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流感纏鬥的一百年

2020-12-25 中國經濟網

  作者:傑瑞米·布郎

  譯者:王晨瑜

  出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3月

  字裡行間

  病毒是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存在之一。在各種病毒裡,人類最熟悉的是流感病毒,它與我們關係極其緊密,帶來的影響很大。比如,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雅典人口的大量死亡、1675年倫敦的瘟疫大流行等,都引發了劇烈的政局動蕩。現在的研究發現,這些事件可能都因流感病毒而起。病魔不斷侵擾人類,人類與流感的鬥爭歷程,漫長而艱辛。

  經過世代努力,直到20世紀,才終於搞懂了病毒是什麼,以及它的致病機理。嚴格地說,病毒並不算生物,因為它們必須入侵並利用其他活細胞才能實現繁殖。流感是一種簡單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病毒。它的形狀像一個空心球,內含8個病毒基因,由控制病毒功能的RNA(代替DNA)組成。人類的免疫系統築造各道防線以抵擋病毒入侵,而善於偽裝的病毒欺騙人類並不斷改變、進化自身形態,不同的流感病毒株會產生並演變成致命病毒。

  1918年疫病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災難之一。在不到兩年時間裡,該病發作了三次,感染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數千萬甚至上億的人因此而喪命。該病的特點是患者發高燒,持續時間短,伴有類似於流行性感冒的症狀,它的傳染性之強和反覆無常,讓人瞠目結舌。對於這種新病毒,人們簡直束手無策。

  從1918年以來,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對流感病毒的認識越來越清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急救護理研究辦公室負責人傑瑞米·布朗醫生所撰寫的《致命流感:百年治療史》,就是在回顧歷史、解析病理的基礎上、聚焦於這個時段科研成果與應對措施的一部歷史著作。

  20世紀的重要成就之一,美國病毒學家莫裡斯·希勒曼研發出了H2N2流感疫苗,1957年底,大約4000萬劑疫苗問世。在接下來的10年中,H2N2流感的暴發規模得到了控制,最終它消失了。在1968年,一種新型禽流感病毒取代了H2N2,引發了一次疾病流行。儘管如此,疫苗預防流感繼續推進。另一項成就是,從1997年至2005年初,美軍病理研究所分子生物學組組長傑夫·陶本伯格醫生率領團隊解剖1918年的病人遺體並完成了病毒基因組的完整測序,研究表明,1918年疫病的病因是某種禽流感病毒通過某種變異傳播到了人類身上,引發了一種叫作「細胞因子風暴」的自發性免疫反應。

  流感不會自動消失,人類在20世紀同樣遭遇了許多險境,布朗記錄了1957年、1976年、2009年幾次流行病的情況和對應措施。在經歷最初的混亂之後,事態大致都有了較好的緩轉。與所有記錄的流感病史一樣,20世紀流感暴發的時間不規律,但進程卻極為相似:源點發病、傳播快速、患病和死亡,以及關於如何應對流感的激烈的公眾討論。布朗所呈現的事實,使我們認識到圍繞疾病的研究和藥物的推廣有多麼複雜,期間會受到醫學研究者的虛榮心、醫療機構和醫藥公司利益的驅使,也會受到社會輿論的幹擾,以及怎樣讓公眾打消顧慮、接受新發明的藥物的治療。作為美國醫學專家,布朗還指出了美國政府機構醫療物資儲備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些建議。

  布朗說:「流感不是癌症,也不是心臟病。但我們對它的態度代表了我們對其他疾病的態度。」在布朗看來,「反應過度是一種更好的選擇。」在當下看來,這個態度是相對明智的。

相關焦點

  • 多些理性沉穩 少些驚慌恐懼——讀《致命流感:百年治療史》
    由此可見,人類生存保衛戰,即使若干年後也不會終結和收官。決定這一命題成立的重要依據,就是流感病毒的頑強存在和不斷變種,以及現代醫學技術在流感病毒面前的相對滯後。一個多世紀以來,雖然全球醫學界一直在執著努力和不懈奮鬥,但流感依然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傳染病之一,是人類最強勁的對手和最具殺傷力的天敵,流感迄今正在並將繼續對人類構成致命威脅和殊死考驗。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 五四運動百年:現代文明與野蠻落後的纏鬥
    一場百年之前的運動,為何要紀念它?已故的《五四運動史》作者、美國威斯康辛教授周策縱早已給出更直接的回答——「五四運動是活的歷史,因為它的精神還活著,它所提出的目標還沒有完全達到,還有更年輕的人志願為他而推動。自由、民主、人道、科學,都是永遠不會完結的事業。」
  • 百年以來,人類是如何發現流感病毒並與之抗爭的?
    《致命流感:百年治療史》內容簡介流感一直是人類最強勁的對手之一,世界十大致命疾病之一。儘管現代醫學顯示出了種種優越性,但治癒流感仍是尚未解決的難題。《致命流感》主要提供了三個方面的思考:人類對病毒的認知,應對流感的方式,以及我們為下一次大流行性疾病做好準備了嗎?
  • 徐實:人類與病毒纏鬥不休,藥物研發進展如何?
    而對於整個人類發展來說,也是一部科學戰勝病毒的歷史。【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徐實】病毒與宿主的進化總是相伴而生。人類基因組裡面,其實有許多祖先遭受病毒感染留下的印跡。一些來源於病毒的DNA序列被整合進了人類基因組,在人類體內代代相傳。由此可見,人類的進化史中從不缺少病毒的戲份,人類與病毒的鬥爭難免要持續下去。
  • 百年前西班牙流感,人類史上最慘重疫情,人類吸取了什麼經驗教訓
    然而人類即將迎來另一場戰爭更殘酷的災難「西班牙流感」, 它影響了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一年內造成的死亡人數比中世紀著名的黑死病在100年內造成的死亡人數還要多;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殺死的人比愛滋病在近四分之一個世紀裡殺死的人還要多。它一共奪去了5000多萬條生命。「西班牙流感」之所以被稱為「西班牙流感」,並不是因為它在西班牙爆發。
  • "萬能"流感疫苗還在路上 現在就說成功為時尚早
    這是否意味著,人類對流感這個纏鬥了百年的敵人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了?現在說成功為時尚早這條新聞源於今年發表在《臨床傳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在每年流感季節到來之前,WHO會發布當年流行的毒株信息。參考實驗室可據此研製當年的流感疫苗株,派發給疫苗生產商進行大規模生產。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一旦預測不全面,我們就會面臨沒有疫苗的危險。
  • 黑死病、西班牙流感、伊波拉……盤點人類歷史上20大駭人聽聞的瘟疫
    瘟疫歷史是一部災難史,也是一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危機四伏的曲折歷史。在整個人類歷史進程中,流行病的爆發給人類帶來了慘重的代價,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這一過程又會汙染公共水源。 這麼可怕的瘟疫到底是什麼病呢?這個問題長期懸而未決,爭論不休。後世學者對這次疾病的解釋包括鼠疫、麻疹、流感、天花、呼吸道疾病或斑疹傷寒,但當代都沒有能讓所有人信服的結論。
  • 3月人文社科聯合書單|致命流感:百年治療史
    這本書試圖還原他的真實形象:也許厭世、粗魯、多疑,卻從未喪失對生活的熱情,渴望成為一個善良高貴,並為人類獻身的人。他歷經磨難,最終成就輝煌。在以大量事實刻畫人類的懦弱、絕望、自私、貪婪的同時,也以精彩的細節呈現了人類在面臨死亡危機時的勇氣、進取、無私、悲憫。《痛苦的正當尺度:工業革命中的監獄,1750—1850》[加]葉禮庭著,趙宇哲譯,三輝圖書|上海文化出版社現代的監獄制度如何誕生?如何界定社會權威的道德邊界?
  • 發現新型流感病毒!易使人類感染!
    6月29日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具有2009年大流行病毒基因的流行歐亞禽樣H1N1豬流感病毒易使人類感染。因此,對豬流感病毒進行系統的監測是預警下一場大流行性流感出現的關鍵措施。論文中提到來自中國的研究團隊通過監測2011年-2018年的近3萬頭豬的鼻拭子發現:一種重組的流感病毒G4 EA H1N1自2016年已經佔據了國內豬流感病毒的主體,G4病毒具備候選大流行病毒的特徵,並具備在人群中流行的潛力。BBC提到,中國此次發現的新流感毒株與2009年的豬流感類似,但有一些新的變化。
  • 1918-1919,被一場流感擊中的中國
    這可以看作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瘟疫登陸中國之初的情景。大概四五個月前,大流感在美國爆發,隨戰爭徵兵而傳播到歐洲,接下來又感染了整個世界。當時沒有人能想到,一次流感可以導致5000萬至1億人的死亡。疫情在全球引爆,經過一段時間高潮與低潮的反覆,它最終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也最致命的流感。到1919年,它共造成了數千萬人的死亡——最早的說法是2000多萬,20多年後,後來的諾獎得主伯內特將其修正為5000萬——1億人。一百年過去了,流感仍然是人類最致命的瘟疫。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報告,美國每年死於流感的人數為36000人。
  • 流感疫苗能起到多大的預防作用?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流感一直是人類最強勁的對手之一
  • 星洲日報:人類抵禦甲型流感靠四大防線(圖)
    全球抗擊甲型H1N1流感疫情 中新社發 孫寶欣 攝  中新網5月4日電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3日刊出署名文章說,甲型H1N1流感一個多星期前爆發時,才引起世人的注意,現在就傳入亞洲,傳播的速度驚人。人類能否成功抵禦這種世紀病毒,主要靠4大防線。
  • 新冠病毒肺炎和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有哪些相似點?看專家怎麼說
    而大約百年前的1918-1920年,全世界也發生了一場席捲全球的大瘟疫,史稱「1918-1919大流感」,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災難,最終導致了數以千萬人的死亡。有人問,百年前的西班牙大流感跟今年的新冠有哪些相似點?有何看法?
  • 日本公司研製成能預防A型流感的完整人類抗體
    新華網東京12月18日電(記者錢錚)日本麒麟啤酒公司18日宣布,該公司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子公司研製成功能預防感染A型流感的完整人類抗體,並已通過動物模型實驗確認了這種抗體的預防功能。  麒麟公司說,這項研究由這家子公司和美國加州拉霍亞(LAJOLLA)免疫與過敏研究所等機構共同承擔。
  • 流感防護記住兩個一:流感第一天、第一時間治療
    如何區分流感、普通感冒,怎樣在第一時間就醫用藥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專家表示,流感防護記住兩個一:流感第一天、第一時間治療,可大大減少併發症、降低病死率、縮短住院時間。 流感不等於普通感冒,學會辨別是第一步 流感是一種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傳染病,流感大流行會給人類健康和社會經濟帶來沉重打擊。
  • 百年前大流感,美國窮人悽慘;百年後新冠,美國窮人仍悽慘
    以上文字出自凱薩琳.阿諾德的《1918年之疫:被流感改變的世界》(該書中文版已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一書。大流感源自美國軍營在介紹美國窮人當年面臨大流感時的慘狀之前,《銳智號》老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1918年大流感的背景資料,據果殼的《用兩千年戰瘟疫》(新蕾出版社)一書的記載,複述如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正在進行殊死較量,一個兇惡的「幽靈」悄然出現在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
  • 美國那個感染了一千多萬人的流感,到底咋回事?
    人類希望像對付天花一樣,找到流感的特徵,做成疫苗,進一步徹底消滅它。在當時基因測序能力還很弱,只能是推斷,後來基因工程發達了,人類找了幾局阿拉斯加冰層裡冷藏著的死人解剖後一驗證,一目了然,證實了後來的各種流感確實和之前的西班牙流感是一家子,只是之後再沒出現毒性那麼強的東西。
  • 讀《大流感》:生命就是對抗腐朽
    西班牙大流感,有的人稱之為The GREAT INFLUENZA,也有人稱為The Plague of the Spanish Lady,用「西班牙女郎」來代指這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瘟疫。這場瘟疫殺死了數千萬乃至上億人,抹去了當時全球人口的5%以上。  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的時候,拿起約翰·巴裡的《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讀一讀102年前的史實,自然是為了溫故知新。
  • 我國科學家成功篩選到乙型流感新型中和抗體 人類或將不再懼怕乙流...
    這導致人類始終無法找到長期且大範圍有效的疫苗或者藥物。但這一局面可能即將被我國科學家改寫。10月18日,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科學》旗下的《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在線刊登了夏寧邵教授領導的廈門大學—養生堂聯合團隊的流感研究最新成果,他們找到了一種針對幾乎所有乙型流感病毒的新型廣譜中和抗體,對1940年至今的乙型流感病毒均能發揮抑制作用。
  • 世衛:新冠病毒是百年一遇的人類公敵,疫情還在加速度,死亡人數或將...
    譚德賽表示,新冠病毒非常危險,傳播速度快且致死率高,是人類的頭號公敵,世衛組織十分擔心並持續發出警告。面對病毒,所有人都是脆弱的,應該站在一起抗擊病毒,這樣的敵人百年一遇,自1918年(大流感)以來,還未出現過這樣危險的病毒。如果沒有國家和全球層面的團結,就無法戰勝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