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良孤獨地走了(圖)

2020-12-13 華夏經緯網

眼見蔣家漸凋零 生活低調晚景悽涼

 

本報訊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蔣經國遺孀蔣方良女士因肺癌晚期導致心臟衰竭,於15日中午12時40分在臺北病逝,享年88歲(虛歲90歲)。

蔣方良原名芬娜·伊巴提娃·瓦哈瑞娃,1916年出生於俄羅斯。1933年在西伯利亞烏拉爾重型機械廠結識同在那裡工作的蔣經國,兩年後二人結婚。1937年蔣經國回國,蔣方良隨之來到中國定居,1949年又隨蔣到臺灣。蔣方良晚年患有慢性肺病、肺腫瘤、腦中風、氣喘等多種疾病,今年10月上旬,因肺部疾病發作入院治療,直至病逝。

晚景悽涼令人不勝唏噓

1988年在蔣經國辭世後,面對三個兒子孝文、孝武、孝勇相繼去世,蔣方良總是面色蒼白眉頭深鎖,深居在臺北的七海官邸,除了每年蔣經國生日祭日時現身外,她幾乎足不出戶,讓人遺忘了這位蔣家媳婦。

晚年的蔣方良據說想回俄羅斯,但竟然因為沒有經費而作罷,這位回不了故鄉的所謂「第一夫人」,看著蔣家從顯赫走向凋零,晚景悽涼令人不勝唏噓,孤女出身的蔣方良,似乎註定孤獨地走完一生。

可能葬於五指山兩蔣墓園

蔣方良女士病逝後將葬於何地呢?臺灣軍方規劃的臺北市五指山兩蔣墓園,原先就已保留雙穴,軍方說,他們設計兩蔣墓園時,並未特別考慮蔣方良的病情,兩蔣墓園仍然要到明年6月下旬才能完工,蔣方良遺體在墓園完成以前,暫時無法安葬在墓園中,至於現在要如何處理,尊重蔣家家屬的態度。

國民黨協助料理後事

蔣方良病逝消息一傳出,正在開會的國民黨主席連戰立即中斷會議,率秘書長林豐正等人前往臺北榮總醫院弔唁。據悉,國民黨方面已成立治喪委員會協助蔣家處理後事。此外,曾任蔣經國秘書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和臺北市長馬英九,分別向蔣家家屬致意。

蔣方良90壽誕收禮只收馬英九

今年5月15日,是蔣經國遺孀、也是蔣氏家族目前輩分最高的蔣方良女士90誕辰的日子,沉寂已久的臺北七海官邸出現久違了的車水馬龍場面,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立法院長」王金平、臺北市長馬英九以及眾多島內朝野「重量級」人物紛紛來到這所至今對臺北人來說仍十分神秘的官邸,向蔣方良女士祝賀90誕辰。

平日深居簡出的蔣方良照例沒有在媒體上公開亮相,人們只能從來賓的轉述中了解一點這位老人家的近況。據說,她見到這麼多老朋友心情十分愉悅,穿著一身紅色衣服的她雖然因為氣喘老毛病插著氧氣管,不過坐在兒孫以及蔣家媳婦中,氣色顯得很不錯。當天俄羅斯代表也前往七海官邸祝壽,並與蔣方良以家鄉話攀談;而在海外的孫輩蔣友梅、蔣友松以及蔣家最小的成員——蔣友柏女兒「小玫瑰」蔣得曦,15日也前往官邸向曾祖母拜壽。

蔣方良多年來接受拜壽有個小規定,就是不收禮物只收花籃,但只對蔣經國的前英文秘書馬英九例外,她高興地接受了馬英九送上的一個小紅包。據說,每到蔣方良過生日,馬英九都會以晚輩的身份送上一個小紅包致意。

有趣的是,據說此次祝壽活動由蔣方良長媳徐乃錦具名邀請。包括馬英九在內的所有賓客都只能手持紅色請柬才能入內。沒有收到請柬的陳水扁和呂秀蓮一致送花籃祝壽。而被認為是國民黨「叛徒」的李登輝不清楚有無任何祝壽舉措。

蔣方良:一個「沒有聲音」的「第一夫人」

 

蔣經國的夫人蔣方良,原名芬娜,是俄國人,她和蔣經國是在俄國認識的,那時的蔣經國正在莫斯科留學。蔣經國於1925年底,也就是他剛滿16歲的時候,由蔣介石批准到莫斯科去留學。沒想到蔣經國這一去幾乎回不了中國,且差不多要了命。但蔣經國在蘇聯幸運地遇到了蔣方良女士,結為異國鴛鴦,而蔣方良也由此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

蔣經國「英雄救美」識芬娜

蔣經國是在1934年擔任一家重型機械工廠作業所主任時,認識蔣方良的。有關蔣經國認識蔣方良的經過,臺灣曾流傳了一段神話般的故事。故事說,在蔣經國派到那家工廠做工的時候,有一晚加班到11點多,很晚才回家,回宿舍途中,看到一個大漢擋住一位女子,她就是蔣方良。大漢意圖不軌,這時蔣經國來了,大漢起初並不以為然,因蔣經國個子不高,以為沒什麼本事,沒想到蔣經國體格壯碩,胳膊很粗,兩三拳就把大漢打倒了。蔣經國以英雄救美的方式,得到這位俄國女子的青睞。1935年3月,在悠揚的《國際歌》聲中,一對異國情侶結下白首之盟。

蔣介石為洋媳婦取名「芳娘」

芬娜女士嫁給蔣經國後,同年12月,生下長子愛倫,中文名字蔣孝文;次年,再生一位女孩子,小名愛理,學名孝章。蔣經國於1937年4月,從俄國帶著妻子蔣方良回國,他總計前後在蘇聯住了將近13年。

蔣經國夫婦的歸來對於蔣介石的原配毛夫人是極大安慰,她對這位紅眉毛、藍眼睛、高鼻梁的媳婦感到很奇怪,可那個活潑又有趣的孫兒卻使她愛不釋手。蔣介石讓經國回到溪口,有很多層的目的。溪口非常安靜,可以讓蔣經國從容不迫地修身養性,慢慢熟悉周圍的環境,若放在南京,他自己日理萬機,焦頭爛額,沒有時間去照顧兒子,又怕和後母宋美齡合不來,引起誤會和不安。而和毛夫人一起居住,可以使經國盡點孝,讓她冷寂的心靈能有失夫得子的慰藉。

蔣介石對於這位身材高大、金髮藍眼、高鼻梁的俄羅斯媳婦,起先有些不習慣,在此之前,蔣經國曾寫信告訴他父親這樁婚事,蔣孝文出生的時候,還寄了一組黑白照片給他,所以,他對蔣方良還不算陌生,但真正面對這個事實時,心中還是有點不能適應。直到相處兩三個月後,他才發現這個俄羅斯媳婦個性溫柔婉約,孝順公婆,體貼丈夫,又照顧孩子十分周到,完全符合中國傳統婦女的要求,是標準的賢妻良母型。蔣介石相當高興,於是為她取了一個中國名字,叫「芳娘」,這也等於是對這位媳婦的肯定。毛氏覺得稱小輩娘啊娘的,是個罪過,後給改為「方良」,取方正賢良之意。

一年就學會了說中文

1939年,蔣經國被派到江西南部當贛南專員,從事他第一次的公職生涯。蔣方良母子則留在老家,開始過一位平凡中國主婦的生活。蔣方良平時雖穿起旗袍,也學會了用筷子,但對中文一竅不通,讓蔣家很頭痛,於是特地為她請了一位家庭教師,教她學習標準的國語,蔣方良在1年後就可以很順暢地用國語和人交談了。平時蔣經國在家的時候,他們就用俄語交談,但她的幾個子女中,除了獨生女蔣孝章會說一點俄語外,其餘3個兒子都不會說俄語。

最不習慣的是飲食與氣候

蔣方良初到中國,比較不習慣的是飲食,不論在上海或浙江,吃的都是腊味很重的江浙菜,她嫌味道太鹹,吩咐廚子煮淡一點。她在俄國的時候,吃奶酪,夾一片黑麥製成的麵包或紅燒一盤馬鈴薯,很簡單的一餐就解決了,她沒想到中國菜的名堂那麼多。蔣方良到中國後,真正與蔣經國相處的機會並不多,直到抗戰勝利後,一家團圓的時間才比較多。1945年,生次子蔣孝武,隔了三年,生三子蔣孝勇。在4個兒女中,蔣孝章最體貼懂事,平常在家裡也很乖巧聽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也最受祖父母的鐘愛。

1949年到臺灣初期,蔣方良很不習慣臺灣的炎熱氣候,尤其是到了7月的炎夏,更是熱得要命。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時候,臺灣輕工業還在初級階段,還沒有空調,只有老式電風扇,吹起來吱吱作響。她也說過那幾年她確實相當不習慣臺灣的氣候。

只管相夫教子從不過問政治

在臺灣30多年,是蔣方良到中國後生活最安定的時期。幾個子女逐漸成長,蔣經國的事業也一帆風順,她幾乎一直就是個平凡的家庭主婦,只管相夫教子,其他方面,特別是政治方面,她是概不介入的。

蔣方良行事低調,深居簡出,始終有一層神秘色彩。蔣經國在世時,蔣方良公開露面的時機,不外乎兩個場合:一個是蔣經國出國訪問時,她會到機場迎送,或有外賓來訪時,她迎送賓客和出席宴會;另外一個時機是每逢大小選舉,她和蔣經國總是一道去投票。

她之所以這樣,並不單是環境的特殊,也由於她的個性使然。她學的是理工科,對社會人文科學方面興趣不大,自從與蔣經國結合後,心力都投注到子女身上。她的幾個兒女都沒讓她失望,只有蔣孝文後來長期染病,比較讓她傷心。據傳聞,蔣方良平時沒有什麼特別嗜好,偶爾會找一些朋友在外打小牌。在稱謂方面,蔣方良不習慣被稱為蔣夫人,即便是後來宋美齡離臺赴美,蔣經國當選為「總統」,她貴為「第一夫人」時,她還是堅持不要稱呼她為蔣夫人。對此,臺灣媒體一直把蔣方良形容為「沒有聲音」的「第一夫人」。

出嫁後只回過三趟家鄉

蔣方良千裡迢迢從西伯利亞大草原到中國,她的心境如何呢﹖其對家鄉的感情又如何呢﹖這是許多人感興趣的。在抗戰開始的第二年,亦即她生下獨生女孝章不久,她曾獨自返回故鄉一次。隨後到抗戰結束不久,她又回去了一趟,這次是帶著蔣孝文、蔣孝章同行,蔣經國還派了兩位貼身侍衛同行。到臺灣後,差不多有20年的時間沒有回去過。據說,1968年6月,蔣方良按捺不住思鄉心切,再次返回蘇聯探望家鄉的親人。蔣方良在家鄉停留一個星期後,終於揮別黃昏的故鄉——俄羅斯大草原,返回臺北。

接連遭受喪夫失子之痛

1988年蔣經國病逝,這對有著五十多年夫妻情分的蔣方良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為了寄託不盡的哀思,她經常到蔣經國的房間裡摸摸丈夫曾經用過的東西,並經常要求隨從帶她去大溪——蔣經國的長眠之地去看望丈夫的遺容。

一年後,當她還未從失去丈夫的悲哀中恢復過來,就又接連不斷地遭到喪子的劇痛。長子蔣孝文的病逝,對蔣方良而言,不啻是晴天霹靂。1991年5月,次子蔣孝武為了照顧母親,請辭所謂「駐日代表」,返回臺北任公司董事長,這令蔣方良特別高興。誰料想,距此不到兩個月,蔣孝武卻因急性心臟衰竭突然病逝於臺北。次子的死對於蔣方良來說來得太突然、太意外,她趕到醫院撫屍痛哭。她無論如何也無法理解上蒼對她的愛子為何這樣殘酷。次子走時年僅46歲

然而,悲劇並未結束,1996年,她又送走了最後一個兒子蔣孝勇,他也只有48歲。兒子們的英年早逝是蔣方良晚年生活中最大的悲哀。

晚年生活極為拮据

據悉,蔣方良在蔣經國去世後,僅靠蔣經國20個月的俸額115餘萬新臺幣為生,經濟拮据。宋美齡還沒到美國養病定居前,蔣方良逢年過節都要到士林官邸陪婆婆進餐;宋美齡離臺赴美後,蔣方良仍沒有所謂的「歷史地位」,也沒有社會聲譽;蔣經國去世後,蔣方良的歲月更為不堪,她靠蔣經國20個月的俸額115萬2000元新臺幣為生,生活非常拮据。

蔣方良想赴美國散心,卻因經濟困頓不能成行時,反遭臺灣輿論的非議和種種揣測,後來她終於成行到美國看望宋美齡時,依然如前地在婆婆面前非常謹慎,宋美齡嘆息道「女人當要強,你為什麼還要這樣束縛自己?」蔣方良回答「我已經習慣了。」

蔣方良恐怕是臺北最孤獨的女人了——沒有朋友,晚輩大多定居異域,惟有她守著與蔣經國共同生活過的地方不肯離開,在對離去的親人的思念中過著孤寂的晚年。 (浦江南 整理)

圖:1944年蔣經國夫婦結婚9周年留影。蔣方良來到中國後,穿起了旗袍,用上了筷子,還學會了中文,可謂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中國媳婦。

圖:1935年前後,蔣經國夫婦在蘇聯時期,前往海濱度假。蔣經國這時年約26歲,體格結實。蔣方良穿著泳裝,和蔣經國手拉著手,頗為甜蜜。?????

圖:蔣經國全家福:如今只有女兒蔣孝章還在世。

 

圖:蔣經國的談笑風生和劃酒拳可是聞名的。看來蔣方良受到丈夫的影響,也學會這種民間的豪邁遊戲,而且架勢十足,不讓鬚眉老公。從麻將到酒拳,蔣方良還真是活生生的中國媳婦。(攝於1950年代)?

圖:蔣經國夫婦晚年照:少年夫妻老來伴

蔣家男人命多舛

一門兩代六遺孀

蔣家的女人大多長壽,宋美齡過世時已年逾百歲;但蔣家的男人卻相反,蔣介石和他的兩個兒子蔣經國、蔣緯國都早已先後過世。而他的3個孫子蔣孝文、蔣孝武、蔣孝勇加上蔣經國婚外所生的兒子章孝慈在內,蔣家第三代的4個男人都已先後去世。

現在蔣家的男人,只有剛剛「認祖歸宗」的章孝嚴(蔣經國與章亞若的婚外生子)和蔣緯國的兒子蔣孝剛,以及作為蔣家第四代的蔣孝勇的3個兒子了。在女眷中,蔣緯國夫人丘如雪也已80有餘;第三代還有蔣孝章(蔣經國獨生女)、徐乃錦(蔣孝文夫人)、蔡惠媚(蔣孝武夫人)、方智怡(蔣孝勇夫人)及章孝慈的夫人。也就是說,蔣家第二和第三代的7位女人仍都在世,不過其中6位寡居。

自蔣經國去世以後,蔣家成員命運沉浮,男丁多早逝,留下眾多的女眷。多年來,蔣家一直嚴守蔣經國當年「蔣家人不再參政」的承諾。而在承受多次「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之後,原本就十分低調的蔣方良愈發沉默,但臺灣民眾和媒體對她的關注度,卻從來沒有降低過。 (廈門日報)

相關焦點

  • 蔣介石兒媳蔣方良:家道中落的白俄貴族孤兒,晚年與4張遺照相伴
    於是毛福梅給芬娜取名為「蔣方良」,寓意方正賢良。蔣方良很快就徹底融入了蔣家,但她萬萬沒想到,一起經歷過磨難的丈夫,一旦回到國內就開始變了。但蔣經國卻開始移情別戀,他跟章亞若走的來越來近,並且為了長期見到章亞若,蔣經國甚至還特意安排章亞若成為蔣方良的中文老師,可憐蔣方良一直被蒙在鼓裡,直到蔣經國去世多年後,她才知道原來當初的國語教師,竟然是丈夫的新歡。雖然蔣經國向父親蔣介石提出過要跟蔣方良離婚,並且迎娶章亞若,但這件事遭到了蔣介石的否定。
  • 蔣方良的中國命運_歷史周刊_網易新聞中心
    人走茶涼 喪夫喪子接踵而至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永遠地離開了她。 人未走茶已涼   蔣方良的一生命運與蔣家的興衰密不可分。
  • 第二位「蔣夫人」蔣方良:經歷丈夫出軌、兒子早逝,被逼出躁鬱症
    蔣家第一位蔣夫人宋美齡,雖然兄弟姐妹、丈夫都先她一步而去,晚年過得比較孤獨。但這位蔣夫人的一生總的來說還是比較圓滿的,她曾手握過最大的權勢,曾享受過極致的榮華。少女時期被父母千寵萬寵,婚姻有一定原因起源於聯姻,可還是比較幸福的。她的丈夫婚後再也沒找過別的女人,兩人一輩子,也沒有怎麼吵過架。
  • 蔣方良:最神秘第一夫人的冷暖人生
    她的一生從結識她的尼古拉的那一天開始,就和這個中國男人的命運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她的命運也隨著蔣家王朝的起伏而曲折。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書劍為酒蔣氏父子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重要人物,父子二人脾氣秉性也多有不同,常有以老先生,小先生的叫法區分兩人,不過這父子二人倒有一樣相似,都是風流成性。
  • 苦命女人蔣方良:晚年不言語不哭泣,對著丈夫和4個孩子照片發呆
    蔣經國三兒子蔣孝勇生前曾說,他的母親蔣方良是一個苦命的女人;而蔣方良的長媳蔣徐乃錦在外界詢問蔣方良屢遭打擊後的心境時,也曾有過一段令人動容的解說:「她內心痛苦到什麼程度,那你要再多40歲才能明白。」蔣方良雖然是一位異國姑娘,但是她並不是那種靦腆得出不得頭的女子,她大膽地走出家庭,擔任蔣經國創辦的育兒院院長,並帶頭上街募捐。蔣經國在贏得「蔣青天」美譽的同時,蔣方良也被視為勤勞簡樸、克己奉公的賢內助。
  • 蔣方良誕辰100周年:蔣家最神秘的「第一夫人」
    每次在官邸吃飯,公公進了家門,老遠地就一路「方!方!方!方!」地叫著過來。而在蔣方良的心目中,也是永遠把丈夫擺在第一位。然而,在贛南時期蔣經國卻與章亞若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婚外戀。對蔣經國這段婚外戀,蔣方良到底知道多少內情。蔣孝勇生前曾說,當初在贛南時蔣經國常常帶部屬和朋友回家,章亞若也去過,所以蔣方良認識她。事實上,章亞若不僅去過蔣經國家,而且教過孝文國文,甚至還教過方良京劇。
  • 披露蔣方良與蔣經國的傳奇浪漫愛情故事
    晚年的蔣方良蔣經國遺孀蔣方良女士因肺癌晚期導致心臟衰竭,於15日中午12時40分在臺北病逝,享年88歲。隨著蔣方良的逝世,蔣家第二代退出歷史舞臺。蔣方良原名芬娜·伊巴提娃·瓦哈瑞娃,1916年出生於俄羅斯。1933年在西伯利亞烏拉爾重型機械廠結識同在那裡工作的蔣經國,兩年後二人結婚。1937年隨蔣經國回中國定居,1949年又隨蔣到臺灣。蔣方良是蔣家第二代唯一代表人,但蔣經國過世後,接連三子也相繼離世,蔣方良女士晚景悽涼。蔣方良一生歷經坎坷,在臺灣半世紀的日子,卻少有聲音,到晚年更讓人忘了她的存在。
  • 102年前的今天,來自俄羅斯的蔣家第一夫人蔣方良出生
    蔣介石逐漸接受了她,並給她改名為蔣方良。不久,蔣經國和蔣方良在溪口舉行了中式婚禮。婚後,蔣方良努力學習中文和禮儀。幾年下來,她已經能說寧波話、能寫毛筆字、還能畫中國畫。蔣方良得到了蔣家人的認可,成為名副其實的蔣家兒媳婦。
  • 同是第一夫人,為何蔣方良不像宋美齡那樣被稱為「蔣夫人」?
    蔣經國的夫人是俄國人,名叫芬娜,結婚後改名為蔣方良。蔣經國的是在蘇聯結婚的,起初蔣介石對這門親事並不認同,直到西安事變後,蔣方良才被真正承認,成為蔣家的一員的。雖然蔣方良也是「第一夫人」,但她和宋美齡相比,實有天壤之別。
  • 蔣方良臨終前曾問:我能不能和我先生葬在一起?
    這位老人,就是蔣經國之妻蔣方良。蔣方良,原名芬娜·伊巴提娃·瓦赫列娃。1916年,芬娜出生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娜堡,自幼沒有雙親的她,一直與姐姐相依為命。16歲時,她進入烏拉爾重型機械廠工作。在這裡,她遇見了自己的終身伴侶,化名尼古拉的中國人----蔣經國。1925年,蔣經國終於來到嚮往已久的蘇聯。
  • 蔣經國之妻蔣方良:一生的榮華掩不住命運的悲慘,最終患上躁鬱症
    而且還給自己起了一個中國名字,叫做蔣方良。孝順公婆,深得老蔣和宋美齡的喜歡。忍辱負重,變成躁鬱症蔣經國就是一個花花公子,在贛南工作時,就對年輕女子章亞若一見傾心,甚至想要和蔣方良離婚,老蔣從中阻撓,才打消了他的念頭。
  • 蔣家門不好進,細數蔣經國一生中的幾個女人,除了蔣方良,都很慘
    她是馮玉祥的女兒,馮弗能比蔣經國小一歲,兩人都處於情竇初開的年紀,又都是到異國去求學,而且雙方家世背景還算相稱,兩個人就一直走得很近,在國外也經常作伴讀書和出外郊遊活動,就這樣,少男少女在異國他鄉陷入了熱戀,正當兩人處於愛情的甜蜜中時,國內傳來消息,說馮玉祥與蔣介石一道宣布與蘇共對立,馮玉祥也馬上聯繫自己在蘇聯的女兒,要求她儘快回國,馮弗能想讓蔣經國和自己一塊回去,但那個時候蔣經國與蔣介石產生矛盾政見不和
  • 毀譽參半 金基德孤獨地走了
    無論是作品還是人品,金基德導演都充滿爭議,孤獨的他最終孤獨地客死他鄉。都說「人生如戲」,金基德導演的人生,遺憾地以悲劇落幕。《阿里郎》是一部用相機自拍而成的電影,片中他頹廢地躲在鄉間小屋中一個人生活,而那正是他三年未拍電影的真實狀態。他睡在帳篷裡,化冰雪為水,煮麵、吃醃魚、吃泡菜、餵貓,用自問自答的形式不斷拷問自己,為什麼拍不出電影?為什麼三年過著這樣的生活?電影的意義為何?人生的意義為何?
  • 真正的成長,都需要你孤獨地翻山越嶺
    且這種孤獨,只要你繼續向上,就會始終伴隨,不會消失。曾經的我為了不孤獨,有過很多無效社交。但現在,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中,以真正的自我開始肚子的生活。就像我現在坐在圖書館裡,一個人默默地在電腦前碼字一樣。
  • 老照片:暮年時的蔣經國和俄國妻子,圖6楊虎城將軍和兒子的遺體
    圖:暮年時期的蔣經國和俄國妻子蔣方良,兩人的頭髮都白了一半,眼角也多了許多皺紋。 圖:蔣方良與女兒蔣孝章合影。蔣孝章是蔣經國與妻子蔣方良的唯一女兒,為中國與俄羅斯的混血,容貌出眾,氣質典雅、高貴,追求者眾多。
  • 我一直走在孤獨裡,可我卻從來不覺得孤獨
    我只是想看一看,前幾日無意間看到的成群飛翔的白鷺,是否會在白天出沒,便趁著中午的時光,又匆匆來到這片寶地,哪怕它大部分的風景都被圍堵。天色陰沉,湖水與天光朦朧在霧靄裡,茫茫成為了眺望的底色。再往深處走,殘荷和紅藻鋪滿池塘,若不是幾隻黑水雞扑打著翅膀彼此追逐時,惹出一片水聲,就要錯過這群遊曳的精靈了。不敢眨眼,緊緊跟隨著它們的身影,穿梭在枯枝和水藻間,浮動時悄然靜默,相遇時卻聲聲歡愉,聞之竟有種久別重逢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