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持戒,命如朽木:《太上老君說一百八十戒經》

2021-03-04 龍虎山道教


昔周之末,赧王之時,始出太平之道、太清之教。老君至琅琊,授道與幹君。幹君受道法,遂以得道,拜為真人。又傳《太平經》一百七十卷,《甲子》十部。後帛君篤病,從幹君授道護病,病得除瘥,遂復得道,拜為真人。今琅琊有木蘭樹,幹、帛二君所治處也。

幽王時,老君教胡還,當入漢中,過琅琊,幹君得見老君。

老君謂幹君曰:「吾前授汝,助人救命,憂念萬民,拜署男女祭酒,廣化愚人,分布弟子,使上感天心,下動地祗,當令王者歡心。而自頃以來,吾遙從千萬億裡觀之,諸男女祭酒,託老君尊位,貪財好色,擅己自用,更相是非。各謂我心正,言彼非真,利於供養,欲人奉已。憎惡同道,妒賢嫉才,驕恣自大,禁止百姓,當來從我,我道最正,彼非真也。皆不當爾,故來相語。」

幹吉稽首,再拜伏地,叩頭百下,唯唯告曰:「太上,從今日已去,不知當何由去?諸男女祭酒之重罪,令祭酒輩空活,既蒙道佑,可得升仙,壽終之後,不入九地下牢之苦。非但祭酒,復其萬民。萬民無知,法則祭酒之罪,臣之過咎,實在於己也。唯願太上赦既往之失,署臣修將來之善耳。臣幹吉死罪,死罪。」

老君曰:「可正安意定,坐。吾恐大道澆季,萬民喪命。一二祭酒,死入九幽之下,不足痛也。吾但念萬民痛耳。汝當善聽,記錄心中,當為後世作法則,敕諸男女祭酒,令改往行,從今之善。」

老君曰:「人生雖有壽萬年者,若不持戒律,與老樹朽石何異?寧一日持戒為道德之人,而死補天官,屍解升仙。世人死有重罪,無益魂神,魂神受罪耳。祭酒明奉行之。」

乃曰:「諸祭酒各明聽,天下萬民,無有長存。人生有死,物成有敗。日出則沒,月滿則缺。從古至今,誰能長存者?唯道德可久耳!今月亦善,今日亦善,今時亦善,諸賢亦善,師甲亦善,弟子亦善,萬神備具,吏兵皆到。今吾以諸賢故,念萬民之命,故授王甲禁戒重律,當三遍讀之。」

第一百十四戒,不得多畜世俗,佔事之書及八神圖,皆不得習。第一百二十三戒,不得為人保任券契,買賣田宅奴婢之事。第一百三十五戒,不得自炫治病,病家自當來請求,乃可往之。第一百四十三戒,常當慎所投止,先行視之,勿所驚觸。第一百四十五戒,常當立大意秉志,不得雜犯負違三尊教命。第一百四十六戒,常當勤避嫌疑,不得欺父母,罔君師。第一百四十七戒,常當勤求長生,晝夜勿常,不得懈慢。第一百四十九戒,常當勤服氣斷穀食,為不死道,不得貪於飲食。第一百五十一戒,不得每飲食從一邊起,及嘆吒言其美惡。第一百五十二戒,每燒香當為萬姓請願,令天下太平,不得為已。第一百五十三戒,凡人呼汝為祭酒,汝勿顧畏人,自作輕躁為百姓所不足。第一百五十四戒,每得人食,常當祝願,令主人得福,一切飽滿。第一百五十五戒,常時無事,不得多聚會人眾,飲食狼藉。第一百五十七戒,若入他處,必先問賢人善士,當親依之,不得自負。第一百六十五戒,凡天時災變,水旱不調,不得患厭及其評議。第一百六十六戒,凡居世,人並惡多善少,不得悒悒,道自護法。第一百六十八戒,若人侵謗汝,汝但當自啟白大道,不得憂怖,以損精神。第一百六十九戒,若人以惡向汝,汝重以善往報之,不得怨尤。第一百七十戒,若人有持物與甲,而乙不得,不得便恨人不與己。第一百七十一戒,若人為己聲譽,勿喜;為己毀辱,亦不得嗔怒。第一百七十八戒,不得言己能,崇賢重聖,吾當度汝,汝遇真仙。第一百七十九戒,若行無居家可投,便止宿樹木巖石間,諷誦一百八十戒文,神自營衛汝三重,兵賊鬼虎不敢近汝,不得少有怠慢。第一百八十戒,若行戒不犯,犯即能悔,改往修來,勸人奉受,念戒不念惡,廣度一切,五拜神真,成汝清志,不得轉退。老君告弟子曰:「往昔諸賢仙聖皆從一百八十戒得道。道本無形,從師得成。道可師度,師不可輕。」

天師府書籍募捐倡議書

龍虎山道教協會常住道眾(在職)名單及相關事宜公示


相關焦點

  • 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的真正含義!
    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的真正含義!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無名氏)
    宮人曰:公主睡多時,不敢驚動。公主曰:富貴乃若石中燧火,榮華如水上浮湛,時光有若南柯一夢。其病頓愈。公主乃入官內奏帝,所有珍寶盡數還納於內庫,乞身歸道。帝曰:何也?公主具說陰府之事,一一奏帝。帝乃歡喜,依公主所奏,以崇仙坊金仙觀改為玉真觀。公主自入觀之後,而不出觀門,雖有貴戚、駙馬親等,公主令人監門,並不能得見公主,每日唯念《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真經》,不曾惰慢。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李道純)
    經名: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元代道士李道純注。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參校本:杜光庭等諸家注本。若復有人知此兩者同出異名,則知清濁本一,動靜不二;流雖濁而其源常清,用雖動而其體常靜。清靜久久,神與道俱,與天地為一。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有道之士,常以道制欲,不以欲制道。
  • 《西遊記》小說中孫悟空是太上老君的試驗品
    也是對太上老君試驗品初步成功的認可。之後石猴的生活軌跡應該在太上老君的掌控之中,比如安排的水簾洞,通背猿猴對猴王求仙的指導,直到靈臺方寸山指引石猴去找斜月三星洞的樵夫。可以說一步一步都在太上老君的設計安排之中,而化名須菩提祖師的正是太上老君。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頌注(劉通微)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經名: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頌注。神峰默然子(金朝道士劉通微)著。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讚頌類。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頌序夫源清流靜,湊法海之波澄;蒂固根深,抱純陽之炁運。盈虛消息,六合周流。原天地眹使兆之由,探陰陽樞機之要。夫人者委形於天地,惟清靜自然之歸;混炁於陰陽,具變通真常之化。清者,撓之而不濁;靜者,安之而不動。天得一清,地得一寧,人得一靈者,一神也。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纂圖解注(王玠)
    經名: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慕圖解注。元代道士王玠(字道淵)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序竊謂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化之不測之謂神。夫太上老君之神聖,居混沌之始,為萬炁之宗,變化不可測也。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杜光庭)
    經名: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注。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五)左右街弘教大師傳真天賜紫廣成先生杜光庭注太上老君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真莫先,眾聖共尊。故曰太上老君。老者,壽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長壽,故曰老也。
  • 從你的哭不哭、發不發脾氣,就能證明你有沒有持戒!
    所謂控制情感就是持戒律──你若持戒律,就不會哭;不持戒律的人,就會常常哭。因為持戒律的人,對每一樣事,都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哭也是我們身上的一種惡,就像土匪的武器能殺人,是最不吉祥的表現。如果你持戒,就不會常常哭。從你的哭與不哭,有沒有情感,發不發脾氣,就能證明你這個人有沒有持戒律。
  • 從你的哭不哭、發不發脾氣,就能證明你有沒有持戒(宣化上人)
    所謂控制情感就是持戒律──你若持戒律,就不會哭;不持戒律的人,就會常常哭。因為持戒律的人,對每一樣事,都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哭也是我們身上的一種惡,就像土匪的武器能殺人,是最不吉祥的表現。如果你持戒,就不會常常哭。
  • 「持戒念佛」敬記:清公和尚於南林尼僧苑為大專生開示
    「持戒念佛」這個題目,就簡單講到「持戒」。在《六十華嚴》的偈頌這麼說:「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具足持淨戒,一切如來所讚嘆。」持戒就是成就無上佛果菩提的根本,所以我們皈依了三寶之後,成為三寶的弟子,進一步我們要發心受戒。受戒就從五戒開始,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這五條戒是一切戒的根本。
  • 佛教:為什麼皈依後要持戒,戒能生長一切功德,福報從這裡來
    戒為德本,能出生一切功德,受戒後持戒是保護我們的,而不是限制束縛我們。一,受持戒律功德不可思議,戒能生長一切功德。為什麼這麼說的?在家之人學佛在皈依之後應該受持五戒,即不殺生,不邪淫,不偷盜,不妄語,不飲酒。這些戒律其實不難做到,受戒之後持戒才有功德,而持戒的功德不可思議,有諸多現世的利益可以使我們修行更加精進。
  • 道教經典|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闡釋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是道教的經典之作,相傳是太上老君西遊龜臺之時,為西王母說常清靜經。後經仙人轉傳,為葛玄所得,筆錄而傳之於世。即經文中葛玄所說:"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簡稱《清靜經》。為老君西遊龜臺之時,為西王母說常清靜經。後經仙人轉傳,為葛玄所得,筆錄而傳之於世。《清靜經》僅四百零一字。篇幅雖短,內容卻很豐富,是道教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 是教人遣欲入靜的修煉要領,是道門日常諷誦 修持的重要功課之一。
  • 「朽木不可雕」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朽木不可雕,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you can't make a silk purse out of a sow's ear劣材難成器;朽木不可雕sow 指的是「母豬」, 字面意思是「用母豬的耳朵做不出絲綢的錢包」,其實比喻成「人若資質差,再練習也不會成為精英」或「原材料質量差,再鍛造也不會成為精品」What do you want me to do with this tacky fabric?
  • 朽木糞牆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朽木糞牆,朽壞的木頭,汙穢的土牆。比喻沒有培養前途的人。: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近義詞有:朽木糞土,朽木糞牆是貶義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 「晝寢」與「朽木」
    錢穆先生自己也說:「欲以通俗之白話,闡述宏深之義理,費辭雖多,而情味不洽。又務為淺顯,驟若易明,譬如嚼飯哺人,滋味既失,營養亦減。……」      現代人若想擁有一段從容的慢生活,不如選擇每日讀一小段文言,凝神智、浚深慧,就一杯茶,字字句句把玩回味。
  • 智慧法語:佛說持戒能讓財富增長 還能善名流布
    佛說持戒能讓財富增長 還能善名流布(圖片來源:資料圖) 【經典原文】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謂為五?一者諸有所求,輙得如願。二者所有財產,增益無損。三者所往之處,眾人敬愛。 二者,所有財產,增益無損:持戒以後,不會侵損他人的利益,以此因果,自己的所有財產,也都會增益無損。 三者所往之處,眾人敬愛: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會得到眾人尊敬。 四者好名善譽,周聞天下:持戒的名聲善譽,持戒的所有功德,會周聞天下,一切眾生都會得聞,包括鬼神等都會敬重護佑。
  • 每日一句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wū]也;於予與何誅?」(宰予,字自我,亦稱宰我,孔子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宰予晝寢---宰予在白天的時候在寢室睡覺。晝,白天;寢,動詞,寢室睡覺。朽木不可雕也---腐爛的木頭不能夠再雕刻。
  • 《戒律學綱要》第一章:受戒學戒與持戒
    也許有人不解,戒之為物,是在防非止惡,亦如社會的規約及國家的法律一樣;戒是禁止,禁止佛子不得作惡,但是佛教的戒條有限,最少的只有三條,最多的比丘尼戒,也只三百四十八條,那裡能夠統攝一切法門呢?其實,佛教的戒律,禁止作惡,也禁止不作善。當作要作,稱為作持,如果當作而不作,便是犯戒;不當作的不可作,稱為止持,如果不當作而去作,便是犯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