餘,多則幾年,其花費可想而知。

能學到真正的太極拳,交點學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學費是一種雙方的約束力,一方面,確立了師生關係,第二個方面,也促使教者認真教,學者有學習的動力。

老師也好,師父也好,都非不食人間煙火之人,都需要生活,都需要養家餬口。有的學生一聽說有的師父拜師要收壓貼金,就覺得心裡不爽,就和廣場、公園裡的老頭老太太大公無私地教拳相提並論。其無知和吝嗇,荒唐之極,令人啼笑皆非。也有人寧願在高爾夫球場一擲千金,寧可在餐桌上吃魚翅鮑魚,寧可在娛樂場所重金博得美女開懷一笑,卻捨不得拿錢送給那些為自己帶來健康的老師們或師父,有人還要討價還價,還要斤斤計較。真的讓人心酸心痛。

在有的人眼裡,也許什麼都是可以用價值來衡量的,但人情無價,知識更無價。師傅教授徒弟的技藝和付出的心血是用金錢買不到的,許多技藝是師父一生心血的沉澱,也有的技藝是師傅通過各種曲折的途徑學來的,甚至為討教一句話或一個問題,師父會一擲千金,你能做到嗎?

拜師的「壓貼金」一般是徒弟自願表白心意的一種方式,也是對師父為自己辛勤付出的回報,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從幾百、幾千到幾萬不等。一般情況下,徒弟之間的壓貼金都不允許互相打聽,以免引起徒弟之間心理不平衡,或因此產生不必要的猜忌和矛盾。經濟條件較好的,多一點是自己的一番心意;經濟條件差的,量力而行即可,不必攀比。大多數師父都會以珍惜人才為第一選擇,絕不會在錢財上與弟子斤斤計較。有的人習慣於吃「免費的午餐」,一聽說拜師需要「押金貼」就退避三舍,認為這是師父藉機斂財,只有免費傳授太極拳的師傅才是道德高尚、技藝超群的世外高人。這種人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有,但太稀缺了。

 

六、拜師的程序是什麼?

有拜師意願的人,需先向老師的好友和徒弟諮詢拜師相關事宜,也可以直接向老師諮詢,然後自己要主動向老師表達拜師的意願或提出申請,也可以由老師的好友或徒弟代為轉達。經老師考察同意之後,自己需按照行業規矩,親自向老師呈遞拜師申請,或由老師的徒弟或好友轉呈其師父,並找好兩名以上介紹人,介紹人需是老師的徒弟或好友,也是熟悉自己的人,因為他們不僅要做你的介紹人,也是你拜師的證明人和保證人。師傅會擇吉日舉行拜師儀式。並邀請各界來賓,做周密的安排和組織,提前把場地部署喜慶、莊嚴。臺上要供奉本門先人牌位或掛像,以及祭祀用品;門內弟子和來賓要分開坐,便於行禮。

 
具體程序如下:

第一項內容:準備工作——拜師場所的布置

1、橫幅:如:陳式太極拳第幾代傳人XXX老師收徒儀式

註:必須寫明陳式、楊式、吳式、孫式、武式,不可寫成「太極拳」第幾代而貽笑大方。

2、安放祖師像

註:以同等大小顏色一致的鏡框或瓷盤為好。從左至右依次安放。高度以師父坐下不擋後邊祖師相片為準。

3、擺香案、上貢品

註:橫幅下正中桌案上擺時令水果三盤、糕點三盤。香爐擺放正中、紅色蠟燭放兩旁。

 

第二項內容:拜師儀式

(一)、上香叩拜祖師

1、師父上香叩拜(三拜九叩)

(1)三拜九叩即:跪拜一次三叩首,共跪拜三次九叩首

(2)師父上香叩拜列祖列宗意即:告慰祖師自己開山收徒,香火有繼,傳承有序。

(3)祈求祖師在天之靈佑我師門,恩惠萬民。

2、師伯、師叔上香叩拜(同上)

意即告慰祖師:我之同門香火有繼,作為師門大事我將予以見證。

3、先期弟子集體上香叩拜(同上)

意即告慰祖師:我之同門香火有繼,我輩來再次受教,並道喜祝賀見證。

4、準弟子集體上香叩拜   (同上)

入門先認宗。 

 

(二)、師父就位,準弟子代表獻花

藉以表達準弟子對師父的敬仰和愛戴

   

(三)、師父宣講師門戒規

準弟子須站立垂首恭聽。師父宣講完後問準弟子們能否做到,答:能。然後每人發一份。

 

(四)新弟子叩拜師父、遞拜師帖(帖內有壓帖禮)

1、新弟子按順序依次跪拜,宣讀拜師帖,敬奉拜師貼、壓帖禮,有的還有禮品(未必貴重,只是個紀念)。

2、壓帖禮不可或缺,或多或少弟子量力而行。裝在禮包內,弟子之間最好不要打問、攀比、參照以免出現不必要的尷尬。

3、叩拜師父時,一般都要留影。

 

(五)、徒弟給師父獻酒,師父喝認徒酒

1、師父喝了認徒酒,師徒就是一家人了。

2、弟子再依次給師娘、師伯敬酒(或茶)。

 

(六)、師父給弟子頒發弟子證書(證書上須有兩名以上見證人籤字)

1、師父頒發證書後還要給弟子贈禮品,僅是紀念,無論厚薄。

2、頒發證書要留影(單腿跪地於師父右側)

 

(七)、師父訓誡

對新弟子提出希望和要求。

 

(八)、弟子宣誓

弟子宣誓由老弟子代表領誓

註:誓詞參考內容:我自願拜某某某老師為師,終身追隨其左右,維護恩師形象,傳頌恩師師德,謹遵師訓,把陳式太極拳視為生命的一部分,窮畢生之精力,刻苦研習,嚴格按照師門戒規要求

 

自己。團結同門,尊師重道,永不叛師!弘揚民族文化,傳播太極精神,探索太極精微,科學健體強身,為繼承發揚本門陳式太極拳而奮鬥終生!   宣誓人:

   

(九)、見證人講話

   

(十)、師伯、師叔代表講話。

   

(十一)、師兄代表講話。

   

(十二)、新弟子表態講話。

   

(十三)、收徒禮成,合影留念。

   

(十四)、入席聚餐,同喜同賀。

 

備註:以上拜師禮節比較繁雜,現在多從簡行事。比如:「三拜九叩」之禮,現在一般以「三叩首」替代。再比如:古時收徒一般都是天南地北的徒弟到師父家裡拜師,現在,人們的流動性很大,有的師父在外地教拳,就地收徒,許多禮節和程序都無法按照舊俗,也無可非議。拜師,只是一種師徒雙方的認同,以及告知師叔師伯、師兄師姐,及同道的朋友們。達到此目的即可,尊行規,尊古訓,但也不必拘泥於舊俗舊禮。


註:本公眾號部分文章、圖片和視頻,來源轉載於網際網路,版權歸原作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修改或刪除相關文章。

傳統太極拳、武當內家拳、道家養生等課程報名諮詢熱線:

諮詢報名電話:13501252378

諮詢報名微信:steven_wang1201

掃一下二維碼,即可關注「太極健身匯」!


恭喜您訂閱公眾微信帳號:「太極健身匯」公眾平臺。這裡有眾多關注太極與養生的朋友,希望大家在這裡獲得健康與快樂!

相關焦點

  • 星太奇:星太奇拜師學藝終成大俠,奮豆拜師學藝卻「大相逕庭」!
    今天繼續給大家帶來《星太奇》的漫畫,本期講述的是關於星太奇拜師學藝的那些事,奮豆非常羨慕,也想當大俠,可是結果卻讓他後悔了!星太奇:星太奇拜師學藝終成大俠,奮豆拜師學藝卻「大相逕庭」!當他看到一個高人的時候,以為撿到寶了,正要過去拜師學藝,卻沒想到對方是一個猴子,從此奮豆就成為了猴子的義子!喜歡《星太奇》漫畫的朋友們記得點個讚,如果還能點一下推薦,是對小編最大的支持!
  • 海外華裔青少年少林寺「拜師學藝」
    中新社鄭州7月29日電 題:海外華裔青少年少林寺「拜師學藝」   中新社記者 李貴剛   29日,千年古剎河南登封少林寺迎來了數十名來自海外的華裔青少年,他們賞武術、遊少林、拜師學藝,感受中華功夫之魂。
  • 臺胞臨水宮祖廟拜師學藝:像回娘家很親切
    中新社福建寧德12月28日電 題:臺胞臨水宮祖廟拜師學藝:像回娘家很親切  作者呂巧琴葉茂  「嗚、嗚、嗚……」有著1200多年歷史的福建古田縣臨水宮,響起一陣綿長而悠遠的龍角聲。來自臺灣高雄、現年51歲的臺胞張宏圖,正在學習閭山科儀。
  • 拜師學藝9個月
    我立刻就去了煙臺的一家小公司拜師學藝,當時和老闆毛遂自薦說設計、銷售、施工、售後都可以交給我。結果阻力遠超我的預期:作為一個2010年才出現概念的新興行業,從業者都很少,用戶就更少了,甚至有人以為我是來推銷爬山虎的。我記得那時挨家挨戶去辦公樓敲門,遭白眼已經是好的,各種各樣的冷嘲熱諷都有。    更關鍵的問題是,煙臺的這家公司技術不過關,種植的植物難以自行生長,養護非常困難。
  • 90後夫妻賣「特殊饅頭」每天5000個供不應求,很多00後想拜師學藝
    90後夫妻賣「特殊饅頭」每天5000個供不應求,很多00後想拜師學藝!我們都知道對於現在年輕人來說,他們的生活節奏真的是變得越來越快了,基本上很少有人在家裡邊做飯了,對於大街小巷的各種各樣的小吃,還有飯店裡邊的美食也成為了這些年輕人的首選了,大部分的年輕人他們已經開始辭去了辦公室裡邊枯燥乏味的工作,已經轉向到了小吃市場,就像今天跟大家說的這種美食,在北方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是要吃的90後賣的特殊饅頭,每天5000個個供不應求,也有很多的00後他們也是想要拜師學藝的。
  • 小學生現場「拜師學藝」 重慶女職中職業體驗活動學子大秀指尖上的...
    (原標題:小學生現場「拜師學藝」 重慶女職中職業體驗活動學子大秀指尖上的藝術)
  • 《我們的師父》周六開播:拜師不學藝,學什麼
    《我們的師父》周六開播:拜師不學藝,學什麼 澎湃新聞記者 黃小河 2019-03-28 19:15 來源:澎湃新聞
  • 90後小夥子開饅頭店,每天5000個饅頭不夠賣,網友:想拜師學藝
    90後小夥子開饅頭店,每天5000個饅頭不夠賣,網友:想拜師學藝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是越來越快了,而且我們也都知道很多年輕人因為工作都比較忙碌,所以很少在家裡面做飯,畢竟他們的時間都用來工作了,那麼在沒時間做飯的時候,其實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在外邊吃飯
  • 如果到二次元拜師學藝,這3位你可以考慮一下,而我只選時崎狂三
    拜師學藝才能讓自己成長得更快,走得更遠,而你更願意選擇什麼類型的人物來拜師學藝呢?若是給你一個機會到二次元世界中去拜師學藝,你會如何選擇自己的師傅呢?不過,即使你想拜師學藝也得TA肯教才行呢!所以,今天我們就聊聊二次元拜師學藝這事吧!
  • 神聖而莊嚴的「拜師禮儀」!
    拜師是學習傳統技藝的源頭,以前華夏傳統文化的傳承都要舉行拜師儀式。「入泮宮,出府學,上青雲路」!古之求學者,只有舉行拜師儀式,入了泮,才能夠算正式進入了孔學的大門,任何文化都不例外。俗話說得好「樹有根,水有源」。傳統文化講究師承,沒有拜師學習,就沒有師承、「不正規」。
  • 小小年紀網吧拜師「學藝」幹壞事兒,警方:抓
    10月11日至10月18日共抓獲盜竊違法犯罪嫌疑人7人包括網吧拜師學藝的小團體>還有20秒偷走車內財物的「老手」網吧「學藝 網吧「學藝」的小夥伴偷車被抓現行
  • 淺談拜師的重要性及兩儀拳拜師儀式
    中國乃文明古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在傳統社會無時不在,古代禮儀的說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治之本」。 將師禮列入「三本」之一,可見拜師禮之重要性。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道尊嚴,尊師重道。拜師是學習傳統技藝的頭等大事,以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都要舉行拜師儀式。
  • 敬上拜師茶 西安灞橋公安三名新警向老民警「拜師學藝」
    「傳、幫、帶」是公安隊伍建設中的一項優良傳統。對每一個剛踏上工作崗位的警察來說,師父是從警路上的第一個引路人。為使新警更快成長,9月21日,西安公安灞橋分局新合派出所黨支部舉行「拜師學藝」儀式,三名新警分別向老民警師父敬上拜師茶,強化責任使命,做到教學相長、共同提高。
  • 張大千拜師故事版本太多,到底何時拜師?拜何人為師?學習什麼?
    張大千仿石濤松下高士圖本文要說的張大千拜師,就是一個特例。張氏拜師,究竟先拜何師,是李瑞清(清道人、梅庵1867~1920),還是曾熙(農髯1861~1930),抑或同時叩拜?再說張氏拜師,究竟拜於何年?何人引薦?大千學藝,是光學書,還是兼學畫?凡此種種,僅我所見年譜傳記,也有多種版本。
  • 「紙飛機扎西瓜」火了,不僅網友看呆了,蔡徐坤也想拜師學藝!
    據說,這位師傅不僅能用「紙飛機扎西瓜」,還能用「筷子穿鐵盆」,也難怪蔡徐坤在上網衝浪時看到這則新聞忍不住在下面評論,直呼要拜師學藝了。畢竟能做出這種絕活的師傅,想必應該還是有獨門秘籍吧!最後,雖然這些看上去非常厲害,但是建議大家不要輕易去模仿,尤其是「筷子穿鐵盆」,畢竟我們都不是專業人士,萬一不小心把自己弄傷就大事不妙了!
  • 小夥辭高薪擺攤賣早餐,生意火爆,日賣300碗,引多人來拜師學藝
    小夥辭高薪擺攤賣早餐,生意火爆,日賣300碗,引多人來拜師學藝。 這位小夥子原來也是一個白領,在一個公司上班,可以說是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工作也是非常的輕鬆自在的,可是小夥子卻覺得這樣的生活沒有激情,於是就辭掉了原來的高薪,擺攤賣起了一種早餐,他賣的這個早餐營養是非常豐富,而且也是特別好吃的,讓人看著就難以抵擋它的誘惑。
  • 馮德倫拜師學藝製作老粉 築夢隊自作曲公開
    馮德倫拜師學藝製作老粉 慘遭師傅吐槽不行   為了慶祝新居的落成,築夢隊精心策劃著一場草原之夜篝火晚會。當眾人為採購材料,驅車前往當地滿族文化民俗街時,「好奇寶寶」馮德倫開啟了自由行模式,並拜師當地老師傅學習製作粉條。如今,粉條加工大多已由機械代替手工,只有部分老作坊仍堅持原始手工製作。
  • 巴西「武痴」樂清拜師學藝 拿下第十四屆浙江國際傳統武術比賽三項...
    7月14日,在紹興舉行的「魯迅故裡杯」第十四屆浙江國際傳統武術比賽圓滿落幕,兩天裡,200多支海內外參賽隊伍、超過4000名武林健兒以武會友。在此次比賽中,樂清各代表隊戰績頗豐,其中,來自樂清市華夏武術俱樂部的愛德華,這名來自巴西的小夥一戰成名,一舉奪得了螳螂拳、雙手劍、少林棍三個項目的冠軍,給現場評委及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 圖:義大利小夥濟南拜師學形意拳 向師傅磕頭敬茶
    義大利洋徒弟向楊遵利行拜師禮。 (王倩 攝)  當天,一同拜師學藝的還有其他18位弟子。  武林界的拜師儀式在外人眼裡看起來很神秘,8日上午濟南形意拳就舉行了一場傳統的拜師儀式,掌門人楊遵利再次收下19名弟子,這其中還有一個義大利小夥。
  • 拜師續傳承 貴州百名中醫繼承人再現傳統「拜師禮」
    「拜師大會」現場。劉鵬 攝  中新網貴陽1月18日電(記者劉鵬)「鞠躬行禮,獻花奉茶,贈大醫精誠捲軸……」18日,在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舉行的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暨第二批貴州省名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拜師大會」上,99名中醫繼承人分批依次向身著唐裝的指導老師們行拜師禮,以傳統拜師方式傳承國粹中醫。  中醫藥學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