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拜師禮儀及各種叩拜方式

2020-12-24 我與冬天有個約會

禮儀,就是禮節和儀式,是一種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約定俗成的行為規範。道教禮儀,就是道教徒信道、學道、修道、行道和日常生活的禮節和儀式。

道教禮儀內容非常豐富,但總是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維持道教內部人際關係的禮儀,可稱為日常生活禮儀;另一類是體現道教徒信仰生活的禮儀,可稱為宗教信仰禮儀。

拜師禮儀

入道,就是皈依道教之意。入道禮儀,是道教信徒正式成為道教徒的禮儀。俗話說:「師父引進門,修行靠個人」,入道要有引進的師父,所以要拜師。 行拜師禮,一般要在宮觀殿堂內,或設立壇場。在殿堂或壇場中,首先由師父邀請來的道侶行祝願禮,接著師父上香,向祖師行三禮九叩大禮,然後端坐於殿堂或壇場一側事先設好的座位上。

接著準備拜師上香,向祖師行三禮九叩大禮,然後轉身面對師父,向師父行三拜禮。師父賜起以後,根據本派的字輩賜道名於弟子。 然後,在眾道侶祝願禮儀中,師父再率領弟子向神位行三禮九叩大禮。拜師儀式結束。另外,如果是出家的,一般在向師父三拜之前,要向祖先、父母和親友行禮拜辭。

拜師禮儀比較隆重的,還要上表,奏告祖師,吸納弟子成為該派傳人,例如龍門派上表邱祖、天師派上表祖天師之後,就成為一個「玄門弟子」或者「玄裔」、「法嗣」。 弟子行拜師禮之後,就有了師承關係。一個學道的人,剛進道門拜的師父就是本師。如果再需向別人學道,還可拜師,稱為拜先生,又稱學師。 本師只能一個,先生可以多個。無論是本師,還是先生,都要稱呼師父。因此,一個道士,可能有好幾個師父。

冠巾禮儀

冠巾是全真派出家弟子正式成為道人的儀式。弟子拜師出家者,無論老幼都稱為道童,在道觀裡學習、工作、生活一段時間之後,經師父考察滿意並蓄滿頭髮後,由師父邀請道侶為弟子行冠巾禮儀。 行冠巾禮,要由師父事先邀請品德高尚修行有素的道友當任三師和高功,舉行《全真冠巾科儀》。

三師是指:度師即恩師,一般由弟子本師當任;梳發挽智者稱攏發師;引導行禮的稱引進師或引禮師。高功為冠巾師,為冠巾科儀的主法。 一般情況下,冠巾禮儀都在弟子的出家宮觀由本師主持。如果本師已經羽化,可以傍設本師牌位,由學師當任度師。如果出家弟子的宮觀無力舉行《全真冠巾科儀》的,可以由本師請求其他宮觀的道友為弟子冠巾。但無論如何,本師賜給的道名不可更改,否則視為背棄師門。

傳度禮儀

傳度意為傳授度世之道法,是正一派弟子正式成為道人的儀式。弟子拜師之後,跟師你學道,經師父考察滿意後,由師父邀請道侶為弟子行傳度禮儀,也可以舉薦往大宮觀參加傳度。 傳度儀式也有三師和高功,一為傳度師,二為鑑度師,也稱證盟師,三為保舉師,也稱引度師。擔任傳度「三師」和高功的道士,必須經過授錄。 弟子傳度之後,稱為「白檢」道士,即沒有授錄,沒有盟證道位,沒有領受法職的新道士。

傳戒禮儀

傳戒,就是道教全真十方叢林宮觀中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師、律師、著名方丈,向已受「冠巾」的正式道人傳授「三壇大戒」。 戒律,是以歷代祖師承神靈的降授而規定的不可違背的道士言行、修持的準則,戒律對於修行人,就如同載人的舟楫,能幫助修道者超脫生死,達到性善的境界。修道不受戒,就不能得到道法要訣的真傳,且名不得入「登真錄」,因此出家道士要受戒並持戒。

叩拜禮儀

叩拜是道教傳統禮儀,是比較隆重的禮拜儀式。《周禮》太祝辨九拜,一說,稽首。稽首為敬之極,故為首至地。一說行跪拜禮時,兩手拱至地,頭至手、不觸及地。

道士叩拜儀式為:雙足雙手著地,頭磕下去要頭著手。但為了方便起見,一般頭磕下去不必定著於手。 道士叩拜,要足站八字,雙膝與手同時著地,左手按在右手上,手心皆向下,成十字形,頭與脊背同時向下伏,形似青蛙臥狀,切忌臀高於背。 如臀高於背,則成後高前低,不但不雅相,也為止失儀。

道教認為:道士磕頭是對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足站八字,手按十字。 道士對信眾的見面禮節為「抱拳拱手」禮,或有所請問,則要躬身作揖,稱稱「稽首」。不論乾道坤道,抱拳皆是左手抱住右手,左手稱為善手故。

另外有一種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指插於右手虎口內,按住右手子紋;右手大指趨於左手大指下,按住午紋,外呈「太極圖」形,內握子午訣。這種抱拳形式多用於打坐時,常行稽首作揖,只自然抱拳而已。

作揖躬身時,兩足成八字自然站立,兩膝切忌前屈,頭、腰成自然彎曲狀,如月牙;兩手自然下垂於丹田處抱拳,邊直身邊行走,手上至口齊為度。抱拳拱手禮,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文明禮儀,是於今日流行的握手、擁抱等完全不同的文明禮儀形式。

三禮三叩

道門中人常說「朝上三禮」,就是指行三禮三叩禮,此禮多用於平日朝神。關於三禮三叩的具體拜法: 首先,站在跪墊或者拜墊前,雙腳站成「八」字形,兩腳跟相距二至三寸;一面躬身,一面雙手於腹前合抱,自下而上與口相齊;左手離開右手捂心,心意散亂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專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同時從容俯身,右手按跪墊,兩膝下跪,緊接著,左手離開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狀。

接著俯伏叩首,頭磕在雙手背上,頭與脊要同時下伏,切忌臀部高於背。此時,心中存想神容並誠心祈禱。然後抬頭,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勁,慢慢起身,右手隨之收回,雙手抱拳高拱,準備第二次叩拜。 如上重複兩次,是為三禮三叩。頭磕完後,起身,雙手合抱放於上腹處,道教稱「懷抱太極」。接著,再一次向神行稱作揖禮,待雙手自上而下至上腹處並立身站定後,方可離開跪墊。

三禮九叩

關於三禮九叩,其拜法是重複「一禮三叩禮」兩次,合為三禮九叩。重複前,要先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禮。禮畢,同樣作揖而退。 三禮九叩是道教最高的禮拜儀式,只有逢初一、十五、祖師聖誕及各種齋醮道場時,方行此禮。有老道長說,道教叩拜禮是對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蓋足站「八」字,手按「十」字,頭為「一」也。總而言之,向神行禮是為了表達對「道」的信仰和對神的尊敬。

朝拜禮儀

一是澄心存神,敬對祖師。全身放鬆,兩目平視,雙臂自然下垂,中指與褲縫對齊,兩足平行分開,與肩同寬。

二是兩手結太極陰陽印,男左女右,即女子右手在上,男子左手在上,舉至眉際,一般高以不超過眉際為度。

三是左手放於心窩,同時右手下行,腰徐徐下蹲;右掌向下按於拜墊中央。

四是左掌向下,覆蓋於拜墊中央右手之上,與右手交叉成十字。兩手按於拜墊中央後,兩膝隨即跪下;同時整個身體拜下,額頭平貼於地面。注意跪拜時勿抬臀,而是全身俯伏如靈龜狀。

五是左手拾起,依前放於心窩處,同時右手按住拜墊將身撐起,頭與兩膝離墊起身。

六是兩手仍結太極陰陽印,同前舉起額前。此為一禮。

七是如是三次,是為三禮,如遇重大場合,則為九禮,名說「大禮」。

三禮完畢,結印彎腰,垂至膝前,同時退後一步,兩手結印再次舉至額前,此為「謝祖師」。如是禮畢。總體來說,道教對各種禮儀有明確的規定,道士要從小開始訓練。

相關焦點

  • 道教叩拜的禮儀,你會嗎?
    又見年底,道教宮觀裡的年味別樣濃,接玉皇迎喜神,拜財神拜太歲......沒點常識怎麼好意思站在祖師爺和各路神仙的面前?去了不拜一下,又如何對得起自己大冷天辛苦過來一趟?
  • 道教上香禮儀及道教禁忌——別冒犯了神仙或道人!
    根據「火性炎上」,通過火的焚燒,氣味隨著煙飄飄向上,神明就能享受到祭品的美味了,故此很早就有了「燔柴」的祭祀方式。燒香也是根據這個原理而來。後世道教重燒香,正是對先民祭祀文化的繼承。  道教科儀中有大量的「臣香文」,對香有很多讚美之詞。香的名堂有多種,最著名的是太真天香八種:道香、德香、無為香、清靜香、自然香、妙洞真香、靈寶慧香、超三界香。
  • 神聖而莊嚴的「拜師禮儀」!
    本文摘自大道康莊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自古以來各行各業非常注重師承,弟子皆以正宗嫡傳為無上榮耀。
  • 敬神禮儀——道教的主要儀式
    神仙信仰是道教的主要信仰,因此敬神儀式也是道教的主要儀式之向神行禮是為了表達對「道」的信仰和對神的尊敬。叩拜道教拜禮有三禮三叩和三禮九叩兩種形式,三禮三叩的具體拜法是站在墊前、雙腳站成「八」字形,兩腳跟相距二至三寸;一面躬身、一面雙手於腹前合抱、自下而上;右手離開,左手捂心、同時從容俯身、右手按跪墊,兩膝下跪,緊接著左手離開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狀;俯伏叩道,頭磕在雙手背上:抬頭,左手收回捂心
  • 道教知識-學習與道士溝通的方式,進道觀敬香禮拜的禮儀
    此外道士是從道學院出來的,不是佛學院,道教有自己的學院是叫道學院。2 道教神,不叫菩薩,菩薩是佛教稱呼,道教神仙,可以稱呼天尊,大仙都行。觀音菩薩,道教稱為慈航真人,詳細可以自己百度。3 對道教神仙或者對道長問候,不必雙手合十(此乃佛教禮儀)。
  • 正確了解拜師條件,欲入道門之小白必看 !
    他們大部分是網上皈依在我門下,但是只要起了道名,承繼了法脈,就是我的徒弟,當初拜師的時候都讓他們考慮好了,我也說過,拜師只有一次,是師父不是師傅,他們給了我肯定的答覆,心念一動,竟達九天,在乎的不是形式,而是發願,這個師徒的名定了就定了,無論俗家出家都在道教約束範圍內,除了俗世的約束, 還有道門的約束,犯了錯,不僅僅有國法家規的懲罰,還有冥冥中道教的約束與因果,當然,話說多了,其實無非是一顆心
  • 道教的拜師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這些常識你需要了解
    最近很多熱愛傳統文化的朋友問我,道教該如何拜師呢?他們想通過拜師以對道教文化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有一些朋友受到玄幻影視作品的影響,幻想著能拜一位「大師」為師,去修真證道。道教的拜師是怎麼一回事呢?本期就跟大家一起聊一聊道教拜師的那些事兒,有不足之處還望見諒。
  • 孔子誕辰日 湘東區實驗小學舉行新生開蒙·孔子拜師儀式
    學生們叩拜恩師學生們朗讀《弟子規》  中國江西網萍鄉訊 姚強報導:今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68年的紀念日,湘東區實驗小學開展了「紀念孔子誕辰日暨新生開蒙·孔子拜師通過「端正衣冠、叩拜恩師、硃砂啟智、擊鼓明志、啟蒙描紅、讀弟子規」等方式讓160餘名一年級新生接受儒學教育,傳承國學經典,弘揚國學精神。  操場上,學生們身穿漢服,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端正衣冠,叩拜恩師等文明禮儀,由此拉開了儀式的序幕。老師們依次在每位學生額頭點上硃砂,寓意開啟智慧,寄託美好願望,望他們眼明心亮,立志成才。
  • 道教的拜師收徒與傳法要求嚴格,師父不會虧欠徒弟
    弟子拜師,必宣讀拜師貼並當眾在祖師壇前立誓,不悖理大道、不違於師訓、不偷盜邪淫之類,誓言一出,天地皆知、鬼神悉聞,若有絲毫悖離,自遭報應,故不可懈怠。也許有人覺得這只是危言聳聽罷了,其實不然。在道門之中,違背祖師寶訓門規,視為欺師滅祖,須知,拜師時神壇前所發過的誓言很可能成為報應的導火線,不可不慎呀。
  • 十二種道教禮儀 教你看懂道家儀範
    植根於素有「禮儀之邦」盛譽的中華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禮儀相當完備且非常講究。道教禮儀是道士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表現規範。其與戒律所不同之處是,戒律是用條文明確下來,違者必罰。而禮儀則是道士最起碼的舉止規範,違者則視為品行不端,屬於道教儀範部分。道教的禮儀內容很複雜,小到日常稱呼,大到出入行走。
  • 傳統的拜師學藝
    拜師,既是對老師辛勤付出的一種肯定,也是文化和技藝傳承的最佳方式和途徑。 三、拜師與不拜師有什麼區別?簡而言之,拜師,對徒弟而言,為了學到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對師父而言,為了太極拳之精華代代皆有傳承人。如果能成為某一門派的傳承人,的確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幸事。當然與沒有拜師的學生們有很大的區別。
  • 拜師禮是中國古代優良傳統,連皇子也不例外,也要三叩九拜。
    拜師禮是我國古代優良的傳統禮儀之一,連皇帝也不例外,拜師也要下跪行三叩九拜之禮,這裡所說的皇帝應該是未成年的皇帝或者皇子。 中國自古以來講究尊師重道。皇帝是一國之君,萬人之上,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利,一般人見了皇帝都要行叩拜禮。
  • 道教常識:拜師須知
    入道教需要有信仰。道教雖然鬆散,但畢竟是以神道設教為基礎的。自然有其規矩法理,入教必然要有三皈依。這是個盟誓。連這樣的盟誓都可以隨意拋置,萬物厭之。所以,不信道,不敬三清祖師,不禮十極高真,不要入教,不然會很麻煩。宗教信仰不是個遊戲,尤其對於要修行的人來說,請慎重。
  • 道教的拜師收徒與傳法要求嚴格師父不會虧欠徒弟(入道修行必看)
    道教拜師收徒,非常繁瑣和慎重。說其繁瑣,在於道教師父收徒必經諸多程序,焚香奏表、誦經禮懺,另有弟子宣讀拜師帖表明入道修行之決心,而師父亦需奏表書符,讓入門弟子起誓、焚香,跪拜三清道祖以感恩道祖慈悲、得聞正法,跪拜歷代宗親以不忘祖宗恩德,跪拜師父以承法脈使道門昌隆。
  • 道教拜師是師父找徒弟嗎,為什麼古代的祖師爺都在大街上傳道?
    很多朋友在網上留言對道教的拜師比較感興趣,想了解道教都是如何拜師的。在許多文學作品中,經常看到一些仙風道骨的道人在大街上攔住一個人對他說:我觀你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是修道的奇才,隨我加入玄門帶你飛升成仙……道教拜師真的是師父找徒弟嗎,為什麼祖師爺都喜歡在大街上傳道呢?
  • 道教歷史上一個流傳千古的拜師故事
    閒話不說,教師節裡咱們就聊一個道教中拜師的故事黃帝聽說廣成子在崆峒山後,不顧萬裡之遙,一路風塵僕僕前來拜師問道。黃帝生而能言,不但聰明睿智,而且謙恭好學,不恥下問。廣成子也有意助他,把治國之道向黃帝訓示。
  • 拜師求法,這些道教收徒弟的要求你能做到嗎?
    本文摘自嗣漢天師府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轉載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公眾號。1拜師收徒的要求拜師學道是道教傳承的固有傳統。在道教是以「道」為本,師父教授下一代道法稱為「傳」,弟子以皈依「道"為本,接受師父的教導稱為「承」。師傳徒承故稱為「傳承」。師徒關係同於父子關係,即俗諺所謂「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父」、「投師如睜眼投胎」「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一個真正修行的人遲早是要遇到自己師父的,當機緣成熟師徒相遇,弟子的心總是有一些莫名的觸動,或悲嘆,或欣喜,或釋然,昂或傷感難以言表。
  • 淺談拜師的重要性及兩儀拳拜師儀式
    中國乃文明古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在傳統社會無時不在,古代禮儀的說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治之本」。 將師禮列入「三本」之一,可見拜師禮之重要性。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道尊嚴,尊師重道。拜師是學習傳統技藝的頭等大事,以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都要舉行拜師儀式。
  • 河北唐山:著名書法家崔惠生先生收十徒 受拜師禮
    中國乃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中國書畫.中華武術和中醫藥一源三歧,千百年來,它的傳承形式一直是靠師徒口傳身授.因此,中國傳統特別強調師徒名分,講究尊師重道,注重拜師禮儀.2019年11月23日書法家崔惠生先生收徒儀式在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浭城華府酒店隆重舉行。
  • 古人入學不僅要拜師,連拜師時站的位置都有講究,說說古人尊師
    關於「拜師」,《禮記》中的相關記載可以讓我們了解到千年前拜師流程的「大輪廓」。大致說來就是,在新生入學的時候,學子拜師首先要對著學堂裡面的孔子神位行跪拜禮,即雙膝跪地, 叩先師,然後,弟子就要向老師叩拜,並且送上芹菜、桂圓之類的束脩六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