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一種起源於中國的宗教。張道陵成立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是在道教黃老思想的基礎上,結合原始的神仙信仰和崇拜而發展起來的。道教素有「一陰一陽稱道」之稱,歷來尊重男女平等,這不僅體現在道教的思想學說上,而且在道教的神仙體系中也有許多女性神仙。在這期節目中,我想介紹十位道教神仙。
后土黃帝只是道教四大神靈之一。全稱承天,仿效厚德,歌頌厚土黃帝。道教神靈地位僅次於三清和玉皇大帝。又稱后土娘娘、地母娘娘等,太后只管陰陽,萬物繁衍。它被稱為地球之母。在道教中,神職人員負責山和地的變化,山神、地神、三山和五山神、大帝和其他大神,控制掠奪財富。
西王母,又名瑤池金母、王母,是道教女神仙之首。當一個凡人女子得道升天成為神仙時,她必須先拜見西方的太后,然後才能拜見玉皇大帝和其他與生俱來的神靈。在道教被納入神仙體系之前,西方的太后是一位負責懲罰和瘟疫的古代女神。《山海經》還把她描繪成「長得像人,豹尾虎牙,好吼,蓬頭垢面,戴盛,是天下第一兇五殘」的形象。後來,她逐漸女性化、貴族化,成為一位善良的女神。家住崑崙山瑤池的西王母也是長壽神。
鬥姆元君是道教的神,是由元始天尊之先陰氣形成的「鬥」的意思是「星」,「母」的意思是「母」。在道教神仙的星系中,它是萬星之母。當道士舉行祭星儀式時。祭祀鬥姆元君的神像有三眼八臂,精梳國粹。此外,他手裡還拿著戰鬥武器或太陽、月亮、鈴鐺、金璽、長矛、戟等魔法武器。
太陰星君,俗稱月神、月光娘娘、太陰星主、月姑等,全稱「太陰元君孝敬明王靈寶金明煌天尊」。她是道教中神化月亮的女神。根據道經《洞淵集》記載,太陰元君是月宮太陰的精髓。她的神職是「治五山、四瀆、五湖、四海、十二河、羅山、豐都一百部,常與三元日冥官僚皆詣陰宮死籍。月亮的靈魂總是充滿了十種顏色,閃耀在全國各地,月亮被稱為月亮的盡頭。」
碧霞元君是東嶽泰山的神明。道教把她的神靈變成了女神,稱她為「碧霞護世仙人,弘濟真人」。民間又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等,道教賦予碧霞元君以下職責:「保護眾生,響應九州」,「指揮樂府之兵,觀天下之善惡」。傣族歷史上有「泰山地處東方,玉女坤質為水,助生」的說法。同時,碧霞王子被認為是一位能夠治病救人、保護婦女兒童的仙女。
九天玄女又稱玄女,俗稱九天娘娘和九天玄女娘娘。在道教中,它被認為是一個高層次的仙女和蜀黍蜀神。據道教經典《雲集七章》記載:「黃帝師聖母元君弟子九天玄女之師,亦有記載。九天是一頭金象。它是公正和積極的。九天之方,可以增兵布陣了。」同時,九田玄女也是古代女戰神。她是第一位鳥神的原型。後來,她被化身為女神。她不僅拯救了這場危機,而且多次來到地球,是正義之神。
慈航道士又稱慈航大師、圓通、天尊。她是一位慈悲的道教女神。為了拯救所有的人,她經常千變萬化,幫助無數人擺脫苦難。據古籍《歷代神仙通鑑》記載,普陀羅家巖朝音洞有一女真。據說,商王在這裡修行時,就已經掌握了三摩地的功法,並希望把世界擴展到男人和女人身上。南海人稱慈航大師,道教領域在普陀山。慈航道教的道教中心位於普陀山羅家洞。他拿著三件寶物,即如意和一個透明的玻璃瓶。
媽祖是福建梅州人,宋代出生。道教把媽祖崇拜為天飛、天后、天妃娘娘等。它也是人們崇拜的海神,尤其是在東南沿海地區。據《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記載,媽祖「北鬥身降,三界顯靈,大海與靈相連,靈變」。媽祖年輕時,神仙賜予他「神秘而微妙的技藝」。有了銅製護身符,他無法預知,稱風雨為「坐渡海」。媽祖被譽為海上救險的海神。
媽祖是道教中的長壽神。在道教中,它也被稱為長壽女神和虛寂衝應真人。著名的童話《麻姑獻壽》和《滄海桑田》都與媽祖有關。人們還把媽祖視為祈福、長壽、吉祥的象徵,深受人們的崇拜。每年3月3日,在西太后的生日派對上,麻姑都會獻上靈芝酒,慶祝西太后的生日。
南越夫人是金代女道士魏華存的尊稱。她是上清學派的創始人,道教的一個分支,道教的名字叫子虛元君。《黃庭經》是由老子教導的魏華存所著。《黃庭經》在道教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它是內丹術的主要經典。它提倡以思養氣,以利修煉,也有助於道家學派的建立。魏華存長生不老,被天庭封為「紫虛元君」。他是南越衡山的掌門人,人們尊稱他為「南越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