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龍連廂
據傳,在清朝時候,有一外地李姓富商來此經商,後又設莊園,有一條小河流經李家莊園,故名李家河。集鎮亦因河得名,沿用至今。李家河元代屬忠建軍民都元府,明為忠建宣撫司,清朝為忠建裡,解放前為宣恩縣鳳山鄉,解放後設李家河區。1958年成立"樂園、五星"兩個公社;1961年恢復為李家河區;1975年撤區並社為李家河公社、板慄園公社;1984年恢復為李家河區;1997年撤李家河區設李家河鄉。2013年撤鄉建鎮。
李家河鎮是恩施州十大特色農業鄉鎮之一,素有「恩施州水果第一鄉」的美譽,是「宣恩早」蜜柑和宣恩「貢水白柚」的原產地和主產區,對接武陵山龍鳳經濟協作示範區,209國道、恩來高速穿境而過,離宣恩縣城55公裡,來鳳縣城9公裡,鹹豐縣城38公裡,龍山縣城16公裡,是宣恩的「南大門」,處兩省四縣八鄉鎮的交界之地,有「一腳踏兩省、雞鳴聞四縣」之說。全鎮轄40個行政村、352個村民小組、1.25萬戶,總人口5.5萬。下轄二虎寨、金陵寨、塘坊、鳳山、燕子溪、爛泥溝、老司城、川大河、青龍嘴、幹壩、茅壩、車子口、八洲壩、波螺河、賈家溝、歪尖坡、麻陽、板慄園、柏子坳、冉大河、利福田、高橋、老師溝、司城、頭莊坪、茅坡、大壪、車道壪、長壪、郭家坡、欄木園、箭竹坪、湯灣、上洞坪、下垌坪、關洞坪、黃柏園、回龍、田么坪、冷草等40個村。
李家河鎮文化底蘊豐厚。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三棒鼓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滾龍連廂的發源地和重要傳承基地,有古榨油坊、竹編、米畫、民間小調等民間民俗文化。位箭竹坪村的一座土家手工油榨坊,是恩施州「第一榨」,沿用「火炒、石碾、火蒸、包餅、排榨、槌撞」等工序,其加工工藝獨具民族特色。
李家河鎮生態旅遊資源富集。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喀斯特地貌,山勢雄偉,森林茂密,珍稀珙桐樹、鵝掌秋花豔奪目,容洞瀑布盡顯美景。南部丹霞地貌,奇峰競秀,溪水縱橫,平川河流環繞,物產富饒,一條黑龍河穿越全境,兩岸4.5萬畝柑桔、白柚呈現出生態農業觀光園的無限美景。緊靠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仙佛寺」景區,文化旅遊基礎條件得天獨厚。
李家河鎮又是革命老區。1935年8月3日,紅二、六軍團取得了「板慄園大捷」。賀龍、王震等老一輩革命家和軍事家,胡耀邦、胡錦濤、喬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光輝足跡。板慄園大捷紀念碑、紅軍橋、將軍巖、滿天星、香墩巖、牛鼻子洞、轎頂山、冉大河石林、千丘田、鐘鼓巖、青龍白虎山、凌雲寺廟、象鼻溝、女兒洞等人文景觀。生態旅遊,紅色旅遊開發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