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名為綠韻細胞理療儀的產品,售價近4萬元,其經銷商提供的產品資料宣稱採用了前沿的太赫茲量子波技術,可以治療多種疾病。但中科院院士姚建銓表示,目前太赫茲不能用於治療任何疾病,「治病是胡鬧」。此理療儀在網絡上也飽受消費者詬病。
界面新聞調查發現,這臺理療儀並未按相關條例在國家藥監局備案,且至今仍在售賣中。據自稱與綠之韻集團合作的經銷商工作人員介紹,該產品會員目前已接近2萬人。
二類醫療器械理療儀未備案
在相識二十年的熟人的推銷下,50歲的郭麗以4萬多元的「優惠價」買回了兩臺綠韻細胞理療儀。她的女兒陳辰回家看著這兩臺「像吹風機一樣的」儀器,心中生疑。
母親告訴陳辰,熟人介紹說這個湖南綠之韻集團旗下產品「吹風機」吹好了她自己多年的膝蓋疼痛問題,之前連老中醫都治癒不了她的病。「她全家人都購買了。」
天眼查顯示,湖南綠之韻集團即綠之韻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由香港綠之韻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設立,註冊時間為2004年5月11日,註冊資金9000萬元,經營範圍涵蓋健康食品、護膚品、日用品、電子產品等。
綠韻細胞理療儀官網顯示,綠韻細胞理療儀(又稱「小神吹」)是湖南綠之韻集團2016年推出的重點產品之一。該產品「採用了德國PSS高分子聚合物、日本進口稀土合金、法國飛秒雷射發射器」,其主打是全球首創的高效太赫茲波,能「智能」探測身體有無亞健康問題,並將不健康因素去除。
但陳辰發現,綠韻細胞理療儀聲稱採用前沿的「太赫茲技術」,外觀設計專利上卻寫著「紅外理療儀」。她在淘寶上搜索類似的紅外理療儀,其售賣價格最多不超過一千元。
界面新聞以顧客身份諮詢了一位綠韻細胞理療儀的經銷人員,對方是一家美容院的店長。她介紹店內提供綠韻細胞理療儀的理療服務,該服務分為部位和全身,一小時價格分別是368元和658元。當詢問到對方理療儀功效時,她表示該儀器能治療多種疾病,「哪裡疼吹哪裡,根本不需要去醫院」。
此經銷人員從手機裡翻出照片,向記者示曾接受理療的顧客,聲稱理療儀還治癒了一位患風溼病十餘年的患者。她告訴界面新聞,綠韻細胞理療儀同樣適用於兒童,「我家孩子感冒的時候,我就用這個給他吹一吹,就好了。」她表示,理療儀還有治療近視的功效,已和四川一家近視研究中心合作。
據自稱與綠之韻集團合作的經銷商工作人員向界面新聞介紹,該產品會員目前已接近2萬人。
綠韻細胞理療儀資料宣稱,該儀器發出的太赫茲光波具有高穿透性,可滲透至人體20-30公分,殺死有害細胞、激活好細胞。在針對婦科疾病、支氣管炎、肩周炎、風溼等疾病,以及緊緻提升肌膚、減肥去皺等美容需求上,該理療儀都均有療效,「用1次30分鐘相當於10次針灸、20次火罐、30次按摩」。
太赫茲技術是否真的具有如此神效?中國科學院院士、雷射與電子研究所所長姚建銓告訴界面新聞,目前太赫茲尚不能用於治療任何疾病,在提高免疫力、修復皮膚損傷方面未發現明顯功能。
「歐美有極少量的太赫茲儀器,但僅用於乳腺癌、皮膚癌和牙科的診斷。」姚建銓指出,太赫茲作為新技術,可以用於檢測、雷達、通訊方面,而在生物醫學方面正處於研究階段,「治病是胡鬧」。
此外,界面新聞從綠韻細胞儀理療儀經銷商獲得的一份產品資料上宣稱,該產品獲得了中科院院士劉盛綱的科研支持,且與德國西諾光學、美國IRlab等公司均有合作。界面新聞聯繫劉盛綱院士,對方郵件回復稱「並不知情」。界面新聞並未檢索到德國西諾公司的相關信息,但根據商標只找到了法國西諾光學公司,對方回應表示並無德國西諾公司,其冒用了他們的商標,他們也「未曾合作推出過綠韻細胞理療儀」。記者郵件詢問美國IRlab公司,截止發稿前未獲回應。
界面新聞查證,綠韻細胞理療儀官網顯示的發明專利證書的確存在,但在專利證書上的名稱為「可攜式紅外理療儀」,其官網對此的解釋是:在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中,太赫茲劃分在紅外線範疇內;產品的各項認證證書、質量安全報告等分別來自國內四家檢測認證公司,包括深圳市優耐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天海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東莞精準通檢測認證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鼎恆昌認證有限公司。
「小神吹」。圖片來源:綠韻細胞理療儀官方網站
實際上,綠韻細胞理療儀的效果也受到消費者懷疑。陳辰認為該產品存在定位虛高、虛假宣傳的情況,聯繫綠之韻經銷團隊要求退款。不過,幾次聯繫中,對方一直以外出旅遊為藉口推脫。陳辰覺得不對勁,通過315網站投訴綠之韻。2018年4月11日,該項舉報立案。
2018年7月5日,廣州市工商管理局專業市場管理分局結案反饋顯示:「經執法人員現場檢查,沒有發現細胞理療儀此款產品,也沒有相關的宣傳資料。」
陳辰不明白,「明明是從綠之韻公司買的產品,怎麼就查不到呢?」
界面新聞聯繫了湖南綠之韻集團,對方客服表示,綠韻細胞理療儀是由綠之韻經銷團隊自行銷售的產品,並不在其官網顯示。
據綠韻細胞理療儀官網資料,綠韻細胞理療儀是長沙綠韻匯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擁有獨佔實施許可的專利產品。委託方為深圳赫茲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方為廣州共同創造共同分享科技有限公司,總經銷為湖南綠之韻集團。
據天眼查顯示,深圳赫茲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為胡光耀,持股比例10%,大股東則是李繼前,持股比例90%。此外,2018年12月28日,深圳赫茲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登記的經營場所無法聯繫,被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單。
界面新聞查找綠之韻集團官網發現,李繼前是綠之韻國際商學院客座教授。在綠之韻官網2017年12月8日發布的消息中,李繼前也是綠之韻集團全球戰略委委員、綠韻匯誠總裁。據一位經銷人員稱,現在是由李繼前帶領銷售團隊在做綠韻細胞理療儀的營銷。
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網站公開資料顯示,湖南綠之韻集團於2010年7月獲得直銷經營許可資格,獲批的直銷品種共有52種,但綠韻細胞理療儀並不在其直銷許可的範圍之內。根據我國《醫療器械管理條例》,理療儀作為二類醫療機械實行備案管理,但界面新聞在國家藥監局上並未找到相關備案。
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副教授印波告訴界面新聞,我國《直銷管理條例》明確規定了公司經營的產品必須是直銷範圍之內的產品。直銷企業售賣沒有備案且不在名錄範圍之內的產品,違反了《直銷管理條例》,甚至是《禁止傳銷條例》。
賣一臺返利8000元 經銷無需從業資格
「賣一臺機器,公司就會給你8000塊。」一位綠韻細胞理療儀的經銷人員告訴界面新聞,購買理療儀後就可成為此產品的銷售代理,不需要參與其他考試。2017年他開始銷售該理療儀,每個月都可以賣出2-5臺,月收入基本過萬元。
根據我國《直銷管理條例》,直銷企業應當對擬招募的直銷員進行業務培訓和考試,考試合格後由直銷企業頒發直銷員證。未取得直銷員證,任何人不得從事直銷活動。
鄒樂也差點加入綠韻細胞理療儀的銷售團隊。經熟人推薦,她一次性買了兩臺儀器,對方邀請她去廣州上課學習銷售,一起賣儀器賺錢。鄒樂繳納了幾百塊課程費,跟著熟人前去東莞參加課程。「課程為期兩天,參與者有50多人,有各地美容院、理療館的店長,也有退休醫院的醫生,一位自稱臺灣保險行業的『大佬』也在其中。」
鄒樂回憶當時的課堂,不僅有綠之韻集團的工作人員教導如何使用理療儀,也有不少人分享自己的成功案例,有些人自稱為北京某三甲醫院的醫生,或是醫學領域的專家學者。
「這種東西可能一個人對著你講你不會信,可是對著一群人,大家都特激動,你也會心潮澎湃。」鄒樂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結石患者,他在臺上講述自己是如何每天堅持使用理療儀吹結石,最後終於把結石吹散了,周圍不少人聽完都眼角帶淚。
而另一位同樣曾參與過綠韻細胞理療儀營銷的網友「李嘻」在知乎上發帖表示,她第一次使用儀器時,的確感覺有些療效,再加上不想去醫院打針吃藥,於是花3萬3千塊買了理療儀,又花了 4500元用於升級。賣給她儀器的經銷人員告訴「李嘻」,賣儀器可以賺錢。「李嘻」開始在自己的美容院裡做推廣,第一個月就賣出去了兩臺,店裡也有顧客辦理理療卡。
不過,「李嘻」自己堅持使用理療儀一個多月後,發現毫無效果,顧客也反映理療並無效果。她覺得自己上當受騙了,「毫無底線的誇大效果,說是採用太赫茲理療疾病,全是吹噓。」
圖為綠韻細胞理療儀銷售人員提供的宣傳資料。翻拍綠之韻:40萬買盟主 每天返利1000元
早在2016年,綠之韻產品因涉嫌捲入傳銷被媒體曝光。
據人民日報2016年11月23日報導, 「綠之韻」曾在在山西某縣推廣天城雲商項目。對此,該縣工商局回復人民日報稱,「綠之韻」的銷售人員通過發展下線獲得分紅來維持運轉,存在傳銷嫌疑。
天城雲商項目為綠之韻2015年推出的微商模式,鼓勵下線通過發展會員來獲得分紅。家在甘肅的林琳及其母親李月就是那時加入了綠之韻。
林琳告訴界面新聞,根據投入資金數額的不同,會員分為不同等級,同時對應不同的返利。其中,投資5萬元可以成為「掌門」,每天可獲返利100元;投資40萬元就可以成為「武林盟主」,每天可獲返利1000元。母女倆在此項目中共花了60萬,都成為了「武林盟主」級別的會員。
林琳介紹,在天城雲商項目招商會上,綠之韻集團的高層宣稱天城雲商微商平臺會像淘寶平臺一樣 。然而這樣「什麼都不用幹,就有錢流進口袋的好日子」只持續了一個月。2016年春節之後,綠之韻集團承諾的返利驟減為幾十元,沒幾天又斷了。公司沒有給任何解釋,拿出「原始股」作為補償。
林琳也拿到了1萬多的股權,作為曾經投入四五十萬的「回報」,她只能認栽,「錢是要不回來了」。林琳聽聞有其他省的經銷商去綠之韻湖南總部鬧事,最後以一紙股權和解。沒人知道綠之韻何時上市、會不會上市。
現在,林琳家還有一屋子從天城雲商購物平臺上買回來的產品,數箱價值3980元的「上不了臺面的酒」,以及一堆售價398元的牙膏、面膜。那些和她差不多時間加入綠之韻的經銷們也都退出「直銷」江湖。
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李靖宇解釋道,所謂的「原始股」是指沒有出資,公司給予其股份的行為,但在法律上並未「原始股」的概念。綠之韻給的股權證書,只是一個權益的標誌,實際上與之前會員模式是「換湯不換藥」,從盟主身份變成股東,都是分紅依據。他指出,「一旦公司資金鍊斷裂,底層人員的利益是一定得不到保證。」
(本文中郭麗、陳辰、鄒樂、林琳、李月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