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俗人,很喜歡說俗話。
冒昧的問上一句戳心的話,今天你賺錢了嗎?
如果你不愛聽,那我就再問一句。除去工資之外,你還有收入嗎?多少錢?
不用自己工資的話,你的收入,能維持正常生活嗎?
哈哈,是不是更扎心了?
什麼?你已經很努力了,但是卻賺不到錢!
目標、方式和方法都錯了,再努力也沒用啊!
淬不及防的疫情,可謂是大殺四方,徹底攪亂了我們的生活。平日裡按部就班的我們,突然斷了收入來源,生活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
房貸、車貸、花唄、信用卡、取暖費、物業費、電話費、房租水電等費用,全都沒有著落了。該怎麼辦?等死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
因為收入渠道單一,因為沒有給自己留後路。怎麼辦?錯了就得改!
同樣都是人,有些人受到疫情的影響就很小,因為他們有副業。即使不靠工資,收入也都在萬元以上。即使失業了,人家還有收入,自然不會懼怕。
老沈,80後,超市員工,月工資3500元左右。表面上普普通通的一個人,實則「內功深厚」。老沈的工資,已經2、3年沒動過了。不是他忘記取了,而是他還有其它收入。3年前跟我搬運文章,每天晚上7點幹到24點做,堅持了整整3年了,平均月收入1萬以上。在一座小縣城,5000塊錢足夠支撐一家人老小的生活了,剩下的5000多塊錢,也都存起來了。這邊本身就有結餘,工資就更沒必要動了。
曉蕾,90後寶媽,私企職員,月工資4000左右。她是同事裡面收入最少的,卻是穿的最好的。大家都很納悶,她的錢是哪來的。其實大家不知道,她除了正式工作之外,她還一直在搞副業。最近2年在跟我搞的小視頻,平均月入2萬左右,足夠她消費了。
老黃,小企業中層管理,月收入7000左右。這次疫情,公司倒了,老黃失業了。房貸、車貸、一家人花費都需要錢。硬撐了2月,就捉襟見肘了。在公園遛彎的時候,老黃就非常鬱悶。為什麼老瀋河曉蕾家的收入都不如他,反而過的非常滋潤呢。
其實老沈、曉蕾、老黃和我,我們都是老同學,彼此都認識很多年了。雖然我們常在一起,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老瀋河曉蕾跟我做副業這件事,都是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別的同學都不知道。大家都知道,同學之間就算關係再好,也還是有秘密的。不光是他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樣。
在很多時候,我們往往不喜歡讓人們看到我們努力的樣子,而是想讓大家看到我們成功時的狀態。老黃這次問我了,我才偷偷告訴他。老黃雖然工資高,但是沒有副業支撐,一旦失去了收入來源,自然就會陷入困境。如果我們有一份副業,自然就不會茫然失措。
無論我們是誰,無論我們收入如何,我都建議大家搞一份副業。它表面代表著一項收入,其實也是我們避險的基礎。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有一份副業收入,能夠支撐我們的日常開支,原有的工資都能存起來,即使遇到再大的風險,我們也都不會慌張。
沒有副業收入,或者收入渠道單一的人,是受這次疫情影響最嚴重的人。我們做人就要拼,但不要把所有的目標和經歷都用到主業上,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去做一份副業,讓自己實現多渠道收入。主業能賺錢,副業也能賺錢,多條腿同時走路,我們才能走的更遠。
——我是王叔,專注副業10年的自由職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