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貴族」(法語l"aristocratie)乃尊貴的族群,在社會裡凸顯,不同凡響。法語《小拉羅斯辭典》曰:貴人和享有特權的階級,即靠出身和財富居於社會上層的集團,原見於奴隸制度和封建體制。中世紀,法國有武士們的「佩劍貴族」和官僚們的「穿袍貴族」,皆靠血統世襲,以族徽為標記,分為騎士、男爵、子爵、伯爵、侯爵、公爵和親王等遞序上升的各個不同等級;有大貴族和小貴族之分,又有老貴族和新貴族之別。
新貴族崛起
貴族本是社會不平等的風向標。舊貴族衰退後,靠發家致富享受特權的新一代「功業貴族」繼之而起。尤其是新貴族子女,巨額財富的繼承人,在法國政治、經濟領域和社會生活中日益顯露頭角,形成當前法國社會的新現象。
2007年,水泥大王馬丁·布伊格的侄女克洛藹嫁給海運與金融巨頭萬桑·波羅埃的公子雅尼克,婚禮在聖特奧貝近海一艘豪華郵輪上舉行,各家媒體競相報導。專門跟蹤貴族階層動態的雜誌《視點》竟還偷拍他們的婚照,如此關注新貴後代,足以證明真正有貴族血統的王孫公主已被比下了時尚舞臺。
金髮美人克洛藹在迪奧公司呆了5年後,如今與另一金融界望族閨秀洛爾·博比讓聯手在Facebook上合辦了一個高級社會交往網站,向會員提供法國聖特奧貝、瑞士沃州、美國紐約等全球範圍裡的富人奢侈活動場所信息。兩位少婦開張不到6星期,便有許多投資者前來捧場。她們的社交圈子便是現成的經營聯繫網絡,網友花名冊裡全是例如軒尼斯、路易·威登等聲名顯赫的實業界大家族的成員。
克洛藹的夫婿雅尼克目前已是波羅埃財團的掌門人物之一,管轄著Direct8電視臺。專門研究「富人世界」課題的社會學家莫-班·夏爾洛2007年在「塞伊書局」出版的《巨富世界》裡寫道:「像昔日的封建貴族一樣,新貴族之間相互通婚聯姻,內部合分。用馬克思主義的語彙來說,他們事實上構成了最後存在的社會階級。這一階級由同一價值觀連接起來,織成一張無縫可鑽的聯絡網。」
富豪還往往與政客一家。《新觀察家》雜誌記者娜塔麗·富納茲撰文評論「這一幫新貴族子弟」時,舉了總統之子讓·薩科奇的例子,說道:「總統幼子和銷售帝國繼承人傑茜卡·塞巴溫-達迪於6月15日舉行訂婚典禮,互換信物。男方給女方的是一枚蒂凡尼鑽戒,女方給他的是一隻卡迪亞金表。訂婚翌日,在法國人民運動黨UMP元老們眼皮下,"讓王子"便被彈射到了該黨上塞納省議會黨團首領的位置上。王子駕臨,遊戲開始。朝氣蓬勃的金髮青年難掩舊制度氣息,儘管他鳴誓完全是自力更生,靠自己的汗水攀上山頂的。」
評論還說:「名人子女到處可見,遍布政、商、演藝、文學和媒體各界。非名人子女深切感受,社會已結成集團,特權階層代代相傳。30多年來,法國曾經縮短了一些社會階層差距。但是,近10年來,社會貧富懸殊差距越來越明顯。據統計,1998年至2006年,法國人的收入平均提高了6%,但佔全國家庭1%的35萬富戶收入提高的幅度要比它高出3倍。3500家巨富的收入在8年裡增加了42%。」
巴黎經濟學院研究員卡密伊·朗泰認為:「這一進程標誌了25年工資穩定局勢的終結,現已形成家產高度集中現象。法國的精英階層沒有出現過谷歌和微軟這類人物,今後的更新也不會順利,繼續發達的大多是依靠家族力量。」也就是說,在法國,單憑個人努力難以致富,不少年輕人的富裕日子是建立在父母資助基礎上的。
三條途徑獲得社會優勢
法國時下流行一句實用口號,叫作「多幹活,多掙錢!」。其實,這不過是早先「勞動致富」模式的翻版,現今實難奏效。社會升遷真正靠的是如下三條道路:上學、享受稅收優惠和從政當官。是這三條途徑在決定社會的能動性和財富的再分配。
按法蘭西共和的理想,學校本應是克服文化不平等的保證。然而,事實證明這只不過是一種幻想。同20年前相比較,法國名牌大學如今更加「清一色」。參議院最近一項調查報告稱,1988年,名牌大學預科學生中,社會弱勢群體子女佔29%,而2008年的今天只剩下了9%,旨在培養精英的法國名牌大學已經成了富裕階層的勢力範圍。現代金錢貴族和精神貴族的子弟可以通過這一途徑成為國家棟梁和社會中堅,維繫其家族的特權。
保持社會經濟優勢的另一途徑是稅收待遇。2007年,薩科奇總統上臺後,新政府進一步保護繼承權,減少了遺產稅。早在拿破崙制定的《民法》中,遺產就被列為不可侵犯。今天,財產繼承稅再被減免,家產在社會財富再分配中所起的作用就更不言而喻了。公平在現實中已成了一句空話。稅務專家菲利普·布魯諾在其新著《勞而無獲》裡說,通過遺產得到的1歐元要比依靠勞動掙來的1歐元值錢得多,因為後者繳納的稅要比前者高出兩三倍,完全違背了「勞動致富原則」。卡德琳娜生活艱難,坦承「只有等我母親去世,繼承了她的財產,我才能有救。」女兒明知急不可待盼望母親早死不人道,但確又是無情的惟一活路。
最後一條途徑是「學而優則仕」,從政當官,走現代「官僚貴族」的道路。這方面得益豐碩,顯而易見,無需在此贅述。
共和箴言裡缺少平等
法國1789年大革命的口號是「自由、平等、博愛」,遂成了法蘭西的共和箴言。然而事實上,現今國民收入差距日益加大,弱者遭受排斥,而社會上卻對善於斂財的巨富興趣十足,竟至形成一種金錢崇拜,慶幸市場經濟、企業精神和生財之道的勝利。而像娜塔麗·富納茲這樣的有識之士則對當今的現實十分憂心,她說道:「我們正在製造一個不平等的民族。富貴家族繼承人繁衍起來,是啊,法國大革命真的是終結了!」。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