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上香禮儀及道教禁忌——別冒犯了神仙或道人!

2021-02-23 伏羲國學

請點擊上方「伏羲國學」藍字加關注


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中考將至,中華道法的能量加持,對幫助考生迅速調整至最佳應試狀態、提升成績和錄取概率效果顯著,多年來素享盛譽。諮詢微信:zyh186867。

上香始於何時可能尚無確切的考證,但據文獻記載,至少西周時已有上香的習俗了。古人重祭祀,考慮到神明高高在上,如何能夠享受到人間的祭品呢?根據「火性炎上」,通過火的焚燒,氣味隨著煙飄飄向上,神明就能享受到祭品的美味了,故此很早就有了「燔柴」的祭祀方式。燒香也是根據這個原理而來。後世道教重燒香,正是對先民祭祀文化的繼承。  

道教科儀中有大量的「臣香文」,對香有很多讚美之詞。香的名堂有多種,最著名的是太真天香八種:道香、德香、無為香、清靜香、自然香、妙洞真香、靈寶慧香、超三界香。

燒香之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1)供養諸神。香雲繚繞,騰空供養,供養上界雲府高真,中界嶽瀆威靈,下界水府仙官,三界諸神。

(2)傳誠達信。所謂「香自誠心起,煙從信裡來。一誠通天界,諸真下瑤階。」最有代表性的《祝香咒》就充分地說明了這點:道是由心去學的,而心意要借香菸來表達,當香在玉爐內焚燒時,我們的心也隨著香菸吹入黃金殿內,飄至白玉階前。群仙真聖紛紛駕起仙車,旌旅簇擁著下降道場,我們心中的願望也就可以奏達九天之上了。

(3)召亡返魂。我們做幽事道場時,又可通過焚香攝召亡魂,有謂:「以此真香攝召請,當願亡者悉遙聞」。又謂:「一炷明香通信去,五方童子引魂歸」。全真儀範中有「一炷返魂香」。

(4)清靜身心。受過戒的老修行都曉得《受持諸品咒》中有「上香時咒:常焚心香得大清靜」的說法。重陽祖師有詞曰《踏莎行・詠燒香》,是這麼寫的:「身是香爐,心同香子,香菸一炷分明是,依時焚透崑崙,緣空香泉嫋祥瑞。」

(5)闢穢除邪。由於香菸有芳香空氣,殺滅病菌的作用,故古來就用作「空氣清新劑」,有瘟疫之時更作為「空氣消毒劑」而大派用場,廣東至今仍有地方保留著每年舞「火龍」的習俗,就是為了紀念百餘年前一場瘟疫中有位道人教他們用乾草紮成長長的草龍,上面插滿香,點燃後圍著整個村子繞幾圈,及時遏制了瘟疫蔓延的功績。

(6)與人祈福。《玄門朝科》中的許多說文,都有「願以此燒香功德,歸流醮信人家,家門迪吉,眷屬平安……」;「願以此燒香功德,歸流醮信人家,觀頤自樂,御履相歡……」這樣的說法。可見燒香功德,於己於人,都可謂大矣。

總結說來,燒香的意義就在於它是神、人、鬼三者溝通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中介,我們通過燒香,與神、與人、與鬼都結了善緣。故此說:「九天之上,惟道獨尊,萬法之中,焚香為先。」

上香既是如此重要,那麼如何上香,當然很有講究了。所上的香主要分線香和檀香兩種,平日多用線香。

(另: 道教有「鬥姆不受檀」的說法,因此在供奉鬥姆元君祖師爺的時候不可以用檀香供奉)

主要做法是:

(1) 選三支香,不要斷香。

(2) 點燃香(點燃後若起明火,可左右擺滅,不能用口氣吹滅)。

(3) 面對神像,雙手舉香(與額相齊),躬身敬禮。

(4) 用左手上香,三炷香要插直、插平,間隔不過一寸寬,以表示「寸」(誠)心。

(5)   上香畢,即行叩拜禮。

一是殿主燒香,此皆用立香,以三炷為準,插於大香爐內,炷與炷之間距,三炷平列以不過寸寬為合格,故有[燒香不過寸,過寸神不信]之諺。

二是壇主拈香,此香以檀香為之,敬拈檀香,非常講究,每炷檀香長短粗細,長不過寸,粗不過分。壇主拈香時,初炷香插入爐中間,二炷插於左,三炷插於右,三炷香平列併攏。香爐左盒盛香面,右盒盛檀香。

叩拜,叩拜禮,是我國民族傳統禮儀,有不同的敬意和不同的儀規,用不同的禮節以表示,故有九拜之儀。[擎拳恭手],是以表示恭敬之意。後世演變成叩頭作揖禮,直到現在,道教仍行叩頭作揖禮。

道教以一揖三叩再一揖,為一禮。與上聖高真祝壽、慶賀道場畢要行三禮九叩。叩頭雖用拜墊,實際是五體投地,即雙足,雙手著地,頭磕下去時要頭著手。足站成八字形,雙膝與手同時著地,左手摟著右手,手心皆向下,成十字形,身為一,表示著[八十一化]。

神一般都要燒香,謂之敬香。敬香是「以香達信」,即人的誠心通過香菸達於神前,所謂「一柱真香通信去,上聖高真降福來」。香之為用,在於傳誠達悃。殿主燒香,正爐以三炷為宜。三炷香要插平,插直,間隔不過一寸寬,這須氣靜心平始能做到。  

燒檀香比較講究。燒檀香或降香、沉香,皆須有專備的香爐,香要劈做一分粗細,一寸長短,還要另備一些香面。香面通常以線香碾成粉末即可。燒時,先用香匕在檀香爐中間把香灰挖一小坑,填入香面,用運板運平,使香面上微蓋一層香灰,燃一點點線香插進香面,香面在香灰的掩蓋下自然燃燒,這時拈香者的初柱香插入時,就會有一縷青煙,從爐中直騰起來。這種香,在宮觀中只有廟中主持或道場中高功拈這種香,殿主或香客進香皆是燒線香而不燒檀香,或有香客燒檀香,也只是把帶的檀香燒於爐內即可,不用這樣講究的。

道士拈香,按規矩要默念《祝香咒》為:「道由心學,心假香傳,香焚玉爐,心存帝前,真靈下盼,仙施臨軒,令臣關告,逕達九天」。 

叩拜是道教傳統禮儀,是比較隆重的禮拜儀式。《周禮》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稽首為敬之極,故為首至地。一說行跪拜禮時,兩手拱至地,頭至手、不觸及地。

道士(尤其是全真派)叩拜儀式為:雙足雙手著地,頭磕下去要頭著手。但為了方便起見,一般頭磕下去不必定著於手。道士叩拜,要足站八字,雙膝與手同時著地,左手按在右手上,手心皆向下,成十字形,頭與脊背同時向下伏,形似青蛙臥狀,切忌臀高於背。如臀高於背,則成後高前低,不但不雅相,亦為止失儀。道教認為:道士磕頭是對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蓋足站八字,手按十字,頭為一也。

道士對信眾的見面禮節為「抱拳拱手」禮,或有所請問,則要躬身作揖,稱謂「稽首」(這當然不是古稽首禮)。不論乾道坤道,抱拳皆是左手抱住右手,蓋左手稱為善手故。另外有一種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指插於右手虎口內,按住右手子紋;右手大指趨於左手大指下,按住午紋,外呈「太極圖」形,內握子午訣。這種抱拳形式多用於打座時,常行稽首作揖,只自然抱拳而已。作揖躬身時,兩足成八字自然站立,兩膝切忌前屈,頭、腰成自然彎曲狀;兩手自然下垂於丹田處抱拳,邊直身邊行走,手上至口齊為度。抱拳拱手禮,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文明禮儀形式。 

香是道教齋醮法壇的祭祀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香聞達十方無極世界,靈通三界,是通真達靈的信物,道經中多有記載。道教齋醮用香非常講究,道門香一定要是天然香料,清淨至要。醮壇焚降真香、詹唐香、白茅香、沉香、青木香等。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信靈香可以達天帝之靈所」,漢明帝時真人燕濟逢三位異士道者投宿,至夜談及邪魔幹犯而改居此處時,其中一道者雲吾有奇香能救世人苦難,焚之道得自然玄妙,可升天界。此香能開天門地戶,通靈達聖,入山可驅猛獸,丁免刀兵瘟疫,久旱可降甘霖,渡江可免風波,有火焚燒無火口嚼從空噴於起處,龍神護助,靜心修合無不靈驗。

道香、德香、無為香、清靜香、自然香、妙洞真香、靈寶慧香、超三界香。

1、供養諸神。香雲繚繞,騰空供養,供養上界雲府高真,中界嶽瀆威靈,下界水府仙官,三界諸神。  

2、傳誠達信。所謂「香自誠心起,煙從信裡來。一誠通天界,諸真下瑤階。」

3、召亡返魂。我們做幽事道場時,又可通過焚香攝召亡魂,有謂:「以此真香攝召請,當願亡者悉遙聞」。又謂:「一柱明香通信去,五方童子引魂歸」。全真儀範中有「一柱返魂香」而廣東〈散花科〉中更有:「三柱返魂香」之說:「一柱返魂香,徑通三界路……」;「再柱返魂香,直透幽冥府……」;「三柱返魂香,飄渺通十殿……」。

4、清靜身心。重陽祖師有詞曰〈踏莎行;詠燒香〉,是這麼寫的:「身是香爐,心同香子,香菸一柱分明是,依時焚透崑崙,緣空香泉嫋祥瑞。」

燒香的做法:

1、選三支香,不要斷香。

2、點燃香(點燃後若起明火,可左右擺滅,不能用口氣吹滅)。

3、面對神像,雙手舉香(與額相齊),躬身敬禮。

4、用左手上香,三柱香要插直、插平,間隔不過一寸寬,以表示「寸」(誠)心。

5、上香畢,即行叩拜

道教進行宗教活動的醮壇,是神靈降至之所,既神聖又莊嚴。因此,道教在舉行迎真祈福道場時,切不可有弔喪、問病、畜產等不潔之物進入道場。親臨醮壇之人,主要是道士,也不能不有諸多禁忌,即勿飲酒、勿食五辛、勿與別人同坐、勿視死看生、勿嗔怒、勿悲哀、勿見血。醮壇中人尤應忌食牛肉。道士本身也應保持清淨之身,在行儀式之前,要齋戒沐浴,潔淨身心。道士沐浴時忌俗人見浴,並忌用不潔之水。

道教祀神時常用香、花、燈、水、果五種祭品奉獻於神壇之上,稱為齋供。對於齋供中的五種供品,各有規定和禁忌。香是道士及信徒通感神靈之物。道士要上香,信眾求神也要上香,上香時,持香者要手指乾淨,切忌「信手拈香,觸以腥穢」;現代供神之花,常以梅、蘭、菊、竹四季之花為上品,次為水仙、牡丹、蓮花。敬神所用鮮花,首重清香芬芳,全無芳香者,或香味強烈、令人生厭者,忌用於敬神;醮壇所用之燈,須用一色芝麻油燃點,忌用六畜脂膏之油,否則會觸穢神靈;道門稱奉獻齋壇之水為七寶漿。此水忌用生水及不潔之水;道教所用的供果必須是「時新果實,切宜精潔」,忌用石榴、甘蔗之類及穢泥之物。食過之物、冬瓜、蕃石榴、芭樂、李子、單碗菜也都不能用於祭神。

燒香敬神是道教的一種信仰行為。道教燒香禁忌主要有:忌戊日燒香;忌雙香祀神,道教祭神一般多以三柱香為準;忌用右手捻香,須左手持香,右手護香;忌以口齧香,也就是不能用嘴叼香;燒香忌回顧,要心神專一;忌用灶中火燃香。

道教服飾禁忌內容很多,主要包括:忌穢褻法服;忌法服不潔、形儀慢黷;忌衣服雜色;忌衣飾華美、與俗無別;忌法服借人等等。

道教對於酒、肉及五辛之菜等的禁絕。全真派恪守古訓,苦心厲志,不立家室,禁絕葷辛;正一派則允許成家,除齋醮活動期間,一般不禁絕葷辛飲酒,但求心淨而已。

參訪宮觀時也有一些禮儀應該注意:一是同道士打招呼,不能用佛教的「合十」禮儀,而要用「拱手」禮儀。拱手就是兩手抱拳。二是見了道士不得問道士的年齡。三是重大的道教醮儀,主祭道士都用中國傳統的三跪九叩儀。如果入門問禁,入鄉隨俗,可以在神壇前行鞠躬禮。四是進入道觀,應當衣冠整齊,注重形儀,不可光身赤腳,也不可高聲喧譁。特別是全真道士茹素吃齋,入全真道觀決不能夾帶葷菜。正一道士平日可以吃葷,惟逢齋必須吃素。

2016年高考結束,中考將至,中華道法強大的信息能量場的加持將使考生迅速調整至最佳狀態,有如神助般地顯著提升考生的成績和濾去概率,有緣考生及家長請加清蓮老師的微信zyh186867諮詢。詳情點擊底端左下方的「越讀原文」——

 

中華道法應用廣泛,如催財催官、求婚求子、學業事業、驅邪解災及晚期癌症等各類危重病症和疑難雜症,效果顯著,素享盛譽。諮詢微信:zyh186867。

 

請長按二維碼加關注:


相關焦點

  • 十二種道教禮儀 教你看懂道家儀範
    植根於素有「禮儀之邦」盛譽的中華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禮儀相當完備且非常講究。道教禮儀是道士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表現規範。其與戒律所不同之處是,戒律是用條文明確下來,違者必罰。而禮儀則是道士最起碼的舉止規範,違者則視為品行不端,屬於道教儀範部分。道教的禮儀內容很複雜,小到日常稱呼,大到出入行走。
  • 道教的拜師禮儀及各種叩拜方式
    禮儀,就是禮節和儀式,是一種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約定俗成的行為規範。道教禮儀,就是道教徒信道、學道、修道、行道和日常生活的禮節和儀式。道教禮儀內容非常豐富,但總是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維持道教內部人際關係的禮儀,可稱為日常生活禮儀;另一類是體現道教徒信仰生活的禮儀,可稱為宗教信仰禮儀。
  • 道教知識-學習與道士溝通的方式,進道觀敬香禮拜的禮儀
    此外道士是從道學院出來的,不是佛學院,道教有自己的學院是叫道學院。2 道教神,不叫菩薩,菩薩是佛教稱呼,道教神仙,可以稱呼天尊,大仙都行。觀音菩薩,道教稱為慈航真人,詳細可以自己百度。3 對道教神仙或者對道長問候,不必雙手合十(此乃佛教禮儀)。
  • 道教的禁忌:「戊不朝真」是什麼意思?一般人很少知道
    遊客有時去道觀燒香拜神時,會發現在殿前立著一個告示牌,上面寫著:「今日戊日,本觀不上香祈福,不做法事科儀。」對此很多人表示疑惑,戊日是什麼日子?為何戊日不能上香拜神呢?戊日是道教的一種禁忌,又叫做「戊日不朝真」,這裡的戊日通常指「六戊」,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戍六日,道教又稱其為「明戊」。在每個月的戊日裡,道教的規定道觀不可以焚香、誦經、朝真,不能使用法器,也不進行齋醮科儀等。這條戒律是對於住觀或者火居道士,以及皈依道門的居士之規定。
  • 中國道教神仙級別
    道教認為修道有先後之序,成仙有高下之分,所以道教神仙亦有品位層次之分。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就將神仙分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並稱:「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兇,聖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聖人理萬民錄也,給助六合之不足也。神話小說中提到的鴻鈞老祖,在道教典籍中沒有記載,道教也不承認有這麼一位大能。那麼道教神仙級別從高到低都有哪些人?最高級別是三清,道教的三位至高神,乃是造化之根,造化之本,萬物之主。
  • 道教開光儀式
    ,開光即為道教儀式之一開光就是把宇宙中無形的、具有無邊法力的真靈注入到神像中去,神像也就具有無邊法力的靈性。在殿門外兩根旗杆的正中間放有一把椅子,一個道人拿著一面鏡子緊貼著那根紅線,鏡面對著殿門,在殿門口站著兩個人,他們手中也各拿著一面鏡子。其中一個負責把殿門外那面鏡子的光接過來,另一個則負責把這束折射近來的光線投射到每一位神像的身上。所謂開光,就是要把自然界的日、月、星三神靈光接引到廟堂裡來,使廟堂裡供奉的神像們,承接天地之靈氣,造化萬民之福祉。
  • 道觀上香祈福的禮儀,你知道多少?
    在道教中,神仙可以護佑百姓,驅邪避災,人們去道觀燒香祈福或許可以趨吉避兇,收穫福報。那麼,我們去道觀燒香要注意哪些禮儀呢?道觀的禮儀主要分為三點,分別是入廟禮儀、燒香禮儀和貢品禮儀。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就來學習下道觀的禮儀吧!入廟禮儀道教信士在入廟之前要做一些準備工作,首先是齋戒和沐浴,去道觀的前一天要以齋食為主,少吃或不吃肉食,來洗滌身心。其次,在前一天晚上要沐浴,道教講究清靜無為,純潔如玉,因此要洗心滌慮,以表對神仙的尊敬。
  • 道教為什麼說不能用手指月?其中暗藏趨吉避兇的法門!
    等長大以後,覺得那只是父母唬人的玩笑,但事實卻是道教中的禁忌。道教裡關於日月的禁忌還是很多的,且比較普遍。如「不得輒指三光,久視日月。不得裸露於三光,不得呵罵於日月」等等。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對待日月三光呢?
  • 道教基礎知識問答(四)
    答:道教祀神時常用香、花、燈、水、果五種供品奉獻於神壇之上,稱為齋供。對於齋供中的五種供品,各有規定和禁忌。香是道士及信徒通感神靈之物。道士要上香,信眾求神也要上香,上香時,持香者要手指乾淨,切忌「信手拈香,觸以腥穢」;現代供神之花,常以梅、蘭、菊、竹四時鮮花為上品,次為水仙、牡丹、蓮花。敬神所用鮮花,首重清香芬芳。
  • 揭秘道教:道士可以吃牛肉嗎?道教的禁忌有哪些?
    道教自張道陵天師立教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隨著時間的推移,道教在宋末逐漸形成了以正一道和全真道為主的兩大派系,由於各派都有不同的理念和修道方式,所以在飲食生活等方面不同,這就產生了很多道教的禁忌,本期就為大家介紹道教有哪些禁忌。
  • 能呼風喚雨,運化乾坤:道教神仙手上最厲害的三把扇子
    扇子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部分,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它不單作為扇風納涼之物,同時也被古代封建社會的宮廷作為禮儀的道具。隨著歷史的發展,扇子也被賦予了多種作用,既是文人雅士的隨身飾物,寓意著氣節風骨伴其身;也是古代深閨怨女的愛情信物。
  • 道教叩拜的禮儀,你會嗎?
    又見年底,道教宮觀裡的年味別樣濃,接玉皇迎喜神,拜財神拜太歲......沒點常識怎麼好意思站在祖師爺和各路神仙的面前?去了不拜一下,又如何對得起自己大冷天辛苦過來一趟?
  • 去寺廟燒香拜神時,這些「禁忌」需要記住,不可以冒犯!
    隨著歷史的發展,自道教誕生以後,燒香也成為了一種供奉神明的的宗教行為。道教認為香可以聞達十方無極世界,燒香可以溝通天地,是連接凡人與神仙的橋梁,「香自誠心起,煙從信裡來。一誠通天界,諸真下瑤階。」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在道觀燒香作為一種莊嚴的宗教行為,我們不單單要保持一顆虔誠的內心,另外有許多的「禁忌」需要遵守,千萬不能冒犯。
  • 道教入門知識一百八十問(91-120)
    道士要上香,信眾求神也要上香,上香時,持香者要手指乾淨,切忌「信手拈香,觸以腥穢」;現代供神之花,常以梅、蘭、菊、竹四時鮮花為上品,次為水仙、牡丹、蓮花。敬神所用鮮花,首重清香芬芳。道教燒香禁忌主要有:忌戊日燒香;忌雙香祀神,道教敬神以三支香為準;忌用右手捻香,須左手持香,右手護香;忌以口齧香,也就是不能用嘴叼香;燒香忌回顧,要心神專一;忌用灶中火燃香。如果您想上香敬神,宮觀內都有「焚帛爐」,可了您心願,大殿內一般是不允許燒香的。
  • 道教的十大女神仙
    道教是一種起源於中國的宗教。張道陵成立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是在道教黃老思想的基礎上,結合原始的神仙信仰和崇拜而發展起來的。道教素有「一陰一陽稱道」之稱,歷來尊重男女平等,這不僅體現在道教的思想學說上,而且在道教的神仙體系中也有許多女性神仙。在這期節目中,我想介紹十位道教神仙。
  • 道教神話中的神仙眾多,他們的等級、座次如何排定?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自從道教產生之後,就將民間神話中數量眾多的各個神仙吸納了進來,並進行了簡單的分類。現存最早的道書《太平經》(成書於東漢末年,相傳是被孫策所殺的于吉所著)把神仙分為了六大類: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此皆助天治也。
  • 有趣的道教:這八位道教的神仙都是三隻眼
    很多朋友在給我留言時提到,他們發現有好多道教的神仙都是有三隻眼。除了大家熟知的二郎神以外,道教的神仙尤其是雷部體系的確有很多三目神仙,那麼本期就為大家介紹幾位有著三隻眼的道教神仙。華光大帝:馬王爺民間有句俗話:「不給你點顏色看看,你都不知道馬王爺有幾隻眼!」
  • 受命於天,下教此道:《太平經》是道教一切理義的總綱領!
    自此開始,道教的宗教經典便有了天降符命的成書法則。此外,《天官曆包元太平經》還有一點不同於既往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經典。在本經的描述中,神仙不再是世外逍遙、與世無爭的代表,而是開始主動參與並影響人間的社會政治生活,把天帝、人間的關係與君王、百姓的關係相互形成對照。藉助於神仙信仰,開啟了道教以教化世人為目標的宗教理想。
  • 在道觀遊覽敬香時,需要注意哪些禁忌?
    在這些歷史古城、青山深處,座落著許多古老的佛家寺院,道教宮觀廟宇,自然是要去參觀遊歷一番。「文明出行,從我做起」,遊覽禮拜佛寺道觀,需要注意哪些禁忌呢?對道人的稱呼,不能流於世俗,比如不能叫年輕的男性道人為「帥哥」,女性道人為「美女」;年長的男道人為「老道」、「大爺」,女道人為「大媽」、「大娘」,這些都是不規範,不尊重的稱呼。至於想惡搞一把,開玩笑稱道人「牛鼻子」,後果自負。那應該如何稱呼?我們普通人,稱呼他們一聲「道長」即可,如果知道其姓氏,加上姓氏,比如:張道長,李道長等。
  • 道教信仰|關聖帝君信仰
    道教一百八十問回復"2"查看:道教規矩和禮儀回復"3"查看:在家之人如何修道回復"4"查看:許真君傳奇回復"5"查看:天下萬壽宮回復"6"查看:法術>回復"7"查看:相術回復"8"查看:風水回復"9"查看:預測回復"10"查看:每日一術回復"11"查看:張繼禹:忠孝與神仙回復"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