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講的都是小孩子的調理,今天也來講一下小孩子厭食不吃飯。
這個厭食是指較長一段時間的食慾減退或消失。
厭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有的小孩是由於只吃糖果之類零食,對家庭的有營養的正餐不感興趣,長期下去對小孩的生長發育有影響,要改變這飲食習慣。
有的小孩是由於暴食而傷及脾胃造成的,有的是後天脾胃虛弱,脾運化失司,無食慾。
有些小兒厭食是由於某些消化道疾病造成的,如急性胃腸炎,引起消化液分泌減少,亦會出現厭食。
也有一些小孩由於服用一些抗生素,造成厭食。當然也有一些是疾病引起的,如肝炎、甲狀腺功能低下腎病、某些維他命缺乏等。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體內鋅的缺乏可影響食慾和消化功能。
長期厭食不愛吃飯的小朋友可出現面色少華、形體消瘦、煩躁不安。由於長期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影響小兒的營養發育。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這種不愛吃飯的情況稱「納呆」、「惡食」等,認為本病是由於各種因素引起的脾胃功能失調所致。
若脾胃素虛、運化不健、納運無權,則納谷不香,便溏乏力。
脾氣不振,脾失健運,脾胃不和,則口不知味,不思飲食。
日久氣血生化乏源,則面少華色,體重不增,脾不散精,肌膚失潤而形體消瘦。
中醫可以針對不同厭食的不同證型進行中藥調理。
1.對於脾胃虛弱、食滯腸胃者,可用和胃進食飲和胃消食、健脾助運。
神曲、山楂、炒麥芽、法半夏、茯苓、陳皮、炙甘草、木香。可以配一些骨頭來燉。
山楂
2.脾氣虛弱伴有乳食停滯者,可採用思食方健脾和胃、消食導滯。
主治小兒厭食或食不知味、腹脹、大便酸臭。
生黃芪、白朮、白茯苓、木瓜、石斛、谷芽、神曲、冰糖。
白朮
3.脾虛兼積滯者,採用淮曲散治療。此方有溫中健脾、益胃啟食之功。
主治小兒不思乳食、面色萎黃、胃脘脹滿、偶有嘔吐唇舌色淡、苔白厚膩等症。
淮山藥、酒糟曲、茯苓、丁香。
好了,今天的疾病科普就到這裡了,歡迎一起每日打卡,學習中醫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