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入門知識一百八十問(91-120)

2021-02-07 衝和道系


問:能否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的表達「修煉」一般有幾層境界(層次),各是什麼?


答:依一般的說法,道教修煉的層次是: 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



答:對於一般信眾提倡的修行方式是:行善積德、濟物利人,存善念、舉善行,學習教儀、詠誦經典等(比如奉行「修德十益」:一與人為善、二愛敬存心、三成人之美、四勸人為善、五救人危急、六興建大利、七舍財作福、八護持正法、九敬重師長、十愛惜物命)。鍊氣之類的修行方式都需要有正統師承,一般人自己練容易出偏,因此不提倡。



答:當代的人多數是通過現代的一些闡述性書籍了解宗教,但這些書籍很多都已經是脫離了經典而根據作者自己的主觀意識和資料編撰而成的。如果真的有心深入研究道教,首先要有一定的古文水平,能夠自己辨別字義詞義,才不容易被流行解釋所誤導。而且還要從各家經典處下手,互相參照互相引證,才可以得窺本源。沒有師承,沒有先行者將一代一代累積的知識和經驗傳授下來,單憑自己主觀臆解,很難理解內裡的實際意義。



答:道教五術具體解釋如下: 


一、山 


所謂「山」就是通過食餌、築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來修煉「肉體」與「精神」,以達到改變身心的一種學問。 


食餌——是利用補藥、酒及日常飲食以加強體力,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築基——是利用參玄、靜坐法以控制精、氣、神,進而改進體質的一種方法。 


玄典——是以老子、莊子思想為基礎,進而達到修心養性的一種方式。 


拳法——是以習練各種武術以增強體魄的方法。 


符咒——是一種用以通靈修煉的法術,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鎮煞、趨吉避兇等等。 

總而言之,「山」就是利用靜坐、武學、食療等各種方法以培養圓滿人格的一種學問。 


二、醫 

所謂「醫」,是利用方劑、針灸、靈治等方法,以達到保持健康、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方劑——是利用各種藥物製成散劑、丸劑來治療疾病和修煉的一種方術。 


針灸——針法和灸法和合稱,是利用人的脈胳、氣血循環的原理,刺激患部,來治療疾病的方術。 


靈治——利用心靈意識(心理狀態)治療人疾病的一種方術。與現所謂的「心理治療」有些類似。 

總之,「醫」就是利用方劑、針灸、靈治等方式,以治療人的疾病的一種方法。 


三、命 

所謂「命」,就是透過易理命數的方式來了解人生,以洞達自然法則,進而改變人「命」的一種學問。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鬥數」、「子平推命」、「星平會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時間和陰陽五行為理論基礎。 

總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運,進而達到趨吉避兇,從而改善人類發展的的學問。 


四、相 

所謂「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風水)」等五種,以觀察存在於現象界形相的一種方術。 


印相——就是觀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運的方法。印在中國,以前是權力的憑證。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鋪的名稱,通過五格剖相,同時運用命理等結合來推斷吉兇發展的一種方法。 


人相——又分為面相與手相兩大類,通過觀察面、手部的紋線與氣色而了知人吉兇、病理的一種方法。 


家相——也就是陽宅的風水,以觀察其格局進行分析,來推斷人類居所吉兇的一種方術。 


墓相(風水)——也就是陰宅,以通過選地安葬祖先,而達到對後代子孫陰庇的一種方術。 

總之,「相」是對眼睛所看到的物體作觀察,以達趨吉避兇的一種方法。 


五、卜 

所謂「卜」,它包括佔卜、選吉、測局三種,其目的在於預測及處理事情,其中佔卜的種類又可分 為「易斷」及「六壬神課」。 

佔卜——所謂佔卜,是以《易經》為理論依據,結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約而推斷吉兇的方法。 


選吉——主要著作以《奇門遁甲》為代表,通過布局、布鬥、符咒等結合,處理事物發展不吉的因素, 其主要運用於古代軍事。 


測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數》為代表,是通過十二運卦象之術,推算國家政治命運、氣數、歷史變化規律的術數學。 



答:「藏」(音zang,去聲)的意思是「府庫」。《道藏》就是道教經籍的總集。道教在其發展過程中,各類經籍逐漸增多,陸續積累匯集而成。南北朝時即編有道教經籍目錄。唐以後,歷代皆曾編修《道藏》,至北宋,始鏤版刊行。



答:正信的道教並沒有提倡崇拜偶像。提倡敬仰神明是為了讓我們記住神明修行濟世的風範事跡。關鍵崇尚的是那些為國為民的事跡和濟世利人的精神,而不是具體的神明。也可以說,道教裡面有很多的先天神明都只是教理教義的化身。具象化表現是為了更好地讓當時文化低下的社會底層信眾所理解和接受。



答:全真派道士按最初規定皆為出家道士,有四點基本要求:第一,不結婚;第二,不食葷;第三,平時也必須著道裝;第四,束髮面須。基本上都住在宮觀裡。 

正一派道士按傳統皆為不出家道士,可以結婚生兒育女,過家庭生活;可以食葷;除上殿誦經、作經懺法事之外,平時可以穿俗裝,不留鬍鬚,髮式隨俗。俗稱「散居道士」。



答:道教在一直發展的過程中,一部分的東西被漢傳佛教所吸收借用,一部分東西被民間巫道和民間宗教所借用,尤其是興盛於清末的那些出於政治目的而產生的混淆三教的白蓮教、八卦教、一貫道之類的民間宗教,更使人們對宗教界限產生極大的模糊。現在很多人對道教的誤解,都是源於這些「外道」與道教相混淆!



答:中國道教學院不面向社會招生,只招正式道士。報考人員由所在道教宮觀或道教協會推薦,參加中國道教學院組織的考試,根據成績擇優錄取。




答:道教凡遇六戊不朝真,不燒香、不誦經、不朝拜,不建齋設醮。六戊,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戍日,這叫「明戊」。《抱樸子》云:「天地逢戊則遷,出軍逢戊則傷,蛇逢戊不進,燕逢戊不銜泥」。《女青天律》云:「若法官道士焚香誦經,不禁六戊,鐘鼓齊鳴,進表上章關奏天曹者罪加一倍;禁戊不犯者功德無量」。


念皇經和拜靜鬥的老修行,亦忌「暗戊」,口訣為:「正羊(未日)二犬(戍日)三在辰,四月期間不犯寅,五午六子七雞(酉日)位,八月周流又到申,九蛇(巳日)十豬(亥日)十一兔(卯日),十二牛頭(丑日)重千斤」。



答:修道之士,忌諱人們詢問其年齡,這是因為「道不言壽」的緣故。因為道教的思想基礎是悅生惡死,追求長生成仙,所以「道不言壽」。



答:道教的宗教活動,又稱為「齋醮」,是道教信仰的表現形式。道教進行宗教活動的醮壇,是神靈降至之所,既神聖又莊嚴。因此,醮壇的法器和活動等,自然也十分聖潔,並由此產生了諸多禁忌。壇場禁忌,總的精神就是:諸多穢不可入壇。也就是說,道教在舉行迎真祈福道場時,切不可有弔喪、問病、畜產等不潔之物進入道場。親臨醮壇之人,主要是道士,也不能不有諸多禁忌。據《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成儀• 醮後諸忌第十三》,齋醮諸忌略有七條,即勿飲酒;勿食五辛;勿與別人同坐;勿視死看生;勿嗔怒;勿悲哀;勿見血。此外,醮壇中人尤應忌食牛肉等葷腥之物。

道教在舉行宗教活動時,不僅要有清靜的醮壇,而且道士本身也應保持清淨之身。在行儀式之前,道士通常要齋戒沐浴,潔淨身心。道士沐浴時忌俗人見浴。所以沐浴須在密室中進行,而且忌用不潔之水。



答:道教祀神時常用香、花、燈、水、果五種供品奉獻於神壇之上,稱為齋供。對於齋供中的五種供品,各有規定和禁忌。


香是道士及信徒通感神靈之物。道士要上香,信眾求神也要上香,上香時,持香者要手指乾淨,切忌「信手拈香,觸以腥穢」;


現代供神之花,常以梅、蘭、菊、竹四時鮮花為上品,次為水仙、牡丹、蓮花。敬神所用鮮花,首重清香芬芳。香味強烈、色澤過於濃豔、帶刺的鮮花忌用於敬神;


醮壇所用之燈,須用植物油燃點,忌用六畜脂膏之油,否則會觸穢神靈;


道門稱奉獻齋壇之水為七寶漿。此水忌用生水及不潔之水;


道教所用的供果必須是「時新果實,切宜精潔」,且「寧供樹上吊的,不供地上種的」。常見的是供奉「四幹四水」即四種乾果(如棗子、桂圓、松子、核桃等)、四種水果(如蘋果、梨等)。忌用石榴、甘蔗之類及汙穢之物。除此之外,食過之物、冬瓜、李子(不供老君)、石榴(不供真武大帝)也都不能用於供神。


另道教中還有「十供養」,是「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 主要用於大型法會中供養上聖高真。



答:燒香敬神是道教的一種信仰行為。所謂敬香者不可不誠,其禁當然就不可不忌。道教燒香禁忌主要有:忌戊日燒香;忌雙香祀神,道教敬神以三支香為準;忌用右手捻香,須左手持香,右手護香;忌以口齧香,也就是不能用嘴叼香;燒香忌回顧,要心神專一;忌用灶中火燃香。如果您想上香敬神,宮觀內都有「焚帛爐」,可了您心願,大殿內一般是不允許燒香的。□



答:道門內部具有濃鬱的神聖氛圍和宗教色彩,衣有衣的要求,食有食的講究,都不能夠隨心所欲,我行我素。道教服飾禁忌內容很多,主要包括:忌穢褻法服;忌法服不潔、形儀慢黷;忌衣服雜色;忌衣飾華美、與俗無別;忌法服借人;忌著法服入廁、產房等汙穢場所等等。



答:修道者忌食葷辛、腥、香、辣之物。因其不利於「淨心止念、屏絕嗜欲」故。


葷辛,是氣味劇烈之蔬菜的統稱。通常說五辛或五葷,即蔥、蒜、韮、薤(音「謝」 又名藠頭、小蒜)、胡荽(又名香荽、胡菜)五種。此五辛何以稱葷?因其氣上衝於腦可令頭暈,故稱為葷。《康熙字典》解釋為:葷,臭菜也,道家所禁,謂氣不潔也。五葷有刺激性氣味,對鍊氣不利。念經時,這種汙穢之氣容易衝神。呼出的氣味難聞,讓人反感。誘發慾念,容易陽動。


腥(肉食):食腥讓人迷失本性,造諸殺業,製造惡因,墮落輪迴。修道者體上天好生之德,培自己慈悲之心,不殺害生命,免於冤孽牽纏,故而不食葷腥。


香:讓人貪圖享受,沉迷物慾,意志昏沉,不思進取。


辣:刺激上火,長棘生毒。攪擾清虛,不利修行。



答:信士朝聖敬香為祀神大事,必須虔誠祀事,遵守一定的宗教禁忌。


1、語言禁忌:即進香者要心意虔誠,進入宮觀要靜默清心,不能因朝聖勞累而生懊惱怨悔之心,叫苦叫累;也不能在進香沿途說汙穢不淨、褻瀆神明或不吉利的話。無論您是香客,還是遊人,在特定的道教文化環境內,都要有所尊重,這叫「入鄉隨俗」。 

2、行為禁忌:進香者行走坐立必須端莊規矩.不得採摘宮觀內的樹木花卉;不得觸摸褻瀆神像;不得偷盜損壞供器、法器。進入宮觀不要指點神像,無論造型多麼讓你驚嘆,因為用手指點神像無論如何都是不禮貌的事。另外,也最好不要背對著神像。進入殿堂時不要腳踏在門坎上,也不要高聲喧譁、亂發議論。道觀院中有許多花草盆景,請勿採摘。宮觀內有許多道房,有些是道人居住的地方,沒得到允許請勿進入。總之,常人生活中的基本文明準則,在道觀裡都是適用的。

3、飲食禁忌:進香者忌食雁、鰻、龜、鱉、黑鯉、蛇、黃鱔、牛、犬、豬肉及生蔥、韭、蒜、荽等葷腥刺激食物,不得飲酒。 

4、供品禁忌:如果您想帶些供品敬神,時果類冬避石榴,夏忌李子,忌諱紅豔花、動物肉、雞、犬等不潔之物。


以上所談的禁忌,雖然並非道教禁忌的全部內容,但也包涵了其中的主要方面。希望可以幫助讀者大致了解道教的禁忌戒律。





答:自劉宋陸修靜始,道教服飾有了規定。現在道裝有:


1、大褂,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


2、道袍或稱「得羅」(得讀「朵」音),袖寬一尺八寸,袖長隨身;大褂為日常服;


3、戒衣,袖寬二尺四寸,袖長隨身,黃色黑邊,受戒時穿;


4、法衣,花衣,或稱「班衣」、「經衣」,為無袖氅衣形狀。法衣是作法事或宗教大典時高功和方丈穿的法服,花衣是經師上殿、念經做法事時穿的繡花衣。



答:有:黃冠(即月牙冠或稱偃月冠)、五嶽冠(覆鬥形,上刻「五嶽真形圖」,必須受過戒的方能戴)、星冠(覆鬥形,上刻五鬥星形,老修行拜鬥時戴)、蓮花冠(也稱上清冠,一般是高功法師才戴)、伏魔冠、沖天冠、五老冠(蓮瓣形,中繡五老像,為高功法師做超度時戴)等等。



答:道士戴的帽子,稱「巾」,約有九種。「九巾」是: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遙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陽巾。□



答:道裝,又稱為唐裝或漢裝。道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道服寬鬆、大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道士穿著道裝,以顯示其從事職業的傳統性和民族性。


道士蓄髮留須,一是作為從道的標誌,二是為了順應自然規律,三是為了表示盡孝之意,鬍鬚鬢髮為父母所授,不得輕易毀損。四是為了養生保健,人蓄頭髮,必須要經常梳理,經常梳理頭髮有助於大腦血液循環。大腦為人身之主,大腦健康,人亦少病,因此,道士常蓄鬚發。



答:是出家道士正式成為道士的儀式。冠巾又稱「小受戒」,凡出家者,度師必親為誦經禮懺。如自悟大乘,未請科事,不妨道友代誦經禮懺。先令罪過消除,方可穿戴太上巾袍。次奏疏文,上達三官大帝,牒移太乙靈官部下,即被擁護。


行冠巾禮,有數師,高功為冠巾師。度師即恩師,是親師父。梳發挽髻者稱:攏發師。引導行禮的稱:引進師或引禮師。



(一)先天尊神



答: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道教宮觀供奉的三清塑像,一般以玉清元始天尊居中,元始天尊左側為靈寶天尊,右側為道德天尊。 

三清之下的眾神則以得道之深淺、功德之多寡而分為不同的等級和職守,最高者為玉皇,其次為四御(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和南極長生大帝),再次則為眾天神。玉皇統御諸天,為宇宙的最高統治者。分司不同職責的神仙,老百姓最熟悉的有風、雨、雷、電、水、火諸神,以及財神、灶神、城隍、土地等。



答:道教始源於黃帝,乃尊黃帝為始祖;以闡揚道教精義的老子為道祖;以形成道教教團的張道陵為教祖,是謂道教三祖。□



答:道教神明分先天真聖和後天尊神。先天真聖在道教裡是道在某一方面的化身,是不分大小的。後天尊神,就是我們一般說的神仙了,不能說大小之分,而且很多後天尊神為先天尊神之化身。我們一般說的仙界,就是指後天尊神(即我們平常人說的神仙)所居住的地方,道教修行法門是按照先天之法修行,但因修行高低、功德大小,仙果不同,所居的仙界也不同。



答:三清系元始天王所化法身,而三境則是三清所居之境。《列仙傳》云:元始天王在天地未分時之一元精氣,在大羅天上,化身為三清。一化元始天尊,即天寶君,太初之時,常住於清微天之玉清境。二化靈寶天尊,即靈寶君,太始之時,常住於禹餘天之上清境。三化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即神寶君,太素之時,常住於大赤天之太清境。



答:玉皇上帝乃元始天王所化法身,為太極界最高之神。道經以:玉皇上帝居昊天金闕,彌羅天宮,妙相莊嚴,法身無量。統御諸天,綜領萬聖,主宰宇宙,開化萬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總御萬靈而無量度人。為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主也。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西元1105年),尊玉皇上帝聖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六年(西元1116年),又尊玉皇尊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簡稱「玉皇大帝」或「玉皇」。玉皇為眾神之王,在道教神階中地位極高,神權最大。道經中稱其居住昊天金闕彌羅天宮,總管三界(天上、地下、水府),十方(四方、四維、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溼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獄、畜生、餓鬼)的一切陰陽禍福。



答:道教信奉的天神。御,是對帝王的敬稱。此指僅次於三清的四位天帝:一,中天紫微北極大帝;二,南極長生大帝;三,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四,承天效法土皇地祗。《道法會元》稱「三清」、「四御」為「七寶」,認為三清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四御是天地萬神的統率者。此外,四御還協助玉皇執掌天道。



答:道教尊為四御之一,「中天紫微北極大帝」,是協助玉皇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和四時氣候之神。「南極長生大帝」,是協助玉皇執掌人間壽夭禍福的尊神。



答:道教尊為四御之一,「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是協助玉皇執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統御諸星,並主持人間兵革之事。「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是協助玉皇執掌陰陽生育,萬物生長與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

相關焦點

  • 道教常識一百八十問(91-100)
    91、能否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的表達「修煉」一般有幾層境界(層次),各是什麼? 依一般的說法,道教修煉的層次是: 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沒有師 承,沒有先行者將一代一代累積的知識和經驗傳授下來,單憑自己主觀臆解,很難理解內裡的實際意義。 94、道教五術具體指什麼?   道教五術具體解釋如下:   一、山    所謂「山」就是通過食餌、築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來修煉「肉體」與「精神」,以達到改變身心的一種學問。
  • 弘道講堂 |《學道入門一百問》道教何時尊老子為教祖?
    《學道入門一百問》會教大家一些道教的基礎小常識,即便沒有信仰的人,也可以當做學習傳統文化一樣來看!道教知識包羅萬象,也是中華文化傳承的代言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多少了解一些!道教的發源與成長     老子是春秋時期的思想家,他開創了道家學派,那時候並沒有道教,但道家在漢後開始興起。
  • 道教信仰|關聖帝君信仰
    查看以下內容需先關注"道教寶典"微信公眾號諮詢、交流,請加道長私人微信號:15079601388回復"歷史消息"查看:歷史消息回復"1"查看:【道教入門知識】道教一百八十問回復"2"查看:道教規矩和禮儀回復"3"查看:在家之人如何修道回復"4"查看:許真君傳奇回復"5"查看:天下萬壽宮回復"6"查看:法術
  • 武當山道教學院首屆道教知識培訓班結業
    武當山道教學院首屆道教知識培訓班結業 2013年09月02日 09:5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師生合影(攝影:李波)    中國臺灣網9月2日武當山消息 8月29日下午,武當山道教學院臺灣道教協會首屆道教知識培訓班結業
  • 比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道教收徒要麻煩得多
    道教已經發展了一千八百餘年了,但還是看不到那麼多道士,相對於佛家人來說,道教就顯得落寞了,佛教向來常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道教收徒到底是什麼樣的呢?道教弟子的分類道教的弟子一般分為五大類,其中第一種就是學道弟子,學道弟子顧名思義就是學習道法的弟子,沒有拜師的過程,也沒有入門的過程,也就可以說,就算不是道教人士也可以算為學道弟子,在古代的長輩就想讓自己的孩子學習道法,所以懇求師傅收下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因為一些機緣巧合,與一些道法大師有著緣分
  • 受命於天,下教此道:《太平經》是道教一切理義的總綱領!
    其對後世道教的影響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太平經》繼承了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思想,並結合《周易》中的陰陽之道與漢以來所流傳「元氣說」,提出宇宙萬物的本源是「元氣」。元氣聚合生成天、地、人和萬物,從而構築起道教完整的宇宙生成觀,解釋了道生萬物的過程。而這正是道教信仰的最根本。
  • 道教小知識:道教的作揖手勢稱為「拱手禮」,我們不「合十」!
    作為道教祖庭,我們天師府的醫卜星象、科儀齋醮,畫符作法都是很靈驗的,所以很多遊客前來參觀的時候,也會到大殿去求籤後找師兄們問卦。但是,每天,都會有可愛的遊客朋友們在大殿前拜祖師爺的時候做「合十禮」。今天,小道就來跟小夥伴們聊一聊,我們道教的作揖手勢,以及再說一次,福主,我們不「合十」!
  • 道教敬奉供奉的五位星君,只要拜了不但保佑長壽還能發財解厄
    ▶古法養生小知識·九蒸九曬黃精丸▶什麼樣的人需要超度嬰靈?▶喝了道家神仙酒,人人都是酒中仙!▶道教開運補財庫法會,幫你消災祈財顧財路,讓你事業順利,財源廣進!▶【朝真拜鬥】為何道教拜鬥法事有消除一切厄難的大功德?消災延命轉運最快?▶│招生│零基礎四柱八字命理入門培訓班實戰課程
  • │道教神仙│南鬥六星、四靈二十八星宿、圓明道姆天尊
    ▶古法養生小知識·九蒸九曬黃精丸▶什麼樣的人需要超度嬰靈?▶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度亡解冤冥陽水陸兩利法會啟告!▶喝了道家神仙酒,人人都是酒中仙!▶道教開運補財庫法會,幫你消災祈財顧財路,讓你事業順利,財源廣進!▶【朝真拜鬥】為何道教拜鬥法事有消除一切厄難的大功德?消災延命轉運最快?
  • 道教基礎知識問答(四)
    問:能否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的表達「修煉」一般有幾層境界(層次),各是什麼?
  • 若不持戒,命如朽木:《太上老君說一百八十戒經》
    第一百五十七戒,若入他處,必先問賢人善士,當親依之,不得自負。第一百六十五戒,凡天時災變,水旱不調,不得患厭及其評議。第一百六十六戒,凡居世,人並惡多善少,不得悒悒,道自護法。第一百六十八戒,若人侵謗汝,汝但當自啟白大道,不得憂怖,以損精神。第一百六十九戒,若人以惡向汝,汝重以善往報之,不得怨尤。第一百七十戒,若人有持物與甲,而乙不得,不得便恨人不與己。
  • 與內丹學一脈相承道教超度絕招,「水火鍊度」,讓亡魂在法師體內受度!
    兆即冥心湛然,物我兼忘,寂然勿問,亡者去住何地,稍掛一絲,不成究竟,無緣超度。切在秘密,閉口行持。」查看以下內容需先關注道教道教文化推廣微信公眾號,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道教文化推廣"一鍵關注,或微信搜索道長私人微信號: 15079601388回復"歷史消息"查看:歷史消息回復"1"查看:【道教入門知識】道教一百八十問
  • 道教飲食|道教除主張素食外,還提倡少食!
    道教是一個提倡素食的宗教,但是道教中不同教派的飲食習慣也有所不同,全真派規定素食,正一派則在齋期或法會期間素食即可。道教為什麼提倡食素?道教提倡素食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是,在道教的相關戒律中有明文規定,如《老君說一百八十戒》曰:「不得殺傷一切物命,不得漁獵傷煞眾生,不得冬天發掘地中蟄藏之物,以及不得妄上樹破卵」等,上天有好生惡殺之德,天地孕育萬物,喜其生而惡其死,道教弟子要體察天地之心,以殺生為戒,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倡素食。
  • 有趣的道教:道教的六個冷知識,你知道幾個呢?
    張道陵在古代傳統的神仙信仰基礎上,結合了道家的黃老思想學說,創立了五鬥米道,即道教的前身。隨著道教的創立,在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中又產生了諸多的派別,其中王重陽在老莊道家思想理論的基礎上,將丹派與道派合二為一,開創了道教的一種全新的派別——全真道。目前道教主要分為正一道和全真道兩大派系。
  • 道教知識-學習與道士溝通的方式,進道觀敬香禮拜的禮儀
    此外道士是從道學院出來的,不是佛學院,道教有自己的學院是叫道學院。2 道教神,不叫菩薩,菩薩是佛教稱呼,道教神仙,可以稱呼天尊,大仙都行。觀音菩薩,道教稱為慈航真人,詳細可以自己百度。3 對道教神仙或者對道長問候,不必雙手合十(此乃佛教禮儀)。
  • 道教經書應該這樣閱讀才有收穫
    要想了解中國的道教文化,首先要去學習道教的經典書籍。很多人會說直接閱讀《道藏》,這是道教知識的集合。確實《道藏》包羅萬象,是道教集大成之作,但是大可不必,畢竟現代人節奏快,工作忙碌,哪有時間閱讀這些浩瀚的典籍。因此,選擇好一些的讀本,就成為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
  • 道教法器,什麼是道教法器?道教的法器有哪些?看完長知識了
    道教法器,道教齋醮法壇所需之用器,稱為法器。一般在醮壇配合經韻及科儀使用,有些也可在專行法術時使用。道教法器,上可召神遣將,下可驅邪除魔,故品種繁多。下面給大家內紹一下道教比較常用的法器。道教繼承原始宗教的法術,將其精純化、道教化,成為道教法術。
  • 五個有趣的道教冷知識,看完長知識了
    道教神仙中真實的天蓬元帥可不是豬八戒,他是道教先天尊神北極紫微大帝座下的四位護佑天際的神真之首,他們被稱為北極四聖,分別是天蓬元帥、天猷元帥、翊聖元帥和真武大帝。天蓬元帥的形象威風凜凜:三頭六臂,手執斧索弓箭劍戟六物,黑衣玄冠,赤發跣足,完全不是扛著耙子,肥頭大耳,好吃懶做的模樣。
  • 揭秘道教:道士可以吃牛肉嗎?道教的禁忌有哪些?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葷腥都可以吃,有人問了,道士不可以吃牛肉嗎?正一派道祖張道陵規定,有四種不可以吃,分別是:牛肉、狗肉、烏魚和鴻雁。我們都知道,道教的三清之一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也是道教的道祖。在太上老君西出函谷關的時候所騎的坐騎就是青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青牛也是屬於道教的聖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