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視點:穿越A股解禁數據「虛影」 把握減持絕緣點與安全閥

2020-12-14 證券時報網

近日,限售股解禁的數據再度引起市場關注。數據顯示,本周共有47隻個股限售股解禁,按照12月7日收盤價計算,合計解禁市值逾800億元。如果從本月情況來估算,解禁限售股的合計市值逾5100億元。

筆者認為,相較於減持,解禁的規模數據包含了大量「數據虛影」——有威懾力但更像是一場壓力測試。最終決定減持是否發生的因素有很多,從「觸發點」來看,包括股東自身的資金需求、對上市公司不看好等等;而從「絕緣點」來看,則是資本市場生態優化進程、上市公司的質量提升、投資者的財富獲得。

首先,限售股解禁和股份減持雖然經常被相提並論,但解禁並不等於減持。

關於解禁和減持的關係,有一個類比可以參考:A股市場坐擁數十萬億元流通市值,但是其日常的成交額通常也僅在萬億元左右。

限售股解禁其實是規則賦予股東出售股份的選擇權,是其所有權在二級市場的變現資格。不過,測算解禁規模屬於理論上的統計極值,對於判斷上市公司股權供求關係的真正變化其實僅具有參考價值,因為其包含了對於最終並未發生的減持行為的「規模假定」。

減持則是股東對於持股真正進行處置並轉移所有權的行為,同一時間段內,減持與解禁規模可能有著較大的差異,因為減持通常較解禁有著時間上的滯後性、規模上的不確定性。例如,在今年科創板首批限售股解禁之際,雖然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股東減持計劃,但是減持主要是創投類股東的退出,產業股東和創始人股東的持股則較為穩定。此外,從市場表現來看,科創50指數在首批股份集體解禁後也走勢平穩,甚至在9個交易日後創出實時行情發布以來的年內最高點。

第二,真正決定A股市場股權和資金供求關係的,其實並不是可流通股權的數量,而是資本市場大環境和上市公司微觀環境的發展質量。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2020年「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活動上表示,資本市場是一個內涵豐富、機理複雜的生態系統,做好資本市場工作,必須統籌兼顧投資者和融資者、上市和退市、再融資和減持、新股東和老股東、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存量和增量等關係的動態平衡,求取最大公約數。

「動態平衡」其實已經點明了A股市場供求關係的真諦。解禁反映的是流通股供給側可能的增加,但沒有充分反映需求側可能的增加。對於市場交投而言,新股權和新資金始終在動態匹配,並不斷達成新的平衡,且新平衡的估值重心並不必然低於原平衡點。真正決定估值重心的,其上市公司的質量和發展預期。

去年以來,資本市場持續通過規則完善、分類監管、政策引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今年10月份,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更是「點名」部署了證監會、央行、發改委等15個部門和各省級人民政府在共計17個方面進行協同,粗略統計,至少涉及40餘個省部級行政單位。

上市公司質量提升的現實表現和發展預期,能夠在解禁和減持之間設置「絕緣層」,從而保護市場高水平的投融資平衡。

第三,監管部門持續優化基礎制度,從規則上平滑了減持行為對市場的影響,設立了緩衝區,降低了減持引發市場非理性情緒和反應的可能。

當然,由於股東自身需求等原因,合規減持是一個正常行為。因此,減持制度受到市場各方高度關注。如果規定過松,可能對二級市場造成擾動,影響中小投資者信心和權益;如果限制過緊,又可能降低市場流動性,影響資金入市意願,特別是資本形成。因此,監管部門的態度是分階段改革——「分類施策,分步走、穩步調」。一方面,繼續從嚴規範控股股東、實控人、董監高減持。例如,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計劃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應當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向證券交易所報告並預先披露減持計劃,內容應當包括但不限於擬減持股份的數量、來源、減持時間區間、方式、價格區間、減持原因。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對於創投基金、民企紓困等適當開口子、給政策,便利資金的進入與退出路徑。

筆者認為,對於A股市場而言,與其擔憂解禁股的「壓力山大」,穿過不如解禁數據「虛影」,切實把握減持的「絕緣點與安全閥」——通過規則明確減持行為預期、通過上市公司提質化解股東減持動力、通過投資者保護引入增量資金有力應對。

相關焦點

  • A股減持大數據幕後:重要股東減持總金額超2019年全年,套現參考市值...
    科創板橫空出世後,資本市場其他各項全面深化改革措施也逐步拉開,A股市場在三千點以上幾經波動,從火熱的「牛市」到逐漸穩定的「盤整」,其間,伴隨著註冊制下首批上市企業股東限售股解禁,A股迎來一輪波瀾壯闊的減持潮。
  • A股減持猛如虎 半年1112家公司欲減持263億股
    據財聯社統計,截至6月30日,A股2019年以來新增約1590筆減持計劃,涉及上市公司1112家,涉及股東2709位,計劃最高減持合計263億股,這意味著平均每天有15個股東發布減持公告,每天有近9份減持計劃發布。對比往年同期數據來看,無論是減持筆數,還是股票減持數量上限,均創近五年來數據新高。
  • 科創板首迎千億解禁潮,多重「安全墊」緩衝減持衝擊
    即將到來的7月22日,於科創板而言是個特殊的日子,開市滿一周年,但同時也將迎來首批上市公司大額解禁潮。Wind資訊數據顯示,以7月3日收盤價計算(下同),科創板7月份解禁市值1919.63億元,為今年以來科創板解禁規模最大的一個月。這主要因為7月22日將迎來1887.41億元的大額解禁,佔相應上市公司流通市值的70%。
  • 700億解禁來襲,超級牛股解禁前遭減持
    雖說解禁只是一個時間窗口,但從解禁當日開始解禁股票流通上市交易,這將會對相應的股票引起較大影響。畢竟大小非解禁的成本非常低,在解禁當日持有人很有可能會選擇出逃。下周將迎700億解禁!其中中創環保和奇正藏藥的解禁比例均不足0.1%。解禁前夕,超級牛股遭減持!從二級市場的表現來看,據數據寶統計數據顯示,下周將要解禁的這46隻股票中,自12月以來股價平均下跌5.99%,跑輸同期大盤(0.09%)。
  • A股周三迎大考!科創板1800億解禁洪峰將至,監管祭出四層「緩衝墊...
    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市,今年7月22日(周三)上市滿一年,也迎來大量IPO前股東解禁,這其中上市前的股權私募投資者佔比過半,可能會形成一定的減持壓力。根據wind數據統計,本周三科創板解禁市值(包括部分限售期六個月的股票,按上周五收盤價計算)接近1800億元。
  • 減持「慘案」再現!醫藥白馬盤中跌停,機構預計後期減持或成常態
    作為血液灌流領域的龍頭企業,健帆生物今日開盤直接一字跌停,隨後,部分資金湧入,撬開跌停板,但跌幅仍然較大。截至發稿,健帆生物仍跌9%,成交5.56億元,總市值跌至305億元。這隻千億白馬股跌停的原因,是周日(11月24日)晚間一則減持公告,持股11.85%的大股東匯發國際(香 港)有限公司擬減持公司股份不超2278.66萬股,擬減持股份不超公司總股本的5%。擬減持時間為2019年12月16日起至2020年06月12日。
  • 30家公司公告進行股東增減持金牌櫥櫃4858萬股今日解禁
    5月12日,兩市共有30家公司公告進行增減持交易,同時有11家公司的限售股解禁,其中金牌櫥櫃有4858萬股實際可流通股於今日解禁,解禁類型為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涉及市值達31.80億元。其中中嘉博創淨減持1345萬股,減倉參考市值為14586萬元。二、當日公告計劃增減持5月12日,兩市共有11家公司公告股東減持計劃,包括宜華健康、數知科技等。
  • 萬億解禁壓力很可怕?衝擊力有多大?數據揭開「解禁大年」真相
    翻開A股老黃曆,老股民都會對2005年期間的股權分置改革爭議印象深刻,尤其是那5年間市場有4年下跌、上證指數累計跌幅達到44%,更加大了市場對「大小非」解禁、國有股減持的擔心,總結就是一句話:市場走勢那麼弱,國有股減持還了得?
  • 下周解禁:12月解禁市值近5000億元 「網紅」樂歌股份下周解禁
    來源:金融界網站年內第三大解禁高峰將至。數據顯示,12月滬深兩市276隻股票限售股上市數量共計390.40億股,以11月27日收盤價計算,解禁市值約4768.74億元,均較11月環比略有增加。在全年月度解禁規模中,12月限售股數量僅次於今年1月份,市值排名第三,前兩位是7月和1月。第三周解禁壓力最大分周數據來看,12月第三周即12月14日至18日這一周解禁壓力最大,限售股數量有129億股,市值達1903億元。其次是最後一周,解禁市值也超千億元,但數量較少,只有78.24億股。
  • 30家公司公告進行股東增減持我樂家居1.60億股今日解禁
    6月16日,兩市共有30家公司公告進行增減持交易,同時有10家公司的限售股解禁,其中我樂家居有1.60億股實際可流通股於今日解禁,解禁類型為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涉及市值達28.10億元。其中二三四五淨減持6263萬股,減倉參考市值為17775萬元。二、當日公告計劃增減持6月16日,兩市共有13家公司公告股東減持計劃,包括海印股份、金財互聯等。
  • 21家公司公告進行股東增減持三元股份6.13億股今日解禁
    2月6日,兩市共21家公司公告進行增減持交易,同時有7家公司的限售股解禁,其中三元股份有6.13億股實際可流通股於今日解禁,解禁類型為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涉及市值達30.26億元。二、當日公告計劃增減持2月6日,兩市共有3家公司公告股東減持計劃,為中恆電氣、永興材料等。三、當日解禁公司明細2月6日,兩市共有7家公司限售股解禁,具體解禁公司包括三元股份、藍焰控股等。
  • 減持潮難改A股中期向好 上漲蓄勢階段注重擇優布局
    分析人士指出,從目前情況看,上市公司的減持規模遠小於公告的擬減持規模,對市場影響更多來自心理層面。年初以來股票回購為二級市場帶來的增量資金完全可以對衝上市公司淨減持帶來的拋售壓力。從二級市場看,這些短期漲幅較大個股突遇公司發布擬減持公告後,大多迎來下跌行情,只有少數個股能夠維持在高位橫盤。  難以對市場趨勢帶來影響  數據顯示,6月以來,兩市共有241家上市公司發布擬減持公告,市場紛紛揣測,面對減持潮,本輪反彈會否就此終結?
  • 天風證券連續跌停:23家解禁股東稱短期不減持,還有13家未表態
    記者 張藝上市一年的天風證券(601162.SH)剛解禁,股價就連收兩個「一字」跌停板。其背後是,超3倍收益吸引,業績墊底的迷茫,以及股東們的減持衝動。10月22日晚間,天風證券公告,23家限售股解禁股東發函集體表態,短期內不減持,並將長期持有天風證券部分股票。這意味著,還有13家公司就減持一事作出沉默表態。這是一家湖北武漢的中等規模券商。
  • 三大股東密集減持 三隻松鼠「新故事」能否打動市場
    遭遇大股東減持三隻松鼠盤中跌停隨著部分限售股的解禁,三隻松鼠遭遇大股東的減持。7月15日晚間,三隻松鼠發布公告稱,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今日資本(LT GROWTH INVESTMENT IX (HK)LIMITED)計劃減持不超過3609萬股,佔總股份的9%,按當天的收盤價估算,套現金額約為27.88億元。而幾天前剛有兩大股東發布減持計劃。
  • ...解禁「小洪峰」,如何應對?非公開轉讓細則出爐,四層「緩衝墊...
    上交所7月3日發布《科創板上市公司股東以向特定機構投資者詢價轉讓和配售方式減持股份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一是對減持進行「去限權、疏通路」的新制度設計,有利於平衡好大股東正常股份轉讓權利和其他投資者交易權利;二是為科創板投融資雙方的充分博弈建設新的緩衝區,平緩解禁壓力,有助於滿足創新資本退出需求並為股份減持引入增量資金。
  • 科創板迎解禁洪峰 如何應對?非公開轉讓細則出爐 四層緩衝墊助力
    上交所7月3日發布《科創板上市公司股東以向特定機構投資者詢價轉讓和配售方式減持股份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一是對減持進行「去限權、疏通路」的新制度設計,有利於平衡好大股東正常股份轉讓權利和其他投資者交易權利;二是為科創板投融資雙方的充分博弈建設新的緩衝區,平緩解禁壓力,有助於滿足創新資本退出需求並為股份減持引入增量資金。
  • 歐普康視:上調盈利預測,小非解禁減持背景下買點已逐步到來
    當前股價對應18年估值僅27倍,PEG<<1,小非解禁減持背景下買點已逐步到來!強烈建議各位領導底部逐步配置!2018年1月17日公司小非解禁(規模較大,佔總股本35%),前期市場擔心減持壓力股價已有明顯調整。但我們認為,公司或確有減持壓力,但公司未來幾年高增長確定性強,當前股價對應17年、18年估值僅約39倍、27倍。公司18年PEG<<1,當前時點已到逐步配置時點!
  • 近900億市值解禁洪流將至
    就在下周,A股將迎來近900億市值規模的解禁潮。近期滬深兩市接連突破整數關口,大牛股扎堆湧現,成交額連續七日突破萬億元。伴隨著市場快速上漲,上市公司股東的減持也開始層出不窮。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按照公告日期計算,僅7月份以來,滬深兩市就已經有超350家上市公司發布重要股東的股權變動提示,其中淨減持的就達到300家以上。上述企業的淨減持規模將達到175億元,其中淨減持規模在億元以上的有59家。不僅如此,本周還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減持金融資產,減持對象則主要為上市券商的股份。
  • 解禁潮將至 科創板制度設計「緩衝墊」減少波動
    7月22日單日解禁市值或超2000億元。市場人士分析,科創板目前整體流通市值較小,大規模解禁對個股股價會帶來一定衝擊,但短期成交量可能有限。同時,科創板相關制度設計也將減少限售股解禁帶來的衝擊。同時,科創板相關制度設計也將減少限售股解禁帶來的衝擊。
  • 限售股解禁潮將至 科創板制度設計「緩衝墊」減少波動
    7月22日單日解禁市值或超2000億元。市場人士分析,科創板目前整體流通市值較小,大規模解禁對個股股價會帶來一定衝擊,但短期成交量可能有限。同時,科創板相關制度設計也將減少限售股解禁帶來的衝擊。解禁潮將至7月8日,睿創微納、天準科技2家公司率先發布首次公開發行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