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整個雪域高原和藏文化最燦爛的象徵

2020-12-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矗立在拉薩的市中心的布達拉宮是這座雪域之都乃至整個青藏高原的象徵。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偉的宮殿是藏文化最燦爛的象徵。

  這座拔地參天的宮殿始建於公元7世紀松贊幹布時期,位於拉薩市中心瑪布日山(紅山)上,佔地41公頃。主體建築分為紅宮和白宮,紅宮居中,白宮橫貫兩翼。紅宮有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和各類佛堂及經堂;白宮部分是達賴喇嘛處理政務和生活居住的地方。主樓高115.703米,13層,東西長360米,南北寬270米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由寢宮、佛殿、靈塔殿、僧舍等1000間組成。宮內珍藏大量佛像、壁畫等文物,是藏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

  「布達拉」,是梵語音譯,又譯作「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所以布達拉宮又被稱為第二普陀山。從松贊幹布到十四世達賴的1300多年間,先後有9個藏王和10個達賴喇嘛在這晨施政布教。

  歷史

  公元631年(藏曆鐵兔年),松贊幹布開始興建布達拉宮。當時吐蕃王朝正處於強盛時期,松贊幹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這座宮殿。據說當時修建的宮殿有999間,加上修行室共1000間。宮外有護城河,上鋪厚木板。公元10世紀,這座宮殿因為奴隸起義遭到破壞,後來又因雷擊起火進一步破壞。現在布達拉宮裡只胡法王修法洞和觀音佛堂兩處的建築是7世紀的原來建築。

  布達拉宮始建時規模並沒有這麼大,以後不斷進行重建和擴建,規模逐漸擴大。1645年(藏曆木雞年),五世***受清朝冊封后,為鞏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頗章地方政權,由第司索郎繞登主持,重建布達拉宮「白宮」及宮牆城門角樓等,並把政權機構由哲蚌寺遷來。1690年(藏曆鐵馬年),第巴桑傑嘉措為五世達賴喇嘛修建靈塔,拆建了「紅宮」。這次重修歷時近50年,至1693年(藏曆水雞年)才竣工。以後歷世達賴喇嘛先後增建了5個金頂和一些附屬建築。到第十三世達賴,布達拉宮又進行了歷時8年的修建。據說這次修建僅白銀就花費了213萬兩。1936年(藏曆炎鼠年)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建後,形成了布達拉宮現在的規模。

  從五世達賴喇嘛開始,布達拉宮就成為歷世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西藏地方統治者政教合一政權的統治中心,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此舉行,供奉歷世達賴喇嘛的靈塔也在此處。

  1988年國務院決定撥出巨款對這座300多年沒有大修過的宮殿進行大規模的維修,並於次年10月隆重開工,在內地工程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工程歷經5年,於1993年勝利竣工。

  建築結構

  布達拉宮主體建築為紅宮和白宮,從外觀看顏色就可以很明顯地區分出來。

  紅宮,主要是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和各類佛殿,共有8座存放各世達賴喇嘛法體的靈塔,另有布達拉宮的殿堂西有寂圓滿大殿以及法王洞、殊勝三界殿、上師殿、響銅殿、世襲等殿堂。

  布達拉宮紅宮內安放著五世到十三世(六世除外)達賴遺體的靈塔。塔身以金皮包裹、寶玉鑲嵌,金碧輝煌。

  在這些靈塔中,以五世達賴的靈塔最為壯觀。這是一座修建在大殿裡上下貫通3層樓高的大金塔,高14.85米,塔形類似通常的佛塔,只是從上到下全部用黃金包鑲,外鑲無數寶石。僅此一塔就用了11萬兩黃金。

  白宮高7層,是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辦事機構所在地。位於第4層中的有寂圓滿大殿是達賴喇嘛舉行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動的場所,也是布達拉宮白宮最大的殿堂,面積717平方米。5、6兩層是達賴喇嘛的辦公和生活用房。最高處第7層是兩套達賴喇嘛冬季的起居宮,由於這裡終日陽光普照,故稱東、西日光殿。

  布達拉宮還有一些附屬建築,包括山上的僧舍、僧官學校、朗傑扎倉、東西庭院和山下的雪老城及西藏地方政府的印經院、雪巴列空、馬基康以及監獄、馬廄和布達拉宮後園龍王潭等。

  300餘年來,布達拉宮收藏和保存了大量極為豐富的歷史文物。其中有2500多平方米的壁畫、近千座佛塔、甘珠爾經、上萬幅唐卡(捲軸畫)貝葉經等珍貴的經文典集,還有明清兩代皇帝封賜達賴喇嘛的金冊、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銀工藝品。

  布達拉宮每一座殿堂的四壁和走廊裡,大都繪有色彩絢爛的壁畫。壁畫的內容既有豐富多彩的神話傳說,又有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當年興建布達拉宮、松贊幹布與文成公主成婚、以及五世達賴和十三世達賴先後到北京朝見清順治皇帝和光緒皇帝的情景在壁畫上都有栩栩如生的描繪。

  路線

  當地香客參拜布達拉宮均是從正門沿著「之」字形的石階拾級而上。而旅行者多數會選擇從西門先走到山頂再一路下來。

  拾級而頗耗體力,所以建議體力有問題和有高原反應的人的反方向進行。可以乘計程車從後山到布達拉宮的頂部,從山頂西大門的入口處進入布達拉宮,然後從山上走下來,這樣能夠節省很多體力。

  布達拉宮的參觀線路相對比較固定,沿著旅行線路指導牌一般不會走遍,下面是按照參觀線路能夠看到的殿:

  1.世襲殿(衝熱拉康):這是從後山進入布達拉宮見到的第一座大殿。達賴世襲殿主供佛為金質釋迦牟尼像和銀質五世帶賴像,東側(右側)是一世到四世達賴喇嘛塑像,西側是八藥師像和三世佛等共30餘尊塑像。鄰西牆是十一世達賴喇嘛克珠嘉措坐像及其靈塔。東、北壁的經書架上存放著藏文佛經《丹珠爾》;

  2.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色東康),蓼中央供奉的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是西藏最重要的一個靈塔,用了300多公斤黃金才建成。據說靈塔內還有很多寶物,如釋迦牟尼的指骨、宗喀巴使用過的碗、大象腦子裡的寶石等。殿內右側是十世達賴喇嘛靈塔,左側是十二世達賴喇嘛靈塔,以及8座鑲有各種珠寶的銀質善逝佛塔等;

  3.持明殿(仁僧拉康):主供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銀鑄塑像,其東側為8尊蓮花生傳承祖師塑像,西側8尊為蓮花生的八種變身塑像。殿內尚有8座銀鑄善逝佛塔,經書架上存放著第巴桑傑嘉措時精刻的佛經—《甘珠爾》;

  4.菩提道次第殿(朗仁拉康):供奉格魯派信奉的菩提道次第教義的傳承上師像,正中主供藏傳佛教祖師宗喀巴坐像,殿內還供奉格魯派及噶當派名人銅像;

  5.西有寂圓滿大殿(措慶努西平措);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的享堂,也是布達拉宮最大的殿堂。一些重大的佛事活動均在此舉行。西端設達賴喇嘛寶座,上方高懸清乾隆皇帝御書「湧蓮初地」匾額。門楣上部、殿堂四周和內院迴廊繪有五世達賴一生事跡、功績的壁畫,面積達280平方米。其中五世達賴喇嘛進京覲見清順治皇帝的壁畫是極為珍貴的藝術品和歷史資料,它的位置在正對寶座的左手大概齊胸高的地方,不留心很難找到。殿內還保存著康熙皇帝賜給達賴的大型錦鄉幔帳。西大殿四周為達賴世系殿、持明殿和菩提道次殿等4座佛殿;

  6.紅宮二回廓:素有畫廓之稱。回廓四周滿繪布達拉宮修建史、紅宮落成慶典和佛事活動等壁畫。壁畫多達698幅,有當年修建紅宮時的情景,還有當時藏族人民的生活習俗,如賽馬、射箭、摔跤等;

  7.響銅殿(利馬拉康):此殿供奉的佛像皆為響銅鑄造,有釋迦牟尼像、無量光像等約3000餘尊,其中大明宣德和永樂年間內地製造的塑像有上百尊;

  8.普賢追隨殿(公桑中珠康):殿中間佛座上供奉銅質鎏金釋迦牟尼坐佛,左右為觀世音和五世達賴喇嘛像;

  9.法王洞(曲吉竹普):是7世紀吐蕃時期建築,被西藏佛教徒尊稱為法王的松贊幹布當年曾在此修行。殿內有極為珍貴的布達拉宮修建初期留存下來的松贊幹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以及吐蕃王朝大臣噶爾東贊(祿東贊)、桑布扎等人的塑像。後者相傳為藏文創始人;

  10.無量壽佛殿(次巴拉康):殿中間的佛座上供奉9尊無量壽佛塑像以及白度母、綠度母塑像各1尊。殿堂四周繪滿壁畫;

  11.釋迦能仁殿(土旺拉康):主供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塑像,兩側排列其八大弟子立像,殿內設有七世達賴喇嘛寶座以及手抄《甘珠爾》經典;

  12.時輪壇城殿(堆廓拉康):時輪殿中心有銅質鎏金的時輪立體壇城一座,壇城的梵語音譯為曼陀羅,它是密宗佛神聚集作法的道場。壇城因所奉本尊佛的不同而有所區別。時輪壇城的本尊佛就是時輪金剛。「時輪」即時間的車輪。佛教傳說古印度北方有個香巴拉天國,即西方極樂世界,通過修時輪金剛密法,就可進入香巴拉天國。由於修該法需要掌握天文、歷算等知識,所以時輪殿的牆上還繪有時輪神像和歷算家像100餘尊;

  13.九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殿內主要有九世達賴喇嘛靈塔、九世達賴喇嘛隆朵嘉措和宗喀巴的坐像;

  14.八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殿內主要供奉八世達賴喇嘛降白嘉措坐像及其靈塔,而在靈塔前供有八瑞物、八吉祥、七政寶等;

  15.聖觀音殿(帕巴拉康):殿門上方懸掛著清同治皇帝御書的「福田妙果」匾額。殿內正中央供奉的檀香木質自在觀音像,為松贊幹布所依本尊,屬布達拉宮的稀世珍品。傳說這尊雕像是天然形成的,由印度自行來到拉薩。由於藏族從認為觀世音是西藏的保護神,所以這尊雕像在西藏有著特殊的重要性。殿內尚有合金質的六面閻羅王等許多珍貴的佛像和佛塔;

  16.七世達賴喇嘛靈塔殿:七世達賴喇嘛靈塔供奉在殿堂中央,殿內尚有七世達賴喇嘛格桑措坐像,以及佛龕、經書架等;

  17.上師殿(喇嘛拉康):殿內主要供奉宗喀巴像,兩邊是六至十二世達賴喇嘛像,同時還有西藏著名上師的塑像。佛龕中尚有吐蕃王朝贊普像、賢者像等數千尊和佛塔上百座;

  18.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是布達拉宮最晚的建築,1933年動工,3年建成。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通高12.97米,用優質黃金包裹的靈塔面鑲嵌著珠寶上萬顆。殿內陳設著各種法器、祭串成的珍珠塔(曼陀羅)。第3層樓四壁均為十三世達賴喇嘛一生的傳記壁畫。十三世達賴靈塔殿不是經常開放,但帶外國旅行團的導遊經常能託關係帶團去參觀。所以可以看準時機跟在他們後邊,當然能否成功就要碰運氣了;

  19.長壽樂集殿(其美丹吉);此殿堂設有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喜措的寶座,沿牆的佛龕中供奉千尊無量壽佛像。殿內還供奉「挨革則底」護法神和宗喀巴塑像等2000餘尊佛像;

  20.殊勝三界殿(薩松朗傑):是紅宮最高的殿堂。殿內供奉一塊用藏、漢、滿、蒙4種文字書寫的「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牌位。牌位上方所供為清乾隆皇帝肖像。周圍有金剛持、宗喀巴等塑像。殿內尚有十三世達賴喇嘛用萬兩白銀儔造的十一面觀世音像。這是紅宮中一座重要的佛殿,許多重大活動都在此殿舉行。清代,每逢藏曆年初一和皇帝過生日,達賴喇嘛都要率領西藏百官來此向中央政府朝拜;

  21.壇城殿(魯朗康):殿堂中心為桑旺堆巴壇城,東面為德卻壇城,西面為吉傑壇在。桑旺堆巴(密集)、德卻(勝樂)、吉傑(大威德)均為密宗本尊。殿內四周繪有壁畫,內容大都是佛教名人寺及教史;

  22.金頂區:金頂區位於布達拉宮的最高處。金頂指的是靈塔殿和主供佛殿的鎏金屋頂,共7座,金頂上有許多鎏金裝飾。金頂區四周,尚有經幢、經幡等裝飾;

  23.強巴佛殿(強康):主供強巴佛(未來佛)塑像,左右為長壽3尊和仙女頓珠卓瑪等,殿內沿供有其他佛像和佛塔,西側設有八世達賴喇嘛寶座;

  24.東日光殿:此殿是十三世達賴喇嘛晚年擴建的起居宮,位於白宮頂層。由喜足光明宮、永固福德、護法殿、長壽尊勝宮和寢宮組成。這些殿堂建築和陳充精美豪華。達賴寢宮更為突出,茶几上金壺玉碗玲瓏剔透,錦緞的被褥光彩奪目。十四世達賴原來的起居殿堂裡現在仍擺著純金佛像、玉雕觀音、線裝經卷、鐘錶、電器以及其他許多的珍玩;

  25.西日光殿:此殿是早期修築的達賴喇嘛的起居宮,位於白宮頂層。由福地妙旋宮、福足欲聚宮、喜足絕頂宮、寢宮和護法殿組成;

  26.東有寂圓滿大殿(措慶夏司西平措):系白宮主殿,也是白宮最大的殿,內有34根柱。北側設達賴喇嘛寶座,上方懸清同治皇帝御書「振錫綏疆」匾額。殿內四壁繪有宗教故事和歷史人物。清朝駐藏大臣曾在此為達賴喇嘛主持坐床、親政大典等儀式,是西藏地方進行重大宗教、政治活動的地方;

  27.白宮門廊:此門廊有通往白宮的大門,四壁均繪有壁畫,其中北壁的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南壁的五世達賴喇嘛晚年封桑傑嘉措為第斯(執政)的文告以及下面用玻璃罩住的五世達賴喇嘛留下的手印都是無經珍貴的文物;

  28.東庭院(德央夏):系白宮正門前面平坦廣闊的平臺,面積1500 (布達拉宮下面的建築稱為「雪」,譯為「下面」,是指建在腳處的地方政府機構,附屬設施等。1995年,布達拉宮維修結束後,「雪」的南邊的部分已變成了布達拉宮廣場。這或許使布達拉宮顯得更加壯觀,卻因此丟失了以前的一絲古樸。) 餘平方米,過去每逢喜慶節日,總要在此舉行跳神和歌舞表演。其西面為白宮主樓,東面為僧官學校,南北兩側都是住房;

  29.出彭措多大門沿著「之」字形的石階拾級而下至東部山腳,山下附屬建築有雪老城、龍王潭等。

  布達拉宮前面靠近布達拉宮廣場的路邊,左右兩側各有一座碑亭。左側《御製十全記碑》高4.22米,記載了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兵在福康安率領下驅逐廓爾喀侵略軍出境的歷史。右側《御製平定西藏碑》,高3.74米,刻有藏、漢、滿三種文字。碑文記載了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平定蒙古準噶爾部侵擾西藏的歷史。

  達扎中恭紀功碑

  達扎路恭紀功碑是研究吐蕃奴隸制社會和吐蕃地方政權與唐朝中央政權關係史的重要文物,位於拉薩市布達拉宮前公路南側一個黃色圍牆的小院內。

  達扎路恭扎紀功碑身呈方椎柱形,下寬上窄,碑座為3層,上有頂蓋,北、東、南三面有字,均為藏文正書。雖經千餘年風雨剝蝕,字跡大部分仍然清晰可辨。

  公元8世紀,吐蕃與唐朝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吐蕃贊普赤松德贊時期大將達扎路恭於唐廣德元年(763年)率兵攻掠長安(今西安),達扎路恭紀功碑記錄的就是這樣一段歷史。看了此碑,再看大昭寺前的「甥舅會盟碑」,便於工作更清楚為何唐朝和吐蕃對到來的和平都如此珍惜了。

相關焦點

  • 在雪域高原守護藏文古籍
    在西藏自治區,一批古籍普查工作者走遍雪域高原,遍訪大小寺院,他們不畏艱險,克服重重困難——在雪域高原守護藏文古籍(文化脈動)新發現的元代刻經。資料圖片志願者在整理登記古籍。白張從事藏文古籍保護與研究工作已有十多年,他撰寫的《藏文古籍概論》是各高校藏文文獻學專業的教科書。他認為,新發現的元刻本散頁與西藏自治區圖書館收藏的元刻本如《因明正解藏論》等非常相像,「從紙張和字體上看是典型的元代刻本。」
  • 雪域高原上的小布達拉宮,雲南最大的藏傳佛寺
    - 這是雲山四時分享的第74篇雲山風物噶丹·松贊林寺又名歸化寺,距香格裡拉縣城5公裡,是雲南省內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一座歷史悠久,馳名康區的黃教古寺,在整個藏區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譽為「小布達拉宮」。
  • 布達拉宮、高原雪山、壯美湖泊……沙坪垻三峽廣場有來自高原的故事
    布達拉宮、高原雪山、壯美湖泊……沙坪垻三峽廣場有來自高原的故事 2020-11-09 1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藏布達拉宮收藏「世界最長藏文書法長卷」
    《西藏曆代藏文書法字體精華集匯》24日被西藏布達拉宮收藏。   格芒·江白繼續解釋道:「這裡的每一種字體都很有講究,最久遠的有三千多年前的象雄古文字,最近的也有一些近年來我自己創新的字體。」   46歲的格芒·江白自13歲起學習、研究藏文書法,33年間他走遍各地藏區以及印度、尼泊爾等地,探尋藏文字的起源與發展。
  • 探秘雪域高原:西藏阿里普蘭的古藏文觀音石碑
    石刻所用藏文是有特點的古老的早期藏文字母,今人很難辨識讀懂,文字上的上注聲調符號完全和今天藏文書寫相反。由此我們初步可以判斷此石碑刻像誕生的年代較早,應是吐蕃時代。侯石柱先生《雪域高原尋古記》:「石碑為細砂巖石質,方柱形,直接埋在路旁。埋在地下的部分,不得而知。地上部分高120釐米,寬50釐米,厚20釐米。正面為一凸雕觀世音立像,兩側陰刻藏文,左24行,右側19行。
  • 在雪域高原上書寫忠誠
    這裡是祖國海拔最高的地區,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之稱,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區佔全區總面積的85.1%,空氣含氧量只有海平面氧氣含量的64%左右,這裡就是雪域高原、天上西藏。雪域高原寫人生巍峨的雪山、藍天白雲和漫山遍野的牛羊,這是多年來人們心目中雪域高原的模樣。2017年12月底,中組部、團中央第18批赴藏博士服務團來到西藏,初到高原,面對如畫的美景,博士們還來不及好好欣賞,就被嚴重的高原反應折磨得頭痛欲裂、呼吸困難、身體難以適應。
  • 比天空更遼闊,雪域青藏,一個尋夢的地方
    在青藏高原中,呼吸新鮮的空氣,放飛自己的思想,讓自由擁抱這塊神奇的土地,內心有一種自豪而奔放的感覺。在青藏高原中,遠離世俗的塵埃,遠離生活的繁雜,收穫一份清閒,收穫一份安寧,尋找心目中的自己,到西藏尋夢,做幸福的自己。青藏鐵路其本身就是奇蹟。在數千裡的鐵路沿線,你就會發現,所謂旅途並不是達到目的地,而是欣賞沿途的風景。
  • 他原本是雪域高原最大的王,死後骨灰卻不能入靈骨塔
    文/孫佳琦 他原本是雪域高原最大的王,死後骨灰卻不能入靈骨塔倉央嘉措出生於普通的農奴家庭,他的父母信仰的是寧瑪派,寧瑪派的人生活自由,他們可以隨意娶妻生子,過自己喜歡而嚮往的生活,但是倉央嘉措因被指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從他被五世達賴找到以後
  • 張婕:在雪域高原播撒「美」的種子
    在雪域高原的日子裡,張婕用智慧和心血譜寫了一曲漢藏情深歌,以實際行動贏得了藏族師生的尊敬,為雪域高原增加了一抹溫暖的色調。由於高原缺氧,從校門到三樓教室很短的距離,也要走10分鐘左右。很多援藏人員為了減少高原反應,不得不減少運動,不少人出現了痛風的症狀。聽說高原脫髮嚴重,張婕就把自己的頭髮剪短。為了更快地適應這裡的氣候,她每天堅持鍛鍊,一旦出現缺氧不適,便趕緊吸氧緩解。慢慢地,她適應了這裡的氣候。
  • 看到拉薩這家酒店今天新開業,我又想回雪域高原曬太陽了
    雪域高原始終有一股魅力,讓人忍不住想去。在拉薩的第一件事,當然是去八廓街上轉經,最喜歡的就是午後陽光正好灑在身上,冬日裡沒有什麼雲彩,大片大片的藍色天空與大昭寺的金頂相映,那般美麗讓人捨不得離開。日光城拉薩,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很多地方的旅遊都有所退步,拉薩反而不會,由於拉薩嚴防死守,但凡行程碼上有去過中高風險地區的落地一律都做核酸檢測,這讓拉薩非常安全。
  • 藏文字母的筆順筆畫
    藏文30個輔音字母和四個元音的書寫筆順,以圖片的形式提供給大家:
  • 布達拉宮還有地下八層?據悉有1200個「地宮」,通向何方無人知曉
    ,很多人都知道布達拉宮是松贊幹布為文成公主建造的宮殿。從歷史文化價值上看,布達拉宮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每年去往布達拉宮旅遊的人數數以萬計,也成為拉薩最持久不衰的旅遊打卡地。
  • 世界文化遺產:拉薩布達拉宮和大昭寺
    它由白宮和紅宮及其附屬建築組成。布達拉宮自公元七世紀起就成為達賴喇嘛的冬宮,象徵著西藏佛教和歷代行政統治的中心。優美而又獨具匠心的建築、華美絢麗的裝飾、與天然美景間的和諧融洽,使布達拉宮在歷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幾分丰采。大昭寺是一組極具特色的佛教建築群。建造於公元18世紀羅布林卡,是達賴喇嘛的夏宮,也是西藏藝術的傑作。
  • 浙江的這兩處建築,都素有布達拉宮的別稱,真正去過的人並不多
    去過西藏旅遊的朋友都知道,布達拉宮是拉薩的地標建築,它是藏地的象徵,更是藏族同胞心中的太陽,是當年是松贊幹布為迎娶文成公主所建,布達拉宮不僅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更是世界文化遺產,所以這座雪域高原上神聖的建築舉世聞名,不過在浙江省,也有兩座建築群都有「布達拉宮」的稱號,大家就未必知道了
  • 秘藏於布達拉宮的文物來杭|到不了西藏,還可以在這些寶藏裡接近天空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林梢青 通訊員 胡慧媚 付玉婷 薛晶西藏,被認為是最接近天空的地方。因為那裡有雪域高原、布達拉宮、神秘的藏文化。只是,去西藏路途遙遠,「朝聖」之旅上會有很多「攔路虎」——高原反應、氣候變化、道路狀況……自駕去一趟西藏,最短也需要半個月。現在,即便沒有機會踏上雪域高原,也能看到聖地迷人的藝術。
  • 雪域丹青的唐卡就是解讀藏地的密碼
    這幾天,堂主在看藏地的紀錄片,越看的多越對藏地痴迷,疑問也越多,雖然之前也曾去西藏、川西旅行,但其實並沒有讀懂藏地和藏族同胞,雄偉輝煌的布達拉宮、廣袤無垠的羌塘、巍峨高聳的珠穆朗瑪、秀麗勝景的林芝、神祗通靈的大昭寺、澄藍瑩透的羊卓雍措,無數的藏地聖境讓人神往,在那一片雪域高原上旅行成為在現代人們心中神聖的目標
  • 布達拉宮非進不可,青旅大姐嘲諷矯情,不看就不值得來拉薩
    甚至有很多人認為到拉薩不進布達拉宮是免費去西藏的,他們看來,他們勉強挺過高原的氣候,到達了成都,如果沒有看到這座白色的聖殿,那就太可惜了,是的。布達拉宮與提貝特的任何古代建築不同,是集宮殿、城堡、寺廟為一體,提貝特是獨一無二的、完整的古代宮保建築群,是所有藏民心中的雪域聖殿,是一生朝拜敬畏的地方。
  • 走進世園會西藏園:格桑花環抱吞巴民居,看神秘雪域風光
    鮮花柱、五彩經幡、格桑花田、水磨藏香……在中華園藝展示區,一份獨特的高原景致出現在西藏園。西藏園由北京援藏指揮部向北京市政府申請1000萬元專項資金幫助建設,以「幸福家園、地球第三極」為主題,融合「環境、人居、文化」三大要素,向公眾展示神秘的雪域風光。
  • [遊記]高原之夢(一)◇蹇玉玲
    高原之夢◇蹇玉玲多年前,我曾有一個夢想:那就是這一生一定要去一次西藏。那湛藍的天空、遼闊的雪域高原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無一不向我昭示著永恆的魅力。我不知道,何時才能圓我的高原之夢?布達拉宮分為白宮和紅宮兩部分,白宮是歷代達賴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地方,紅宮是安放佛祖和達賴靈塔的地方。紅宮位於宮殿的中部也是整個建築的最高處,兩邊是白宮。全部建築依山而建,群樓高聳,崇閣巍峨。宮體主樓十三層,高117米,東西長400米,南北寬350米,全部為石木結構。五層宮頂覆蓋金瓦,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讓人頓生一種佛祖顯世的感覺。
  • 「雪域最美情郎」——倉央嘉措
    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倉央嘉措被選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此時倉央嘉措已十四歲,正式入駐布達拉宮,成為西藏最高宗教領袖。時年九月,倉央嘉措自藏南被迎到拉薩,途經浪卡子縣時,以五世班禪羅桑益喜(公元1663—1737年)為師,剃髮受沙彌戒,取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同年十月二十五日,於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達賴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