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入學不僅要拜師,連拜師時站的位置都有講究,說說古人尊師

2020-09-11 顏小二述哲文

文|顏小二述哲文

我國是有文化底蘊的大國,要說這千年文化可以一脈相承的原因,顏小二想來,可能也與我國的尊師重道有關。

在我國古代,學習是一件大事,再往前,學習更是王公貴胄特有的「特權」,後來孔子開設「私塾」,平民子弟便有了「學習」的可能。於此,寒門步入仕途也成為可能。

我們想一想,古代的寒門子弟想要入仕,就需要學習,參加科舉考試,然後金榜題名。

但金榜題名談何容易。

一方面在於考試科目本就不簡單,一方面在於競爭實在太激烈,比現在的「公務員考試」的競爭激烈太多。

所以想要一朝魚躍龍門,寒門書生除了苦讀,還需要有一位好「老師」傳道授業解惑,幫助自己解決學習上的疑難,於求學和修身上引導自己。

說的更清晰些,老師對於古代期待以科舉成就自己的書生來說,是改變自己人生的「引路人」。對於這樣的人,自然需要畢恭畢敬。

這種「畢恭畢敬」不僅僅停留於形式,其本質在於誠摯的內心。

為了表達這種「誠摯」,後世拜師的禮節,也越來越隆重,甚至有一點點繁瑣。發展到後世,有人說是迂腐。但是,我們深刻分析當明白,「迂腐」的是少數人,而這些「禮」背後最初的「心意」是真摯。

就顏小二收集的相關資料來看,古人對於和老師、求學相關的一切,都表現得十分「用心」。

比如,在我國古代,學子要入學,首先必須「拜師」。

關於「拜師」,《禮記》中的相關記載可以讓我們了解到千年前拜師流程的「大輪廓」。

大致說來就是,在新生入學的時候,學子拜師首先要對著學堂裡面的孔子神位行跪拜禮,即雙膝跪地, 叩先師,然後,弟子就要向老師叩拜,並且送上芹菜、桂圓之類的束脩六禮。

幾千年來,我們文明燦爛發展,相應的,「拜師」的流程也在發展變化。到了唐朝,「拜師」顯得更加正式與隆重,已經成為官方禮儀典制。而到了清朝,對於「拜師」的講究就更多了。

清朝拜師,不僅要「行禮」,還要注意行禮的位置。

即清朝時,國子監的學生第一次見到老師的時候,需要「自東階升堂」。

在清朝時期的禮儀中,西階為上,人在東階向西階的人行禮,則喻示著西階的人身份尊貴,至少對於東階的人要尊貴許多。拜師的話,清朝的學子就要向西階的人行「三揖禮」。

由此可見,拜師在古代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極其嚴肅的事情。只是現在簡化了許多,這也符合現代快節奏生活吧。

但是,顏小二依舊覺得,古代的「師生情誼」可能會更厚重一些,繁瑣的禮節背後,其實還是「真摯」的情感,至於行禮之人是真心還是假意,只有自己知道了。但是,「拜師」的禮節越來越繁瑣,這一點表示,古人在文化發展的過程中,是越來越重視老師地位的。

這種「重視」,是打自心底的尊重,與名利無關。所謂創造性古為今用,或許我們應該繼承的,便是古人那份打自心底對恩師的「尊重」吧。

嚴正聲明:本文僅由顏小二述哲文獨家發布,其餘帳號發布皆為侵權,全網維權。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兩周內),喜歡請點讚收藏哦。
想持續了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電影、文學作品、人生百態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

相關焦點

  • 正衣冠、拜師禮,穿漢服開學有哪些講究?
    前人早有 「慎始」、「善始」的教導 那你知道古人是如何開學的嗎? 我國古代是傳統農業社會,一切圍繞農事展開,教育也不例外。 在古代,除「秋季入學」外,還有「春季入學」和「冬季入學」,並且古代的開學時間也和我們現在不太一樣。
  • 尊師敬學:古人的「開學第一課」
    讓學生明白儀容整潔之重要性的「正衣冠」便是古代開學儀式的第一個內容:新生在入學時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幫助整理好衣冠後,才能到學堂前恭立,等待在先生的帶領下進入學堂。步入學堂後,便要進行拜師禮。  整個「入學典禮」完成後,學生便正式踏上了求學之路。  拜師有禮 尊師有道  師生相處須有「儀式感」  在唐代,拜師禮進入國家官方禮儀典制之中。唐代的《通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的政書,其中卷六七的「禮典」中記載著「天子拜敬保傅」,而卷一一七的《開元禮類籑·皇太子束脩》又詳細記錄了皇太子拜師的情況。
  • 開啟「時空穿越」之旅,感受古人尊師的禮儀和故事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讓我們開啟「時空穿越」之旅,感受古人尊師的禮儀和故事。「舉手提問」「教師節」古時已有拜師,是古代新生入學禮的必要環節。據《禮記》記載,新生進入學堂,首先要雙膝跪地叩先師孔子的神位,然後向老師叩拜,並贈送帶有寓意的芹菜、桂圓等束脩六禮。到了唐代,拜師禮被歸入國家官方禮儀典制。
  • 又是一年教師節 看古人如何尊師重教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讓我們開啟「時空穿越」之旅,感受古人尊師的禮儀和故事。據《禮記》記載,新生進入學堂,首先要雙膝跪地叩先師孔子的神位,然後向老師叩拜,並贈送帶有寓意的芹菜、桂圓等束脩六禮。到了唐代,拜師禮被歸入國家官方禮儀典制。在清代,國子監學生初見老師要「自東階升堂」。
  • 又是一年教師節 看古人如何尊師重教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讓我們開啟「時空穿越」之旅,感受古人尊師的禮儀和故事。「舉手提問」「教師節」古時已有拜師,是古代新生入學禮的必要環節。據《禮記》記載,新生進入學堂,首先要雙膝跪地叩先師孔子的神位,然後向老師叩拜,並贈送帶有寓意的芹菜、桂圓等束脩六禮。到了唐代,拜師禮被歸入國家官方禮儀典制。
  • 又是一年教師節,看古人如何尊師重教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讓我們開啟「時空穿越」之旅,感受古人尊師的禮儀和故事。「舉手提問」的課堂禮節拜師,是古代新生入學禮的必要環節。據《禮記》記載,新生進入學堂,首先要雙膝跪地叩先師孔子的神位,然後向老師叩拜,並贈送帶有寓意的芹菜、桂圓等束脩六禮。到了唐代,拜師禮被歸入國家官方禮儀典制。在清代,國子監學生初見老師要「自東階升堂」。因為在古禮中,東階為下為卑、西階為上為尊,並且還需行「三揖禮」。除了拜師禮,古人在日常學習中也十分講究敬師的禮數。
  • 衣青衿、備脩金……古人開學有哪些講究?
    當你忙著收拾行囊,為新學期做準備時,可曾想過:古人的「開學季」需要準備什麼東西,又有哪些講究呢? 開學、放假不違農時 在古代,農事乃第一要務,而九月正值秋收農忙之時,並不是入學的好時候。
  • 傳統文化進課堂|行拜師禮 點硃砂痣
    尊師重道,是從古至今的優良傳統,在周代就崇尚尊師之禮。那你知道古人是如何行拜師禮的嗎?古人非常注重品行修養,學師德,謝師恩。
  • 金秋又到開學季,古人學子開學前要準備什麼東西,又有什麼講究?
    出外讀書的學生們,當家人開始忙著幫你收拾行囊,為新學期做準備時,你可曾知道:古代學子在開學前,都需要準備什麼東西,又有哪些講究呢?(1)開學時間有講究民以食為天,古代農事排第一,學生開學都避開春播、秋收季節,除富家子弟外,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們,也要幫助大人忙農事,所以古人認為九月不是開學的好時間。古人本著「開學、放假不違農時」,開學時間選農閒時刻,放假時間選農忙時刻,總之一切都把春耕秋收放在首位。
  • 古人「開學第一課」講什麼?李白李商隱古詩詞彰顯敬師之道
    讓學生明白儀容整潔之重要性的「正衣冠」便是古代開學儀式的第一個內容:新生在入學時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幫助整理好衣冠後,才能到學堂前恭立,等待在先生的帶領下進入學堂。步入學堂後,便要進行拜師禮。整個「入學典禮」完成後,學生便正式踏上了求學之路。拜師有禮 尊師有道:師生相處須有「儀式感」在唐代,拜師禮進入國家官方禮儀典制之中。唐代的《通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的政書,其中卷六七的「禮典」中記載著「天子拜敬保傅」,而卷一一七的《開元禮類籑·皇太子束脩》又詳細記錄了皇太子拜師的情況。
  • 古人開學那些事:幾歲入學?入學準備?開學典禮?
    「開學」是個很有儀式感的詞,它代表了新的起點、新的開始。今天和小新一起穿越回去,圍觀一下古人開學的那些事吧!按照現在教育的普及和重視程度,這個「神童」的標準有很多小朋友應該都能達到!複雜步驟儀式感,端正態度表真心在古代,「入學禮」被視為人生的四大禮之一,與成人禮、婚禮、葬禮一樣重要。新生入學會有隆重的「開學典禮」,包括正衣冠、拜師禮、洗手淨心和開筆禮等環節。
  • 開學第一課,眾學子禮敬恩師,行拜師禮!
    尊師有禮,禮傳天下。曲阜儒家研學基地「拜師禮」成為了各地研學師生到曲阜研學炙手可熱的選擇。基地自2018年6月成立至今接待整壹千所學校逾37萬師生走進基地開展研學活動。2020年下半年新學期開學在即,眾學子將走進校園,拿起課本,其中不乏剛剛入學的新生。不論是度完暑假返校還是第一次走進課堂,學子們都將開始新的學習生活,而老師將成為陪伴他們、教導他們的重要角色,確立正常、良好的師生關係就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而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也是需要學校、師生、家長共同思考和解決的課題。
  • 「入學拜師」——這個社區一年級新生開學典禮別具一格
    8月31日,前十社區舉行第五屆(2020)小學一年級入學拜師禮儀式。入學拜師禮儀正衣冠、「硃砂啟智」、拜至聖先師孔子、向老師敬獻鮮花行拜師禮等傳統入學儀式,引領一年級新生叩開了通往知識的啟蒙之門,踏上了快樂、幸福的啟蒙之路。
  • 拜師行禮 塘坎上小學舉行別樣新生入學儀式
    自貢網訊(記者 張翠娜)呈拜師貼、行拜師禮、書寫「人」字……8月30日上午,一場富有傳統文化韻味的「尊師崇禮、勤儉節約」新生入學儀式在自貢市塘坎上小學舉行,這是該校開展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校園系列活動之一,以「愛國、立人、尊師、崇禮」的傳統優良教義開啟孩子們的人生新階段。
  • 仙家拜師的規矩與福報
    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仙家修行延續是傳承,也就是師徒,師父傳徒弟,代代傳承,循環不息。很多人以為修仙家教拜師就去學法術、學風水,其實,這些都是世俗人眼中的一層表象。仙家修行,更多是師徒傳承文化、傳承心法、傳承善念、傳承大愛。
  • 不一樣的拜師禮!親歷泰國拜師節,尊師重教「泰」難忘
    教師節的由來泰國是一個十分尊師重教的國家,拜師禮是泰國最重要的禮節之一,通過拜師活動,皆在向老師們表達敬意和感恩。泰國有兩個教師節,準確地說是一個教師節和一個拜師節。教師節在1月16日,這一天是全國學休日,目的是讓學生和公眾記住教師在人們生命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他們傳授知識,令人們感到生命的光明。拜師節在8月,泰國政府規定具體時間可由各個學校自己選擇,一般會選在星期四,因為在當地傳統文化中,這一天的主神作為人類的導師而受到膜拜。
  • 源於古代入學拜師傳統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送給老師的見面禮不一定是「束脩」了,也可以用其他禮品來代替,東西雖然變了,但「束脩」作為給老師見面禮的名詞沒有改變,連後來給老師送的學費、酬金也都稱為「束脩」了。眾所周知,工資一般都稱作「薪水」,是打柴汲水的意思,語出《南史·陶潛傳》:「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就是說,陶潛派一個僕人幫助兒子打柴汲水的意思。後來,人們就把「薪水」引申為工資了。但是,老師的工資為何又稱為「束脩」呢?這要從束脩「束脩」一詞的本義說起。
  • 拜師禮是中國古代優良傳統,連皇子也不例外,也要三叩九拜。
    拜師禮是我國古代優良的傳統禮儀之一,連皇帝也不例外,拜師也要下跪行三叩九拜之禮,這裡所說的皇帝應該是未成年的皇帝或者皇子。 中國自古以來講究尊師重道。皇帝是一國之君,萬人之上,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利,一般人見了皇帝都要行叩拜禮。
  • 關於古人開學的那些事兒,你知道多少?
    —阿諾德 在古代,人們也同樣重視開學的日子,開學準備的東西及典禮儀式都有講究。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古人開學的那些事兒。 古代開學準備 束脩 開學必不可少的,當然是學費。在古代,學費稱為「束脩」。
  • 「傳統文化」古人也有開學禮
    不過,古人是十分重視孩子入學的,所以孩童入學前都會舉行一個隆重的「開學儀式」,被稱之為「入學禮」。「入學禮」被視為人生的四大禮之一,大體分為正衣冠、行拜師禮、淨手淨心、硃砂開智等內容。:「禮儀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意思是講究禮儀,首先要從自身的言談舉止開始,做到衣著整潔,表情端莊,說話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