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年薪一般多少 揭秘中科院真實收入

2020-12-11 中國質量萬裡行

眾所周知,近日,中科院有多人集體離職了,引起了廣泛關注!有工作人員透露這90多名科研人員被挖走的。然而,大家就比較關心中科院的工資,你知道中科院院士年薪一般多少嗎?據說,中科院的福利不錯的,年薪也是挺高的。

中國科學院聚焦了一批優秀的科學家,是在1949年正式成立的,中國科學院人才輩出,為我國做出很多重要貢獻。而對於中科院的工資方面也是眾多關心的,其中,中科院院士在行政級別是副部級,那麼,中科院院士年薪一般多少呢?

一般來說,院士的工資,主要由基本工資,國務院特殊津貼、院士津貼、崗位津貼這幾部分組成。1、月基本工資:4890;2、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100;3、崗位津貼:1000;4、院士津貼:5000;(由於大學有寒暑假,假期沒有崗位津貼)5、扣除:所得稅約800,住房公積金1200,工會費等其他費用約2000。

以中國科學院院士周教授為例。月基本工資4890;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100;崗位津貼1000;院士津貼5000;(由於大學有寒暑假,假期沒有崗位津貼)扣除所得稅約800,住房公積金1200,工會費等其他費用約2000;累計月收入約9100元左右。年收入約100000元。

由以上工資清單可以看出周院士累計月收入大約是9100元,而年收入大約是100000元。當然這個清單可能有點久遠,不過儘管根據國家規定,院士每月國家津貼自2009年起,調高至1000元,但是院士的年薪基本只有20萬元。

有著多年院士經歷的歐陽鍾燦認為,外界對院士的一些評價有誤解。「我們從來沒有像外界傳言那樣有副部級待遇。」歐陽鍾燦說,「我當了八年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所長,我們所一直只有一輛車。我就規定,誰用車就按照年齡。有位老院士何祚庥80多歲了,他也沒辦法用車,自己掏了18萬買了一輛車,秘書開著。」他認為:「院士不是幹部,沒有官職,有人說副部級,哪有這樣的事。是地方給的一些待遇,獎金,但是在北京,我們也沒享受到這個待遇。

相關焦點

  • 2017中科院新增院士61名完整名單 中科院院士是怎麼選出
    ­  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 兩年一度的院士增選結果揭曉了。中國科學院28日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61位科學家榮登新院士榜。經過增選,中科院現有院士800名。­  新當選院士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9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3人,地學部10人,信息技術科學部6人,技術科學部12人。
  • 侯建國院士就任中科院院長
    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中科院官網截圖據中科院官網介紹,侯建國,男,漢族,1959 年 10 月生於福建省,研究領域包括納米材料與結構、單分子物理與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共產黨員網公開資料顯示,侯建國 1978 — 1989 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獲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學位。
  • 福州籍的中科院院士排名全國第三!
    福州籍的中科院院士數量達到了51人,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要知道中科院院士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要想成為中科院院士必須得有相關學術領域非常卓越的成就才行,科學院院士就是科學家金字塔的塔尖,大家可以看到我國中科院院士前十大籍貫地除了福州其餘都是傳統的江南水鄉文化地區——蘇南浙北上海。福州偏居我國東南一偶,其中科院院士數量竟然能躋身全國前三,僅次於蘇州寧波,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也不得不說福州本地文化是非常璀璨奪目的,絲毫不亞於江南水鄉文化!
  • 中科院研究員集體離職,「年薪漲10倍,我能不心動嗎?」
    最近,中科院合肥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大家都想知道這背後的原因。小編通過資料,整理了一下這背後的三條原因。晉升無望。每個人在單位都希望得到晉升,這些中科院的研究員們也不例外,但是在中科院要想晉升要靠論文說話。論文這東西對於某些不擅長寫作的工作者來說是致命的,沒辦法,最後只能選擇離開,去別的地方發展薪酬無法滿足生活。在中科院許多人拿著每月9000塊的工資,年薪也就是10萬左右,而國外的研究機構願意給到年薪百萬,「年薪漲10倍,我能不心動嗎」。
  • 寧波大學首次全職引進中科院院士
    寧波大學首次全職引進中科院院士 2017-12-20 17:15:05 來源: 浙江在線 > 記者 趙磊   浙江在線12月2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趙磊)近日,寧波大學舉行中科院院士趙玉芬聘任儀式暨新藥技術研究院揭牌儀式。
  • 葉志鎮李獻華當選中科院院士 蒼南籍中科院院士人數增至4位
    葉志鎮李獻華當選中科院院士 蒼南籍中科院院士人數增至4位 發布時間:2019年11月25日 來源:   蒼南新聞網11月25日消息: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公布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蒼南籍科學家葉志鎮、李獻華成功當選,為我縣再添兩位國家級高端科學人才,至此,我縣共有
  • 國內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未成功,終獲得美國院士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成為中科院院士有多重要,但是對於科學家們而言中科院院士相當於就是對於他們專業領域的一種承認,已故院士華羅庚等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目前官方承認的院士都不足一千人,足見能夠進入中科院是多少科學家的夢想。
  • 中科院院士蒲慕明在自動化所作報告
    中科院院士蒲慕明在自動化所作報告 2016-01-04 自動化研究所 【字體:大   2016年1月4日上午,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主任、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蒲慕明來訪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
  • ...中科院研究生院 力學研究所 拆毀 設備協議 中科院院士 甲方...
    未見任何部門批文限制人身自由「強行拆毀」  昨天(24日)上午,本是周末,位於北京中關村的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會議室裡卻出現了幾位已經退休的老院士。面向媒體的說明之前,院方人員再次召開內部會,工作人員說,中科院力學所懷柔實驗基地17日被拆毀是唯一的議題。  力學研究所副所長黃晨光毫不迴避「強拆」兩個字。
  • 逃離中科院
    我博士畢業已經五年了,加上之前的六年,我在中科院一共待了11年。在中科院這麼長的時間,我依然覺得寫論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圖片來源於Pexels但現實問題是,在中科院的體系內,如果不發表論文,評職稱就沒有太大指望。所以我也慢慢看開了:我不會寫論文,那我在中科院再熬十年也沒啥意義。
  • 兩院院士年薪能有多少?說出來別不信,10個院士比不過一個明星
    鍾南山院士是這次「抗疫戰爭」的精神領袖、武漢前線第一人,有2003年SARS時期的防控經驗,八十多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親赴武漢疫情最前線,七十多歲高齡的李蘭娟院士也隨同鍾南山院士親赴武漢,兩位院士為抗擊疫情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中科院研究員集體辭職?國外開出百萬年薪,研究員:能不心動嗎?
    中科院研究員集體辭職?國外研究所開出百萬年薪,研究員:我能不心動嗎?「功」與「利」是很多人的畢生追求,有人為了自私牟利而選擇損害他人的利益,這種現象是屢見不鮮的。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無私奉獻,一個人享受著默默無聞所帶來的孤立感?這其中不免談及到人性中最真實的一面,那就是面臨現實,你選擇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中科院研究員集體辭職,就恰當好處應證了這一現實所帶來的糾結性問題。
  • 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出爐廈大兩名教授入選
    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昨天公布,廈大兩人入選,分別是廈大校長張榮教授、廈大生命科學學院林聖彩教授。福建總共三人入選,除了廈大兩位,還有福州大學範更華教授也入選。中科院昨天公布的初步候選人名單總共有181人。應該說,從候選到最終當選,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每年中科院院士增選一般是60多名,在年底公布。當然,當選為候選人已經很不容易。中科院明確,每位院士最多推薦3名候選人。被推薦人獲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薦,且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學部與該候選人被推薦的學部相同方為有效。
  • 中科院博士工作11年,工資9000,為高薪選擇跳槽海外,你怎麼看?
    海外的研究機構就更不用說了,他們為了吸引中國的研究人才,往往都會推出很高的福利待遇,百萬年薪就是其中最普通的一項福利,而這百萬年薪卻讓很多的科研人才選擇「出逃海外」。中科院博士,工作11年,月薪只有9000這是一個真實的例子,是一名「出逃」海外的博士講述了自己的「出逃」歷程。
  • 12位中國科大校友新晉中科院院士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結束。2019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座談會定於2019年11月22日上午在北京召開。本屆新增院士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四位教授當選:葉向東(791,數學學院)、陸夕雲(工程學院力學系)、楊金龍(化學學院)、俞書宏(化學學院)。
  • 蚌埠醫學院兩校友當選中科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學院12月7日公布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中科院新增選院士61人,工程學院新增選院士70人。兩院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先後進行有效候選人、初步候選人、正式候選人等環節評審。2015年兩院院士增選是今年元月啟動,在周一公布增選名單中,蚌埠醫學院1973屆畢業生陳孝平和1984屆畢業生王福生入圍中科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增選名單。
  •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做客「高能論壇」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做客「高能論壇」 2020-11-18 高能物理研究所 【字體:   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做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袁隆平為何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對於一個科學家,在中國能夠拿到最高的榮譽應該是就當選中科院院士了吧。可是為什麼解決億萬人吃飯問題的他就屢次落選呢?其實這個和中科院的評選標準有關。到如今袁隆平的盡人皆知已經名氣遠超院士的頭銜,這些都對他來說不重要了。能讓大家都吃飽飯,也許就是袁隆平最大的心願。
  • 清華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 曾落選中科院院士
    這篇博文的緣起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代表委員中的部分中科院院士,探究2011年院士評選中饒毅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落選的真正原因。當時,在採訪饒毅時,他先是提出沒什麼好說的,然後說:「除非有人有說法,我可以回復。」
  • 中科院公布院士增選結果 南京高校新增3位院士
    昨天,中國科學院正式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今年共有61名新當選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郭子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萬林、南京理工大學芮筱亭成功當選。    今年56歲的郭子建曾在國外學習、工作10年,1999年起任南京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化學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