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客嫲

2020-12-24 中國軍網

陳客嫲,本名邱清玉,1895年出生於福建省龍巖縣後田村。她嫁到後田村陳姓人家做媳婦後,人們便叫她「陳客嫲」(意思為「客家婦女」),也有人稱她「客嫲嫂」,年長日久,她原來的名字便很少人知道了。

1934年10月,主力紅軍撤出中央蘇區進行長徵,閩西的紅軍遊擊隊進入了艱苦卓絕的三年遊擊戰爭。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紅軍遊擊隊在人民群眾的有力支持下,開展靈活多變的遊擊戰爭,開闢了又一塊又一塊的遊擊區。龍巖後田村正是紅軍遊擊隊的重要據點。

陳客嫲不惜一切支持紅軍遊擊隊。一天,中共龍巖縣委在陳客嫲家中召開秘密會議,勤勞能幹的陳客嫲忙裡忙外,她把自己捨不得吃的雞蛋煮了慰勞同志們,然後拿了針線坐在門口一邊縫補衣裳,一邊放哨。忽然間,村頭傳來:「牛吃麥子啦,牛吃麥子啦!」的喊聲。原來,這是群眾為了快速傳遞信息,掩護紅軍遊擊隊及時安全轉移,給村中革命接頭戶和革命群眾以農家常用話規定了一些暗語。陳客嫲聞聲,舉目向村口張望,只見一隊國民黨的白軍進到了村邊。於是她大聲朝屋內呼喚:「牛吃麥子啦,牛吃麥子啦!」在屋內開會的同志聽見她叫的暗語,立即從後門轉移出去,爬上後山,隱沒在莽莽山林之中。

一個給白軍帶路的民團頭目聽到陳客嫲的喊聲,觀望周圍的麥田裡並無耕牛在吃麥苗,覺得有蹊蹺,走上前來,惡狠狠地問:「臭婆子,牛在哪裡吃麥子呀?你說!」

「牛主聽見喊聲,把牛牽回去了。」陳客嫲應道。

白軍軍官喝道:「我們國軍根本就沒有見著牛的影子,分明你是暗通共匪!把她抓走!」

白軍士兵立即用繩索將陳客嫲反綁了雙手,押回到兵營。

第二天,白軍軍官坐堂審問陳客嫲:

「紅軍遊擊隊藏在哪個山上?」

「滿山都藏!」

白軍軍官得不到所要的口供,又問:

「你們村子裡,誰是共產黨?說!」

「人人都是!」

白軍軍官激怒了,剝光她的上衣,將她綁在木柱上,下令用香火燒她的前胸。她咬緊牙關,任上身被香火灼焦,還是一句不招供。白軍軍官氣瘋了,掏出利刀,割掉她的兩隻乳房,再撒上一把鹽巴。陳客嫲痛得好似萬箭穿心,但她仍然咬緊牙關,一字不吐。白軍軍官的一切殘酷手段都用盡了,結果還是一無所得。幾個月後,決定將她殺害。

1936年10月28日黑夜,白軍將陳客嫲和她的六個難友押到白土墟後面的埔邦排空地上,趁夜間無人,秘密把他們殺害。一陣排槍響過後,七位革命者一齊倒下。過了一些時刻,天空烏雲翻滾,老天像是為殉難的革命者致哀,將雨水一陣一陣灑到死難者的屍體上。陳客嫲經冷雨澆淋,慢慢甦醒過來,她摸摸痛處,發覺子彈只從下巴穿過,沒有擊中要害。她環顧左右,其餘六個難友全都躺倒在血泊裡,已全部壯烈犧牲了。她冷靜地想:沒有被打死,就要求生存。活下去,就要繼續支援紅軍遊擊隊!活下去,定要看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於是,她帶著槍傷和創傷,艱難地朝一公裡外泉井村的女兒家慢慢爬去。夜深人靜時分,她終於爬到了女兒的家門口。她輕聲地叫著女兒的名字。女兒打開大門,見母親沒死,連忙將她藏進屋內,包紮傷口,洗淨血汙。泉井村距白軍據點白土墟近,容易走漏消息,女兒將母親轉移到後田村地下黨支部書記張溪兜的家裡;自己則連夜將門口和路上的血跡清除掉。

陳客嫲到後田村後,一面把情況報告山上的遊擊隊;一邊布置她的親人哭哭啼啼到埔邦排為她假收屍埋葬,遮住敵人的耳目。遊擊隊得到消息後,馬上派戰士將陳客嫲接進山中,安置在茅寮內治傷。經過遊擊隊衛生員的精心治療,她的傷漸漸痊癒了。

陳客嫲傷剛痊癒,便不顧遊擊隊同志們的勸阻,回到了後田村。她白天藏在家中,夜晚到各個革命接頭戶家裡籌集大米和食鹽,想方設法給山上的遊擊隊送去。別人勸她不要再拋頭露面出去活動,免得讓敵人知道了又上門來找麻煩。她對人說:「我嫁到後田村給陳家做媳婦,家裡沒有一塊田、一角地,全部租地主的田來種,受盡了欺壓和剝削,30歲時,丈夫就累倒病死了。共產黨領導窮人暴動,我家分了田,吃穿不用愁。共產黨的恩情我怎能忘記,國民黨反攻復闢回來後,我當紅軍的兒子和胞弟被殺害,這血海深仇我怎能不報!」於是,她不顧自己的老命安危,更加努力地為紅軍遊擊隊張羅米和鹽!

為給紅軍遊擊隊送糧、鹽,陳客嫲絞盡腦汁。有一次,她挑起一擔糞桶去到茅廁前,將大糞一勺一勺裝進糞桶裡,盛滿之後,她挑起糞桶向通往後山的路上走去。快出村時,她望見村口上有幾個村民被白軍士兵攔住,強行檢查,她不覺心中一怔,心想:「這糞桶裡的秘密會不會被查出來?」她不禁放慢腳步,定了定神,然後,神泰步穩地挑著糞桶直往前走。

「站住!檢查!」白軍士兵橫端步槍,攔住去路喝道。

她不急不慢地應道:「你沒長眼睛嗎?看看它是什麼東西!」她一手扶著扁擔,一手指著糞桶。

「你這個土匪婆,看是你嘴巴硬,還是我老總的巴掌硬。」罵完,伸手想打她一個巴掌。

陳客嫲靈機一動,乘勢將肩上的糞擔一顛,糞水便濺了出來,差點濺到那白軍的軍褲上。那白軍自認晦氣,連忙擺手:「滾,滾,滾!」

陳客嫲便順順噹噹地把糞擔挑進了後山。當她把大糞施到山田裡之後,兩個紅軍遊擊隊戰士從山窩草蓬中鑽了出來,低聲喊道:「客嫲嫂,客嫲嫂!」

「同志!快過來,米和鹽都給你們帶來啦。」

紅軍戰士高興地說:「客嫲嫂,太感謝你了!聽說白狗子這些日子對進山的群眾檢查很嚴格,你是怎麼把米和鹽帶進山裡來的呀?」

陳客嫲從容地倒掉大糞,把糞桶翻了過來,拔掉頂住糞桶底的鐵釘取下糞桶木板底,露出用油紙包好的兩包東西。打開大包,是雪白雪白的大米;打開小包,是青蘭的食鹽。紅軍把大米、食鹽重新包好裝進袋子裡背在身上,深情地拉著陳客嫲的手說:「客嫲嫂,太感謝你了,山上的戰士們已好久沒吃上米飯,好久沒嘗到鹽味了。」「都是一家人不要見外,只要有紅軍遊擊隊在,俺老百姓就有希望。」她望著紅軍戰士前去的背影,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張學良、楊虎城將軍發動了著名的西安事變,通過兵諫,迫使蔣介石答應停止內戰,共同抗日。蔣介石口是心非,表面上表示不再「剿共」,願同中國工農紅軍聯合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但暗中採取「北聯南剿」的方針,即一面同長徵到陝北的中央紅軍談判聯合抗日,一面指示他的嫡系部隊加緊「圍剿」留在南方的紅軍遊擊隊。所以,國民黨在閩西對紅軍遊擊隊的軍事攻勢有增無減。駐在白土墟的國民黨白軍得到地主武裝——民團的報告,得知陳客嫲沒有被殺死,仍在積極支援紅軍遊擊隊,便於一天清早,包圍了後田村,將陳客嫲第二次抓去。

白軍軍官又是兇狠又是惶惑地問:「共匪婆,你已經槍斃過一次了,難道你不怕死嗎?」

陳客嫲淡然答道:「我已經死過一次了,還有什麼可怕的。要是我有一百條命,我情願跟著共產黨,為天下工農翻身解放去死一百趟。你再殺吧,我做鬼也要同你們拼命!」

面對英勇頑強的陳客嫲,白軍軍官毫無辦法,乃於1937年1月25日將陳客嫲同其他13名革命志士押到黃邦碉堡附近,用排槍殺害了。

陳客嫲的英雄事跡,在閩西革命根據地廣泛傳頌,激勵著千千萬萬勞苦大眾前僕後繼、英勇戰鬥,終於迎來了全國解放。新中國成立後,龍巖縣(今龍巖市新羅區)革命紀念館、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都陳列著她英雄的事跡,供人們瞻仰學習。

(劉國梁)

相關焦點

  • 大型紅色題材龍巖山歌戲《紅嫲》首演
    演出現場 福建日報記者張杰通訊員溫連光陳敏攝  廈門網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記者 張杰 通訊員 溫連光 陳敏 文/圖) 28日晚,大型紅色題材龍巖山歌戲《紅嫲》在龍巖首演。  記者了解到,《紅嫲》以全國著名英烈陳客嫲為創作原型。歷史上,陳客嫲為紅軍送鹽送糧送藥送情報,不幸被敵人抓捕。嚴刑拷打之下,她決不屈服而被槍決,因子彈未傷及要害而倖存下來。她沒有退縮,毅然繼續堅持鬥爭,再次被捕後被兇殘的敵人活活燒死。陳客嫲兩次慘遭敵人「殺害」的傳奇經歷,讓這部舞臺作品充滿了悲壯的基調。劇中還融入張龍地、張溪兜、陳三姑等一大批閩西革命婦女的英勇事跡。
  • 東孚阿嫲的燒肉粽,真香!
    58歲的寶珠阿嫲是東孚劉營土生土長的村民一輩子都在村裡生活丈夫也是本村人我有9個兄弟姐妹,除了2個嫁到外地,其他人都留在本村。雖然,我這輩子都生活在東孚劉營,但一家人在這裡過著平凡卻幸福的生活。年輕時,寶珠阿嫲從她的阿嫲那裡學會了包粽子,每年端午都會親手做粽子來分享給親朋好友,一做便是40年。寶珠阿嫲的閩南燒肉粽,糯米顆顆飽滿入味,與餡料緊緊交融。與大部分肉粽不同的是,她使用的是傳統柴火灶、天竺山的山泉水慢煮6-7小時,吃起來特別軟糯Q彈、香而不膩。這也就是閩南肉粽的古早味了。
  • 蕭敬騰最大的遺憾,沒有讓阿嫲(奶奶)看到現在的自己
    蕭敬騰最大的遺憾,沒有讓阿嫲(奶奶)看到現在的自己新一期的《魯豫有約一日行》去到雨神蕭敬騰臺北的家中進門就被眼前的紅色鋼琴吸引,據說這架鋼琴是特別定製的,價格非常昂貴,確實8層的豪宅需要物件彰顯它的價值
  • 泉州阿嫲的藥膳,天青地紅也美味
    草草啖鹽說蜜——吃鹹的說甜的胡謅亂侃前段時間寫風蔥的時候,說過這麼一句話:代表一位泉州女人到了阿嫲年齡的標誌,大抵就是她們已經開始種風蔥》)其實,泉州阿嫲們不只種風蔥,像我家鄰居阿蓮姨,她的小庭院裡就種了好多,有草藥、也有香料、還有調味菜,比如天青地紅、苦菜、九層塔、歐芹、大蔥小蒜等等。阿蓮姨很熱情,傍晚下班要是碰到了,她都會過來噓寒問暖,這麼一問,我家的大小事,左鄰右居的家務事,都不是什麼秘密了。
  • 貓咪被主人「欺負」,立刻把頭靠在阿嫲胸口告狀,可委屈了
    一貓咪耳朵剛上完藥,就跑到家裡阿嫲的旁邊露出一臉委屈的樣子,還用頭蹭阿嫲的胸口撒嬌。惹得阿嫲二話不說立刻數落主人:你這樣不好,把我們咪咪委屈得!主人也非常無奈,它生病需要上藥啊。貓咪也知道,想要在家過得好,一定要找家裡最有地位的人作為靠山。方小姐家裡的貓咪,就是這種會看人眼色的貓咪。
  • 阿嫲抱狗狗過來打招呼,這柯基的身材,都快趕上松獅犬了
    雖然自己的狗狗很胖,但有時看到別人家阿嫲養的狗,還是會自嘆不如。一主人帶3歲的松獅犬阿肥回老家,某天在門口跟人聊天時,恰好朋友附近的阿嫲帶柯基出來玩兒。雖然阿嫲很熱情,但他們的注意力都被她懷中的柯基奪走了!這是柯基嗎?這是豬吧!
  • 阿嫲的糖水鋪,全深就①家!後生仔都搶著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貪吃深圳,ID:tcsz075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阿嫲的糖水鋪阿嫲帶著她的糖水鋪來了!靠著手作糖水俘獲深圳人的心現場手工熬煮,匠心看得見!選用桃膠和古田縣銀耳作為小料,選料上處處體現著阿嫲的用心,這樣奇妙的搭配,吃過的人自然會懂~濃鬱的南瓜香與椰香,還有能嚼得到的南瓜纖維,有冷熱可選,很適合下班後來一份- 一份2種吃法 の 南瓜炒冰 -
  • 青山龍燉牛尾,喝湯吃肉,泉州阿嫲的藥膳,強筋健骨很不錯
    讓我真真正正知曉「青山龍」的,是這回先生腰扭傷了,鄰居阿嫲強力推薦,並傾情奉獻她的藥膳秘方。有病還得上醫院治,對症下藥才是恢復的關鍵!但藥膳作為後續輔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鄰居阿嫲作為在泉州土生土長到老的純土著,許多本土草藥在她手裡如數家珍。
  • 阿嫲縫了個大口袋,把貓咪直接裝進去,背著幹活都不喊累
    家裡的貓咪都跟狗狗一樣粘人,只要看到阿嫲阿公出現,就一定要跟膠水一樣粘著不放。一次貓弟弟跳到阿嫲身上,剛好掉進口袋裡,自此之後就把口袋當成自己的專屬位置,一看到就跳進去趴好。家裡的貓咪每一隻都超胖,阿嫲還要這樣馱著它們去巡視梅園,做各種各樣的工作,這也太辛苦了吧!
  • 小麥地瓜粉團,阿嫲的味道,代表的是一種時代的記憶
    阿嫲們會用剩稀飯加一碗地瓜粉加配料,攪拌成團再下鍋煮麵線湯;慢慢的他就演變成一道家的味道的美食。今天奶奶說他想吃地瓜粉團,還特意強調說要加點小麥粉,他說加一點小麥粉角煮,這樣做出來的粉團,不會太涼(地瓜粉性寒)。所以今天我就來分享這樣有情懷的古早味地瓜粉團,阿嫲的味道。
  • 鳳凰涅槃·化蛹成蝶 阿嫲工坊五周年慶
    一方面,機制的全新調整,以及阿嫲生態戰略新目標的制定,這進一步完善公司對品牌經營的長遠規劃,讓品牌在可持續性發展道路中走上一個更高的臺階。阿嫲工坊及阿嫲管家品牌聯合創始人兼執行總裁朱子中先生在慶典的演講中講到:無論何時何地,阿嫲工坊絕不忘記環保健康的初心和使命,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讓環保洗護持續大放光彩。
  • 客家人說「賴孵雞嫲」是這個意思
    賴孵雞嫲在農村,最常見的場景莫過於房前屋後,一隻母雞帶著一群小雞在覓食。小雞都是母雞自己孵出來的。母雞下蛋了一段時間後就會有孵蛋的「欲望」,客家人稱之為「賴孵或者賴死」。這時期的母雞像是中了邪,不吃不喝,籠籠松松,躲在窩裡不肯出來,一副昏昏欲睡,無精打採的樣子。
  • 石橄欖豬肝沿湯,泉州阿嫲的絕好配方,別處找不到的美味
    而我辦公室的門前,有一大片草坪,草坪上除了綠化工會來打理以外,最常在草坪上勞作的就是小區裡那群阿嫲們。那片望過去略顯斑禿的綠草,常人看來並無稀奇,但是,阿嫲們會在其中發現她們想要的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