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現實意義

2020-12-13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10周年之際,深切緬懷他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勳,深感他「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座右銘仍然閃爍著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光輝,有著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陳雲同志在延安時,學習了大量的哲學與毛澤東的著作,並聯繫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經驗與教訓,進行深入思考。他說:我體會,主席思想的核心是實事求是,精髓是實事求是。在延安整風運動後,他提出了「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至理名言。如果說「實事求是」是辯證唯物主義不斷發展的一個重要範疇,那麼,「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則是陳雲對其含義作出的通俗易懂的詮釋。這九個字的最大特點是將具有理論深度的哲學思想與實踐有機地、通俗地結合起來,充分表現為學與用、知與行,及對唯物主義的運用和發展的辯證統一。

與「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一脈相承的是在我國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時期,習近平同志向全黨提出了「三嚴三實」的要求。「三嚴三實」針對的是黨的思想作風建設上存在的「不嚴不實」的頑疾;「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針對的是長期以來一些領導幹部身上存在的「唯上唯書不唯實」的通病。「不嚴不實」和「唯上唯書不唯實」,其本質都是背離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是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必然選擇。

首先,我們要唯謀事之實。唯謀事之實,簡單地說,就是堅持從實際出發,不圖虛名,不做虛功,扎紮實實地為群眾辦實事,不搞那些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唯謀事之實,重在腳踏實地、真抓實幹,敢於擔當責任,勇於直面矛盾,善於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迫切需要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並且能夠不斷地提高辦事的質量。一件事辦得是否有意義、有價值,不能只看群眾眼前的需求,還要看是否會有後遺症,是否「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例如,修了一條堤道,人行車通問題解決了,但水的回流沒有了,生態平衡破壞了;大量使用地熱水,療疾洗浴問題解決了,但地面建築下沉了,帶來了更為棘手的後果。「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應該成為我們謀為民辦事之實所恪守的原則。

其次,要唯創業之實。我們面臨的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喜人局面。據統計,現在年輕人第一次創業的成功率不到10%,而「創客」們創業的成功率更低。唯創業之實,我們每個社會成員都應更新創業理念,正確對待創業者,不但不歧視創業的失敗者,而且要熱情地呵護和鼓勵「創客」,給創業者營造一個寬鬆的環境,讓蘊藏在「創客」心中的能量充分湧流,讓千千萬萬個市場細胞活躍起來。唯創業之實,政府應該做到「有所不為和有所為」。所謂「有所不為」,就是要管住權力亂伸的手,繼續簡政放權,為創新活力的健康成長和釋放提供穩定的市場環境;所謂「有所為」,就是加大對創新創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創意商業化、產業化的過程中,政府應該搭橋引線,為中小微企業「輸血」,從而讓「創客」們釋放出更大的創業能量。

再次,要唯做人之實。我們黨之所以強大,在於我們的廣大黨員幹部忠於黨、忠於人民,甘做求真務實、誠實守信的老實人。然而,毋庸置疑的是,現實生活中有的黨員幹部認為「老實人吃虧」,背離了做人要實的要求,不講黨性、不重品行,言行不一、表裡不一,做虛功、玩虛活,作風漂浮,敗壞了黨風政風。唯做人之實,一方面,組織部門要按照「三嚴三實」要求,嚴格管理黨員幹部,不斷改進幹部考核方式,對一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在思想上劃出紅線、在行為上明確界線,讓廣大黨員幹部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使想幹事、能幹事、幹得成事的有作為,讓庸、懶、散、混者無法立足。另一方面,每個黨員幹部要嚴格律己、率先垂範,堅持做到「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務實效」,要求別人遵守的自己先遵守,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先不做,要求別人不幹的自己堅決不幹。

把「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思想付諸實踐,是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從根本上說來是一場改造主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因此,我們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來觀察和研究現實問題,分析事物的普遍規律和內在聯繫,自覺地同弄虛作假、違背客觀規律的行為作鬥爭,抵制和反對那種脫離實際、不講條件、盲目追求高指標的好高騖遠傾向,糾正和改變那種重經濟輕社會、重增長輕民生、重數量輕質量的發展思路,謀求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

《黨支部書記》雜誌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哲學:什麼是唯實論和唯名論?
    波爾菲思在他的《導論》中把這個問題表述為:一般概念(類和種)是否是實在的實體,或者是否只存在於人心中,如果它們是實在的,到底是物質的,還是非物質的;它們是脫離具體的可感覺的事物而存在,還是存在於它們之中。
  • 西歐封建社會:經院哲學 唯名論和唯實論的鬥爭
    經院哲學的研究只允許在基督教教義的範圍內自由思維,運用才智,為信仰找合理的論據。如找不到,就只能期待上帝的「啟示」。它反對離開教義而依靠理性和實踐去認識和研究現實,探索自然。因而它的結論也不受經驗和實踐的檢驗。經院哲學往往爭論一些荒唐的問題,如「天堂裡的玫瑰花有沒有刺?」「上帝能否製造自己舉不起來的石頭?」「天使吃什麼?」「一根針尖上能站多少天使?」「到了世界末日,死人復活時,是青年還是老年?」
  • 「唯結果主義」易滋長不正之風
    最近,很多深受如是「唯結果主義」之苦的幹部,和半月談記者講出了他們的心裡話(《半月談》9月28日)。此類「唯結果主義」,不僅讓基層幹部心裡打鼓,更易滋長不正之風。首先,易催生弄虛作假。只要結果,不管客觀條件,讓人去做那些明明辦不到、辦不成的事。那不僅讓人無奈,還會逼人走上弄虛作假之路。其次,易滋長粗暴作風。
  • 大學不「唯論文」,唯什麼?
    「唯論文」錯在哪兒呢?首先錯的不是唯「什麼」,而是「唯」這一個字就錯了;其次,「唯論文」不看論文本身,而是看論文發表了幾篇,是行政化的量化管理;再者,論文都是為了評職稱拿福利,動機、邏輯都出了問題。原來的評價標準是數論文,不數論文之後呢?沒有明確的標準和具體的執行方案,「唯論文」最終也會變成「唯關係」。
  • 職稱不再「唯論文」鄭強:不唯論文不等於不要論文
    支持者表示,學生苦只會悶頭寫論文、講課爛到家的老師久矣,應當大力推廣這一舉措。反對者認為,教授應該具備較高的科研能力,不然可以評高級講師。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節目採訪了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聽聽他怎麼說。不唯論文不等於不要論文今年剛剛履新的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是一位「網紅教授」,人稱「強哥」。
  • 重論文 但不唯論文
    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改革總體方案》強調,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速成」和「虛胖」的論文「君不見,一本500頁厚的論文集刊,總會出現在教師職稱評審或者骨幹教師評審等材料中。
  • 問教丨扭轉「唯名校」導向的就業歧視,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上
    問教丨扭轉「唯名校」導向的就業歧視,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上 作者:熊丙奇 發布時間:
  • 不唯學歷 不唯論文 不唯著作!山東產研院聘任首批61位研究員
    這是山東產研院提名認定的首批研究員,提名認定時打破常規,不唯學歷、不唯論文、不唯獎勵著作、不唯「帽子」,誰有能力、誰能更好地履行崗位職責,誰能更好地推動創新發展,就聘任誰為研究員。 山東產研院專業技術職務包括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研究助理,其中研究員分為領域研究員、方向研究員和項目研究員。
  • 碧藍航線1227唯快不破賽獎勵是什麼 唯快不破比賽獎勵機制
    碧藍航線友愛暖冬活動今日正式上線,此次活動由玩家聯動多方官方自行舉辦,其中是以玩家參與比賽的方式來發放主要獎勵,其中有一個比賽是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比賽,隨小編一起看看碧藍航線1227友愛暖冬唯快不破賽獎勵有哪些吧!
  • 人社部等五部門聯合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
    北京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陳衛民告訴記者,「以往業內擁有修車『三劍客』等名頭的技術大拿都因為論文、學歷的限制,在職稱晉升時吃過閉門羹,近兩年他們都評上了高級職稱。」  不唯論文、職稱、學歷和獎項,注重品德、業績和能力,正是人才評價體制機制改革和此次清理行動的題中之義。  近年來,人社部牽頭制定的人才評價政策文件,均將破除「四唯」作為重要內容。
  • 清理「唯論文」,迎來「唯關係」?
    而不管是評職稱、發論文,還是選拔人才、評估學科……如今,眾多評價都繞不開四個字——「同行評議」。記者調研發現,不少學生、學者對同行評議制度的進一步推行持不同意見,有人擔心「清理了『唯論文』,迎來了『唯關係』」。(1月12日《光明日報》)對於學術圈來說,「同行評議」永遠都有著無法掩飾的光芒。
  • 華航唯實攜「最低淨利」闖關A股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華航唯實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航唯實」)成立於2013年6月,招股書中公司也表示,2015年度公司才處於發展起步階段,當年虧損近600萬元。2017年也僅實現淨利潤3476萬元,創下了今年以來申報企業淨利潤的最低水平。今年以來市場一直有支持新經濟企業IPO的改革風向,或許利潤偏低並非是華航唯實順利上市的「攔路虎」,但公司能否憑藉科技含量叩關成功仍然存疑。
  • 昔日清華不唯權
    詩人、建築大師林徽因此時的身體已經有些欠佳了,但在女兒的高考面前,她絲毫不敢半分懈怠。好在平日裡,女兒梁再冰一直成績優異。17歲的梁再冰和父母一樣對建築情有獨鍾,因為從小耳濡目染,她在建築設計上也表現出了相應的天賦,梁再冰心裡的目標和父母所想完全一致:清華建築系。
  • 快評|「唯名校」是一種粗糙的用人觀
    英雄不問出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這是被歷代聖賢奉為圭臬的選人、用人之道,為何到了今天,一些選人、用人場景反而落入「唯名校」「唯學歷」俗套,非名校、非高學歷、非海歸甚至連應聘的「入場券」都拿不到,這究竟是一種進步,還是退步?進步抑或退步尚可爭議,但說「唯名校」「唯學歷」是一種粗放型用人觀應該比較公允,大家能夠接受。
  • 破除"唯論文"不代表論文不重要!專家建議:這些可替代論文
    「五唯」是我國教育評價體系在運行中表徵出來的突出問題,即「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當前,在高等教育領域,一些洋排名與「五唯」中的「唯論文」相互建構,衝擊了國內大學的辦學道路。在洋排名、洋標準的導向下,部分國內大學跟在國外大學後面亦步亦趨,依樣畫葫蘆,容易失去文化自信和自身特色。   中國人民大學評價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光禮坦言,世界大學排行榜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挑選學校,進行大學品牌運作,而不是用於指導大學辦學。
  • 成語「唯唯諾諾」中,「唯」與「諾」都是什麼意思?
    羅振玉在《增訂殷墟書契考釋》裡說:「卜辭中語詞之惟,唯諾之唯與短尾鳥之隹同為一字,古今文亦然」(見上圖)。到了後期甲骨文和金文都加上了「口」部,因此,會鳥鳴聲之意的會意字說法即有了根據,因為鳥鳴也是應答之聲,與唯的本義有相關處,既然專講《說文》,我們仍以許慎說形聲字理解,不分析字形,會意兼形聲字的說法只作了解、參考。
  • 唯分數論好改變嗎?普通人又持怎樣的觀點?
    我認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唯分數論改變不了!這樣的家長也清楚唯分數論,存在很多問題。可是,如果連敲門磚都沒有,何談抱負何談素質?就如同跟一位吃不飽穿不暖的人講理想,不現實。曾經一度認為知識無用,但是趕上了最好的時代,網際網路讓我們所有的不可能都變得有可能。知識如此,未來5G時代更如此。當然,現如今也存在個例,但是那種機率太小了,因為只憑一股闖勁就能打拼出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是屬於知識的時代。而求學是最好的獲取知識渠道。所以,對於更多的寒門學子而言,都想通過求學改變人生軌跡。
  • 黑名單期刊發論文不得報銷,不唯論文數量,又一省發文破除「唯論文」!
    該文件主要目的在於落實國家相關政策,推動四川省的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該文件主要包括實施科技活動分類考核評價,強調不把論文(代表作)的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作為量化考核評價指標或主要的評價依據;實行代表作制度,數量不超過3篇,且國內科技期刊論文原則上應不少於1/3。在論文發表方面,鼓勵發表高質量論文。
  • 唯信而後可以使人
    這對我們選拔人才、使用人才很有借鑑意義,就是要做到「疑則勿任,任則勿疑」。翻看歷史畫卷,不難發現,唯信而後使人的故事不勝枚舉。它們猶如一顆顆鑲嵌在歷史長河中的明珠,綻放著智慧之光。三國時期,劉備臨終託孤諸葛亮,「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感念昔日之遇,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坤鵬論:心齋坐忘 唯道集虛
    西塞羅留下給我們的《政治義務論》便是一本道德教訓的書,比孔子所有的書內容豐富,而且更好。我們根據他的原著可以斷言:為了保持孔子的名聲,假使他的書從來不曾有過翻譯,那倒是更好的事。」對於《易經》哲學,黑格爾這樣評價道:「我們必須注意——他們也達到了對於純粹思想的意識,但並不深入,只停留在最淺薄的思想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