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贊同把英語降為副科嗎?你覺得數學也有這個必要嗎?筆者審了半天這個問題,咋老覺得發問者含有一種辛辣的諷刺意味在裡面呢?當今社會上,對於英語一直作為學校教育的主科耿耿於懷、詬病良多,這其中被口誅筆伐最多的就是其學無用,尤其是那些參加工作後沒有出過國門、沒有與外國人交流過、沒有用到查閱國外資料的人,對他們個人來說,英語真的就是其學無用!但是又何止英語呢?對於普通平庸者來說,物理、化學、甚至數學等各門功課,幾乎都用處不大。所以,發問者弱弱地問了一句「你覺得數學也有這個必要嗎」,筆者覺得特別有意思。
英語為何一直被作為學校教育的主科,不論社情民意的聲討有多激烈,國家依然堅定不移?筆者談三個理由,你還繼續堅持,算我失敗。
首先、國家改革開放、引進技術的需要。國家改革開放之初,我們要發展,但是缺知識、技術、設備、人才、資金等,只有靠改革開發「引進來」,這「引進來」的都是外國的東西,人家說的和寫的都是國際上通用的語言——英語,我國這方面人才奇缺,怎麼辦呢?只有一方面利用有限人才,一方面大力加強培養,於是就有了英語上升為學校教育主科的地位,包括中考和高考;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愈發發現英語應用上的重要性,再加上國家刻意引導(集中表現在中考與高考上,考研和出國留學就更不必多說了),導致學英語成為了一種社會熱潮;在進入21世紀之前,我國人們就已經深深地共識到了: 「掌握一門外語,尤其是學會使用英語,是通往21世紀的三大通行證之一」,所以,英語基本上已經被定性為我國的第二種語言,是學校教育必須開設和需要學習的最重要科目之一!
其次、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需要。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改革開放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新時代,面對新問題與新變化,必須有新思路和新辦法,「走出去」到國際市場上博弈,隨即也成為了國家性戰略;到國際市場上與外國人競爭與合作,過語言關成為第一需要,既然英語是大家普遍通用的語言,那麼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對它更加重視呢?所以,英語作為學校教育的主科地位益加鞏固、不可動搖,無論那些學習了英語後一無所用的「屌絲」們,如何奔走呼籲降低英語科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但是著眼於大局和長遠發展的國家教育主管部門依舊巋然不動,不但沒有「降低」它的地位,反而是不斷改革深化對英語科學習的要求,從學校教育的「啞巴式」英語,逐漸向著更加「實用性」英語過渡,比如近些年來,在中考和高考中,逐漸提高聽和說的分量等。所以筆者覺得,短期內把英語降為副科是完全沒有可能的,更別說應用性更為廣泛與重要的數學科了!
再者、教育後代、讓孩子更有出息的需要。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的需要也在不斷發生著改變;有許多家長覺得當年學習的英語一無是處,大多都已經荒廢了,這確實是嚴重的事實。但是,你自己沒有太大出息,生活與工作中基本用不到英語,並不意味著你的孩子未來也沒有大的出息;尤其是隨著我國老齡化和人工智慧化時代的到來,年輕人才的稀缺性問題逐漸成為了國家層面的突出情況,因而國家提出了「人人都可以成才,人人都是人才」的理念,把家庭教育提高到了一個空前重要的位置!各位家長,你是否覺得自己曾經學習過的感覺一無是處的英語又有了用武之地呢?把英語重新拾到起來,起碼可以在家庭裡更加方便輔導孩子學習英語吧,不至於面對孩子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要求,一竅不通、束手無策啊,畢竟孩子們將來都是要有更大出息的,他們每個人都要堪當大任的呀!
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把英語降為副科,甚至還要把數學降為副科」的想法與做法,是目光短淺的表現,也是妄自尊大的表現,更是急功近利的表現;隨著我國越來越深入地加入到國際化行列,英語科作為最重要的國際性語言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這門課程不到不能降級,反而需要進一步加強。筆者深信,任何一位家長都不希望自家孩子將來沒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