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而葡語系國家則擁有超過2億人口,雙方在經貿、金融領域有著巨大的合作空間。
日前,在第八屆嶺南論壇上,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曉軍透露,已將成立澳門證券交易所的方案呈報中央。
「這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正式起動,澳門證券交易所有望成為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澳門愛國教育青年協會博士智庫委員會委員長鄧偉強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2月18日正式公布。鄧偉強表示,值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一方面要求澳門發展為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綠色金融平臺、中葡金融服務平臺。另一方面,提出支持澳門打造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臺,承接中國與葡語國家金融合作服務。
澳門金融管理局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席陳守信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凸顯了澳門建設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臺的重要性。今後,期待中國與葡語國家利用澳門深化金融領域合作,充分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實現共贏。
「澳門銀行業已經與中葡合作發展基金、中國東協投資合作基金、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中拉產能合作基金等建立了密切關係。」澳門銀行工會主席李光表示,這些都為葡語國家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服務與合作渠道。
鄧偉強解釋說,中央對澳門金融發展的定位賦予澳門四大任務:一是以葡語國家為切入點,打造巴西—拉丁美洲、葡萄牙—歐盟、安哥拉和莫三比克—非洲三條路徑,為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網絡搭建更多關鍵支點國家;二是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戰略,尤其是滿足高新技術、高成長性企業上市和融資的需要;三是支持澳門發展特色金融產業,據此幫助澳門真正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四是降低重點依靠香港作為外資直接投資中國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窗口風險,進一步擴大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規模。
「澳門擁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實行自由港政策、單獨關稅區、低稅政策,資金進出自由,沒有外匯管制,政府擁有非常穩健的財政實力,零債務。」鄧偉強稱,澳門成為全球首個符合反洗黑錢法律技術合規會員,如今更被中央賦予金融發展的歷史使命,相信在相關政策資源的傾斜下,澳門必定成為全球人民幣離岸市場的領軍者之一。
鄧偉強表示,由於歷史原因,澳門與葡語國家、歐盟及拉丁語系國家聯繫緊密,國際市場網絡廣泛,澳門與100多個國家或地區建立經貿合作關係,100多項國際公約或多邊條約適用於澳門,澳門參加的國際性組織達50多個,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在澳門常設秘書處,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與澳門工商業發展基金髮起設立的中葡合作發展基金總部亦落戶澳門。
記者了解到,目前,葡語國家在澳門設有不同類型的官方組織、半官方組織及民間組織,例如葡萄牙澳門總領事館、安哥拉澳門總領事館、葡中工商協會澳門分會等。鄧偉強告訴記者,澳門擁有眾多海外華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東南亞國家排華,使得大批華僑遷居澳門,目前,以緬甸和柬埔寨居多,僑眷成為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澳門金融業除了可服務於本土和大灣區企業之外,還可服務於葡語系國家甚至發展中國家企業。
「未來,澳門金融業要發展成地區金融中心,除了需要國家政策的扶持外,更重要的是儘快完善有關金融、會計、財務、公司法等法規體系。」鄧偉強表示,要做好吸引高層次金融從業人員的評價機制、專項計劃、外僱政策,以及包括住房、經費補助、家人配套服務等在內的資源配套工作,還要加強包括融資租賃、中葡人民幣清算、財富管理、綠色金融、網際網路金融、貴金屬和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等在內的普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