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孕事
摘要:寶寶的小手,一定不能生拉硬扯!
對年幼的寶寶來說,這個世界真是危險重重啊。
喝奶,玩耍,睡覺,穿衣服.....這每一件事都需要家長為寶寶把好安全關,要有細心,還得有耐心,容不得一點粗心。
家長一粗心,寶寶可能就會受到傷害,這一點都沒有危言聳聽。
上周末,浙江就有一位2歲的寶寶,被爸爸拉了一下手,結果手脫臼了,孩子當場疼的娃娃大哭。
爸爸還原了當時的情景:
「當時我就這麼抱著她,後來她站在地上,我就這樣拉她手,然後她就蹲下去了,沒想到,這一拉,孩子哭得更兇了,手也聳拉著不能動。」
爸爸一看被嚇壞了,立即帶著女兒到了醫院。
去醫院的路上孩子一直哭,到醫院後經家長描述,醫生判斷孩子應該是脫臼了,檢查之後,孩子確診為橈骨小頭半脫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牽拉肘,脫臼。
經手法復位,孩子的脫臼馬上就恢復了。
醫生提醒:3歲以下的孩子韌帶沒有發育成熟,韌帶還沒完全長好,所以輕輕一拉就會把橈骨頭拉出來,造成脫位。
一旦孩子發生脫臼,家長如果沒有專業知識,最好不要自行給孩子復位,平復好孩子情緒,囑咐孩子不要亂動,立即把孩子帶到醫院,讓醫生來復位。
如果手法到位,對小孩子沒有損傷,如果手法不到位,容易造成韌帶的嵌遁,像暴力復位,還容易造成再次的損害,比如說骨折。
脫臼雖然是小問題,但孩子疼是真真實實的,家長們一定要想辦法預防啊。(新聞來源:看看新聞)
因為家長的暴力拉扯,導致孩子牽拉肘的例子還有很多。
湖南長沙有一位4個月大的寶寶,因為媽媽穿衣服時稍用力拉扯了孩子的手,導致了孩子左手脫臼,孩子瞬間哭鬧不止,左手耷拉著,不能動,也不讓人碰。(新聞來源:紅網)
浙江一位三歲的寶寶,晚飯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遊樂園玩,玩著玩著就到孩子的睡點了,媽媽就叫兒子回家,孩子玩心重不肯走,一賭氣蹲在地上不動了,脾氣上來的爸爸猛得拉了一把孩子的胳膊,孩子瞬間大哭了起來,指著胳膊喊「不會動啦」!到醫院檢查,孩子被確診為橈骨小頭半脫位(脫臼)。(新聞來源:東陽日報)
浙江的陳先生下班回家,看到女兒坐在學步車裡橫衝直撞的跑,擔心女兒磕著就立馬把寶寶抱出學步車,然後牽起女兒的手練習走路,可沒走幾圈,寶寶就突然大哭起來,同時左手臂也無法動彈。送醫院檢查後得知,寶寶竟然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了。(新聞來源:浙江新聞)
在上面的新聞評論裡,好多媽媽和網友都分享了自家寶寶的經歷,心大的家長真的有很多很多啊 。
有網友就說了:拉寶寶的手一定要非常小心,不少年輕的父母喜歡拖著孩子走,還邊走邊看手機,很容易出現意外狀況,脫臼是很容易復發的,雖然是小問題,但一定要預防啊,別讓孩子遭罪。
為什麼寶寶的胳膊那麼容易脫臼?
寶寶們所遭遇的脫臼,也就是牽拉肘,是五歲以下兒童的常見的肘部損傷之一,它意味著肘部滑出了正常的關節位置。
肘關節骨(橈骨)與肘關節(肱骨)之間通過韌帶連結,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些韌帶會變得越來越結實和緊密。
但對小寶寶和嬰兒來說,他們的的環狀韌帶並未發育完全,肘關節相對薄弱和鬆弛,所以當寶寶手臂遭到較大外力的牽引,就很容易導致肘部滑出正確位置。
牽拉肘是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常見的損傷,這種損傷在5、6歲以上的兒童中並不常見,因為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骨骼會變硬,韌帶會變得更緊更厚,這有助於保持肘部穩固。
如果幼兒在摔倒時或手臂被用力拉扯,韌帶可能會過度拉伸,導致部分骨頭從韌帶下滑出。
在大多數情況下,肘部被拉傷的孩子在被突然拉傷後會立即哭泣,完全不用受傷的手臂。
家長這些不當的姿勢,都可能導致牽拉肘,千萬得小心了。
(圖片來自網絡)
①突然拉起孩子的手。比如說寶寶快摔倒時家長猛拉孩子一把,或是拉著孩子的一隻手邊走邊跑。
②穿衣不當。給寶寶穿衣服時,用蠻力拉直寶寶的手臂,特別是冬天,衣服一層有一層,稍微一用力,脫臼可能就發生了。
③拉著孩子的手甩動。爸爸媽媽一人一隻手,拉著寶寶蕩鞦韆,好溫馨的畫面,但這個姿勢對孩子來說很危險,絕對要禁止。
④抓住孩子的胳膊讓他走得更快。單手提著孩子走路,或是拉著手上下臺階。
這些情況也可能導致牽拉肘:
●孩子在跌倒時用手支撐自己。
●孩子翻身時壓住手臂。
女孩比男孩患牽拉肘的可能性稍大一些,因為女孩的韌帶沒男孩結實。
牽拉肘的主要症狀是孩子移動手臂時疼痛,牽拉肘會導致劇烈疼痛,但沒有腫脹、瘀傷或其他嚴重損傷的跡象。
孩子們很堅強,但有時候也很脆弱,家長在照顧寶寶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力度。
寶寶出現牽拉肘,家長們應該怎麼處理呢?
牽拉肘發生時,為了減輕疼痛,孩子會拒絕使用手臂,孩子會任手臂保持自然垂立,肘部可能略微彎曲,手掌可能轉向身體。
不要試圖去拉直孩子的手臂或將肘部移回原位。如果你這樣做,孩子會反抗,你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劇烈的疼痛,即使沒有腫脹,也可能是骨折的跡象。如果你的孩子肘部受傷,請立即帶孩子就醫。
治療取決於孩子的年齡和整體健康狀況。醫生將對孩子進行檢查,確保骨頭沒有斷。通常不需要x光來診斷。
醫生會使用一種叫做「復位手法」的方法來把肘部放回正確的位置,在這種方法中,醫生握住孩子的手腕和肘部。然後醫生以特定的方式小心地移動手臂,直到肘部重新回到原位。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你可能會聽到「咔嚓」一聲。
這個過程可能會有短暫的痛苦,孩子會哭幾分鐘,但大多數孩子可以在10到15分鐘內使用手臂而不感到疼痛。
牽拉肘很少需要手術,如果第一次復位沒有成功,可能需要兩到三次才能把肘部放回正確的位置,如果肘部拉傷無法復位,或者復位後孩子仍然無法使用受傷的手臂,就需要進行X光檢查,以檢查其他可能的損傷,如骨折。
手肘拉傷如果處理及時適當,不會對孩子造成任何長期的傷害。
預防大於治療,牽拉肘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預防的,做好這些,可以幫助寶寶遠離傷害。
●如果出現牽拉肘,立即尋求醫療幫助,因為肘部錯位的時間越長,恢復原位就越痛苦和困難。
●肘部拉傷不會對孩子造成任何長期的傷害。
●不要拉孩子胳膊或手腕抱起他們,也要教別人抱孩子的正確方法。
●不要拉扯孩子的手或手臂。
●永遠不要牽著孩子的手或胳膊催促他們走快點,跟著孩子的速度慢慢走。
●如果孩子突然跌倒,不要牽他單手往上提。
●喊寶寶起床,不要只拉寶寶的一邊胳膊。
●不要大力和孩子們玩拔河遊戲。
●給寶寶穿衣服時,不要生拉硬扯,不要一隻手抓孩子手腕,一隻手穿脫。要兩隻手慢慢為孩子穿上拖著脫下衣服,特別是冬天比較厚重的衣服,動作一定要輕柔小心。
●學走路的寶寶,家長不要牽著孩子的手用力往上拉,要配合孩子的身高。
●不要讓年幼的孩子單手提過重的東西。
●曾經有過牽拉肘的孩子將來更有可能再次出現牽拉肘,所以在生活中更要格外注意。
●孩子不小心摔倒的時候,家長會本能就會去拉孩子的手臂,最好的方法是馬上蹲下來抱住孩子或者拖住孩子的腰間,或者拉孩子衣服的中心部位。
牽拉肘雖然不是大問題,但寶寶手肘脫臼次數過多,容易形成習慣性脫臼,甚至還會影響其韌帶和骨骼的正常發育,所以一定要做好預防措施,不要大意。
一定要記住:不要過度拉扯孩子的手臂,對孩子們來說,根本就不要很大力氣就可能造成傷害。
參考文章
https://www.rch.org.au/kidsinfo/fact_sheets/pulled_elbow/
https://www.webmd.com/children/nursemaid-elbow#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