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NO,這位家長你心太大了

2020-07-25 幼師口袋
孩子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NO,這位家長你心太大了

今日問題:

孩子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NO,這位家長你心太大了

什麼叫心大的家長?

孩子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NO,這位家長你心太大了

心大的家長有這樣幾個關鍵詞:慢、放手、懶。但並不是不管,而是要管的有智慧。所以,心大是要有資本的。


你要足夠尊重和了解你的孩子,以保證即使你懶、你慢、你放手,孩子也依然能夠沿著你預想的軌道成長,且越做越好。如果孩子不小心偏離了軌道,首先你要很敏銳的察覺,其次,你要很睿智的把他拉回來。所謂睿智是指,既能夠把孩子拉回來,又不讓孩子覺得他是被迫的。


什麼叫心過大的家長?

孩子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NO,這位家長你心太大了


不管+推卸責任。


孩子學習的事情通通教給老師,孩子生活的事情通通教給老人。孩子學習不好就找老師,孩子出現了行為問題就責怪老人太寵了。就像上面那位老師說的那樣,心過大的娘親通常會認為,孩子交給幼兒園,所有的問題就應該老師搞定。這種就屬於,心!過!大!


心大和心過大,一字之隔,養出來的孩子卻千差萬別。心過大的家長看過來,有病得治。

孩子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NO,這位家長你心太大了


推薦 丨zang老斯


01 家長要教給孩子看待世界的視角

「媽媽,為什麼要把我的玩具送給他?」

家長A:「他比你小,你是姐姐,弟弟喜歡你的玩具,你要做一個愛分享的姐姐,送給弟弟吧,我再給你買一個」。


家長B:「寶貝,這是你的玩具。現在弟弟很想要,如果你願意,就送給他。如果你不願意,請你告訴弟弟你的理由。這是你的玩具,你自己來決定這件事」。

孩子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NO,這位家長你心太大了


家長和孩子的每一句對話裡,其實都飽含了自己的價值判斷。我們和孩子一起長大的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在對孩子進行價值的輸出。家長A的回答,基本沒有顧及孩子本身的情緒,即使最終孩子把玩具送給了弟弟,表面上是學會了分享,其實在「乖」孩子的背後,是情感的壓抑。在情感壓抑中成長的孩子,不善於表達自己,在遊戲中永遠是配角,長大後只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卻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因為內心的聲音不被他人聽到,最終自己也聽不到了。


而家長B,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自己眼中期望的「乖孩子」),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孩子會逐漸學會思考錯與對、利與弊。而最終選擇帶來的成就感也是無可替代的,這樣的家長會養出有主見且自信的小孩。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向孩子昭示著做事的原則、看待世界的視角,心不要太大,父母在做,娃在學啊。


02 家長要教給孩子學習的能力

沒錯,基本小學三年級以後,向zang老斯這個智力水平的娘親,在學習上也幫不了孩子太多了。知識的學習,確實要靠老師來傳授。but,學習知識和學習的能力,是兩個問題。

孩子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NO,這位家長你心太大了

事情是這樣的:

一個能夠有獨立閱讀能力並且熱愛閱讀的孩子,必定有一個從小就陪孩子一起親子閱讀的娘親;

一個喜歡追問、喜歡學習的孩子,必定有一個不喜歡逼孩子學奧數的家長;

一個即使是學渣,也依然內心強大的孩子,必定有一個和孩子、而不是和老師建立統一戰線的娘親。


知識可以靠老師,能力必須靠父母。


03 家長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接納和愛

幼兒園老師溫柔可愛,喜歡和娘親溝通,共同解決孩子的問題。然而,小學老師可不是這個打開方式。孩子忘帶作業了、考試沒考好、上課沒好好聽課等等,小學老師都會鐵面無私的在班級群裡點名,這時,就是考驗家長心理素質的時候了。


先聽zang老斯講個故事。


有一個在美國接受過碩士教育的朋友,見識過美國的早期教育後,堅決不讓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就被填鴨學知識。所以她女兒在幼兒園的時候,沒有學過拼音算術和英文。但是到了一年級不妙了,老師天天找她談話,因為什麼都沒學過,女兒在班級裡處於弱勢地位。朋友開始hold不住了,每天放學後,拉著女兒拼命補課。故事的最後,她女兒終於在二年級時,得了抑,鬱,症。


孩子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NO,這位家長你心太大了


很多父母在聽完這個故事以後,給了我一個讓我吐血的結論——看啊,幼兒園不學點東西,小學就會得抑鬱症!擦乾嘴角的血,來說說孩子為啥會得抑鬱症。不是幼兒園沒提前學東西,孩子得了抑鬱症。而是發現問題後,父母和老師站在了同一戰線,孩子孤立無援,覺得全世界都不理我、不信任我、不幫助我,所以才得了抑鬱症好嗎。幼兒園家長不讓孩子學知識,就應該料想到一年級會有一段過渡時間的,但是真的到了小學,家長又不堅定自己的教育信念了。試想一下,如果媽媽能抵擋住老師的壓力,鼓勵女兒、陪伴女兒一起把拼音和數學慢慢都補起來,其實很快就可以跟上大家的進度了,甚至這樣的孩子會在三年級的時候,學習能力超過那些提前學知識的小朋友!多可惜,家長沒有無條件接納和愛自己的小孩,一個不被接納的小孩最終只能走向最無助的境地——抑鬱。


家長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接納和愛,即使是學渣,也要做內心強大的學渣。因為只要內心強大,學渣就是一時的。在愛和接納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自帶幸福的能力。

孩子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NO,這位家長你心太大了

孩子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老師,有認真負責的,也有敷衍了事的。

孩子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朋友,有正能量的,也有跑偏的。

孩子的一生中,會遇到幾個戀愛的對象,有暖男(女),也有渣男(女)。

但是不論好的壞的,這些人和事都構成了他自己的成長。

這麼說來,豈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樣的?

NO,

因為孩子成長的起點是家長的肩膀,

這位家長,

你的肩膀夠堅實嗎?

更多孩子小問題,點這裡↓↓↓

*聲明:本文由口袋研究院zang老斯原創,如需轉載請關注公眾號:幼師口袋,並在公眾號內回復「轉載」。

相關焦點

  • 讓這位家長的親身經歷告訴你,別以為孩子去了幼兒園就萬事大吉了
    自己家孩子去的幼兒園應該怎麼選擇,這個問題讓家長犯難。琪琪的媽媽將三歲的琪琪送去了當地的一家雙語幼兒園,這家幼兒園開了很久了,老師和硬體條件都很不錯,可是琪琪的媽媽觀察了幾天,就讓她決定給孩子轉學了。孩子的班上一共有三個老師,一個年紀比較大的是班主任,另外兩個比較年輕,孩子第一天去學校,琪琪的媽媽就在外面趁孩子活動的時候看了看,琪琪還沒有交到新朋友,她見周圍的小朋友都有夥伴,就只能自己一個人站著,旁邊的老師也沒有牽孩子去認識小朋友,當孩子想尿尿的時候,老師也沒有發現,還讓孩子尿了褲子。
  • 「老師,孩子交給你了!」這句話害了多少中國式家庭的孩子
    為人父母,都希望能夠給孩子最好的生活,送孩子上最好的學校,到頭來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一塌糊塗,這是為什麼?「老師,孩子交給你了。」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送進學校,就是老師的事情了,自己就可以當個「甩手掌柜」啦,事實卻不是這樣。
  • 孩子上幼兒園就萬事大吉了?NO!家庭教育更不容忽視!
    可能你還很疑惑,孩子都上幼兒園了,還用做早教嗎?有些家長認為教育的問題直接交給老師就可以了,自己就不用操心了。可是你會發現,有些孩子在幼兒園裡能夠按時吃飯對人有禮貌,做事也很積極。可是在家呢,卻總是追著餵飯,亂發脾氣做事特別磨蹭,簡直就是兩面娃,這是為什麼呢?
  • 幼兒園教育隨筆:當家長把孩子交給了我們
    《幼兒園,當我把孩子交給你》   接孩子的時候,老師總是很忙,讓人不好意思多站多問!   問孩子的情況時,老師總是說:「今天表現很好啊……」   孩子,你在幼兒園真的快樂嗎?   接你的時候,我真怕看到你欣喜若狂的表情,   還有你帶著哭腔的「媽媽來接我了」!
  • 孩子被批評怎麼辦?這位家長的做法讓人敬佩,老師說值得學習
    這位有教育經驗的校長媽媽想了一晚上,站在女兒的角度想,確實是自信心深受打擊;站在媽媽的角度上,她也的確很心疼女兒;可是站在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想,家長應該儘可能與老師統一戰線,而且老師的點評也都是很真實的。
  • 對老師說:孩子交給你了,麻煩你好好教育的家長,有些道理你要懂
    有很多的家長覺得只要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和自己沒有多大的關係了。「只要給孩子吃飽穿暖就行了,老師會教孩子怎麼做人的。」「為啥都在一個班級,我家娃學習不好,還不聽話?」「這都是老師沒有好好教。」這是我之前有一次,在學校門口接孩子放學的時候,聽見兩個家長在那聊天的大概內容。對於這樣的觀點,我是不贊同的。那兩個家長,我也不認識,自然不好意思隨便插話。能這樣聊天的家長,他的認知也就在這個位置,一時半會也不會有大的改變。但我其實,還是想跟那些願意在孩子的教育上,有一些思考精神的家長聊聊這個話題。
  • 凌晨1點,家長群裡@老師:讓我教孩子,要你幹啥?老師悄悄退群
    相信不少家長都遇到過輔導孩子的苦惱,本來每天過的就是極其忙碌的生活,好不容易熬到下班了,卻又要為孩子的作業問題而犯難。如果是單純地讓監督和檢查孩子的作業還好說,可這回老師提出的一個要求讓本就煩心的一位奶爸徹底生氣了,不惜在家長微信群裡@老師:我把孩子的作業都改完了,要你幹啥?
  • 老師把「孩子上課睡覺」照片發到家長微信群,家長:你的人品呢?
    無論是趴著睡、託著下巴睡還是打瞌睡,只要是被老師發現,就會處理嚴肅處理。輕者被罰站,重者被停課處理。更有甚者把上課睡覺照片發到家長微信群,以示警告。有一位家長因老師在微信群裡發的孩子睡覺照片而產生憤怒情緒。主要原因是,老師發的內容,引起這位家長的不滿。這位家長覺得老師不顧家長的感受,私自把孩子睡覺照片直接曝光於微信群裡,給這位家長的心理產生了傷害。
  • 「老師辛苦了!孩子就交給您了!」
    五月,各地陸續複課,多處拉起橫幅,彈冠相慶,表達的中心意思只有一個——「老師辛苦了!孩子就交給您了!」 哈哈哈,這樣的話太耳熟了有沒有——「老師,我們太忙了,真的沒時間管孩子!」 小學六年,師生一場,是多大的緣分!
  • 你以為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就萬事大吉了?這些潛規則家長一定要知道
    身邊有很多和我閨女同齡的孩子家長,非常著急想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因為孩子是年底生的,要等到將近四歲才能入園,這些家長總是抱怨說又多熬一年。孩子吃飯不好,家長們說等去幼兒園吃幾次就好了;孩子行為習慣不好,家長們說等到幼兒園老師管管就好了;孩子自理能力差,家長們說等在幼兒園鍛鍊鍛鍊就好了。
  • 這位衡中班主任的話,讓家長醍醐灌頂
    -2-在家長會上,針對一些學生家長不重視和老師溝通的現象,班主任老師建議我們看看網上流傳的一篇題為《老師不過是家長請的裝修師傅》的文章。她說,有時候老師請家長過來溝通學生的問題,還總是要感謝家長的配合。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配合老師,老師支持孩子,我們共勉
    現在不抓緊對孩子的教育,孩子可能會辛苦一輩子。正如曾國藩先生所說:「捨不得讓孩子吃苦,就別埋怨他不成器。」太慈愛的家長,管不住孩子;太心軟的老師,也管不住學生。老師也是人,也有感情,與其親近那些嚴苛他的家長和孩子,他更願意看重那些信任他、配合他的家長和孩子。作為家長,愛子心切,人皆有之。但不能過分溺愛孩子,也不能過分地幹涉老師對你家孩子的管教。
  • 教育理念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配合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現在不抓緊對孩子的教育,孩子可能會辛苦一輩子。正如曾國藩先生所說:太慈愛的家長,管不住孩子;太心軟的老師,也管不住學生。快樂教育、釋放孩子的天性,這是教育最大的騙局,正在扭曲著孩子的成長。作為家長,愛子心切,人皆有之。但不能過分溺愛孩子,也不能過分地幹涉老師對你家孩子的管教。如果家長不捨得管,老師不能管,那麼孩子的教育肯定是失敗的。教育需要嚴格且堅定的力量,所有人都需要!孩子覺得老師太嚴格,不喜歡上課,其實老師都能理解。
  • 老師孩子交給您了!請您全權教育不要事事喊家長?
    很多家長驚喜發現:開學後孩子自己更忙了,作業打卡、背誦籤名、聽寫檢查等等。最怕的是在公司忙到焦頭爛額,老師喊孩子有事,到學校一看原來是拿了同桌鉛筆不還的小事,暴躁的家長直言「老師孩子交給您了!請您全權教育不要事事喊家長?」其他家長也紛紛吐槽學校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在學校發生的違規違紀行為,不能在校在班級處罰嗎?
  • 「開學當天,別把孩子打扮太好看」這位老師的忠告,家長都該聽聽
    無論是高年級學生,還是一二年級或者幼兒園的小孩子們,家長都希望打扮得漂漂亮亮去學校,然而有的老師卻建議孩子年紀較小的家長們,開學當天別把孩子打扮得太好看。的確所有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特別精緻漂亮,在人群中能夠被人一眼就看到,家長們會費盡心思地給孩子打扮,希望在開學的時候,孩子有一個特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老師和同學們面前。
  • 教師節要不要給老師送禮?這位老師的話讓所有家長深思
    在這樣的大風氣下,哪個家長還三番五次非要給老師送禮,那簡直是在給老師添麻煩!但這事到了我老家那種小地方可就不一樣了。剛開學不久,好友就找我來吐槽:她兒子上小學,開始沒搞清楚行情,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啥也不管了。然後結局就是,孩子各種不開心,原因是在班上各種不受重視。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配合老師,老師支持孩子,我們共勉!
    現在不抓緊對孩子的教育,孩子可能會辛苦一輩子。 正如曾國藩先生所說:「捨不得讓孩子吃苦,就別埋怨他不成器。」 太慈愛的家長,管不住孩子;太心軟的老師,也管不住學生。 快樂教育、釋放孩子的天性,這是教育最大的騙局,正在扭曲著孩子的成長。
  • 家長送禮討好幼兒園老師,不如做好這四件事,老師更樂意關注孩子
    家裡三四個大人,照顧一個孩子都忙得不過來。操不完的心,放不下的心,家長們就想到送禮去討好幼兒園老師,希望孩子得到特殊的待遇和照顧。可送禮真的那麼有用嗎?老師真的會收嗎?我想真的沒必要。送禮的家長多主動溝通幾次?其實如果真有這麼傻的老師要收家長禮,略略勸家長儘早給孩子換幼兒園。因為你不知道誰比你送得多,誰又比你送得好!收禮這個事兒,老師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了。凡是有點理智的老師,都不會去收禮,所以送禮真的沒必要。
  • 小學生試卷字寫太大,被老師批註「噁心」,網友評論炸鍋了!
    她的兒子在當地一家學校讀一年級 幾天前 兒子做了一份語文期末複習試卷 並交給任課老師批改 可當單女士準備檢查試卷時
  • 家長要這3個權利交給孩子,這樣他長大後往往比你想像的更優秀
    要知道「溫室裡長不出參天大樹」,所以家長要把這些權利交給孩子自己,他長大後往往比你想像的更優秀!也可以證明孩子愛動腦筋,所以,家長當遇到孩子提問時要正確引導孩子的問題,保護孩子的探索欲望。2、給孩子大膽「做」的權利。孩子一出生就對世界充滿著好奇,什麼都想嘗試,這就是常說具有探索心的表現。比如孩子會好奇媽媽做個麵包為什麼會變大,媽媽可以在做麵包的時候,讓孩子一起參與感受麵包神奇的變化,製作麵包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