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部分,有一個重要的考點就在於教育目的的各種理論,這一部分在考察時主要考察每一理論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觀點的對應,因此大家在學習時也要做好對應的學習和整理。
(一)宗教本位論
1.代表人物:奧古斯丁、託馬斯·阿奎那等
2.基本觀點:宗教本位論主張使人在宗教的影響下,以皈依上帝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養成虔信的宗教人士。
3.基本評價:這種教育目的論強調教育對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認為教育需要,也能夠淨化人們的心靈,教育對人們的良知具有喚醒功能。
這一理論在整個部分相對而言考察不是很多,大家只要知道有這一理論的存在即可。
(二)社會本位論
1.代表人物:赫爾巴特、柏拉圖、孔德、涂爾幹等
2.基本觀點:從社會發展需要出發,注重教育的社會價值;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合格公民和社會成員;教育是國家的事業;評價教育要看其對社會的發展貢獻的指標。
3.基本評價:社會本位論強調教育目的從社會出發,滿足社會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過分強調人對社會的依賴,把教育的社會目的絕對化、唯一化,這種極端的主張完全割裂人與社會的關係,極易造成對人本性的束縛和壓抑。
社會本位論這一理論大家要記得它的關鍵詞是「社會需要」、「社會價值」。這一理論強調的是從社會出發去制定我們的教育目的,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我們可以通過「圖圖的耳朵」這一順口溜去記憶。
(三)個人本位論
1.代表人物:盧梭、羅傑斯、福祿貝爾、裴斯泰洛齊等
2.基本觀點:從個體本能需要出發,強調教育要服從人的成長規律和滿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對個人的價值;盧梭主張自然主義,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人」,發展人的個性,增進人的價值,促使個人自我實現。
3.基本評價:個人本位主義的教育目的論具有強烈的人道主義特色,強調人的本性需要和強調個人的自由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在探討過程中不免帶有唯心主義色彩,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也有明顯的片面性。
這一理論強調的是個體需要,個人價值、個性和天性。代表人物我們可以用「夫人太囉嗦」這一順口溜記憶。
(四)教育無目的論
1.代表人物:杜威
2.基本觀點:杜威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強調的是教育過程內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動的具體目的,並非主張教育完全無目的。對於這一理論,大家一定要注意杜威強調的是教育本身的目的,而不等於說教育是沒有目的的。
以上就是教育目的理論部分的內容,希望大家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順利掌握該部分知識點。
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