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扁舟,泛江湖

2021-02-16 皓元植物油

一葉扁舟

文 / 朱良志

在中國文化中,漁父本來就是智慧的象徵。莊子也曾是一個釣叟,他在濮水上釣魚,楚王派兩個大夫去見他,許以高官,莊子拿著釣竿,頭也不回,說道:「從前楚地有個神龜,死了已經三千年了,楚王用非常昂貴的箱子將它裝起,藏在廟堂上,當作神來供奉。這個神龜是願意死了留下骨頭讓人供奉呢,還是寧可活著在泥中搖尾巴?」二大夫說:「當然願意活著在泥中搖尾巴。」莊子說:「你們回去吧!我要在泥中搖尾巴。」

楚辭中有《漁父》一篇,韻味悠長。屈原被放逐之後,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到他這模樣,非常驚訝,就問他:「你不是楚國的三閭大夫嗎?怎麼會弄成這個樣子!」屈原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所以我被放逐。」漁父說:「世界渾濁不清,為什麼不隨其波而揚其流?眾人都醉了,為什麼你不也去大醉一場,何苦自己弄成這個樣子?」屈原說:「我的乾淨清潔的身心,怎麼能忍心為這汙濁弄髒?我寧願葬身於魚腹,也不願意苟活!」漁父微微一笑,搖著槳走了,從船那邊傳來他的歌聲:「滄浪之水清啊,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啊,可以濯吾足。」我們不能責怪屈原的選擇,屈原消失了身體,留下精神的清白,日月也因為這清魂而更加明亮。表面看來,漁父選擇了不同於屈原的道路,但他的歸宿是一樣的,他不是讓身體當下消失,給肉體生命留下存在的理由,但精神卻指向同樣清明的路。漁父並不是不怕被弄髒,也不是隱忍苟活,而是任心獨往,不論江水的清濁,遠離世事的風煙,淡去塵寰的是非,像一葉小舟在江上閒蕩著,優遊著。趙子昂夫人、畫家管仲姬《漁父詞》說:「人生貴極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爭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風歸去休。」其中反映的就是這種精神。在中國藝術史上,人們著意將心靈活動的場所搬到了水上舟中。唐代詩人張志和,也是一位畫家,不計功名,浮三江,泛五湖,扁舟垂釣,而垂釣時沒有釣餌,不在得魚,樂在煙波,過著蘆中鼓 、竹裡煎茶的生活,自稱「煙波釣叟」。後人極贊其為人氣質,甚至將其和陶淵明相比,有「愛酒陶元亮,能詩張志和」的說法。有詩讚道:「好個神仙張志和,平生只是一漁蓑。和月醉,掉船歌,樂在江湖可奈何。」他的詩也有很濃的江湖氣味,朝朝詩思在煙波,詩中有煙波蕩漾的美。其《漁父歌》云:「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又道:「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嘆窮。」讀這樣的詩,我眼中浮現出望不盡的荷花荷葉,我陶醉在那荷塘中。孤獨的石濤,寂寞的石濤,也對這小舟感興趣。石濤有這樣一幅作品,很傳神。一人坐於舟中,身體前傾,小舟在蘆葦蕩中行。石濤有詩道:「何處移來一葉舟,人於月下坐船頭。夜深山色不須遠,獨喜清光水面浮。」石濤在漁舟中,悟出了世界的空靈廓落,悟出了人生的自由。落葉隨風下,殘煙蕩水歸,哪個汀洲不是家,哪片白雲不是友。花葉田田水滿溝,香風時系採蓮舟。一聲歌韻一聲槳,驚起白雲幾片浮?荷風蕩走了石濤的靈魂。唐代藥山大師有一弟子法名德誠,人稱船子和尚。此人有放蕩不羈之志,不願意過叢林生活,日日放浪於煙水之間,以成就心靈的清潔。他常常駕著一葉小舟,泛泛於華亭、吳江的水上。他也在船上隨緣而度,接引往來之人。有個禪師叫善會,去拜見船子和尚,船子和尚搖著小船,帶他在水中飄蕩。船子和尚忽然問道:「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釣三寸,你快說快說。」善會張口正準備說,被船子一篙撞到水中,他好不容易爬到船上,又要張口,又被船子撞到水中,善會因而大悟。他用漁父的格調,表達對禪的理解。道不可說,道在舟中,在水中,在煙波的深處,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他有些詩寫得清雅可觀:詩中浸透了人生智慧,他在煙波中思索人生的意義,隨風飄蕩,一任東西,正是禪家無住哲學的精髓。他透過迷朦的雲煙看世相,悟出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妙諦。他所詠歌的境界多麼令人神往,一竿雲影,一潭煙,拋風月,臥煙霞,空空的性靈,蕩蕩的生涯……元四家之一的吳鎮,號梅花道人,是一位畢生以畫漁父而著稱的畫家,畫史上記載他的《漁父圖》有數十幅,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上海博物館,美國大都會等都收藏有他的《漁父圖》。在那個壓抑而骯髒的時代,他也將自己性靈的天地搬到了水中,在煙波中打發自己的生涯。挈一壺酒,釣一竿風,與群鷗往來,煙雲上下,舟系月望,山光入懷,銜懷自怡,鼓為韻,這個梅花道人的梅花在水中綻開。吳鎮有《洞庭漁隱圖》,今藏於臺北故宮,圖寫太湖岸邊景色。畫依左側構圖,右側空闊一片,起手處為數棵古松,向上畫茫茫的江面,一小舟,泛泛江上,若隱若現,遠處山巒起伏,坡勢作披麻皴,線條婉轉,與挺直的松幹形成對比。水面如琉璃,突出靜絕塵氛的氣象。上有《漁父》詞一首:「洞庭湖上晚風生,風觸湖心一葉橫。蘭穩,草衣輕,只釣鱸魚不釣名。」他要做浩蕩乾坤一浮鷗,在遼闊的天際自由地翱翔。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漁父圖》中有題詩道:「目斷煙波青有無,霜凋楓葉錦模糊。千尺浪,四腮鱸,詩筒相對酒葫蘆。」圖寫一隱士在山間平溪泛舟垂釣,隱士戴著鬥笠,盤腿而坐,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突出其適意的情懷。他要表達的意思是,這裡是他的天地,是他心路最適宜展開的空間。我頗喜歡他的另外一幅作品《蘆花寒雁圖》,今藏北京故宮,此圖上也有一首《漁父詞》:「點點青山照水光,飛飛寒雁背人忙。衝小浦,轉橫塘,蘆花兩岸一朝霜。」這是秋天的景色,濛濛的江面上,蘆葦參差,隨風搖曳,一葉小舟穿行於蘆葦之中,舟中人意態悠閒,坐於船頭,仰望前方,頗有寓意。蘆葦叢上,大雁點點,再向遠方,朦朧的村落,模糊的遠山,構成一幅荒寒闃寂的畫面,傳達畫家蕭散歷落的情懷。他有多首《漁父圖》題詞,如載於《梅花老人遺墨》中的以下二詩: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是隱逸之思。世海沉浮,驚濤駭浪,他獨取這寧靜的港灣。釣名者有,釣利者有,蠢蠢欲動者有,蠅營狗苟者有,他獨好一片闃寂。繁華,富麗,誘惑,他皆棄絕,他選擇的是優遊。浮利浮名,重重束縛,哪裡有人生的自由!而一葉扁舟,泛泛江湖,心也「輕」,行也「穩」,從浪擺,任風飄,弄月吟風,呼雁對酒,靈魂的自適,性靈的愉悅,意志的充滿,詩意的飄飛,在這裡都具有。放浪江湖,哪個汀洲不是家;優遊性海,何處江山不親人!君看一小舟,出沒風波裡,那裡就是他的自在乾坤。

相關焦點

  • 一葉扁舟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一葉扁舟,扁舟:小船。像一片樹葉那樣的小船。形容船小而輕。出自:宋·蘇軾《前赤壁賦》:「駕一葉扁舟,舉匏樽以相屬。」一葉扁舟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一葉扁舟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一葉扁舟(yī yè piān zhōu) 成語釋義:扁舟:小船。像一片樹葉那樣的小船。
  • 一葉扁舟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一葉扁舟,扁舟:小船。像一片樹葉那樣的小船。形容船小而輕。出自:宋·蘇軾《前赤壁賦》:「駕一葉扁舟,舉匏樽以相屬。」一葉扁舟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一葉扁舟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一葉扁舟(yī yè piān zhōu)成語釋義:扁舟:小船。像一片樹葉那樣的小船。形容船小而輕成語出處:宋·蘇軾《前赤壁賦》:「駕一葉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 【人文素養】一葉扁舟,踽踽獨行
    [文學品味] 一葉扁舟,踽踽獨行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 一葉扁舟,泛泛江湖丨私享藝術
    一葉扁舟文 / 朱良志在中國文化中,漁父本來就是智慧的象徵。莊子也曾是一個釣叟,他在濮水上釣魚,楚王派兩個大夫去見他,許以高官,莊子拿著釣竿,頭也不回,說道:「從前楚地有個神龜,死了已經三千年了,楚王用非常昂貴的箱子將它裝起,藏在廟堂上,當作神來供奉。
  • 幼兒園:大班科學《一葉扁舟》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一葉扁舟設計意圖 「一葉扁舟」是大班整合課程《拜訪大樹》主題中的一個教學活動。在這個主題活動中,孩子們認識樹,和樹做朋友,知道樹是人類的好朋友。本次教學活動則是讓孩子在玩和樹、樹葉有關材料的過程中感知一些科學的現象,培養科學探索的精神。
  • 少兒創意美術《一葉扁舟》,海浪畫的真好看!
    課題名稱:《一葉扁舟》教學目標:小船的外形設計,海浪形成的了解水粉技法的處理問題導入*小朋友們有沒有誰去過大海?*大海是什麼顏色的?海上的風浪,指的是在風的直接作用下產生的水面波動。湧浪,指的是風停後或風速風向突變區域內存在下來的波浪和傳出風區的波浪。
  • 用一張圖證明你窮,「一葉扁舟」不算啥,圖5一天才要到3毛錢!
    這個是湯,而且名字叫「一葉扁舟」是不是很厲害?感覺應該是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才會喝這樣的湯吧?不知你們看著還有沒有食慾。用米飯做成的肉,這個也是很牛了。怎麼說呢,估計是一直都在想如何才能吃到肉,然後就用米飯做了一個肉的形狀吧。哈哈,看來這個網友是真的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呢。雙十一之後大家肯定都剁手了吧?
  • 一葉扁舟的金錢仔魚,小而鮮,鮮而美,美而樂之
    因為長得如一片樹葉,金錢仔又稱為樹葉仔,雖然小如一葉扁舟,卻渾身都是肉,除了中骨和旁邊魚鰭的骨頭以外,並無細骨,肉質非常緊實鮮美,福建沿海都有,但不常有。
  • 「靜觀一葉扁舟」千島湖雲水格精品民宿
    扁舟浮湖畔,有風便搖曳, 石子傍樹裙,依偎如初戀 。需要一個無華的場景,上演一場溫柔的邂逅。船槳被我們藝化成了屏風與擺件,配以如荷花一般挺立的「飄浮椅」,再用當地盛產的細竹編製成的網格作為吊頂,透過燈光把竹影撒向了白色的牆面,如此來表達一種扁舟浮水面的意境。在餐廳裡,我們把枯樹鑲嵌在了桌子上面,結合光影的互動,一副山林便如此。
  • 李白: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天涯淪落人李白人稱「謫仙人」,他這一生起初總以為浪漫居多,但後來才知他的一生卻是一地雞毛。明明有滿腹經綸凌雲之志,但報國無門,官最大的時候也只不過是給唐玄宗寫寫歌功頌德的詩作而已。
  • 江水,扁舟,白燈籠,少年
    一汪江水,一葉扁舟,一盞白燈籠,一個少年。江厭離站在雲夢的渡口,遠遠就看到獨自抱著隨便的魏無羨乘著一葉扁舟歸來。船上的那盞白色燈籠顯得特別刺眼。魏無羨笑著站在船頭,載他的船沒有停在雲夢的渡口,而是快速的背朝著雲夢另一個方向駛去。任憑江厭離如何大聲呼喚,魏無羨的船越駛越遠,魏無羨也沒有回頭。
  •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從「扁舟」意象看蘇軾的貶謫心態
    蘇軾筆下出現較多的則是「扁舟」意象,且看下面例子: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臨江仙》來往一虛舟。聊隨物外遊。《菩薩蠻》我夢扁舟浮震澤……明日西風還掛席。《歸朝歡》輕舟短棹任橫斜,醒後不知何處。《水龍吟》「扁舟」意象有兩個來源:一個是《楚辭·漁父》和《莊子·雜篇·漁父》中的漁父形象,是隱士的象徵,代表著超脫曠達、恬淡自適的文化內涵。先秦時代,隱士頗多,他們畏世遠遁,潔身自保,或躬耕田野,或避居山林,為後世提供了隱逸的典範。儒道兩家深刻影響並調劑著士大夫的精神世界,漁父扁舟獨釣的意象遂成為詩歌中常用的藝術典型。
  • 文壇才女:樋口一葉與蕭紅
    一位是日本明治時期的女作家樋口一葉,一位是民國時期的女作家蕭紅。    從社會時期上來看,樋口一葉比蕭紅大概早40年,她所在的年代在明治時期初期,日本從江戶時代的傳統社會轉向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社會出現一系列的劇烈變化,金錢的作用越來越大,貧窮與苦難的生活,成為樋口一葉24年短暫一生的底色。
  • 樋口一葉:僅在世24年,為何能被印在5000元日元紙鈔上?
    這對樋口一葉的成長具有很大幫助。樋口一葉雖然只是普通官吏的女兒,但她憑藉語言上的天賦,多次贏得和歌相關的比賽,成為私塾裡的魅力之星。 十八歲的時候,樋口一葉的命運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折。 父親與哥哥相繼因病去世,家道中落,失去收入來源不算,還欠下了大量債務。昔日幸福安穩的生活徹底變了樣子。 雪上加霜的是,她那位青梅竹馬的未婚丈夫因她家庭的變故而變了心,不僅悔了婚,還要求樋口一葉一家退回下聘的禮金。剛剛成年的樋口一葉,遭此打擊,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 一葉扁舟搖進芭提雅的水上市場,在這裡體驗當地的水上生活
    四方水上市場裡水路縱橫,水面上木樓別具風格,在芭堤雅四方水上市場,你可以品嘗到泰國各地的小吃,各種各樣的水果、購買各種工藝品,當然進這個四方水上市場還需坐著細長條的小船,有當地人搖你「搖」進市場時,那小船慢悠悠的搖晃,從一座座小橋下穿過,微風吹佛在臉龐,扁舟穿梭於橋亭之間。
  • 唐朝詩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一葉孤舟,承載了他一生的憂愁
    此時夜幕洗去白日的紛擾,鳥兒已經棲息,行人已經紛紛回家與家人團聚,只有孟浩人孤獨的在一葉扁舟之上,怎能不心生惆悵之情。孟浩然的愁,有天涯羈旅之愁,有功名不仕之愁。此時的曠野,蒼茫遼闊比樹還要低。天空的這輪明月,倒映在澄澈的江水中,與小舟之中的孟浩然是如此的相近,儼然相識多年的老友。低沉的不僅是蒼天,更是孟浩然的內心,此時唯有月亮才能安慰孟浩然這顆惆悵的心。
  • 編舟記:編一葉扁舟,度過文字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