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喜馬拉雅的節目《一步一步米國夢》聊到了潛水,也有一些朋友私信說對這個感興趣。那第一篇就聊一下潛水基礎知識。
由於我自己也不是專業選手,只是業餘選手,所以如果有描述錯誤的地方,希望老司機能指出勘誤。
潛水目前主要有三種分類,浮潛,自由潛和水肺潛水。
浮潛:(snorkeling)是帶著面鏡和呼吸管在水面不超過一兩米的地方潛水。一般適用於海面深度不超過1米的區域。主要是看看珊瑚,熱帶魚。
自由潛:(free dive)不帶氣瓶裝備,通過調節自己的屏氣,不呼吸,儘量往深處潛水的極限運動。
目前說的潛水就是水肺潛水,不是浮潛和自由潛。
水肺潛水(scuba dive)攜帶水下呼吸系統進行潛水。一般深度不超過40米。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標準95%都是PADI的潛水證,也就是說你有了PADI的證書才能帶你玩。
不會遊泳有沒有關係?沒關係。只要你不怕水,沒有天生對水的恐懼就行。遊泳和潛水是兩回事,遊泳通過肺部呼吸和四肢協調來控制你的浮力。潛水則是通過裝備來控制你的浮力。就像騎自行車和開機動車,開車的駕駛員不用擔心車輛平衡,卻要控制好方向、車速和距離。
太專業的話題暫時就不分析了,如果感興趣可以留言,我可以請專業的潛水教練來寫一篇。今天只聊玩的,證書級別主要分為open water(開放水域潛水員)和advanced open water(進階開放水域)。還有高氧暫時也不展開討論了。
一般來說ow和aow基本可以理解為駕駛員的c照和a照,a照可以去玩更深,更刺激的地方。當然如果你沒有任何證書,潛導也可以帶你下水,但是必須雙規,規定深度和規定活動範圍,基本去到的地方和看到的東西都有所限制。Ow的深度基本控制在18米以內。Aow的安全深度一般控制在30-35米。海洋大型動物,或者大型沉船,肯定在海洋比較深處的區域,所以級別越是高,看到的東西就越多。記得有一次在科隆島看沉船,船在35米的深處,ow只能望塵莫及了。
潛水基本裝備:面鏡,腳蹼,潛水服,潛水錶,呼吸系統,bcd。其他的都看得懂,bcd是什麼鬼?簡單說就是用浮力控制你下沉和上浮的那件充氣馬甲。裝備的使用、穿戴和保養在ow的教學中會有詳細介紹,考試也有。
優酷,騰訊,油管上都有ow的考試教程,如果要考證,可以在家裡先看完教程再過去,不然到了海邊潛水店還是要看幾小時的教程視頻,暴斂天物啊。
在你看完視頻,學習書本知識後,你就可以進行遊泳池封閉空間的水下活動了。這是非常重要的,在教程裡,要學習很多手勢,有安全規定、團隊默契、操作守則等。還有一些城市裡生活的朋友可能還不太了解的常識,比如海水和淡水,哪個密度更大?海水的溫度、深度和密度有關麼?下潛到一定深度之後,為什麼要做耳壓平衡,水的壓力讓體腔內的壓力失衡,導致耳朵痛,眼睛往外鼓出,這時候你該怎麼辦?面鏡在水中起霧,你該怎麼辦?
這裡強調一下水下手勢,由於在水底不能通過語言來溝通,所以只能通過手勢:上升下降、數字、方向等等手勢是水下溝通最基本的語言,這是必須要熟練掌握的。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免減壓計算和潛水計劃的制定。你的教練會教你如何計算。這是避免得潛水病的科學計算方式。
理論結束之後就是實踐操作,當你在遊泳池裡學會了面鏡排水、找回面鏡、找回配重、找回呼吸管、換備用呼吸管等等課程之後,就要在海底實施同樣的動作。這裡想要分享的是第一次往海裡跳,如果不會遊泳,估計看到底下這茫茫大海,直接往裡跳是有心理障礙的,沒關係,都有第一次。你的bcd充滿了氣,放心,跳下去兩秒鐘後,你是頭向上浮著的。和蹦極、跳傘一樣,都要有足夠的勇氣的。加油,開始你的潛水生涯吧!
剛下水的時候肯定手忙腳亂,沒事,別緊張,按照操作規範來,過陣子就會好。剛下水的興奮,緊張,你會感覺來到了他們的世界做客。
其實在潛水技術上,最重要的就是中性浮力,通過呼吸和別的調節來讓你的身體和水的密度保持一致,還有水下導航。在水下通過標識和儀器識別方向,還有當然要會看潛水錶和各種儀表:深度、方向、剩餘氣體、是否要免減壓停留等參數。在通過實踐和理論知識的考試之後,恭喜你,成為了一名合格的ow潛水員。潛水證會過幾周快遞到您家。
作為潛水標準的制定者,PADI一致致力於保護海洋,保護鯊魚,如果你有志於保護海洋,可以捐款給PADI的動保組織,PADI也會給你一張特別的潛水證,這張潛水證有別於普通的、請看我的,如圖。
初學者要帶點啥?
必配:泳衣泳褲。其他的店裡基本都有。
選配:如果你準備持續你的潛水生涯,並經常來海底世界遊覽的話,可以選配,電腦表:象拔(救生用浮力棒)、叮叮棒(水下溝通,抵禦洋流,控制浮力用)、面鏡、腳蹼、頭罩、電筒(夜潛和沉船用),防水包、水下相機。
Ps:如果你覺得呼吸器的咬嘴不衛生,你也可以在某寶買一個自己專用的,就是換起來很麻煩。個人覺得沒必要有這麼潔癖,畢竟海洋之大,海水裡一泡,什麼唾液都沒了。下圖展示一下我的配置。
下一集來聊AOW、動保和環保。
多謝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