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3日,駐日本大使程永華參加日本東京廣播公司(TBS)時政類廣播節目《荒川強啟DAY CATCH》,就中日關係、歷史問題、安倍首相談話和南海問題等回答主持人提問。
主持人:非常感謝程大使能夠參加我們的節目。程大使自2010年以來擔任中國駐日本大使,經歷了中日關係的困難時期。今年以來,雙方關係似乎有所回暖。請問大使對當前中日關係怎麼看?
程永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近年來中日關係陷入了邦交正常化以來最為嚴峻的困難局面。去年11月,雙方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係達成四點原則共識,總結了近幾年的中日關係,為兩國關係今後的改善和發展立了規矩。隨後,兩國領導人在APEC會議期間實現會見,兩國關係朝著改善的方向邁出重要一步。今年以來,中日政府間對話磋商和各領域交流合作逐步恢復。4月習近平主席在雅加達與安倍首相再次會見,為兩國關係改善和發展注入了新動力。5月習近平主席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顯示了中方改善和發展兩國關係的積極意願和誠意,並為兩國關係長遠發展指明了方向。兩國關係經歷波折後取得今天的成果非常不易,值得共同珍惜。希雙方能夠持續加強友好交流和合作,努力促進中日關係的進一步改善和發展。
主持人:4月安倍首相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在歷史問題方面,相關國家對其沒有言及道歉內容提出嚴厲批評。請問您如何看待歷史問題。
程永華:我們注意到安倍首相訪美時就歷史問題作出的相關表態。但隨後不久,數百名歐美歷史學者發出聯署聲明敦促日本政府正視歷史問題,日本國內也有數千名學者發表聲明要求政府不要迴避慰安婦史實。這些都表明,雖然戰爭已經過去70年了,但歷史問題仍是日本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日方必須首先清楚地認識這一點。
中方對待歷史問題的立場是明確和一貫的,我們認為當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我們一直區分對待軍國主義分子和普通的日本人民。近日習近平主席在中日友好交流大會上再次強調日本人民也是那場戰爭的受害者。戰後中方幫助百萬日僑返回家園,並在物資極度匱乏的情況下,將數千名日本戰爭遺孤當作自己的孩子撫養成人,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博大胸懷和無疆大愛。我們敦促日方深刻反省和正確認識侵略歷史,妥善處理有關問題,同時希望通過加強兩國人民與人民之間的交流,讓人們正確認識那段歷史,了解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珍貴,讓戰爭悲劇不再重演。
主持人:日本國內有些人認為中國在利用「歷史牌」打壓日本,您怎麼看?
程永華:可以明確地講,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不符合事實。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談判時,雙方已就如何處理歷史問題達成共識。《中日聯合聲明》也有明確表述:「日本方面痛感日本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此後日方也在多個場合重複該立場。最具代表性的是1995年時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通過內閣決議發表「村山談話」,承認過去國策發生錯誤,表示謙虛地接受歷史事實,並對侵略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這些聲明和談話是代表日本國家作出的表態和承諾。但遺憾的是,日本國內總有一些人甚至身居要職的人以及部分政治勢力發出或做出與此相違背的言行,典型的例子就是靖國神社、慰安婦、歷史教科書等問題。作為加害者的這些言行嚴重刺激和傷害了受害國民眾,勢必讓人們懷疑日方對待侵略歷史的真正態度和誠意。關於歷史問題的糾紛久久不能平息,究其原因,根源還是在日方。
主持人:關於安倍首相70周年談話,據最新報導稱,安倍首相可能最終以個人名義發表談話,中方對此怎麼看?
程永華:我注意到了相關報導,這是日本政府決定的事。但我想強調,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日方能否以此為契機,認真總結過去的侵略歷史,真正做到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節點。希望日方能夠將70周年作為一個機會,與過去軍國主義侵略歷史徹底劃清界線,翻開嶄新的一頁,在以史為鑑的基礎上與亞洲鄰國發展面向未來的關係。
主持人:對於安倍談話,中方的主要關注是什麼?
程永華:作為曾經的受害國,中方當然會關注談話對日本侵略中國和亞洲國家那段歷史責任的態度。因為這不僅事關日本同亞洲鄰國關係的發展,也事關日本未來的走向。
主持人:這是否意味著中方要求日方在談話內寫入「反省」、「道歉」等措辭?
程永華:現在不是中方要求寫入某些詞的問題,而是日方應該怎麼做的問題,是日方如何總結那段歷史,如何向受害國民眾顯示反省誠意的問題。過去的加害者如何對受害者表明反省的誠意非常重要,如果刻意淡化甚至否認侵略責任,相當於再次戳痛受害者的傷疤。
德國前總統魏茨澤克曾表示,誰不反觀歷史,誰就會對現實盲目;誰不願反思暴行,誰將來就可能會重蹈覆轍。今年3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訪日時表示,對過去的清算是實現和解的前提。這些真知灼見可以成為日本很好的參考。
主持人:中日之間的問題較多,不時會有一些人跳出來幹擾兩國關係,您認為是否有好的方法將中日關係納入穩定發展的軌道?
程永華:近幾年來中日關係出現嚴重波折的教訓值得汲取。目前中日面臨的問題都不是新問題,雙方曾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達成共識或諒解,並制定了相關規則,有關內容在中日間四個政治文件和四點原則共識中都有明確表述。只要雙方信守承諾,遵守相關規則,中日關係就能順利發展。反之,兩國關係就會出現波折。這是多年來中日關係發展過程中一個規律性現象。比如,歷史問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正是由於日方不時違背過去承諾,一再挑起事端傷害受害國人民感情,才導致戰爭結束70年後的今天,歷史問題仍在困擾著日本和鄰國的關係。
主持人:您是說「守信」對中日關係的穩定發展非常重要?
程永華:中日邦交正常化談判時,周恩來總理向田中角榮首相表示「言必信、行必果」,田中首相則以「信乃萬事之本」回應。這是兩國老一輩領導人對「守信」的重視和理解。希望日方切實做到重信守義,嚴格遵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和四點原則共識,真正本著「以史為鑑、面向未來」的精神,與中方相向而行,積累和構建互信,努力推動中日關係發展行穩致遠。
主持人:有調查顯示,中日雙方超過八成受調查者對對方嚴重缺乏好感,您認為原因是什麼?
程永華:近年來,中日間歷史、領土等問題同時發生、相互交織,兩國關係面臨嚴重困難,雙方民眾對對方產生疑慮甚至戒備心理,這可能是雙方民眾好感度下降的重要原因。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在同一調查中雙方均有超過七成受調查者認為兩國關係非常重要,希望改善中日關係,這也顯示了兩國民意所在。
主持人:您認為應該如何改善這種狀況?
程永華:國之交在於民相親。當前兩國民眾彼此好感度下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相互了解不足,導致認知出現偏差。在此形勢下,雙方要大力推進各領域交流,努力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上個月日本自民黨總務會長二階俊博率領3000多人訪華時,在北京舉辦中日友好交流大會,中日各界人士共同發表了《中日友好交流大會倡議書》。習近平主席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表示中國政府支持兩國民間交流,熱情鼓勵兩國各界人士特別是年輕一代踴躍投身中日友好事業。我們期待兩國人民堅定友好信念,積極採取行動,加強雙方的友好交流與合作,為中日關係的改善和發展積聚更多正能量,這樣雙方國民感情也會不斷得到改善。
主持人:謝謝程大使的回答,下面我想進入其他話題。一段時間以來,南海問題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有關國家指責中國在南海進行大規模填海造地,請問中方在南海開展相關建設的目的是什麼?
程永華:首先我想指出,中國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方在自己的島礁上開展建設活動完全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外界無權幹涉和指責。中方的島礁建設主要是為了改善駐守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並更好地履行中方承擔的相關國際責任和義務。比如海上保護和搜救、氣象觀測、海洋環境保護、漁業生產等等。
主持人:中方對其他國家聲索南沙群島主權持何態度?對周邊國家的反應怎麼看?
程永華:南沙群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最早於漢唐時代以來就發現南沙群島並最先命名和開發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國從日本手中收復了南沙群島。直至上世紀70年代初,南海島礁都沒有任何紛爭。70年代以後,部分東南亞國家開始非法侵佔中國南海部分島礁,並持續在相關島礁上大興土木。有關國家對此長期視而不見、默不作聲,卻單單對中國的合法建設活動大加指責。這完全是雙重標準,是不公平的。
主持人:如您所說,確實是越南、菲律賓最先在南海島礁開展建設活動,中國是在2013年前後才開始大規模南海填海造地。但恰在這一時期,中國提出要與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您認為中國在南海的建設活動與推動和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是否矛盾?
程永華:首先要弄清楚一點,現在我們談的不是太平洋海域,也不是夏威夷周邊海域,而是南中國海海域。中國在自己主權範圍內、在自己領土上搞建設,與域外國家根本沒有任何衝突。菲律賓等憑藉其在非法佔領的島礁上修建的設施,肆意抓扣和虐待在南海正常作業的中國漁民,所以我們有必要在相關島礁修建設施,派遣常駐人員,指導和保護中國漁民的正常作業活動,這完全是一個主權國家合法、合理、合情的做法,無可指責。
主持人:6月21日,韓國外長尹炳世訪問日本,安倍首相予以會見,日韓關係出現改善跡象,中方如何看待日韓關係相關動向?
程永華:我曾經擔任過中國駐韓大使,對中日韓三國關係一直比較關注,我們注意到日韓最近有關互動。中日、中韓互為重要近鄰,中日之間有戰略互惠關係,中韓之間是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推動這些關係向前發展,符合三國人民根本利益。中韓在歷史問題上有共同的關切,我們希望日方妥善處理有關問題,本著「以史為鑑」的精神,積極改善和發展與亞洲鄰國的關係。中日韓三國均為本地區重要國家,三方應建立積極互動關係,推進互利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加強在地區事務上的協調合作,共同為本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