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薯日,你吃薯條了嗎?
剛剛過去的大暑節氣,也是麥當勞一年一度的「大薯日」。在今年,麥當勞推出了「貓爪薯夾」,萌系營銷背後,卻是非常值得推敲的創意。
麥當勞大薯日「以薯消暑」
7月22日,繼小黃人周邊後,麥當勞帶著最新大薯周邊「喵喵薯夾」盲盒來了。
五款貓爪,五種貓格,貪吃的橘橘喵、迷人的三花喵、活潑的虎虎喵、溫柔的奶油喵,還有短腿的阿灰喵,能讓用戶們一起賣萌解鎖恰薯條新方式。
作為一家玩具公司,麥當勞每年臨近大暑,都會推出「大薯日」相關優惠活動並推出趣味周邊。
2019年,麥當勞大薯日的優惠活動是戴墨鏡前往麥當勞門店買大薯,就能免費續大薯,並推出了薯條墨鏡和雙面薯條漁夫帽周邊。
2018年,麥當勞則限量推出消暑三件套——薯條手袋、薯條雨傘和薯條人字拖,還有買薯格中薯條的活動。
在2017年,麥當勞除了在活動期間薯條免費續,還在上海舉辦了線下消暑泳池派對、在線上邀請粉絲參加薯條攝影大賽,一起在「大薯日」用薯條狂歡,並送出獨家薯條周邊。
品牌為何熱衷造節?
其實,自2015年起,麥當勞把「節日」的概念與意義,沿襲到品牌與粉絲的互動中,獨創了「大薯日」「派day」等「麥麥粉絲節」。
這樣造節除了能搜集話題點來保證高頻率的營銷,還有什麼好處呢?
細想品牌過節,其實並非單純借勢,而是要在節日這一集體記憶裡打下自己的烙印。品牌過節這麼多年,真正能將一個無指向的日期和自己形成聯結的,也不過只有雙十一和618。
但麥當勞依然年復一年地推出吃薯條玩具、拖鞋、傘、託特包等一系列非常適合夏天使用創意周邊,在大暑日這個傳統節氣限量發售,重複「以薯消暑」的創意主張。
Poppy認為,麥當勞主要有以下這些考量:
1.造節就是造IP
雙十一、618成為一個個標誌性IP大火後,在電商行業不斷刷新的銷售數據,讓品牌看見造節的紅利,也看到了IP的商業價值。
品牌花式造節就是為了造一個全新的IP,旨在讓消費者記住品牌及呈現的IP效應,同時傳遞品牌年輕化的態度,彰顯其與眾不同的氣質。麥當勞造「大薯日」,也昭示了60多歲的麥當勞正力圖超越時間和地域,成為一代代年輕人心目中的流行文化符號。
2.加強本土化聯繫
造節文化是一種創新,也是由傳統文化演變而來,比如端午節、中秋節等所有傳統節日,幾乎都是由於特殊的原因被人造出來的。每一個節日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也都是一個IP寶藏。
在麥當勞結合大暑節氣造了個「大薯日」,不僅是延續本土傳統文化,顯示了品牌本土化的決心。
3.製造社交屬性
在每年的大薯日裡,麥當勞都會推出周邊產品和優惠活動,引來不少消費者打卡分享。比如今年就是萌寵經濟結合盲盒營銷,這波操作不僅增強了品牌與消費者的互動性,製造了社交聲量,也讓造節活動帶上了社交屬性。
4.提供儀式感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繁文縟節已經逐漸消失,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把日子過得像流水,很容易缺乏儀式感。品牌造節,往往能通過一些節日裡才有的活動來製造儀式感,還讓消費者能感覺在某一種有形式感的節日裡買到實惠。
比如麥當勞的大薯日可以通過一些特定的條件續大薯,雙十一天貓用戶通過蓋樓來的優惠,「黑五」海外電子產品價格近乎半價。
品牌造節,是一種營銷形式,更是一種品牌文化的持續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