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不好是因為太懶還是智商低?」有人問。
不用功不努力、智商低腦子笨,對數學的學習來說當然具有一定的影響,但在現實生活當中,真正低智商的孩子並不多見,而「不努力」的孩子有時候數學成績也挺好的,這到底是什麼回事?從這種現象我們不難看出,語文這個科目和努力與否有很大的關係,而數學這個科目如果僅僅靠努力,是否就能出好成績呢?估計很多人對此都持懷疑態度。
怎樣學好數學呢?我覺得以下這五個建議值得我們一看:
(一)孩子對學習數學有自信心
如果家長自己本身在學生時代是一個數學方面的學渣,那麼他經常給孩子灌輸「數學很難」這個理念,那麼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數學產生恐懼的心理。帶著這種恐懼去學數學,有沒有可能學好呢?可能性是有,但不大。孩子想要學好數學,就應該在潛意識裡對自己學好數學有一定的信心,也就是無論在數學聽課的時候,還是做作業的時候孩子都有十足的信心去完成數學的相關學習,學數學沒有恐懼感,有一定的自信心,這是孩子學好數學的第一步。
(二)孩子對數學學習感興趣
「『數』山有路趣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曾經有一名數學老師和我們幾個同事聊天的時候說到這麼一句話。當孩子對數學有濃厚的鑽研興趣,學數學的過程中有一定的成就感,那麼孩子的數學成績一定不會太差。
(三)孩子能打牢數學學習的基礎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有些家長喜歡買一些特別難的奧數類書本給孩子做,或者讓孩子去某些培訓班學奧數,這在孩子基礎很牢固的情況下自然是可以的。但是,有些孩子的數學基礎非常差,家長如果同樣這樣做,孩子做一題奧數題如同馱著一座山一樣難受,我覺得家長還是想方設法讓孩子打牢數學的基礎會更好一些。
(四)孩子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有耐心
數學要想學好,一定要有耐心。數學相關知識點的學習如同爬樓梯一樣,一環扣一環,如果沒有足夠的耐心認真學的話,很容易存在「脫節」的情況。一旦數學的學習過程存在「脫節」,那麼對後續的數學學習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我們知道,那些數學成績滿分之人,一般不是一個班級中最聰明的孩子,而是智商偏高的同時在數學學習時比較有耐心的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那些智商很高的學生,在做數學難題的時候可能都做對了,但是那些簡單的數學計算題反倒是經常出現錯誤,這就是耐心在數學學習中所起的作用。
(五)孩子在學數學的時候能用對方法
很多孩子學習看起來很刻苦,而且也相當勤快,但是這些同學往往語文學得還行,但是數學這個科目卻怎麼學都學不好。其實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其實很簡單,這種孩子在學數學的時候,在學習方法上基本上是處於一個「南轅北轍」的狀態:這些孩子最關注的是一個數學題目的答案,但對數學的解題過程不甚在意;這些孩子在背數學公式方面是「一把好手」,但靈活地運用數學公式卻存在比較嚴重的短板。如果這種孩子在學習方法上無法「校準」的話,那麼就算耗盡「洪荒之力」也不一定能形成數學思維,找到「數感」,更難以在數學這個科目上考出高分。
對於數學學習成績的提高,你還有哪些金點子嗎?歡迎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