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還是暴君?四連殺!無名英雄給出了答案

2021-01-09 秉燭讀夏秋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還是暴君呢?對此問題眾說紛紜。人之初,性本善,至少秦始皇小時候不壞。小時候秦始皇是個受氣包,本是秦國人,卻生在趙國,這都是他爹造成的。

他爹異人不受秦始皇爺爺的待見,被秦始皇的爺爺,扔到趙國做了八年的人質。在秦始皇三歲的時候,老爹和呂不韋跑路了,撇下母子二人在趙國相依為命。秦始皇好不容易長到了九歲,這時做了秦國君王的老爹,良心發現,才接回了母子二人,一家剛過了四年的安穩日子,老爹突然得病死了,就這樣,13歲的秦始皇登基稱帝了。

大家別以為當皇帝就是好事,年紀尚小的秦始皇,就是一個提線木偶,一根線攥在呂不韋的手中,一根線攥在母親趙姬手中,二人提一提,秦始皇動一動。

又過了8年,21歲的秦始皇終於親政了。別高興的太早,這時秦始皇又遇到了嫪毐之亂,嫪毐差點把他整死。可怕的還不是這些,而是母親和自己不一條心,秦始皇第一次感到了親情的冷漠。

平定嫪毐之亂後,秦始皇長長出了一口氣,以為皇位就此穩固了,別高興的太早了,秦始皇迎來了一生的四連殺,一次比一次兇險,但是最後一次改變了一切,同時給出了,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還是暴君的答案。

有人要殺秦始皇,說明招人恨,恨秦始皇的都是什麼人呢?為什麼恨?我們來看看秦始皇遭遇的四連殺。

第一次暗殺秦始皇的是荊軻,荊軻是替太子丹出氣報仇,太子丹不如秦始皇的能力大,秦始皇要統一六國實現夢想,結束混亂的局面,滅燕國在所難免。

太子丹是燕國接班人,在戰場上連連失利,沒辦法就玩陰的,讓荊軻帶著助手秦舞陽,借獻燕國城池之機,刺殺秦始皇。

按現在說法就是搞恐怖活動,結果不用我多說,荊軻刺秦行動失敗,最後荊軻被亂刀砍死了。

接下來的第二次行刺,讓人有點小感動,但格局不大,是出於個人恩怨。荊軻刺秦失敗被殺,高漸離是個有名的樂師,和荊軻是好哥們。

為了給荊軻報仇,他隱姓埋名,企圖通過自己的音樂天賦接近秦始皇。

果不其然,秦始皇很喜歡高漸離的曲子,於是宣調高漸離進宮演奏。高漸離藉此機會接近了秦始皇,眼看行刺機會出現了,就在關鍵時刻出了意外,有人認出高漸離是荊軻的好哥們,當時要殺他,但高漸離演奏的音樂實在太好聽了,秦始皇惜才就赦免了他。

不過為了防止意外,燻瞎了高漸離的眼睛。但誰也沒想到,一個瞎子很固執,不以秦始皇欣賞他的才能而感動。

高漸離往築裡灌滿鉛,築是一種樂器,在演奏音樂的時候,趁秦始皇入迷,他用灌了鉛的樂器砸向秦始皇,畢竟眼睛看不見,打偏了,行刺失敗了。

說實話,一個人喜歡誰恨誰,是一個人的選擇,背後罵皇上的大有人在,高漸離行刺秦始皇無關大局。

第三次行刺秦始皇的是張良。張良是韓國人,是韓國貴族子弟,據說張良的老爸是韓國宰相,秦始皇統一六國,第一個滅的就是韓國。

張良從一個貴公子,轉眼變成了亡國奴,張良恨秦始皇在情理之中。畢竟秦始皇把張家的土地剝奪,還給了平民百姓。

有鑑於此,張良找了一位壯漢,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前面說了,暗殺成不了大氣候。

秦始皇早有防備,出行前沒坐進主車,而是做進了副車,讓女婿坐上主車充當自己。從此以後,也就有了駙馬這個稱呼。

張良不知道這些,傻乎乎和大力士砸碎了主車,秦始皇的女婿死了,秦始皇卻安然無恙,張良行刺失敗,浪跡天涯。

三國時有「天不滅曹」之說,秦始皇的命也夠大的,如果不是提前換車,秦始皇早就被砸死了,難道不是天命嗎?

總得來說,前三次暗殺,都是出於個人恩怨,都是秦始皇動了六國貴族們的蛋糕所引起的。

真正有代表意義的是第四次暗殺。第四次暗殺並不出名,或許知之甚少。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微行鹹陽,與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盜蘭池,見窘,武士擊殺盜,關中大索二十日」。

司馬遷對這件事記述的很簡單,卻為後人留下了想像的空間,張藝謀據此拍出了歷史大片《英雄》,老謀子用電影刻畫了「無名」這一英雄形象。

「無名」是一個頂級刺客,10步之內可以用劍氣殺人,無名想盡辦法接近了秦始皇,萬事俱備,只欠一刺。就在擊殺的關鍵時刻,無名卻扔了寶劍,原來他在秦始皇感召下,,最終改變了主意,秦始皇表白了,自己統一六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除戰亂。

無名是個底層人,他最了解和感受到戰亂給百姓帶來的苦難,「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而秦始皇恰恰是平息戰亂的帝王,統一天下秦始皇何錯之有?給人們一個安定的生活,秦始皇有錯嗎?

無名猛然醒悟,突然放棄,寶劍落地說明他讀懂了秦始皇的內心,寧可接受萬箭穿心,也要阻止後人再刺殺秦始皇。高處不勝寒,無名在靠近秦始皇的那一刻,明白了一切,他用行動告訴我們,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文/秉燭讀夏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秦始皇是暴君?為什麼說他是華夏第一英雄千古一帝?
    秦始皇秦始皇,嬴姓,名政。13歲時即王位,39歲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死於公元前210年。為什麼說秦始皇是暴君?秦始皇暴政秦始皇就是這四點政策,為以後秦的破滅埋下了伏筆 。為什麼也有人說他是華夏第一英雄千古一帝?1、統一六國:戰國後期,秦國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通過戰爭,不斷兼併東方鄰國的土地。到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
  • 六國霸主秦始皇,功過三皇德過五帝,卻也是殘酷暴君?
    對於古代歷史上的一些君主都是比較難以定義的,因為他們既有讓人讚嘆的一面,又有讓人可恨的一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談一談千古一帝秦始皇。說起秦始皇很多人對他的印象還是黑化的吧,因為秦始皇在歷史上也是做了很多殘酷的事情,漸漸的就被黑化了,不過秦始皇的功勞也是非常多的,所以就不能把秦始皇單純的定義為是一名暴君。
  • 中國四位千古一帝的畫像:李世民最面善,康熙臉上有痘痕但很乾練
    中國歷史上四位「千古一帝」,第一位就是秦始皇,秦始皇雖然被稱為暴君,但他有「開創」之功,他不僅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
  • 千古一帝秦始皇:難道真殘暴不仁嗎?史書誤解了我們2000多年
    秦始皇嬴政被譽為千古一帝,他一掃六國,統一海內,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他自稱皇帝,加強中央專制集權,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該制度沿用至今,他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鞏固了全國的統一,加強了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對後續有著深遠的影響,他不允許自己的子民受到異族侵擾,北擊匈奴南徵百越,修築萬裡長城,抵禦異族,他鑿靈渠建交通
  • 千古一帝秦始皇,功勳卓著,為何沒有培養出優秀的繼承者?
    大秦始皇帝嬴政,繼承歷代秦王一統天下的政治理想,任用賢能,嚴明刑法,興修水利,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建馳道、長城,厲兵秣馬,終於吞併六國一統天下,實現了百年贏姓秦人的政治宏願,他自己也成為獨一無二的千古一帝。
  • 中國近500位皇帝,稱千古一帝的只有4位,楊廣上榜,第1無人能及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到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滅亡,中國的封建王朝歷時2000多年。而在這2000多年中,總共出了494位皇帝。有些皇帝勤勤懇懇,在歷史也籍籍無名。有些皇帝則為中國歷史做出了巨大貢獻,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帝」。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四位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帝」的皇帝。
  • 千古一帝終得明證!三大考古發現同時指明一點:原來我們誤解了秦始皇
    我們在談論歷史的時候,總是會把秦始皇稱之為千古一帝。但很多人對他的印象並不太好,因為在無數歷史資料中。秦始皇嬴政都被塑造成一位橫徵暴斂、嚴刑酷法、焚書坑儒等一系列的暴君形象。就這樣一位皇帝也能被稱之為千古一帝嗎?難道僅僅是因為他是第一位自稱皇帝的人?
  •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死因揭秘
    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他的功勳,為後世的王朝的發展奠下很大的基礎,後世的帝王都以秦始皇為楷模渴望建立他那樣的功勳。秦始皇嬴政年少登基,在你呂不偉的輔佐下,逐漸成為了一名雄才大略的君主。嬴政開始親政後,由於大權旁落,他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等具有積極進取的人。
  • 秦始皇是否為暴君?看看歷史上批判過他的這些人,你就明白真相了
    這篇文章認為,秦始皇作為「暴君」,這是歷史評價,是「既定事實」,我們不能「開歷史倒車」,不能「扭曲歷史」,不能「歌頌暴君」。武漢大學馮天瑜教授批判《大秦賦》但是也有一些反對者,他們認為,秦始皇被罵為「暴君」,是後世文人的「栽贓」,真實的秦始皇並非如此。縱觀歷史,橫看網絡,人們在這個問題上的爭論確實非常激烈,針鋒相對。
  • 生活隨筆:千古一帝秦始皇,築基中華千秋大業
    今天在網絡的某個APP上,讀了一篇文章,寫的是中華「千古一帝」秦始皇,在位十一年卻出巡了五次。其中,一次是西巡,四次是東巡。而他,這位中華民族的「千古一帝」,最終也是亡在路上。人們至今仍津津樂道的,也是現在傳說最多的,不斷地翻來翻去的炒作,其實還是大同小異,卻言說翻新的,且有許多暢銷書的,也拍出了許多許多版本影視劇的,甚至也有人只因飾演了……等等,這反成了他們吃了一輩子的皇糧。這裡最為著名的人物,就是清朝的康熙和乾隆二位皇帝。這爺孫倆也都是好幾次下江南,但是似乎目的也還是很不一樣的。
  • 如何正確全面的評價秦始皇?
    從小認為他是一個暴君,後來發現他對歷史的貢獻挺大,「千古一帝」的稱號當之無愧。
  • 千古一帝秦始皇真正的死因是什麼?不是病死,原來是死於自己手裡
    秦始皇到底是怎麼死的,幾千年來這個問題爭論爭論不休,主要是秦始皇「千古一帝」的身份、死的突然、死後又出現的種種陰謀,這三點給予了眾人太多的瞎想,以至於民間演繹版本眾多,如果非要較真的問秦始皇到底是怎麼死的,這可能只有秦始皇自己知道,不過,現在我們只是無傷大雅的去猜測、推論,那麼基於種種比較靠譜的觀點
  • 秦始皇在位37年,從沒濫殺過一位臣子,卻為何都認為他殘暴不仁?
    秦始皇在歷史上被稱為千古一帝,他不但統一了六國的疆土,還統一了華夏文明,是難得的開國明君。雖然他的功績被後人讚頌,但在歷史上總會有人說他是暴君,那秦始皇究竟是個怎樣的君主呢?其實歷史上的秦始皇並不是相傳的那樣殘暴,相反他還是個非常賢明的君主,他在位的37年中從沒有殺過一位忠臣,就算是在統一六國後,那些各個國家的舊臣他也都放過了,他還制定了一套最早保護人權的律法,歷史上之所以被說成暴君還是因為這幾件事。
  • 秦始皇到底長啥樣?秦始皇容貌能復原?網友:看久了會感到不適
    說起秦始皇,你肯定不陌生了,他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位稱「皇帝」的君主,因此也稱「始皇帝」。相信很多人都好奇秦始皇長什麼樣子?隨著電腦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顱骨復原技術也已經能夠通過三維進行鑑定。通過這個技術,能夠算出一個近似於古人生前面貌的數字圖像,通過這種技術復原,那秦始皇長相能復原嗎?專家就通過AI技術復原了秦始皇容貌,那復原後的秦始皇到底長什麼樣?對於秦始皇,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看法,可能有人覺得他是一個暴君,但也有人覺得他是千古一帝,無人超越。
  • 發現青島:秦始皇為何殘暴無情?答案:戀母情結
    齋堂島的傳說故事,透露出更多有關嬴政的信息,接下來的幾大疑問都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身世  秦始皇的父親到底是誰?  上文中介紹的趙姬、呂不韋和異人之間的事情讓大家很容易想到一個問題,既然如此,秦始皇的父親到底是誰?這個問題從秦始皇登上皇位的那一天到現在都沒有消停過。
  • 千古一帝秦始皇,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究竟誰更偉大?
    中國歷史幾千年來,流傳千古的歷史人物不可枚舉,其中千古一帝秦始皇和儒道至聖孔子更是家喻戶曉。在新聞界的翹楚之一《時代周刊》所評選出的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百位歷史人物中,他們二人也皆在其中。歷史上人們對他們的評價也都褒貶不一,那麼秦始皇和孔子究竟誰更偉大呢?
  •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歷史到底如何?別被司馬遷騙了
    人們常罵秦始皇是暴君,說他焚書坑儒,好大喜功,驕奢淫逸,窮兵黷武,這樣負面的形象通過各種書籍和影視作品在人們心裡根深蒂固的建立了起來,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歷史真的像司馬遷所說的那樣嗎?秦始皇因為不採納儒生建議的分封制度,而被儒生非議,於是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列了一個單子,燒毀除秦以外的他國典籍,禁止民間再讀這些書,以達到同一思想的作用。而秦始皇在位期間,因為尋求長生不老藥受徐福的蠱惑,後來第二次尋求長生不老藥未果,向秦始皇索要大量錢財,秦始皇發現自己被騙查明此事,並把相關的400多名術士坑埋。坑埋術士變成了坑儒?為什麼?因為秦始皇在改革。
  • 秦始皇的相貌有多尊貴?他有四點奇特長相,註定要成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嬴姓,名政,是首位統一華夏的鐵腕帝王,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故稱為始皇帝。秦始皇在位時,北擊匈奴,南徵百越,書同文,車同軌,修築萬裡長城,開通靈渠,為中華民族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古代,只要是開疆拓土,一統天下的帝王一般都相貌不凡,天生異相。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並非真的殘暴不仁,看他如何一掃六國,統一海內
    秦始皇嬴政被譽為千古一帝,他一掃六國,統一海內,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對於後來的中國歷史來說,產生了無比深遠的影響。那麼,秦始皇到底為何能夠統一六國,完成這項前無古人的偉業呢?秦始皇時期,秦國的軍事實力最為強大,達到了可以跟六國一較高下的能力。在秦始皇英明神武的領導下,不到幾年時間秦國就一掃六合,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從兵器上看,秦國是一個善於創造的國家,他們不斷地對兵器進行加工改造,煉出鋒利無比的青銅劍,在發現弓箭的弊端之後,他們造出了弩,無論是在射程上,還是威力上,都提升了一個量級。
  • [名人歷史百科]千古一帝——秦始皇
    【名人簡歷】秦始皇(前259—前210年),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後人稱之為「千古一帝」。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漢族。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呂不韋及嫪毐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