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字面上來理解,制代表體制制度;建制派當然就不是反對現有體制制度的人士,而反建制派的反民派就可以理解為反對現在的制度和體制。
建制派這個詞首先是出現在香港媒體上,建制派是親建制派的簡稱,親建制派(英文:Pro-Beijing Camp、Pro-Establishment Camp),是中國香港的政治派系,建制派指擁護或支持香港政府和……當局的,包括民建聯、自由黨、新民黨、經民聯、工聯會、勞聯等。
反之,反對建制派的民間力量,也就是泛民主派。但泛民人士並非正式組織,亦無固定召集人,只在選舉、議會審議一些重要議題、或組織一些大型民間運動.例如遊行時,泛民人士有時會進行協調。泛民人士成員有代表藍領階級的政治人物、也有主要服務中產階層以及專業人員的人物。泛民主派包括多個政黨、政治組織及一些獨立人士。
香港的這裡就不展開了,再說說美國共和黨中的建制派。
共和黨中的建制派原意是指共和黨中比較傳統的、溫和的保守派,他們長期在共和黨中掌握著較大的權力。出於政治上的考量,願意做出較多的妥協和讓步(和交易)來保持地位。說白了,就是那種政治老油條,永遠說著不過不失的話,但基本幹不成啥大事的——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的一員。現在,建制派已經成為了一個嘲諷和攻擊對手為了贏得選舉不擇手段、放棄本黨派的觀點和原則的標籤。
美國大選以來,川普的對手並不只是敵對黨派,他還有另一種對手就是這裡提到的「建制派」。為什麼呢?因為建制派的本質,是「官僚系統」,官僚化的權力系統。
細心的話會發現,川普上任以來,許多政令阻力很大,但類似通俄門這種對川不利的事,官僚系統卻很重視。可以說,官僚系統整體上是不喜歡川普的。事實上哪怕是川身邊的班子,也已經換了不少人,真正對他忠心耿耿的並不多。
凡是大的、體系化的機構,時間一久都會有官僚的問題,像微軟、IBM這類大公司也都普遍存在這種現象。
就美國成熟的文官制度而言,總統經選舉產生,上任之後往往換上自己的一套班子,國務卿、財長、防長、商務部長、司法部長、以及情報、教育、為生等等各部部長,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州長上任也是類似的情況;然而執行層面的公務員系統則是不換的。久而久之,這些「鐵打的」公務員系統也就成了一系列錯綜複雜的龐大的官僚體系。
而川這個人,恰恰對付官僚系統有一套。川是大老闆出身,成功的老闆往往有豐富的經驗來應對自己企業中的「官僚」問題,避免官僚主義,這就是川普強大「執行力」的原因。所以,慣於怠惰的官僚系統被這樣一個總統驅趕著工作,歲月不再靜好,也就很難喜歡這樣一個總統。
其實,我猜,某一些專業政客出身的總統,本身就已經是官僚系統的一部分,他自己就是官僚。這樣的人,他也很難將國家大事像潛心經營自己的「生意」一樣費盡心力去做,也很難有勇氣直面真正的問題、做出真正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