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調研揭秘:實體商業「數位化轉型」到哪個階段了丨WIN DATA X中...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商業地產雲智庫

疫情期間對居民外出的限制,為實體渠道帶來嚴重衝擊,使得「數位化轉型」受到業界高度重視。

然而,究竟何為數位化轉型?實體商業在推行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遭遇到哪些難題和阻力?推行數位化轉型想要成功,關鍵因素為何?此外,推行數位化轉型,是通過自行開發,抑或藉助第三方平臺?

中城商業研究院即將發布的《2020年5-7月中國實體商業信心指數分析暨數位化轉型專題調研報告》以調研數據解答以上種種疑問。

01

中國商場數位化轉型調研分析

■ 商場推行數位化轉型的情況相對普遍,僅少部分缺乏正確認知

截至8月初,樣本商場推行數位化轉型的比重為66.5%;無推行數位化轉型的樣本商場之中,有57.6%認為是受到客觀條件限制(例如缺乏資金、人力,或對數位化轉型的專業度不足等);40.7%認為產投比太低,不符合經濟效益;此外,亦有23.7%認為無實際意義。

以上結果顯示,當前少部分樣本商場對於數位化轉型的理解程度仍有待提升,且缺乏對該領域人才的培養和吸納。此外,由於對數位化的認知不到位,因此認為推行並無實際意義,不會投入預算加以推動執行。

■ 商場數位化營銷應用普及,智能化決策仍位於起步階段

從樣本商場推行數位化轉型的類別來看,近9成應用「數位化營銷」工具進行活動推廣與促銷,主因其操作便捷,覆蓋範圍廣;此外,「在線化管理」和「數據匯聚與驅動」的應用均過半,主要著眼於提高商場運營管理效率。

至於「智能化決策」囿於所需要的技術和資金門檻較高,當前普及度較低,僅22.2%的樣本商場加以應用。

■ 數位化推行受全渠道數據整合不易與數據相關建設預算不足所制約

從樣本商場推行數位化轉型遭遇到的困難來看,有42.7%的樣本商場認為在對線上線下數據進行整合、管控時,面臨較大的困難。由於線上線下數據的分割容易形成「數據孤島」,一定程度限縮了數位化效用的完整發揮。

同時,超過4成的樣本商場認為,數據建設相關預算投入不足,是推行數位化的一大痛點。由於數位化轉型在前期的基礎設施、專業人才等方面的投入成本較高,經費匱乏恐將使得樣本商場的數位化轉型執行不到位。

■ 數位化成功關鍵:戰略先行奠定基礎,創新激發新活力

從樣本商場認為推行數位化轉型的關鍵成功因素來看,所有樣本商場一致認為,「設立清晰、可行且長遠的數位化戰略」,為成功轉型的首要因素;選擇「創新商業模式、思維方式」的比例亦高達99.1%。

此外,認為團隊的專業性,以及在企業文化中植入數位化概念重要的佔比均超8成。

同時,另有75.2%認為「以客戶為中心」十分重要,但比重相對低。

■ 商場藉助第三方搭建數位化平臺最常見

調研結果顯示,有83.8%的樣本商場在推行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藉助第三方支援。其中,「數位化平臺搭建」佔比超6成,比重最高;「數位化營銷推廣」、「數位化支付」的比重均超過5成。

商場藉助第三方平臺進行招商、選址的比例偏低、僅16.2%,主因在於項目運營方多半習慣倚靠自身積累的經驗、資源和人脈,作為招商或選址的依據,對於數位化系統容易產生抗拒的心理。然而,身處當前信息爆炸的時代,數位化系統非但不會取代其職能,而是通過降低搜尋成本,讓項目運營方得以更好的發揮自身優勢,進而提升經營效率。

02

中國連鎖品牌數位化轉型調研分析

■ 疫情迫使品牌商加快數位化轉型,客觀條件限制則為無推行主因

截至8月初,樣本品牌商推行數位化轉型的比重高達74.0%,顯示其對於數位化的接受程度與普及程度均較商場來的高,此一結果與品牌商家的業態屬性高度關聯(例如餐飲外賣、服飾電商旗艦店等),尤其新冠疫情的發生,更是品牌投向數位化轉型的關鍵推手。

無推行數位化轉型的樣本品牌之中,受到「客觀條件限制」同樣佔據首位,比重達56%;認為「無實際意義」的比例僅16%,顯示不同於商場重心在於實體渠道「場的運營」,品牌商更看重的是將商品銷售出去。

■ 業態屬性使然,較多品牌商應用數位化營銷和在線化管理

從樣本品牌商推行數位化轉型的類別來看,「數位化營銷」的應用比例最高,佔比76.1%;同時,「在線化管理」的應用比例亦高達71.8%,此應與樣本品牌商多為全國型、大型連鎖品牌有關,有助於品牌集團總部有效管理分散在各地的門店。

樣本品牌商在「數據匯聚與驅動」方面的應用佔比僅31.0%,主要受制於不同門店數據的匯聚整管難度更高。

■ 缺乏轉型戰略規劃是數據化推行最大痛點,效益顯著提高預算投入意願

從樣本品牌商推行數位化轉型遭遇到的困難來看,有54.3%面臨「缺乏數位化轉型戰略」的問題,使得經營者在數位化轉型的方向、定位及選擇等方面難以形成長期、連貫、穩定的計劃,推行進程受阻。

值得一提的是,僅21.7%的樣本品牌商面臨「數據相關建設預算不足」的困境,顯示推行數位化轉型對於品牌商的效益明顯,使得品牌商的投入意願更強。

■ 數位化成功關鍵:認為創新與戰略至關重要,但對企業文化的塑造不夠重視

從樣本品牌商認為推行數位化轉型的關鍵成功因素來看,以「創新商業模式與思維方式」最重要,佔比高達80.4%。唯有持續創新求變、推陳出新,才能更好、更快的貼近消費者快速變化的喜好,進而立於不敗之地。

數位化戰略次之,佔比為76.1%。數位化轉型並非一蹴可就,開闢線上渠道、嘗試直播帶貨、使用會員系統、普及協同辦公平臺,並不能與「數位化成功轉型」畫上等號,必須更多的仰賴清晰、可行、長遠的戰略規劃,將轉型概念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員工的腦海中,進而形成企業文化的一部分,才能確保數位化轉型的永續性。

■ 品牌商藉助第三方搭建數位化平臺最普遍,對於數位化系統的認識有待提升

根據調研結果,有97.8%的樣本品牌商使用第三方服務推行數位化轉型,其中又以「數位化平臺搭建」最為普遍,佔比達67.4%;選擇「數位化營銷推廣」、「數據分析」的比例分佔第二、第三位,比重均超過5成。

選址系統的使用僅19.6%、比例同樣偏低,除了對數位化系統的認識不足,據贏商大數據統計,開店多、跨區域、標準化程度較高的品牌,一般來說對於選址系統的需求更高,因此較適合全國型或跨區域型、正處於上升階段的連鎖品牌。

相關焦點

  • 202x年,數位化如何從結構化向知識化階段轉型?|超級觀點
    帶著觀點看商業。超級觀點,來自新商業踐行者的前沿觀察。文 | 特約觀察員 顧夏輝(子長科技CTO)編輯 | 呂方隨著5G技術的不斷發展,萬物互聯進一步得到普及,數位化也不斷滲透進企業和個人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 新基建下企業數位化轉型及技術應用調研報告
    調查分析認為,數字供應鏈已經成為現代供應鏈的發展方向,數位化不僅能擴展和探索新的經濟發展方向,還可以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國家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快速促進實體企業向數字企業轉型。圖1 企業數位化調研對象二、企業數位化轉型現狀與發展企業數位化是分階段進行,總體看來,超過87.7%
  • 年獸撞上黑天鵝,大數據看疫情下的商業危與機丨WIN DATA X 中城商...
    3、對於零售商業   短期(3-6個月)影響:   實體零售和網上零售間銷售業績的此消彼長;   上半年購物中心開業率將呈斷崖式下滑,部分城市空置率提高;   社區型購物中心相對市中心型、區域/超區域型,受到疫情的衝擊較小;   有助已成功轉型新零售(線下布局線上)的購物中心實現彎道超車
  • 洞見|數位化轉型新階段的「IT重定義」
    隨著5G、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後疫情時代遠程辦公和遠程服務的興起,數位化轉型成為企業日益關注的熱點。在數位化轉型的新階段,商業與IT信息技術的關係是否會發生顛覆性變革?企業IT功能又將被賦予什麼角色?筆者在此分享一些數位化轉型中企業IT能力與功能的思考。
  • ...年研究總結數位化轉型:僅15%用數位化創建新商業模式;一線員工...
    2014年,《麻省理工斯隆管理評論》發表了名為《數位化轉型的九大要素》的一篇文章,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不少企業就此認識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6年後,數位化轉型需要的技術和方法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者經過大量的調研更新了數位化轉型的要素,使之更契合時代狀況,更具有實操性。
  • 數位化轉型 從0到1再到100
    今年寫了很多有關數位化轉型的文章,發現數位化轉型最初只是調研機構的前景展望,之後成為了全球性的科技巨頭定義的市場目標,再到現在則成為了一個共識,那就是數位化,無論你喜歡不喜歡,這個大潮已經來了。曾經有一個讀者在後臺問過,怎麼看待數位化轉型。
  • 數位化轉型:超越商業周期的未來
    乘數模型能說明在一個生產潛能尚未發揮到極致的經濟體中,對於投資、外貿、政府稅收和開支政策等各種變動會怎樣影響產出和就業水平。作為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的投資,其變動可以視為一種對於產出的乘數化增長。事實上,政府採購、出口或其他外生的支出流動的變化,都會放大並加入到一個更大的產出變動中去。
  • 信息數位化、業務數位化與數位化轉型的本質是什麼?
    最近兩年,推動產業界和全社會的「數位化轉型」,正成為2015至2030年全球信息化發展的主線。也因此,從媒體、諮詢公司、IT廠商再到廣告傳播服務商,行業鏈條上的每個組成者,對數位化轉型的概念、目標、內涵、要素、方法的描述,讓炒作更甚的同時增加了混亂。 那麼到底何謂數位化?何謂數位化轉型?
  • 東亞研究院丨中國的數位化轉型及對亞太地區的意蘊
    它們力求在提高勞動生產率、創造商業機會並推進自由貿易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數位化轉型的主導作用,以更優質地實現亞太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和包容且安全的增長。中國作為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也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數位化轉型。
  • 史上最全的數位化轉型案例,14個行業,240個案例,選型寶整理
    11、華為將在MWC2016上分享數位化轉型實踐與解決方案12、案例分享 | 華為:構建智能製造的數位化轉型共同體13、數位化轉型案例:華為智能化鑄就商業成功14、數位化轉型的成功案例:中國民族企業華為的崛起之路15、案例分享
  • 2020中國創新成長企業100強發布:尋找數位化轉型下的商業新支點
    進入到本世紀20年代的新紀元,隨著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流量紅利見頂,技術生產力的價值再次強勢回歸。其中,最為集中體現在企業服務、人工智慧、先進位造等領域,今年這三個領域的上榜企業數量較2009增幅均超過50%。除此之外,科技的產能釋放更是滲透到醫療健康、教育培訓和消費品牌等各個商業領域。幾乎所有前沿技術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基於巨量數據處理的驅動。數據化為未來企業數位化轉型提供了良好的技術環境。
  • 數位化轉型與數位化工具及第三方數位化體系的區別
    圖片來自網絡十四五期間,政府重點將逐步轉向推動產業數位化轉型這一方向,特別是推動實體經濟的數位化轉型。但是大部分地方政府和企業並不能準確地認清數位化轉型的概念,主要的誤區有如下三點:01把信息化建設當成數位化轉型我們可以見到很多企業在談自己信息化轉型的經驗時,大量介紹公司OA系統、財務系統的情況。信息化水平提升和數位化轉型是兩個層級的事情,信息化水平提升充其量只是數位化轉型基礎的一部分。
  • 中科院戰略諮詢院與戴爾聯合發布《產業數位化轉型:戰略與實踐...
    報告還提出了當前產業數位化轉型的核心特徵,具體包括: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消費者需求成為商業模式的新動力,快速敏捷開放成為產業運行新常態,「軟體定義一切」成為產業價值創造的新抓手,XaaS成為產業數位化轉型新範式。
  • 在疫情中逆流而上的商業秘密:新經濟模式下,數位化轉型勢在必行
    長期生活在澳大利亞的人不會沒有看見過這樣一家門店,主色調是藍色和黃色,配以紅色招牌和白色字體,顏色十分醒目——這便是Chemist Warehouse在澳洲境內幾百家門店中的一家。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90%以上的零售商都蒙上了陰影,但Chemist Warehouse卻逆流而上,其上市的前景甚至比去年更為明確,最早將在今年年底上市。
  • 吉利集團數位化轉型提速,DataPipeline助力集團化實時數據採集同步...
    吉利集團大數據應用部部長王正明表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最大要求,是支持企業的精益管理與敏捷運作。而提升效率、實現信息敏捷,離不開信息化、網際網路化。在這個過程中,數據的驅動尤其重要。數據是改變的考量依據,數據驅動產品的創新、研發的質量、流程的優化及再造、新的營銷模式和商業模式的變革。藉助DataPipeline實時數據融合產品構建的集團化實時數據採集同步平臺,實現了整個集團實時數據的採集、融合與同步,為集團數位化轉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未來雙方將在更多場景進行探索,推動更多實時應用落地。
  • 數位化轉型知識方法系列之四:數位化轉型的五個發展階段
    數位化轉型共分為五個發展階段:初始級發展階段、單元級發展階段、流程級發展階段、網絡級發展階段、生態級發展階段。 數據是數位化轉型的關鍵驅動要素,不同發展階段的組織在獲取、開發和利用數據方面,總體呈現出由局部到全局、由內到外、由淺到深、由封閉到開放的趨勢和特徵。
  • 數位化轉型趨勢下資本市場分析師行業調研問卷報告
    在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一些新角色、新崗位應運而生;與此同時,一些傳統崗位也勢必會受到科技發展的影響。那麼,數字科技在研究業務上的應用,給分析師行業帶來的是衝擊、還是助力?分析師們又如何看待行業的未來?為了進一步探索行業數位化轉型過程中分析師行業的變化趨勢,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證券科技研究中心進行了調研並完成研究報告,希望與眾多讀者一起,一窺數字科技發展大潮之下的我國資本市場分析師行業。
  • 重磅丨2020中國創新成長企業100強發布:尋找數位化轉型下的商業新...
    數據化為未來企業數位化轉型提供了良好的技術環境。模式創新固然錦上添花,但技術創新賦能底層架構的技術範式不斷迭代,產能持續釋放。升維認知,降維作戰。後現代商業的進化史中,少不了的是傳統和新興兩股力量的交叉碰撞。
  • 三個字來簡要分析數位化轉型
    當然,調查也顯示專業人才和資金制約仍然是困擾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主要問題。  總的來說,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是與時俱進,不轉型則是守株待兔,轉型是為了自己掌握命運,不轉型則是把命運託付給競爭對手。當然,數位化轉型不一定成功,但不轉型遲早會失敗。因此,可以說,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始於被動成於主動,轉型的目標不是為了提升數位化水平,而是為了提升核心競爭力,獲得商業成功。
  • 上海國際商業年會,正創造一種實體商業應用語言
    想創造語言,首先要有能將不通業態轉化成同一數據的科技工具:數位化。實體商業中,「人、貨、場」三類佔據核心為止。因而將這三個板塊數位化,進而轉化成共通「商業語言」就變得尤為重要。認識至此,已經在線下建造數百家萬達廣場平臺的萬達選擇從線下逆流向上,積極擁抱科技公司和網際網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