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鎮李獻華當選中科院院士 蒼南籍中科院院士人數增至4位

2020-12-14 蒼南新聞網

葉志鎮李獻華當選中科院院士 蒼南籍中科院院士人數增至4位

發布時間:2019年11月25日 來源:

  蒼南新聞網11月25日消息: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公布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蒼南籍科學家葉志鎮、李獻華成功當選,為我縣再添兩位國家級高端科學人才,至此,我縣共有4位中科院院士。

  從中科院公布的名單上看,2019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葉志鎮屬技術科學部,李獻華屬地學部。

  葉志鎮,蒼南藻溪人,靈溪中學1974屆畢業生,浙江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博導,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浙大教師發展委員會主任,浙江省特級專家,浙大求是特聘教授。兼任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電子材料分會副主任,半導體與集成技術分會委員,中國能源學會常務理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主編和《半導體學報》編委等。

  1981年1月獲浙江大學電機系學士學位,1984年10月獲浙大光儀系碩士學位,1987年12月獲浙大光儀系博士學位;1988年1月進入浙大材料系工作;1990~1992年留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1994年晉升為教授;1996年選為博導。曾任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97-09),浙大材料與化工學院副院長(99-09),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09-13)。

  其主要研究為氧化物半導體薄膜製備、物性調控與LED應用等。先後承擔國家「973」課題2項、國家自然基金10項(重點項目3項)、省部科研項目30多項。曾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省科技一等獎4項,省部科技二等獎4項。中國發明專利98項,國際發明專利1項。出版學術著作3本,參編4本,發表SCI論文500多篇。

  葉志鎮1994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全國先進工作者並獲「金牛獎」;1995年選為浙江省首批「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996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1997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同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6年被聘為浙大首批求是特聘教授;2007年選為浙江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08年被評為浙江省特級專家,獲浙江省優秀回國人員稱號;2008年、2010年獲中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指導教師;2012年評為浙江省「三育人」先進個人、浙大教書育人標兵、全國寶鋼優秀教師;2013年評為浙江省師德先進個人;2014年評為全國優秀教師、省優秀共產黨員,獲浙江省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2016年評為浙大永平教學貢獻提名獎。

  李獻華,蒼南南宋人,1983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學士學位,1988年在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1988年12月-2005年10月在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2005年11月至今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1997年獲得傑出青年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資助;2004年獲得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項目資助。2007年當選美國地質學會會士(GSAFellow)。先後任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常務理事、微束分析測試專業委員會主任;全國地層委員會常委、同位素年代分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地質學會理事。

  其研究方向為同位素年代學和地球化學、火成巖地球化學、前寒武紀地質學、化學地球動力學、微區原位同位素實驗。承擔了新元古代-古生代轉折期重大地質事件和生物演化的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學(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地球內部運行機制與淺部效應」子課題,2016-2021)、華夏陸塊地殼演化的微區原位碎屑獨居石U-Th-Pb年齡和Nd-O同位素制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7-2020)等科研項目。並獲得過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二等獎(1989)、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侯德封獎」(1993)、廣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獲獎人,1998)、中國地質學會「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2006)、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第一獲獎人,2009)、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地球科學獎,2011)、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二獲獎人,2011)等獎項。

  記者還從縣科協了解到,我縣另兩位中科院院士分別為姜伯駒與謝作偉。數學家、拓撲學家姜伯駒,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院士),1984年被評為我國首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8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金屬有機化學家,香港中文大學理學院院長、卓敏化學講座教授謝作偉,於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記者 陳薇拉)

相關焦點

  • 12位中國科大校友新晉中科院院士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結束。2019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座談會定於2019年11月22日上午在北京召開。本屆新增院士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四位教授當選:葉向東(791,數學學院)、陸夕雲(工程學院力學系)、楊金龍(化學學院)、俞書宏(化學學院)。
  • 蚌埠醫學院兩校友當選中科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學院12月7日公布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中科院新增選院士61人,工程學院新增選院士70人。兩院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先後進行有效候選人、初步候選人、正式候選人等環節評審。2015年兩院院士增選是今年元月啟動,在周一公布增選名單中,蚌埠醫學院1973屆畢業生陳孝平和1984屆畢業生王福生入圍中科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增選名單。
  • 兩位在漢部屬高校校長當選院士,湖北兩院院士增至73人,總人數居中...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羅欣揭明玥通訊員丘劍山陳麗霞吳江龍)繼前日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出爐後,昨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選舉產生了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6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我省武漢大學竇賢康教授、徐紅星教授,武漢理工大學張清傑教授3人當選。至此,我省兩院院士增至73人,居全國前列,中部第一。
  • 海南籍科學家林鴻宣當選中科院院士
    1960年11月生於海南省海口市,籍貫海南文昌。1983年畢業於華南農業大學農學系,1986年、1994年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現任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林院士長期從事水稻重要複雜性狀遺傳機理研究。尤其是在水稻抗逆(耐鹽、抗旱)以及產量性狀遺傳機理與功能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創新性成果。
  • 2017中科院新增院士61名完整名單 中科院院士是怎麼選出
    ­  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 兩年一度的院士增選結果揭曉了。中國科學院28日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61位科學家榮登新院士榜。經過增選,中科院現有院士800名。­  新當選院士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9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3人,地學部10人,信息技術科學部6人,技術科學部12人。
  • 中科院近代物理所趙紅衛、蘭州大學三位校友當選院士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趙紅衛研究員榮膺「新科」院士, 他是出自該所的第五位院士, 也是我省今年唯一一位新當選院士。
  • 2019中科院院士名單出來了,清華北大上榜人數最多,最厲害的是它
    根據新聞報導,2019年新當選中科院院士的相關座談會於11月22號在北京召開,來自全世界的優秀科研人員齊聚北京,共同見證新當選中科院院士的輝煌時刻。在座談會上,中國科學院宣布此次中科院共有64位新增的新院士。
  • 中科院公布院士增選結果 南京高校新增3位院士
    昨天,中國科學院正式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今年共有61名新當選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郭子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萬林、南京理工大學芮筱亭成功當選。    今年56歲的郭子建曾在國外學習、工作10年,1999年起任南京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化學生物學。
  • 「江蘇院士」樊春海:曾獲中科院傑出青年獎,是江蘇籍最年輕院士
    最年輕的江蘇籍中科院院士樊春海,獲第十一屆中科院傑出青年獎,創江蘇籍最年輕院士的記錄。「能夠得英才而育之是師者最大的幸事」,這是李根喜教授在愛徒樊春海當選為中科院院士時對他的由衷讚美,先後拜師於朱德煦、陳洪淵和李根喜等人的樊春海,2019年11月22日當選院士時只有45歲,也創下了江蘇籍最年輕院士的記錄,一時之間成為美談。事業始於興趣,興趣是他一生的老師。
  • 中科院退休研究員4次當選中國院士,當選卻院士留任中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目前大多數科研領域都是男性,女性科學家所佔比例相對較小,可見,雌性科學家是一種特殊的、極其罕見的存在,當顏寧教授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消息傳出後,網友們稱讚了這位傑出的女性科學家。事實上顏寧的成就並非史無前例,早在中科院研究員和材料科學家李愛就獲得了這個獎項。
  • 清華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 曾落選中科院院士
    施一公(圖片來自清華大學網站)【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外籍院士 鄧興旺等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當地時間30日消息,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2013年該院外籍院士。此前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鄧興旺和陳雪梅、YangWei等三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
  • 廈大海洋科學家戴民漢當選中科院院士 研究「海洋在氣候變化中的...
    廈門網訊 ( 文/廈門日報 記者 佘崢 圖/廈門日報 記者 姚凡) 廈門大學戴民漢教授昨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52歲的戴民漢是位海洋科學家,專長於前沿的海洋碳循環研究――專門研究海洋與氣候變化的關係。
  • 美國科學院公布新一批院士名單,中科院曹曉風及五名華裔教授當選
    大數據文摘出品4月2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公布了最新當選的120名院士及26名外籍院士名單,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中的傑出成就。我國中科院院士曹曉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年55歲的曹曉風,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也是植物表觀遺傳學家。
  • 侯建國院士就任中科院院長
    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中科院官網截圖據中科院官網介紹,侯建國,男,漢族,1959 年 10 月生於福建省,研究領域包括納米材料與結構、單分子物理與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共產黨員網公開資料顯示,侯建國 1978 — 1989 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獲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學位。
  • 國內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未成功,終獲得美國院士
    在很多人眼中有些職業是距離自己比較遙遠的,小時候不少人想要成為科學家,但是長大後才發現自己的學習能夠考上大學都非常困難,當然也有一些學霸型的人能夠將願望變為現實,國內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未成功,終獲得美國院士。
  • 中大新增2院士!2019年中科院新增當選院士名單公布
    文/羊城派記者 張璐瑤 豐西西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發布《關於公布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的公告》。公告指出,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2019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羊城派記者留意到,中山大學此次新增2位中科院院士,分別為宋爾衛(生命科學和醫學部,腫瘤學專業)、戴永久(地學部,大氣科學專業)。
  • 寧波大學首次全職引進中科院院士
    寧波大學首次全職引進中科院院士 2017-12-20 17:15:05 來源: 浙江在線 > 記者 趙磊   浙江在線12月2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趙磊)近日,寧波大學舉行中科院院士趙玉芬聘任儀式暨新藥技術研究院揭牌儀式。
  • 學生披露院士評選內幕:我怎樣幫導師評上中科院院士
    2005年,王正敏以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家的身份被增選為中科院院士。學生公開舉報導師,而且舉報的對象是院士,這在學術界還是頭一回。近年來,院士評選、資質審查和院士德行規範一直是學界和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而透過王宇澄對自己導師的舉報,可以管窺中科院院士申報工作的部分細節。
  • 99A主戰坦克總師毛明,成功當選2019年中科院院士
    2019年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官方網站分別公布了2019年新增選院士名單,中國兵器首席科學家、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二〇一研究所研究員,99A主戰坦克總師毛明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為兵器工業集團首位中科院院士;而中國兵器首席科學家、中國兵器工業第二〇三研究所總工程師楊樹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中科院院士年薪一般多少 揭秘中科院真實收入
    眾所周知,近日,中科院有多人集體離職了,引起了廣泛關注!有工作人員透露這90多名科研人員被挖走的。然而,大家就比較關心中科院的工資,你知道中科院院士年薪一般多少嗎?據說,中科院的福利不錯的,年薪也是挺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