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盧灣區迎世博雙語指南中,漢語註明英語發音。近日,各大論壇貼出《盧灣區迎世博雙語指南》照片,《指南》中以漢語發音標註英語發音的方式,引來網民熱議,如「早上好」被注音為「古的貓寧」,「對不起」被注音為「俺麼搔瑞」。發卡單位負責人稱,此舉是普及英語權宜之計,該卡已發放五萬張。(2009年12月31日 《新京報》)
毋庸置疑,上海世博會是新年裡全國乃至全球矚目的一件大事、喜事。屆時,各國嘉賓將齊聚上海,有關方面向居民普及日常英語本是件好事,可「古的貓寧」、「俺麼搔瑞」這樣的玩意讓人聽了實在有些彆扭。
但凡有一點英語常識的人都知道,使用漢字來標註讀音,是英語學習的一個大忌。道理很簡單,漢字標註的英語讀音只能相似,而無法與實際讀音相同。或許在有關方面看來,世博會一天天臨近了,若是按常規來學英語肯定來不及了,因此得走捷徑,搞點土辦法。可上海早在2002年就獲得了2010年世博會的主辦權,距離現在已經7年之久,有關方面早幹嘛去了?試想一下,若是申辦成功不久就開始採取科學實用的方法來引導居民學英語,相信現在已經有了明顯效果,又何至於世博會來臨才「臨時抱佛腳」?
歸根結底,有關方面將普及英語當成了一項「形象工程」,大搞突擊行動,至於能否收到實效就不管那麼多了。如此一來,就算居民們將「古的貓寧」之類的話記住了,可讀出來的也是不倫不類的「英語」,老外們能聽懂嗎?就算有老外勉強猜出是啥意思,可人家再多問兩句,咱們這「土英語」也要原形畢露,甚至鬧出國際笑話來。
任何工作,形式主義都是天然的敵人,為何就是記不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