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3日訊(記者 李丹)濱江綠道旁的玻璃木屋,不時傳出朗朗讀書聲;每天經過的老街盡頭,隱藏著百歲高齡的舊書閣;遊人如織的古鎮小巷上,同樣有一處安靜閒適的閱讀空間……那麼,在大大小小的街道中,哪些獨具韻味風格,稱得上是城市樣板級的閱讀主題街區呢?為了尋找最具書香韻味、最具人文氣質、最有天府底色的閱讀主題街區,進一步推動書香成都建設,今年7月,經過長達數月的精心籌備,成都市委宣傳部特別策劃推出了2019「書香成都——十大閱讀主題街區」評選活動。
活動申報通道一經開啟,立即引發參與熱潮,全城各大書香濃鬱的街區按捺不住,紛紛踴躍報名,參與評選。全城22個區(市)縣的街道、社區共遞交申請上百份。通過對「閱讀空間」「閱讀活動」「街區閱讀人」等板塊的綜合審核,全城共有54個街區通過初選,入圍2019「書香成都——十大閱讀主題街區」候選名單。3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市成華區獲悉,此次評選,成華區共上報4個街區,經過十三天的網上點讚投票,成華區和麗路街區、怡福路街區、下澗槽街區入選成都市十大閱讀主題街區前十。成華區三條街區共獲近40萬點讚數,保和街道和麗路街區以149744點讚數當選第二名,桃蹊街道怡福路街區和二仙橋街道下澗槽街區位列點讚數第四名和第十名。
和麗路街區
和書屋裡有個親子閱讀中心
和麗路文化活動中心的「美育中心」分為「和咖啡」「美趣讀」「和書屋」「美課堂」「合文創」「美藝匯」六大板塊,以「閱讀+美育+文創」的方式,不斷提升居民的綜合素養。並且連結成華區圖書館,實現圖書統借統還;打造了兒童繪本閱讀區,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引入了未知堂開展手工手作文創活動。
而和美社區的「李丹書屋」就位於和麗路文化活動中心。「李丹書屋」不僅提供圖書借閱,還會不定期組織親子閱讀指導、親子手工、公益故事會等活動。家住富麗東方的和美社區黨委黨員李丹常年倡導親子閱讀,曾自掏腰包租下小區休閒空置房屋開設「李丹愛心書屋」,免費帶領轄區居民開展親自閱讀活動。保和街道黨委在得知此事後,將「李丹愛心書屋」的影響從小區擴大到社區,黨員志願者隊伍不斷擴大。如今,「李丹愛心書屋」正式更名「小步讀書匯」,每周三在和美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開展兒童公益閱讀活動,累計開展276場,累計服務小讀者40000餘人。
「只要禮拜三,無論我們多忙,我們都會放下手裡的事,帶著孩子來參加故事會。」家住和美社區萬科魅力三期的葉森告訴記者,當得知社區有這樣一個親子閱讀活動後,他和妻子果斷過來考察了情況,在試聽了一次後,就給孩子報名了。而且在和麗路文化活動中心還有其他的手工課和美術課,選擇很多,活動也很豐富。
每周三晚的公益讀書會,李丹堅持做了9年。「只要我們辦讀書會,每期都會有讀者來。」李丹介紹,9年時間,愛心書屋從幾百本書的規模發展到現在近1萬冊繪本,讀者從以前的幾個發展到現在的幾十個。李丹從繪本中汲取靈感,為閱讀中心取了一個新名字——「小步」,意為「父母陪伴的一小步,正是孩子成長的一大步」。
怡福路街區
「毛邊書局.桃蹊書院」體驗不一樣的書院文化
桃蹊路街道的怡福路街區與毛邊文化藝術活動中心合作,依託「毛邊書局.桃蹊書院」這一藏書十萬餘冊的高品質閱讀、創作文化場所,開展「蝶變怡福.書香怡福」以文化人全民閱讀系列活動,積極倡導「一本好書、一杯清茶」的健康生活方式。
8月30日,為期5天的奧本辛斯/倫敦大學學院巴特萊特建築學院DPU夏季工作坊在「毛邊書局.桃蹊書院」落幕。來自倫敦大學學院巴特萊特建築學院的不同國家、不同職業的幾十位外國友人針對成華區怡福社區、雙橋420生活區和建設路,探索老舊院落改造方案,在理論和實踐上針對老城市關於城市有機更新工作給予指導。
自2018年10月揭牌以來,「毛邊書局.桃蹊書院」廣邀省、市各大名家前來講學,開展各類講座50餘場,受益群眾達3000人次;舉辦特色展覽4次,群眾參觀展覽5000餘人次;舊書交易近萬冊,舊書交流近2000冊;開展閱讀推廣活動4次,參加閱讀推廣活動近2000人次;圖書通借通還8600餘冊,辦理通借通還1600人,書院閱讀流量近30000人次,一度成為文人墨客、社會名流和轄區居民的書香殿堂、雅聚之所。
傅天斌老師就是這間「毛邊書局」的創始人,從98年打造「毛邊書局」以來,已過二十載,在這二十年的時間裡,從「毛邊書局」流通到世界各地書友手上的書已有百餘萬冊。很多書友都會自發來到毛邊書局參加各類讀書活動。一位住在「毛邊書局.桃蹊書院」附近的候姓大爺就是這裡的常客,他對我說,年輕的時候就喜歡看書,三年前從報紙上得知有「毛邊書局」這一消息,自己從那時起就成為了「毛邊書局」的忠實書粉,自己不定期就會來淘一淘自己年輕時看過和沒看完的書,每每翻到這些泛黃的舊書,他都覺得自己翻閱的不是書,是自己的年輕時的歲月,是那段風華正茂的時光,在這裡能尋找到自己年輕時的氣息。
下澗槽街區
「鄰裡月臺」記錄二仙橋變遷印記
二仙橋街道的下澗槽社區位於以前的成都機車車輛廠,社區裡的居民大都都是以前成都機車車輛廠的工人和家屬,對機車文化有很深厚的情結。2018年成華區結合下澗槽轄區特色的機車文化,以月臺為造型設計,打造出了以機車文化元素為主題的公共閱讀和活動空間——「鄰裡月臺」,其中共藏書6000餘冊,圖書捐贈和漂流300餘冊。
下澗槽街區目前對轄區的資源進行整合,打造特色街區共享閱讀空間。目前引入成華區圖書系統與咖啡館,建設成華區圖書館「鄰裡月臺」分館,打造咖啡文化圖書閱讀空間;並引入下澗槽社區兒童之家,建立青少年兒童閱讀空間與圖書漂流空間,每周開展主題閱讀活動,周參與人次達500人次。不僅每周有主題閱讀活動,還有每月歷史文化、地名文化、「二仙印象社區故事館講座」等特色文化活動,豐富居民們的業餘文化生活。
「我們還通過收集居民關於成都機車車輛廠的老舊照片,製作了一本《機車印記》的圖文書籍。」下澗槽社區主任程進表示,打開這本書,成都機車車輛廠幾十年的流金歲月曆歷在目。而且每周的「二仙印象社區故事館講座」居民們參與度非常高,居民自發組織讀書會等活動也得到了社區居民的高度點讚。
「以前我們這裡想坐著看會書,都找不到安靜的地方,現在在『鄰裡月臺』裡隨便找一個角落看看書、寫寫字,一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家住機車車輛廠的退休職工刁大爺告訴記者,「鄰裡月臺」現在是社區人流最多的地方,而且各式各類的讀書活動很多,給像他們這樣的退休人員提供了一個絕佳的閱讀場地。
根據本次「書香成都.十大閱讀主題街區評選」規則,人氣點讚分數佔比總分數的40%,點讚結束後,由作家代表、高校專家、市民代表等組成的評審團,將走訪候選街區,進行實地評選,點讚分數與實地評選分數的總和即為最終得分。而最終得分排名前10的街區,即為2019「書香成都——十大閱讀主題街區」。
最終獲選的街區,不僅將獲得專項授牌,在指定區域安裝「書香成都——十大閱讀主題街區」榮譽標識體,還將獲得街區「閱讀+」空間打造特權,成為蓉城首批標杆性閱讀地與城市文化新地標。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