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頭頂的「菱形縫隙」,預示了娃的健康狀態,6種變化寶媽要注意

2020-10-20 錦鯉媽咪


囟門的狀態變化,代表著寶寶的健康狀況,寶媽不要忽視。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新生兒出生後,我們會發現寶寶頭頂上有一處部位「十分特殊」。這裡摸起來很柔軟,好像沒有骨頭一樣,有時候還會向下凹陷,甚至會「呼扇呼扇」跳動。

在醫學上,這個部位被稱為「囟門」,是新生兒頭上獨有的特殊區域。可別小看了這個不起眼的「天窗」,事實上,通過囟門的閉合狀態,醫生可以輕鬆準確判斷出娃的健康狀況。

囟門到底是咋回事?它的作用又是啥呢?

昨天群裡聊天,談到孩子的成長發育,露露媽有些鬱悶。

前幾天她剛帶著自己家11個月大的露露去了醫院做保健,測量頭圍的時候發現露露的頭圍有48.8cm,超出正常值0.2cm。露露媽本來沒覺得有啥問題,但醫生的話卻讓她十分緊張。

醫生解釋說,露露的頭圍比起其他的同齡小朋友確實要大一些。之後醫生又摸了摸露露的囟門,然後在醫生的詢問下,露露媽把孩子的情況都跟醫生說了。

「露露出生時足月,是順產,平時的生長發育和其他同齡娃沒差啥,就是運動發育和語言發育比同齡孩子遲了2、3個月吧。」

醫生建議露露媽帶孩子做個腦部核磁共振檢查,以便確定一下孩子是否存在「腦積水」的情況。因為現在還沒結果,所以露露媽很忐忑。

人的顱骨是由6塊骨頭組成的,孩子在出生後因為顱骨發育尚未完全,骨頭和骨頭之間會存有縫隙,頭頂部和後枕部有2處分別因4塊頭骨和3塊頭骨拼接留下的縫隙(尚未被骨頭覆蓋的區域),被稱為前囟門和後囟門。

一般情況下,後囟門因為是3塊骨頭的拼接的縫隙,本身就比較小,並且在出生時已經接近閉合狀態,僅能容納指尖,十分不容易被觸摸到,而且閉合的也比較早,在娃出生1~4個月左右就閉合了。

因此,我們日常談到的囟門多指前囟門。即寶寶頭頂由兩側額骨和兩側頂骨之間形成的「菱形縫隙」。前囟門最遲的閉合時間在1歲半左右。

正常來說,娃的前囟門出生時直徑大約在1.5~2cm左右,之後隨著生長,前囟門會因為頭圍的增加而逐漸增大,大約在6個月左右到達最大值,直徑介乎2.5~3cm之間。

之後,隨著的顱骨縫隙逐漸長合,囟門的面積會逐漸縮小,在娃1~1歲半的年齡裡會完全閉合,最遲不會超過1歲半。

囟門的6種變化,代表孩子不同的健康狀況

一般來說,兒科醫生都會通過寶寶的囟門變化狀態,來判斷娃的健康狀況。囟門大約會有6種變化,不同的變化都代表了孩子不同的發育情況。

1)囟門早閉

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況,但具體情況也代表不同的含義。有些娃因為先天發育差出現了囟門早閉,這就不是什麼好事,在醫學上被稱為「先天性小頭畸形」。

不過,並非所有囟門早閉都是不良情況,如果孕媽孕期營養補充的好,孩子出生後發育的也不錯,也會出現一定程度囟門早閉的情況。

具體的分辨方法可以通過兒童體檢來判斷,看看孩子的頭圍是否正常,全身的發育水平是否與月齡吻合,就能很好的判斷孩子健康與否。

2)囟門遲閉

有的孩子年齡超過1歲半了,囟門依然沒有閉合,那就說明娃的健康可能出問題了。常見原因多半是佝僂、骨骼組織發育不良或者甲狀腺異常等。

其中最常見的還是缺鈣,如果確定娃是因為缺鈣而出現的囟門遲閉,那麼可以遵醫囑使用鈣劑和維生素D,並且抽空多曬曬太陽。

3)囟門過大

有些孩子出生後囟門會比較大,甚至會達到4cm左右,並且頭部看起來也比同齡娃明顯要大不少,這時候就得就醫諮詢檢查了。

兒科主任醫師謝丹宇教授指出,「先天腦積水的娃,出生後囟門會快速增大,頭圍也會比別的孩子大,如果他們的囟門摸起來鼓鼓的很飽滿,用手拍拍還有『噗噗』的聲音,這時候就需要做頭部MRI檢查,來確診孩子是否存在『腦積水』的情況。」

4)囟門過小

有的孩子囟門還會比其他娃小,家長們也不用太緊張,只要娃的頭顱在不斷增長,並且始終保持在正常範圍內,哪怕囟門小一些也是沒問題的。

5)囟門凸起

一般情況下,囟門的位置因為沒有頭骨支撐,平時大都是略微凹陷的狀態,一旦它突然隆起,甚至鼓漲的十分明顯,並且摸起來有些緊繃,那麼家長就需要注意娃的狀態了。

如果孩子同時還伴有發燒、嘔吐甚至是抽風的情況,就需要考慮孩子是不是因為顱內感染而出現顱內高壓,這些情況多半和腦膜炎、腦炎等疾病息息相關。家長要帶娃及時就醫。

此外,如果寶寶長期食用魚肝油、四環素或者維生素A,也會引發前囟門隆起的情況。

5)囟門深凹

如果娃的囟門出現了明顯的凹陷,比平時凹的還要明顯,那麼說明孩子可能是嚴重缺水了,家長在給娃補水前應該就醫諮詢。另外,如果娃存在營養不良的情況,也會導致囟門深凹。

日常的囟門護理,寶媽要做到這些

1)別固定娃的睡姿

因為囟門的存在,娃的頭型尚未固定,因此寶媽不要讓娃習慣一個方向睡覺,寶媽可以經常改變一下娃的睡姿,確保娃的頭型不會受到影響。

2)不給娃使用硬枕頭

當娃3個月大能使用枕頭的時候,寶媽給娃選擇枕頭一定要注意材質,避免選擇過硬材質的,這樣的枕頭孩子用著不舒服,而且還會引發娃的頭部變形。

3)避免稜角磕碰娃的頭

家長應該家中家具的稜角做好處理,以免孩子磕碰傷到頭部。如果不慎擦破了頭皮,應該及時用消毒棉球進行消毒,避免出現感染的情況。

4)做好保暖工作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家長這時候帶娃出門一定要做好頭部的保暖工作,給娃帶上帽子,既保暖又保護囟門,可謂一舉兩得。

囟門護理的注意事項

1)清理時機

囟門的清理可以在給娃洗澡時進行,儘量使用嬰兒專用的不含強鹼的肥皂或者洗髮露。避免娃的頭皮被刺激誘發溼疹。

2)清理方式

家長給娃清洗囟門時,應該用手指輕輕揉搓,千萬不要強力按壓後者強力抓撓,更不要使用工具在囟門處亂劃。

3)乳痂的處理

一般來說,娃的囟門處都會有一層「乳痂」,看起來油油的、髒兮兮的,其實這層乳痂可以很好地保護囟門,不一定非得除去。

如果寶媽實在嫌乳痂太髒,可以使用精油輕輕揉搓,並且不要指望一次就能洗乾淨,多洗幾次自然就會清理乾淨。


錦鯉媽咪有話說

寶寶的囟門是非常重要也非常脆弱的部位,家長在日常帶娃的過程中一定要謹慎再謹慎。以免給娃造成傷害。

相關焦點

  • 娃「天靈蓋」的6種情況,暗示了生長發育的好壞,寶媽要知道
    嬰兒出生的時候,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寶寶的頭頂有一塊菱形的「縫隙」,十分特殊,跟別的部位不一樣,摸起來非常柔軟。仔細觀察還能看到脈搏一上一下地跳動,其實這就是寶寶的前滷門。滷門是由顱骨中的額骨和頂骨圍成,相互連接處還未完全骨化的地方會形成菱形的縫隙,其實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天靈蓋」。可千萬不要小瞧這個部位,可以通過看滷門的變化,判斷孩子的健康狀態,家長可要注意啦!嬰兒出生後,頭骨並不是完整的,沒有完全閉合。
  • 有娃後想要過得更幸福,寶媽要注意以下幾點,很重要哦
    為什麼很多女性生娃前後的生活及整個人的狀態,可以說是天差地別、判若兩人?孕前小仙女,產後變虎媽?孕前是可人的小公主,產後是幸福的辣媽?有的寶媽有娃後,把自己的生活過得雞飛狗跳,每天糾纏於孩子的吃喝拉撒,沒有時間顧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成長;但有的寶媽依然過得瀟灑自得,更加幸福,這就是所謂的「硬核」寶媽。
  • ​國外寶媽帶倆娃很輕鬆,為何國內寶媽帶一個娃,總感覺那麼難呢
    文/可馨育兒說到帶娃,可能每位寶媽都有一堆委屈要說,都有一堆經驗分享,可是說來說去離不開的還是帶娃太難了,累就不說了,關鍵是自己的時間完全被佔用,想做什麼都要趁娃不在身邊,趁娃睡著趁娃去上學,自己的自由就這樣被支配了。
  • 寶媽曬出生娃前後照片,差別太大,引發網友質疑:絕對不是一個人
    雖然依舊是個美女,但是皮膚狀態和精神要差很多,帶娃的疲憊都寫在了臉上。一看就是稱職的寶媽。寶媽產前和產後顏值差距這麼大,跟生娃之後的身體變化有很大關係。女性當媽後,身體有哪些明顯變化呢?寶媽產後做到這三點,「辣媽」離你不會遠寶媽產後除了照顧好寶寶之外,也要照顧好自己,特別是產後恢復階段,做到這三點,恢復到產前狀態也不難。
  • 娃到底在哭啥?寶媽要學會的科學哄娃妙招
    ,讓自己小屁屁 「 重獲新生 」 ,所以就用哭聲換取寶爸寶媽的注意!一般早上起來,或者是飯後30分鐘就可以查看一下寶寶的紙尿褲,一般2~3小時就可以更換一次紙尿褲了,如果寶寶沒有尿到紙尿褲上就可以繼續佩戴,寶爸寶媽對時間的把控可要仔細哦~
  • 寶爸自告奮勇帶娃睡覺,中途發現娃「丟了」,面部表情讓寶媽笑翻
    有了孩子之後,各位寶媽們的作息習慣會有所改變,除了每天晚上要定時給孩子餵奶外,還需要耐心的把孩子哄睡。天氣變涼之後,有些寶寶可能會傷風感冒,這樣一來寶媽很可能會經歷一夜無眠的生活,稍微有一些風吹草動就會醒來。而同樣是孩子家長的寶爸就不一樣了,只要是洗漱完畢躺在床上了,基本上用不了多久,呼嚕聲就會響起,沒有什麼事能阻止他們睡覺。
  • 爸爸哄娃把自己哄睡,娃睡床頭櫃,空調開到17度,寶媽不淡定了
    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的,而有些時候,也會感到分身乏術,就會讓寶爸看會兒孩子。不過,寶爸看娃是不是就真的是很靠譜呢?最近就有一則哄娃寶爸的事情爆紅網絡,這位寶爸在哄娃的過程中,自己睡著了,留著孩子在旁邊。
  • 為何有些寶媽生完娃,肚子還是特別大?這才是生完娃後的真實狀態
    導讀:為何有些寶媽生完娃,肚子還是特別大?這才是生完娃後的真實狀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何有些寶媽生完娃,肚子還是特別大?這才是生完娃後的真實狀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媽生娃前後的對比圖,寶爸直呼太真實,網友:女神變大媽
    尤其女性在生完孩子後,變化會很明顯,尤其產後的恢復一定要重視,不僅對寶媽的容貌有改變,甚至在身體的健康方面也會有傷害的。被生活和帶娃等瑣事所摧殘的變了容貌,身材也發生了變化,不得不說歲月是把「殺豬刀」啊。
  • 寶媽帶娃和不帶娃,本質上差別很大,每一點都直戳心窩
    他笑笑否認,說讓他練成「火眼金睛」的是他那位全職帶娃的老婆。原來,他看那些女同學,只要有跟他老婆各方面狀態差不多的,就判定為帶娃寶媽,不一樣的就是平時不帶娃的。確實,寶媽帶娃和不帶娃,本質上差別還是很大的,每一點都直戳心窩。
  • 寶媽產後外出工作,還是在家帶娃?不同的選擇,生活狀態完全不同
    距生下孩子已經過去6個多月,此時朵朵的身體已經康復得很好了,所以她在考慮要不要找一份工作,從而可以減輕一些家裡的負擔。但是考慮再三,依舊做不了決定。對於這件事,丈夫是希望朵朵儘快找到工作,幫他分擔經濟壓力。
  • 很多寶媽們表示,生完娃之後,身體素質變得比以前好了
    小陶懷孕的時候覺得自己胃口變得大好,有時候一天三頓還不管飽,非要飯後再吃些乾果小零食,基本上就是嘴不能停的節奏。小陶懷孕期間胖了不少,不過她倒是不擔心變胖,只要吃得健康吃得飽,寶寶在孕肚內發育的好就行。生完孩子健身多出出汗,到時候還是能瘦下來的。
  • 娃出生後眼神「呆滯」有問題嗎?4個視覺發育關鍵期,寶媽要注意
    聽了嵐嵐的抱怨,群裡的過來人都善意的哄堂大笑,然後不少寶媽都告訴嵐嵐,「你太著急了,等過一陣孩子長大一些就好了,『小玩意』剛出生他啥也不懂啊。「印象派」每個寶媽一想到第一次見娃都會十分激動,雖然素麵朝天,但肯定會眼角掛淚,非常激動。
  • 寶爸哄娃自己被哄睡,娃睡床頭櫃,空調開到17度,寶媽不淡定了
    媽媽帶娃很辛苦,有時忙於很多事,工作和家務,特別是看倆娃的分身乏術,照顧不過來,就會讓寶爸看會兒孩子,可寶爸看孩子真的靠譜嗎?最近就有一位寶爸自告奮勇哄娃睡覺走紅網絡,自己被哄睡著了,寶寶被撂一旁。​這天寶爸休息在家,寶媽要去洗衣服,所以寶爸自告奮勇說負責哄娃睡覺,雖然寶媽有些不放心,看到寶爸主動看娃心裡很高興
  • 這3種寶媽,雖全職在家帶娃不去上班了,卻對孩子教育是不利的
    寶媽全職帶娃有的寶媽選擇全職帶娃是因家中的老人在帶娃這件事上不能搭把手,出於被動和無奈寶媽只好妥協讓步回家當全職寶媽了,但有的寶媽是主動選擇當全職寶媽的,因為寶寶的成長只有一次,寶媽不想錯過孩子成長,不想留下遺憾,想要給孩子成長前三年給到他足夠的安全感,甘願放棄自己的工作。
  • 娃的睡姿不同,反映出他們的「迥異性格」,第3種情況家長要注意
    但家長也應該明白,兒童的睡姿反過來對娃的健康也有影響,因此面對娃的不良睡姿時,家長也要做好正確的引導。,大家就順帶著聊起了孩子睡眠的那些事,丸子媽提到的一個情況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很多時候,娃的睡姿不僅代表了孩子的健康狀態,也反映了孩子的性格。
  • 倆娃寶媽不運動僅吃生酮飲食,堅持11個月會有何變化?
    看起來高大上的減肥吃法,其實核心概念還是在追求飽腹感的同時,減少過多碳水的攝入,來達到熱量的負平衡的目的,當然你必須要做到的一點就是營養均衡。筆者就是忠實米飯愛好者,曾經嘗試過生酮飲食,最初頭會比較暈,後期適應之後力量下降不少,後面就捨棄了,所以如果你是正在哺乳的媽媽、體質虛弱者,健身者就不必採用了。那生酮飲食到底減肥效果如何?
  • 寶媽牢記「三早四確保」,讓娃喝上充足母乳
    生孩子對於大多數寶媽來說,是一件具有挑戰性的事,然而更難的並不是生娃,而是用自己的母乳來餵養孩子。 觀察乳房當前狀態 寶媽的奶水是否充足,也可以根據乳房當前的狀況來判斷,寶寶在喝奶前與喝奶後,乳房都會有明顯的變化對比。
  • 寶媽生娃記
    二寶出生第二天,早上寶媽開始排氣,撤了尿管,寶媽面臨著更加艱難的考驗:自己起床、下床、散步,自己如廁。每一次看見醫生來寶媽都嚇的渾身發抖,每次醫生幫忙排除惡露,寶媽都會疼的大哭,連連喊著「不要,不要啊。」從臥床到起床,從床上到床下,僅僅咫尺,寶媽卻用了近兩個小時,手術刀口數次疼的寶媽大哭。
  • 滷門閉合和嬰兒健康息息相關,五種情況,第三種有點嚇人
    頭頂兩側額骨和兩側頂骨之間的菱形縫隙就是前滷門,摸上去是柔軟的,無骨塊存在,比其它位置要略為凹陷,手指能感受到輕微搏動。後腦兩側枕骨與頂骨之間形成的縫隙則是後滷門,後滷門正常情況下較小,摸上去只有一點點細微的縫隙,有時甚至摸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