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工航天建設:建設航天秉初心 乘勢風雲夢必成

2020-12-17 中國航天報

「不忘艱辛創業史

同心奮進新時代」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方位宣傳報導航天各單位與偉大祖國同呼吸、共命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主創新、勇攀高峰的不平凡發展歷程,本報策劃推出了「不忘艱辛創業史 同心奮進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航天企業輝煌發展歷程形象展示特刊。國慶期間陸續推出特刊。

在「兩彈一星」研製和三線工程建設中,她立下汗馬功勞;在改革開放的歷程中,她勇立潮頭、奮進開拓;在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北京奧運等國家重大工程和事件中,她發揮特長、作出突出貢獻;在世界各大洲、祖國各省市,她立起無數地標建築,多次獲得詹天佑獎、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等。在新時代的徵程中,她快速發展、突破自我、轉型升級,以高質量發展的業績向祖國匯報,與中國航天共同成長。

她,就是秉承初心、繼往開來,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七院一路走來的中國航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1965年2月,錢學森等老一輩航天奠基人從系統工程思路考慮,提出航天要成立一支自己的建設隊伍,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前身)組建了第七設計院。50多年裡,航天發展到哪裡,航天建設人就首先在哪裡開荒奮戰,數不清的建築成為她凝固的獎狀。

經過幾代人的耕耘,如今的航天建設已成為國內僅有的六家具備工程設計綜合、城鄉規劃編制、工程勘察三甲資質企業之一,近年來取得的建築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等行業頂級資質,造就了這支航天工程一體化服務的國家隊、立足航天服務國民經濟的領跑者。

歲月崢嶸,時光流轉。在國家發展的歷史新階段,航天建設將繼續精心打造優質品牌,加速實現具有航天特色的國內一流建設產業集團目標,為祖國航天事業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更多新貢獻。

併購德國WKS公司,為「智慧+環保」打造國際工程服務主平臺

赴南極科考,服務國家重點項目

三線洞室見證航天初心

開荒奮戰 櫛風沐雨

1965年,七院建院伊始,房無一幢,車無一輛,首要任務就是奔赴三線現場搞設計。從國防工業部有關設計院調來的技術骨幹報到後,鞍馬未歇,風塵未洗,就匆忙奔赴原七機部各三線基地現場工作。

近500名1965年應屆大中專畢業生也分別奔赴各三線基地,積極響應黨中央、毛主席的號召,「備戰、備荒、為人民」,建設好打不爛、打不垮的航天工業。

在現場踏勘選址期間,設計人員奔波在貴州山區。為了尋找「靠山、分散、隱蔽」的廠址,每天翻越崇山峻岭,跋涉溝壑河川。傾盆大雨,大樹下避雨;飢腸轆轆,冷饅頭充飢;口渴難耐,用涼水解渴。每天60餘裡的山路,踏破膠鞋,歷盡艱辛。

在現場設計初期,設計人員住帳篷,沒有圖板,用床板代替,沒有電燈就點蠟燭。夏季,白天在帳篷裡猶如蒸籠,悶熱難忍。冬季夜晚,當朔風怒號時,山鳴谷應,黃沙滾滾,凍得住在帳篷裡的人們徹夜難眠。

艱苦的環境,並沒有嚇倒建設者們,因為他們心中只有一個願望: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為了國家的科技事業早日騰飛,再苦再累也無怨無悔。

巴山蜀水、松花江畔、雲貴高原、內蒙古草原、秦嶺山麓、渭水之濱等地留下了他們奮鬥的足跡和辛勤的汗水。他們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新的航天科研生產基地的勘察設計和施工任務,為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三線基地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乘勢而上 只爭朝夕

改革開放的春風,給事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七院立足航天,面向社會,走向世界,多種經營。

航天建設者南下深圳,創業海南,腳步逐漸邁向更多地方。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都留下了他們奮鬥的足跡,建造了無數標誌性經典建築,並在亞、非、歐、美多個大洲開拓了建築市場。

如果你走在首都北京,會發現,從奧運工程老山自行車館到北京天文館新館,從央視新址到國家大劇院,從環北京安檢「護城河」工程到2019北京世園會場館,七院航天人的智慧和身影無處不在。

2011年6月,航天科工全面啟動內部建築業整合改制,在原七院的基礎上,整合二院、三院、新四院、068基地、河南總公司旗下的建築企業,組建成中國航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新七院由24家企業組成,註冊資本4.5億元。

「十二五」期間,航天建設營業收入由30多億元增長至百億元,各項工作全面升級,整體實力躍上了新臺階,在建築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強勁逆勢而上。

「我們要一手抓工業、一手抓工程,發展必須著眼國際國內形勢、行業大勢,才能用對勁、走對路。」航天建設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李治國說。

蓄勢待發,2017年註定不平凡。這一年,航天設計院揭牌成立,航天建設將優質資源匯聚整合探索生存與發展的新路;這一年,七院併購德國WKS公司,這是航天科工第一宗海外全資併購案,為「智慧+環保」打造了國際工程服務主平臺;這一年,一批中青年同志在肯亞組建了航天建設肯亞公司,讓「中國航天科工」品牌在「一帶一路」沿線煥發光彩。

2018年,航天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航天設計院實現引戰增資,航天建設踏上南極開展科考,全年七院新籤合同額中的億元以上合同創歷史新高,圓滿完成集團公司下達的年度經營計劃考核指標,全年產值增幅達到14.5%,利潤增幅達到史無前例的36%。

從2011年到2018年,航天建設整體改革發展已邁上新臺階。收入規模年均增長率19%,利潤總額年均增長率26%,經濟增加值(EVA)年均增長率37%。

「創新、突破、轉型升級,這是航天建設持續發展的關鍵詞,七院正在超越自我、礪煉重生的道路上大步前行。」航天建設董事長、黨委書記高峰說。

站得更高 加快奔跑

「航天建設要立雄心、樹壯志。固本強基、提質增效很重要,時機際遇很重要。抓機遇,就是要長遠打算、步步為營、穩中求進、適時突破。」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劉石泉的話說到了航天建設人的心坎裡。

處在歷史清盤、現實崛起、未來布局的戰略調整期的航天建設人,正站立於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飽滿的幹勁和決心,加快鑄造出更輝煌牢固的「航天大廈」。

當前的七院,以現代服務業為核心,以改良後的建築施工業務為支撐,重點培育以節能環保、智慧建造、信息化、機電裝備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領域業務以及高端綜合科技服務、運作產業園及配套、資本運作等特色業務。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這一年,航天建設後勁迸發,戰果頻現,身處五湖四海的航天建設人正以捷報亮明他們的初心。

在肯亞,青年團隊獲得殊榮、再接再厲,將「三個定位」寫在東非大地;在亞美尼亞工地現場,青年黨員暴二平以航天作風獲得外交部表揚信的充分讚許;在南海萬山群島,一群高學歷青年在原始森林中奮戰,為祖國海洋事業建成航天「神眼」;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冬奧賽區和世界矚目的雄安新區,一支智慧化團隊以實力在國家重點工程中贏得肯定。

「50多年來,航天建設歷經變遷,經過前幾年的快速發展,容不得我們再作準備和有所遲疑,航天建設已經站在更高的競賽場與強者競技。航天建設不僅是『不進則退』,更是『不快則退』。」高峰說道。

從外部著眼,中國航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是航天企業,是服務於中國航天的建築人,是具有獨門絕技和工匠精神的現代服務業的排頭兵。

「建築企業如果只定位為『 瓦匠』和『 蓋房子的』,將淪為產業鏈的下遊,航天建設有良好的科技基礎,依託航天豐富的技術資源,在高科技建築領域大有可為。」高峰表示。

「航天建設、建設航天,當代魯班、航天工匠,土木年華、藝術人生」,這有力量又有溫度的24個大字,不僅是航天建設人對自身的定位,更是他們最純粹、誠摯的初心和誓言。

此外,「政治領院」「文化建院」「創新強院」「科技興院」「規範治院」五項工程正全面推進,加強頂層設計,提高全局意識,航天建設已然站在高端產業的起點上布局、發力。

伴隨著國慶喜慶的氣氛,航天建設人心中洋溢的除了對祖國的熱愛,更加充滿對未來發展的十足自信。航天建設風雨兼程一路走來,坎坷雖多,始終不忘初心;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他們方向堅定,信心與日俱增。這是屬於航天建設的別樣精彩,這是屬於航天建設的燦爛未來。

航天精神永傳承

林 家 豐:航天,一生所愛

每到深秋時節,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都會回到中國航天科工航天建設,帶著包裹好的現金進行捐款。20年來,他每年都向單位捐款,總數已達76萬餘元。他就是林家豐。獻了青春獻終身,是共和國老一代建設者理想和信念的真實寫照。

自1965年建院,林家豐就進入七院從事工藝設計工作,在多項航天重大工程和社會項目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1996年7月他光榮退休後,林家豐把省吃儉用留下的錢和女兒給的生活費攢下,每隔一段時間就帶到單位捐款,支持七院發展。

2010年,七院設立「林家豐青年科技獎勵基金」,獎勵作出科技創新成果的青年。林家豐先後獲評「身邊雷鋒·最美北京人」「北京榜樣提名獎」「首都精神文明先進個人」,並被授予航天系統離退休人員第二屆「老有所為」先進個人稱號。

董 水 能:四捧「魯班獎」

2011年至今,董水能帶領團隊,在承建的中國航空工業第618研究所107號機電生產廠房工程、解放軍第451醫院醫療綜合樓工程、西安工業設計產業園凱瑞公寓保障性公租房工程及西安外包產業園創新孵化中心A/B座工程中,四捧「魯班獎」,堪稱全國建築行業第一人。

董水能認為「魯班獎」是能力、精神、文化的象徵。於企業而言,「魯班獎」是凝聚人心、打造優秀管理團隊、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和社會知名度、樹立企業良好社會形象的有效途徑,是企業開拓市場的名片,也是建築人一生追求的最大夢想。

董水能為國家國防建設和「航天建設」事業的發展默默奉獻,用智慧和汗水鑄就了一座座時代豐碑,以「當代魯班、航天工匠」之奮鬥理想為航天建設鑄魂。

肯亞團隊:紮根東非大地

中國航天建設集團(肯亞)有限公司於2016年8月在肯亞奈洛比註冊成立,2017年正式運營,並於同年正式成立黨支部。他們立足央企特色、航天基因,探索海外黨建工作開展途徑,與公司經營開拓同步推進。兩年間,航天建設肯亞公司在人手少、頭緒多,項目開拓和建章立制需要同步高標準抓好的情況下,腳踏實地梳理各項業務流程。從電力傳輸擴建項目開始,公司緊抓機遇、發展壯大,成為航天建設乃至中國航天科工國際化經營的閃光點。2019年,肯亞團隊獲「全國青年文明號」的榮譽稱號。

航天建設肯亞公司負責人表示,來到非洲意味著更大挑戰、更多付出,作為航天企業,公司要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以航天質量、航天品牌深耕肯亞市場,為中國航天添彩。

萬山項目團隊:服務國家海洋安全

從祖國南部的珠海港出發,乘船50分鐘才能到達伶仃洋深處萬山群島中的桂山島,航天建設萬山項目團隊卻在此以苦為樂,為國家重點項目拼搏攻堅。

航天建設所屬航天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二綜合設計院於2018 年成功中標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十二五」海洋觀測衛星地面系統萬山現場觀測中心EPC項目。一支年輕化、懂技術、能吃苦的萬山項目青年突擊隊也隨即組成。萬山項目青年突擊隊投身各類急、難、險、重的施工任務中,在艱苦複雜的工作崗位上盡展使命擔當,用行動詮釋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於攀登」的航天精神。

文/中國航天報記者 鄭恩紅

編輯/宋皓薇 張曉帆

監製/許斌

相關焦點

  • 航天科工七院:建設航天秉初心 乘勢風雲夢必成
    在新時代的徵程中,她快速發展、突破自我、轉型升級,以高質量發展的業績向祖國匯報,與中國航天共同成長。   她,就是秉承初心、繼往開來,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七院一路走來的中國航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1965年2月,錢學森等老一輩航天奠基人從系統工程思路考慮,提出航天要成立一支自己的建設隊伍,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前身)組建了第七設計院。
  • 中國航天科工2019年十件大事
    中國航天科工2019年十件大事 2020-01-14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航天科工203所助力海外智慧市政建設
    近日,航天科工203所智慧市政團隊繼遠距離虹膜識別測溫一體機實現海外成功應用後,又一海外項目成功籤署,項目實現了203所智慧市政項目的國際化經營的落地目標。  隨著中國走向世界步伐的加速,「智慧市政」的理念也從國內延伸到了海外。
  • 中國航天科工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馬建堂一行首先參觀了航天科工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相關成果,隨後雙方進行了交流座談及籤約儀式。袁潔表示,航天科工高度重視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合作交流,建議雙方圍繞新時代與新徵程,針對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和政策問題深化交流合作,加強聯合研究,支撐高水平的決策諮詢。袁潔指出,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籤署將是雙方深化合作與交流的開始,對航天科工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做好「十四五」規劃論證,推進世界一流航天防務集團公司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 揭秘| 中國航天科工6家單位這樣榮獲「全國文明單位」表彰
    中國航天科工所屬航天信息(本部)航天系統公司8511所航天三江17所航天江南十部航天江南梅嶺電源航天江南航天電器6家單位榮獲「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堅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面發展,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化全面從嚴治黨促進高質量發展,雙文明建設碩果纍纍。
  • 航天科工「雲端營銷」發力:貴州航天已成交逾17億元
    中新網北京6月9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9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獲悉,該集團基於其工業網際網路航天雲網打造的「雲端營銷」平臺已發力在線業務——旗下貴州航天目前累計雲端成交642筆合同額17.13億元人民幣,旗下湖南航天所屬湖南航天磁電公司也完成過億元人民幣的在線交易
  • 中國航天科工天地協力保障「天舟一號」
    作為載人航天工程的副總指揮單位,中國航天科工所屬8家單位為長徵七號遙二運載火箭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共提供45臺套單機產品、近70萬件各類工業基礎件產品,為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了天地一體化的安全保障支撐,為我國自信邁入「空間站時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航天三江商業航天產業「十三五」發展紀實
    從快舟火箭首飛到6小時內兩連發,從開啟中國商業航天發展新紀元到創造中國航天最快發射記錄。 搶抓機遇,鑄就金牌火箭 搶抓機遇,鑄就金牌火箭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首個「中國航天日」明確指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 這對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提出新任務和新要求。
  • 輝煌「十三五」報導之中國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四部:從型號總體部邁向...
    中國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四部卻在這一瞬留下深深的印記。回眸過去五年,四部逐步從型號總體部向體系總體部轉型:主業取得快速發展,飛彈裝備覆蓋五大軍種方向、六個型譜系列;多維布局漸次展開,「三地四區」產業化布局初具規模;體系建設已見成效,多個領域取得歷史性新突破。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示範基地建設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下簡稱雙創)戰略部署,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6〕35號)有關要求,充分發揮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科工)在創新能力、創業氛圍、行業資源整合等方面的優勢,做好雙創示範基地建設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 中國航天科工祝您福氣沖天!
    這就是掃中國航天科工專屬「福」字,不僅能收到中國航天人的新年祝福,還有機會獲取「愛國、敬業、友善、富強、和諧」的中國航天五福卡。中國航天科工專屬「福」字中國航天科工專屬「福」字」由中國航天科工航小科工作室設計出品,在書法原創的字體上,描繪出快舟火箭、玉兔月球車、北鬥衛星、天鯤衛星、行雲衛星、虹雲衛星、空間飛行器等航天元素。生動詮釋中國航天2019年的諸多重要事件與高光時刻,彰顯著中國航天科工人在星辰大海的徵途上,用奮鬥創造著中國奇蹟,用創新書寫著國家富強。
  • 航天科工203所為「千乘一號」保駕護航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日訊 (記者 姜天驕 通訊員 吳巍 張磊)日前,「千乘一號」衛星發射入軌取得圓滿成功。航天科工203所圓滿完成了「千乘一號」地面監測站電磁環境的監測和評估工作,為衛星系統的正常運行保駕護航。
  • 中國航天系統名錄
    1999年,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分拆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中國航天機電集團,2001年,中國航天機電集團改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那麼,兩大航天央企是如何分工的?其實,中國航天事業經過幾十年高速發展,科技與科工在業務上互有交叉,航天科技也有軍品,航天科工也做民用衛星,在軍民融合大背景之下,兩大央企也出現了大量航天技術民用工業化的業務,比如已經上市的稅控龍頭航天信息、借殼上市的大型無人機獨角獸航天彩虹。
  • 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四部:55載創造固體飛彈研製多個「第一」
    (原標題: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四部:55載創造固體飛彈研製多個「第一」)
  • 航天科工七院領導班子調整:高峰任院黨委書記、推薦為董事長
    航天科工七院領導班子調整:高峰任院黨委書記、推薦為董事長 微信公眾號「中國航天科工」 2016-12-28 20:27
  • 航天科工與吉利合作,網友質疑高速飛行列車合理嗎?
    【文/ 科工力量專欄作者 餘鵬鯤】11月6日珠海航空展上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這份協議,雙方將利用各自的優勢實現高速飛行列車、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技術發展及技術產業化轉化。
  • 富強福號上天,中國航天科工快舟火箭硬核拜年
    2020年1月 16 日,中國航天科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命名為快舟·富強福號的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將我國首顆通信能力達10Gbps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據悉,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航天三江集團所屬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一款小型固體運載火箭,採用國際通用接口,主要為低軌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具有入軌精度高、準備周期短、發射成本低等特點。
  • 中國航天科工203所,首次獲得了中國專利金獎!
    中國航天科工203所,首次獲得了中國專利金獎!人才的爭決定了國家之間的競爭,現在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都十分重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當然,我們國家也不例外。每年全世界都有各種各樣的創新型專利被申請,也有很酷哦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今天我們要說到的,當然是我們中國的驕傲,我國航天科工203所首次獲得了中國專利金獎。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全面助力貴州省大數據戰略落地
    12月11日,記者從2020年央企助力貴州發展大會上了解到,貴州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投資和發展的重要省份,雙方的合作源遠流長,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集團將加快貴州工業網際網路建設,聯合推動「工業信息安全創新中心」升級成為國家級創新中心,全面助力貴州省大數據戰略落地。
  • 珠海航展:中國航天科工無人作戰體系「集結」
    中新社珠海11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高隱身長航時「天鷹」無人機、WJ-700高空高速察打一體無人機、臨近空間太陽能無人機……正在珠海舉行的第12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即珠海航展)上,來自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三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的多款無人機系統重磅「集結」,彰顯中國航天科工新一代全域攻防裝備體系中無人作戰體系技術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