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長玉報導 2020年8月16號,「藝術在立洋」展覽在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康梧路468號的立洋復通學府藝術空間開幕。
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原副局長、立洋教育藝術總顧問祝君波介紹,上海已有83家藝術館,立洋藝術空間是上海市的第84家藝術館,與眾不同的是,立洋藝術空間這一全新落成的藝術館,不像其他的藝術館是與學校和社區分離的,立洋藝術空間完全融入學校內部,學生就生活在其中,一邊讀書一邊可以隨時參觀,直觀地感受藝術。
最好的藝術教育就是耳濡目染。202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提出,美育從「軟任務」變成「硬指標」。美育在國外已屬於全民教育的範疇,藝術教育不僅僅是學習一門技藝。
「藝術是人文、通識教育的重要基石。」立洋教育董事長李豔萍表示,當前對於未來人才的培養已經進入了新的時代,對於藝術和美學的培養不可或缺,「人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理性代表的是科學,感性代表的是藝術,理性徵服了世界,感性美化了世界。」李豔萍表示,立洋教育致力於全人培養,打造立洋藝術空間,就是希望培養孩子擁有美的眼睛,具備鑑賞美的能力。
立洋藝術空間從啟動到正式落成僅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這一速度讓藝術家們既驚訝又驚喜,獨立策展人、藝術家王南溟是立洋藝術總監,他表示,他本人非常喜歡立洋藝術空間,立洋還將推出駐校藝術家計劃,邀請全球著名的藝術大師來到學校,和學生們互動創造,並進行跨界的合作,讓學生全面接受藝術薰陶,這也開創了當代美育教育的新模式。立洋藝術空間後續還將進行更多的新探索,致力於提升學子們的藝術審美與鑑賞,領略深層次的美學潤澤。
立洋藝術空間首期共展出了倪衛華、唐倩、王勵均、肖武聰、楊鍇、伊靈等六位藝術家的作品,藝術家代表倪衛華表示,藝術進校園、藝術進社區,代表了藝術生態的變化:藝術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貼近學習和生活的。
立洋藝術空間的首期展覽將從8月16日持續到9月16日,這也是立洋復通學府多元化教學模式的一部分,立洋復通學府將通過全日制、非全日制等形式,全力打造藝術課堂、藝術沙龍、藝術商科、藝術空間、藝術之旅五大美育模塊。
立洋藝術空間未來還將定期舉辦各類藝術展,通過不同派系、不同形式、不同作品的呈現與對比,不斷地積累藝術文化知識,在潛移默化的薰陶中,激發學子的感性潛能,培養學子的審美情操、發散思維、創意創新能力,進而增強藝術技藝與鑑賞力。
「藝術在立洋」首期展覽由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馬琳教授策展,融合了六位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中青年藝術家的代表作,祝君波介紹,他將和王南溟、馬琳教授通力合作,目前已排出了一年八大展覽的計劃,每個展覽為期一個月,藝術形式既有中國的,也有西方的,通過中西交流的形式,讓學生、家長受到雙重的藝術感染、與藝術深度對話。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崗位可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但AI永遠無法替代人類對於生活品質和藝術的追求,也就是「創造能力」。
立洋復通學府將致力於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對標新時代對全面發展人才培養的要求,融匯中西方美育體系所長,改進美育教學,探索構建以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為核心、以創新能力培育為重點的美育課程體系,通過美育促進未來商科精英人才的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