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年7月22日電 /美通社/ -- 小明和朋友一共3人來麥當勞,在大薯免費續時段,每人吃2包薯條需要消費多少元?
你知道答案嗎?這並不是一到小學數學考題,而是麥當勞在大暑這一天開展的一次營銷活動。7月22日至23日的14:00至17:00之間,憑當日該時段購買麥當勞大薯產品的小票、麥當勞大薯條盒及麥當勞微信公眾號關注頁面,就可以免費續添大份薯條。不過,每消費一次大薯最多可以續添2次。
這是麥當勞連續第二年舉辦全民狂歡的「大薯日」活動,從去年開始麥當勞便為「大暑」這個傳統節氣,貼上屬於麥當勞薯條的標籤。2015年7月23日開始的4天之內,麥當勞的大薯日活動則是限時供應「扭扭薯條」。這是一種特殊造型的薯條。
「薯」、「暑」兩字同音,又帶著本土市場的傳統元素,但又不止是取名和促銷那麼簡單,有趣是麥當勞更為看中的。麥當勞近年來社交媒體運用得愈發自如,隨著續添薯條活動開展,還在社交媒體上投放了關於「消暑(薯)冷知識」的平面物料——傳播著「先有薯條還是現有番茄醬?」「一根薯條的橫切面有多大?」等看似冷門卻惹人好奇的問題。
「免費續添薯條」是一項麥當勞在中國從來嘗試過的營銷創新,本身就具有話題性;而社交網絡的作用便在於增加互動性與擴大傳播度——只是吃吃薯條未免有點無聊,年輕人的期望是在消費的過程當中也能夠玩一把。話題、參與感與傳播度,大家都在談論的,所謂的社交媒體營銷要素,麥當勞便是這麼巧妙實現的。
「大薯日」並不是一次獨立的社交媒體營銷。
麥當勞正在搭建一個專屬的「社交媒體節」。2015年3月14日,麥當勞就在中國部分門店開始了一個叫做「¥3.14 過 π Day」的活動,消費者關注麥當勞的微信公眾號就可以以3.14元的價格購買麥當勞的派。最後還跑去復旦大學數學系發了400個派。今年麥當勞把的活動拓展至全國門店,同時在社交媒體上製造相關話題。
眼下消費品品牌面臨著一批難以捉摸的年輕消費者,這群人渴望個性並崇尚有趣,生活在社交網絡之中。他們在消費並不只是功能性產品,而是需要有個性與附加值的品牌。麥當勞自然明白這些,「大薯日」,「派day」「517麥樂送日」的活動便都是基於社交媒體節的嘗試。
所以麥當勞的所形成的壁壘在於建立了一個完整運作「社交媒體日」體系——將特色產品與節日通過名稱上的相近進行包裝,再通過有趣的線下活動製造話題;利用社交媒體的創意與線下互動,吸引年輕人參與,激發消費欲望並最終轉化為購買行為。
無論是大薯日還是派day,看起來麥當勞的「社交媒體節」只是製造了一次社交網絡和線下的狂歡,但背後是在一次次地加固與年輕消費者的關係。
畢竟要和年輕人做朋友,你也需要變得有趣且年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