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傑瑞米·布郎
譯者:王晨瑜
出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3月
字裡行間
病毒是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存在之一。在各種病毒裡,人類最熟悉的是流感病毒,它與我們關係極其緊密,帶來的影響很大。比如,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雅典人口的大量死亡、1675年倫敦的瘟疫大流行等,都引發了劇烈的政局動蕩。現在的研究發現,這些事件可能都因流感病毒而起。病魔不斷侵擾人類,人類與流感的鬥爭歷程,漫長而艱辛。
經過世代努力,直到20世紀,才終於搞懂了病毒是什麼,以及它的致病機理。嚴格地說,病毒並不算生物,因為它們必須入侵並利用其他活細胞才能實現繁殖。流感是一種簡單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病毒。它的形狀像一個空心球,內含8個病毒基因,由控制病毒功能的RNA(代替DNA)組成。人類的免疫系統築造各道防線以抵擋病毒入侵,而善於偽裝的病毒欺騙人類並不斷改變、進化自身形態,不同的流感病毒株會產生並演變成致命病毒。
1918年疫病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災難之一。在不到兩年時間裡,該病發作了三次,感染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數千萬甚至上億的人因此而喪命。該病的特點是患者發高燒,持續時間短,伴有類似於流行性感冒的症狀,它的傳染性之強和反覆無常,讓人瞠目結舌。對於這種新病毒,人們簡直束手無策。
從1918年以來,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對流感病毒的認識越來越清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急救護理研究辦公室負責人傑瑞米·布朗醫生所撰寫的《致命流感:百年治療史》,就是在回顧歷史、解析病理的基礎上、聚焦於這個時段科研成果與應對措施的一部歷史著作。
20世紀的重要成就之一,美國病毒學家莫裡斯·希勒曼研發出了H2N2流感疫苗,1957年底,大約4000萬劑疫苗問世。在接下來的10年中,H2N2流感的暴發規模得到了控制,最終它消失了。在1968年,一種新型禽流感病毒取代了H2N2,引發了一次疾病流行。儘管如此,疫苗預防流感繼續推進。另一項成就是,從1997年至2005年初,美軍病理研究所分子生物學組組長傑夫·陶本伯格醫生率領團隊解剖1918年的病人遺體並完成了病毒基因組的完整測序,研究表明,1918年疫病的病因是某種禽流感病毒通過某種變異傳播到了人類身上,引發了一種叫作「細胞因子風暴」的自發性免疫反應。
流感不會自動消失,人類在20世紀同樣遭遇了許多險境,布朗記錄了1957年、1976年、2009年幾次流行病的情況和對應措施。在經歷最初的混亂之後,事態大致都有了較好的緩轉。與所有記錄的流感病史一樣,20世紀流感暴發的時間不規律,但進程卻極為相似:源點發病、傳播快速、患病和死亡,以及關於如何應對流感的激烈的公眾討論。布朗所呈現的事實,使我們認識到圍繞疾病的研究和藥物的推廣有多麼複雜,期間會受到醫學研究者的虛榮心、醫療機構和醫藥公司利益的驅使,也會受到社會輿論的幹擾,以及怎樣讓公眾打消顧慮、接受新發明的藥物的治療。作為美國醫學專家,布朗還指出了美國政府機構醫療物資儲備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些建議。
布朗說:「流感不是癌症,也不是心臟病。但我們對它的態度代表了我們對其他疾病的態度。」在布朗看來,「反應過度是一種更好的選擇。」在當下看來,這個態度是相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