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科普|椿樹:一木歷春秋 一葉滿乾坤

2020-12-22 騰訊網

椿樹,是有歷史的樹,有1800萬年前的古生物化石、5000年利用歷史和4000多年栽培歷史。椿樹,是有文化的樹,被稱為「長壽樹」和「父親樹」,中國有近百篇吟詠它的詩詞。椿樹,是有故事的樹,不管尋常百姓家,還是王公貴族家,都有它的身影。椿樹,是有價值的樹,它有食用、材用、藥用、油用等無限價值。歲月悠長,中國人的生活中流淌著濃濃的椿樹情懷。

椿樹是楝科香椿屬樹種的統稱,全世界種類有14種。我國椿樹種類主要包括香椿、紅椿、紫椿、毛紅椿和紅花香椿等,均為高大挺拔的喬木。其材質好,赤褐色,紋理整齊交錯,美觀大方,為上等的家具、裝飾、樂器等用材,被譽為「中國桃花心木」。其中香椿嫩芽可作蔬食,在我國有悠久的食用歷史。

古人稱椿為「杶」。「杶」字從木從屯。《易·序卦》曰:「屯者,物之始生也」,所以椿有萬物初生之意。椿=木+春,木和春兩字都有新生的意思,木逢春又發芽,幼芽萌發性強,生長迅速,因此椿是活力與生機的代表。椿樹在鄉間地頭隨處可見,樸實無華,從不與桃花、梨花、杏花爭豔,默默地給人們帶來縷縷清香和絲絲鄉愁。

香椿芽是有營養的「樹上蔬菜」 許啟文攝

上下傳承五千年

椿樹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古籍《禹貢》《左傳》《山海經》均有記載。先秦古籍《山海經》中有「成候之山,其上多櫄木」的記載,櫄木即為香椿。《莊子》逍遙遊中記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這充分說明椿樹在我國的栽培歷史距今至少在4000年以上。

早在漢代,民間的食椿習慣就已遍布大江南北。宋代蘇頌的《本草圖經》有「椿木實,而葉香,可啖」的記載。明代徐光啟將香椿作為救飢植物載入《農政全書》,明清以後逐漸形成栽培、生產。

椿樹是十大庭院綠化樹種之一,種椿樹意寓著家庭春(椿)光明媚,幸福吉祥。山東省鄒縣的前後瓦屋栽培香椿歷史悠久,當地民間廣泛流傳「漸興的蘿蔔,沙河頭的瓜,前後瓦屋的香椿芽」。千百年來,祖先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全都濃縮在居住的小院裡,安然親切地傳遞著傳統風俗和鄉土文明。

由於我國栽培和利用椿樹的歷史悠久,一般認為椿樹起源於中國,但學術界也有爭論。山東省臨朐縣和雲南省臨滄市發現的圓基香椿化石,充分說明早在1800萬年前和約1160萬年前,我國的北方、西南地區就已經有椿樹生長。

椿樹文化世代衍

自古以來,椿樹常常被視為長壽的象徵,後人常用帶「椿」的詞語來形容福壽綿延,稱高齡為椿壽。唐代白居易《齊物二首》,「椿壽八千春,槿花不經宿」,杜甫的《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但求椿壽永,莫慮杞天崩」,蘇東坡的《內中御侍已下賀皇太后冬至詞語制》有「願先柏灑以稱觴,更指椿年而獻壽」等的詩句。這些詩詞中以「椿齡、椿壽、椿年」為祝辭,祝福男性長輩健康長壽。古人喜歡直接用「椿」來比喻父親或其他長輩,以「椿庭之恩」來表達父親的養育與教誨之恩,所以椿樹也被稱為父親樹、長壽樹。古人又喜歡將母親形容為「萱草」,漢朝牟融《送徐浩》詩云「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滿頭」,明朝湯顯祖於《牡丹亭·鬧殤》中說:「當今生花開一紅,願來生把萱椿再奉」,因此「椿萱並茂」常用來形容父母健康長壽。

椿木被譽為「中國桃花心木」 雷德根供圖

臭椿不是「椿」

在山東、河南、山西等地也有稱臭椿為椿樹的說法,民間更是奉臭椿為「樹中之王」。這得從一個典故說起。相傳西漢末年,劉秀被王莽打得大敗,人困馬乏,又飢又渴。逃到一片桑樹林,看到紫紅紫紅的桑葚就吃了個飽。他對桑樹說:等我得了天下,就封你為百樹之王。等到劉秀稱帝後,為報答桑樹的救命之恩,就命大臣去封桑樹為王。大臣看到臭椿樹上接滿了果果,誤認為這就是救命的桑樹,就封了臭椿為王。這正是桑樹救駕,臭椿封王,氣得桑樹破肚腸的故事。

其實,椿樹是指楝科香椿屬樹種,臭椿是苦木科臭椿屬樹種。椿樹和臭椿兩者外形極為相似,故有不少人將它們混為一談。在我國古籍中「椿」常與「樗」並提,《植物名實圖考》在匯釋時也以「椿、樗」為同一條目。李時珍《本草綱目》木部·椿樗釋名香者為椿,臭者為樗。

蔬菜佳品屬椿巔

香椿為椿樹中唯一可以食用的樹種,被稱為「樹上蔬菜」,又名椿天、椿巔、椿芽、椿頭樹、紅椿樹等。自古以來,椿芽被當做是上等蔬菜。不僅風味獨特,誘人食慾,而且營養價值較高,富含鉀、鈣、鎂元素及人體必需胺基酸,蛋白質含量高於普通蔬菜,抗氧化能力也位於蔬菜之首。早在漢代,食用香椿就已經廣為普及。到唐朝,香椿曾與荔枝一起作為南北兩大貢品。安徽省太和縣的黑油椿歷來作為貢品,每到穀雨季節,驛者馱著上等香椿,馬不停蹄奔向長安。

在民間,香椿的食用方法非常多,流傳至今的諸如香椿炒雞蛋、香椿拌豆腐、香椿煎餅,還有將香椿切碎與泡開煮熟的黃豆拌成香椿豆,等等,都是十分美味的食物。不過,食用香椿也要適當、適量。香椿本身含有一定量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因此食用穀雨前最鮮嫩的椿芽為最佳,並且下廚前應當在沸水中焯上一分鐘,減少其中的亞硝酸鹽。

綠色保健純天然

椿芽不僅營養豐富,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古代民間流傳著「常食椿巔,百病不沾,萬壽無邊」的說法。用香椿製成的香椿散,是一種中醫方劑,主治噁心、吐酸水、不思飲食。世界歷史上的第一部藥典《唐本草》稱香椿「主治症疥,風疸」。成書於五代時期的《日華子本草》指出,香椿能止洩精尿血、暖腰膝、除心腥痼冷、胸中痺冷、痃癖氣及腹痛等,食之肥白人。明代李時珍則在《本草綱目》中再次明確指出了「香椿葉苦、溫煮水洗瘡疥風疽,消風去毒」的保健醫藥功效。清代《陸川本草》認為香椿能「健胃、止血、消炎」。民間用它治痔瘡出血、跌打腫痛、食欲不振。安徽太和地區一帶的人如遷離本土,總要隨身帶一些幹香椿,如遇水土不服,用它泡茶飲可緩解。有些地方還常使用香椿子配肉一起燉煮之後,喝湯吃肉,能夠有效地治療風溼性關節炎和一些關節疼痛病症。

椿樹綜合開發利用價值 雷德根供圖

材質優良惹人愛

在上古時期,椿樹即以「佳木」被先人利用。椿木不僅材質厚實,花紋細密自然,氣味、顏色也很上檔次。因其顏色、紋理、硬度跟桃花心木很相似,國際上普遍認為椿木能與桃花心木媲美,所以將椿木譽為「中國桃花心木」。

椿木用途廣泛,在古代沒有冰箱的年代,使用椿木製作成菜盒,放入食物之後,能夠起到保鮮的功效。成書於2000年前的《左傳·襄·十七》中有「孟莊子斬其橁,以為公琴」,橁為椿,這說明我國古代經常使用椿木作為製作木琴的材料,在樂器製作中廣泛採用。傳說八仙之一呂洞賓在單州賽仙臺謫居時,常以椿木為枕,把它視為靈木。使用椿木製作的家具,木材散發自然的芳香,而且耐腐蝕和蟲蛀,直至現在椿木依然是上等的木料。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椿木也被加工成各種現代用品,比如木桶、樓梯扶手、裝飾面板、鋼琴琴板,以及各種工藝品、手鐲、手串等。

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

椿樹兼具較高的材用、食用和藥用價值,近幾年,我國各地積極推動椿樹種植髮展,至2018年,我國椿樹栽培面積200餘萬畝,年產椿芽約1萬噸,年產椿木約100萬立方米,年產值超100億元,推動了種子生產、苗木種植、椿芽深加工、木材加工、鄉村旅遊等一二三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就業人數達300餘萬人,從業人員年均增收2萬元以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成效顯著。

四川、陝西、山東、安徽等產區政府均制定了相應的椿樹產業發展規劃,企業和社會力量也紛紛介入椿樹產業,已形成覆蓋良種種苗、高效栽培、加工利用、產品研發、市場營銷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通過產學研結合,各地已開發出凍幹椿芽、香椿醬和芽苗菜等產品。香椿種子含油率可達36%,其營養和藥用價值較高,已研製出精油、食用油產品。香椿紅茶、蒴果工藝品和凍幹椿芽等已經作為外貿土特產出口創匯。目前,菜用椿矮化密植和反季節大棚種植技術日趨成熟,已發展成為見效最快、畝產效益過萬元的經濟林,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促進國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作者 劉軍 博士,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副研究員,國際林聯楝科工作組副協調員,研究方向為椿樹種質資源保育及遺傳改良。姜景民 博士,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林學會林木遺傳育種分會常委、樹木引種馴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林學會林木種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研究方向為林木種質資源收集評價。賈興煥 碩士,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綜合處處長。編輯 王強)

相關焦點

  • 椿樹上長出青菜葉 專家:疑是生理性病害
    市民李先生反映:昨天上午,有市民在荒地上挖野菜時,被一道院牆旁的一棵椿樹驚呆了,發現這棵樹上竟然長出了青菜葉。記者核實:這棵椿樹位於鄭州未來路與福元路交叉口東南角的一片荒地上,昨天上午,家住附近的一位市民,來到這片荒地挖野菜,發現椿樹枝頭上「頂」了棵青菜(如圖)。很快,周圍市民都來圍觀。不少白髮老人均稱,從未見過這種「奇觀」。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棵1米多高的小椿樹樹枝上有一撮油光水亮的青菜。青菜看上去和上海青相似,橢圓形葉子,還有白色菜幫,表面光滑。
  • 盂縣:古貌新風 畫境鄉村 椿樹底
    黃河新聞網陽泉訊(記者邵國寶)在氣勢磅礴的太行山與神秘祥和的五臺山交界處深藏著一個古老而秀美的小山村——它就是盂縣梁家寨鄉椿樹底村。椿樹底村南距縣城60公裡,地處牛道溝中段。椿樹底村早在明朝時期就立村,歷史悠久而源遠,人文厚重而廣博,村落別致,民風淳樸,物華天寶,遠近聞名。村落背靠東山,面對西山,民宅倚山而建,錯落有致,高低相間,遠看猶如掛在山間的圖畫。走進椿樹底村,街道縱橫有序,院落相連,路中藏路,院內有院,別具特色。
  • 村頭椿樹,分公母,竟然是農村婚床的最佳材料。
    村頭椿樹村頭椿樹,不是村上椿樹,因為村口的確有一棵碗口粗的椿樹。今天在鄭州的街頭,突然聞到一股花香,微微的香,又似有點臭,類似一些古怪的女人香水味道,這就是椿樹的花香。村口的椿樹上吊著一個鈴,因為挨著學校,這棵樹一直扛著這個鈴,上課、下課、預備、放學都要敲一遍的,方圓三公裡都可以聽見,而且有著明顯的節奏區分,你不用看鐘表就知道該幹什麼了。預備鈴:當——噹噹——當——噹噹,有點催促的感覺。上課鈴:噹噹——噹噹——噹噹,我總是以為在喊「快點快點」。下課鈴:當——當——當,很放鬆的感覺。
  • 【精闢】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出處您知道嗎?
    陽光一生yangguangyisheng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新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講話最後援引古詩「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新時代,新徵程,不忘初心,砥礪奮進,自有清香,化作乾坤萬裡春。天地詩心,感受習近平的「詩詞情緣」。
  • 椿樹椿樹奈若何
    ◎ 馮 娜 人類世界對植物的命名也是非常勢利的,可以在春天採葉芽兒來吃的椿樹,我們就把它叫做香椿;而枝葉不好聞又不能吃的椿樹,我們就直呼其為「臭椿」,並認為它是「惡木」。連《詩經》中被丈夫拋棄的女子,也要指著它控訴那個失德之人。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詩經 ·小雅·我行其野》),「樗」就是指臭椿樹。
  • 農村常見的臭椿樹被封為「樹王」,椿樹有何用途?
    臭椿樹的樹幹直立高大,春季嫩葉呈紫紅色,秋季紅果滿樹,因為葉的基部有腺點,所以會散發臭味,所以砍斷臭椿樹的枝幹或者撕開葉子,會有一股奇特的臭味,因此得名臭椿。臭椿樹的花的顏色是白綠色,果實為翅果,扁平膜質的翅,長橢圓形,臭椿種子一般10月成熟。
  • 文縣橋頭鎮椿樹坪村第一書記馬元春
    隴南市菸草專賣局駐文縣橋頭鎮椿樹坪村第一書記馬元春在扶貧日記上寫道。「高、遠、邊、窮」,椿樹坪村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由於長期交通不便,導致群眾思想意識保守、發展致富途徑少。馬元春還記得,2018年初次來到椿樹坪村,就被眼前的困境弄懵圈了:全村幾乎沒有一處平地,村內道路平均坡度超過40°。
  • 一葉扁舟,泛泛江湖丨私享藝術
    漁父並不是不怕被弄髒,也不是隱忍苟活,而是任心獨往,不論江水的清濁,遠離世事的風煙,淡去塵寰的是非,像一葉小舟在江上閒蕩著,優遊著。趙子昂夫人、畫家管仲姬《漁父詞》說:「人生貴極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爭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風歸去休。」其中反映的就是這種精神。
  •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我們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詞,我們一貫歡迎客觀的介紹和有益的建議,正所謂「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這一句詩,出自元代畫家、詩人王冕的一首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墨梅》。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 一葉扁舟,泛江湖
    漁父並不是不怕被弄髒,也不是隱忍苟活,而是任心獨往,不論江水的清濁,遠離世事的風煙,淡去塵寰的是非,像一葉小舟在江上閒蕩著,優遊著。趙子昂夫人、畫家管仲姬《漁父詞》說:「人生貴極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爭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風歸去休。」其中反映的就是這種精神。在中國藝術史上,人們著意將心靈活動的場所搬到了水上舟中。
  • 土鏊子「變身」電鏊子 沂蒙山區椿樹溝煎餅飄香
    新華社濟南11月17日電題:土鏊子「變身」電鏊子 沂蒙山區椿樹溝煎餅飄香 新華社記者王志在沂蒙山區山東省蒙陰縣垛莊鎮椿樹溝村,村民何慶忠家的電鏊子飛快旋轉,飄香的烙煎餅讓等候的遊客們垂涎欲滴。
  • 一紙、一木、益環保——四川蘇洵小學「一木環保」公益行動
    一張廢紙,  可能來自一片濃陰;  一份舊報,  可能來自一顆綠樹;  一本過期書刊,  可能來自一片茂密的森林  一紙、一木
  • 文山州林草局到廣南縣調研林草工作
    12月29日至30日,文山州林業和草原局一行組成調研組深入廣南縣就近期森林草原防滅火、林草安全生產、環保督察整改、林草產業發展等工作進行調研。在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廣南油茶研究所與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有關專家、技術人員及廣南縣林草局進行座談,就林草專業人才培養、科技合作創新、病蟲害防治和油茶、蒜頭果產業發展及專家工作站建設工作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分析研究困難和問題,提出工作意見建議。
  • 各地林草頭條|新疆洛浦縣:讓沙丘變綠洲
    各地林草頭條|新疆洛浦縣:讓沙丘變綠洲 2020-01-08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臨滄市林草事業實現新跨越
    原標題:全市林草事業實現新跨越 2015年以來,臨滄市各級林草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一個跨越」「三個定位」「五個著力」指示要求,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堅持不懈抓生態林草、民生林草、人文林草、景觀林草,生態建設、產業發展、森林文化、城鎮景觀建設實現新跨越
  • 書香研學,趣味環保科學——記「一木環保,書香研學」成都之行
    11月28日早8時,眉山丹稜縣丹稜二中學生準時出發,參加「一木環保,書香研學」成都之行。第一站是參觀雙流區海濱城,同學們依次參觀了海洋館、海底隧道、海洋生物保護展示區,兇猛霸氣的鯊魚、晶瑩剔透的水母、五彩斑斕的熱帶魚、憨態可掬的企鵝,以及科普問答、人魚表演等,讓同學們在領略了生態各異的生物、增長了見識的同時,還增強了保護海洋生物,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 名家散文|琦君:一花一木耐溫存
    她說:「牆邊那株高大的玉蘭花開了滿樹,下雨天謝得快,我得趕緊爬上去採,採了滿籃子送給左右鄰居。玉蘭樹葉上的水珠都是香的,灑了我滿頭滿身」……在玉蘭樹下,默默地讀著琦君散文裡這溼淋淋的句子,心頭就流淌著懷舊和憂傷的時光之水。如同瞿溪旁的那一條溪流,水清澈透亮,有一絲絲滑澀和漫漶的感覺——那些年,琦君就是這株玉蘭樹的小主人吧?
  • 社區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春山椿樹Forest Villa體驗館開放
    7月4日,在春山椿樹「Forest Villa 森之墅」體驗館開放之際,大華集團首度引入了「大地之野」教育品牌:春山自然學苑,並舉行了揭牌儀式。多年來,大華一直深耕環境地產大盤。「春⼭自然學苑」將以自然為基石,主動尋求未來需要的教育解決方案,通過開設多元化的自然課程和體驗,打開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 網絡流行語科普時間到 我讀春秋的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時間到 我讀春秋的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19-12-12 15:34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時間到 我讀春秋的什麼意思什麼梗? 大家好,我是個正(衣)人(冠)君(禽)子(獸),我只是裝個逼。
  • 省林草局成功舉辦四川林草科技論壇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驅動力」,為進一步提升四川林草科技創新能力,加強林草關鍵技術攻關,在「首屆數字國際熊貓節」期間,線上同步舉辦了四川林草科技論壇。,為四川林草科技「出點子」「謀發展」「聚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