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陳聰】
日前,作家鄭淵潔與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的矛盾讓兒童文學再次進入到大眾的視野之中。與此同時,近段時間幾則在校學生墜樓的社會新聞也頗為引人關注。
然而有網友卻發現,在一本據稱是新課標指定小學生必讀書目《裝在口袋裡的爸爸》裡,居然有「教唆」青少年輕生跳樓的情節,這引起了軒然大波。觀察者網經過查證發現,直接寫到跳樓情節的並非出自《裝在口袋裡的爸爸》,而是來自同一作者的另外一部兒童科幻小說中。
6月12日晚,微博網友@鋼筆様子 發文稱,《裝在口袋裡的爸爸》一書裡有明顯提到跳樓自殺選段。發博網友質疑,這樣的書居然是兒童必讀書目,還獲得了多位名家的推薦,「這是讀物還是毒物? 小學生適合看這推薦書嗎?」
網友@鋼筆様子 特別提醒各位家長,給孩子的買的書,一定要自己先看一遍。
據了解,《裝在口袋裡的爸爸》是由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楊鵬創作的系列童話作品,全套有33冊,暢銷十餘年,成為當代兒童文學領域中最受讀者歡迎的經典圖書之一。在這套叢書中,中國孩子眼中一向形象高大的父親,居然變成了一個小不點兒、可以裝進兒子口袋裡的拇指爸爸,故而有此名字!
網友@鋼筆様子 指出,該套叢書中出現了兩處不恰當的地方。
其中一處是,「我靈機一動,在大老鼠要撲上來的一瞬間,抓著手絹的兩個角,從窗臺上往下跳」。
據查詢,這一處出現在叢書的《神奇寶瓶》一冊中。原文講述的是,主人公楊歌在一次午休醒來後,發現臥室裡出現了一隻大老鼠,徹徹底底地嚇到了;著急忙慌之下,他僅憑著一條手絹就從家中窗臺跳下以逃離險境的事情。
我們可以看到,童話裡的楊歌落在了一個風箏上,而到此時他才反應過來,自己此前的舉動何其危險。
原文是這樣寫的,「可是,已經來不及了,一股帶著草香的風吹了過來,風箏呼的一下,離開地面,向上飛升。剛才我當作降落傘用的手絹早已從風箏上滑到了草地上,如果我往下跳的話,保不準就會摔傷。沒辦法,我只好抓住風箏的竹架子,讓風箏帶著我向天上飛。」
另外一處則是描寫主人公楊歌自小優秀,備受師長的肯定和同學們的喜愛,不過卻被誤會他的身上出現了早戀的問題。楊歌打算寫信給緋聞中的另一位主人公文娛委員白雪,傾訴自己的煩惱,「這絕不是一封求愛信,我只是想澄清事實,並傾吐出內心的感受」。
可是機緣巧合之下,這封信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念了出來。
「老師同學的誤解,鄰居的嘲笑,家長的打罵……紛至沓來」,這最終導致了楊歌選擇以跳樓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
我們可以看到,書中詳細描述了楊歌在遭受誤解時的內心感受。他認為,如果自己是一個本就不受師長喜愛的孩子,或許被誤解了也不會如何,也不會像現在這般難受。他還難過於,因為自己的草率和魯莽導致白雪同學也承受到一樣的輿論壓力。
此外,對於周遭環境的刻畫,我們通過楊歌的視角也看到了:
人們對我的印象一下子變了,一個打從系紅領巾開始品學兼優的楊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早戀、想入非非、整天在女孩子身上打主意的楊歌。
流言蜚語和冷嘲熱諷如牛虻一樣追逐著我,令我無處遁逃。
「楊歌,你真讓老師失望。」
「聽說沒有,隔壁那個叫楊歌的小子,才十六歲就和他們班一個最漂亮的女生搞對象了,親嘴、摟脖子……」
「別看他平時學習還不錯,人品可真不怎麼樣!整個一花花公子。」
「滾出去,我沒有你這麼一個不爭氣的兒子!」
……
微博網友@鋼筆様子 表示,前一處是暗喻,第二處則是直白地寫到跳樓自殺。
經觀察者網查證,寫到跳樓自殺的情節並非出自《裝在口袋裡的爸爸》,而是來自於楊鵬的另一部作品《校園三劍客·超時空小子》。這本書創作於2006年,講述的是學生楊歌突然之間擁有了多項超能力,並結識秦關博士,馴服超能力後幫助秦關博士尋找一顆失蹤已久的衛星的故事。
意識到自己擁有超能力與結識秦關博士的契機正是這一次的跳樓自殺:
跳樓後的楊歌沒有摔在地上,而是墜入到隧道之中去往北極地區,並為秦關博士一行人所救。
兩部作品均由楊鵬所著,主人公也均名為楊歌。
不過僅通過前文所述,我們可以判斷得出兩部作品的性質不同,《裝在口袋裡的爸爸》偏向於童話故事,《超時空小子》偏向於兒童科幻;受眾群體也可能有所不同,《裝在口袋裡的爸爸》適合小學階段之前的孩童閱讀,《超時空小子》更適合初高中階段,已經對我們的社會具有一定認知的青少年的閱讀。
按照網友@鋼筆様子 的說法,兩部作品被北京教育出版社緝合成一本書出版,這一說法恐怕存疑。
儘管如此,在面向未成年人出版的讀物中出現了跳樓自殺的情節,無論是明言,還是暗喻,這在社交網絡上都引起了軒然大波。
有網友認為,直接寫到孩子放棄生命、跳樓自殺,這樣的文字過於恐怖了,「孩子的心智不成熟,在碰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一旦有樣學樣了怎麼辦」。
也有網友指出,現在的兒童文學市場充斥著很多不能令家長放心的書籍。
即使是好評如潮的暢銷書、名家的作品,還是有一些情節是讓人不能接受的。
於是,就有網友據此分享了自己給孩子購買課外書時的經驗:
學校推薦的、老師推薦的不一定就是靠譜的,自己的孩子自己負責,所以最好是通讀一遍作品;不要迷信權威,不要相信名家,如果是實在沒有時間通讀的話,應該優先考慮那些經受住時間考驗的作品。
不過,也有一部分網友認為,提到學生跳樓的這一段情節還算是可以接受的,而且現在的孩子接觸的信息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所以可以相信孩子。
另有網友指出,為什麼要把死亡視之為洪水猛獸呢,長期以來不是一直苛責國內的教育缺乏死亡教育嗎?家長朋友完全可以藉此機會進行引導,培養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啊。
更有網友指出博主的貼文斷章取義:
首先,跳樓自殺的情節出自《校園三劍客》科幻小說系列,而非《裝在口袋裡的爸爸》,出現這樣的事實性錯誤,很難不讓人懷疑發博網友的動機;
其次,即使是放在《校園三劍客》這套小說中,跳樓自殺的情節「本質和車禍穿越爽文沒有區別」。
最後,這樣的行為上綱上線,其本質,與個別孩子受到動畫片的影響去做出一些危險的行為就導致這部動畫片受到諸多家長舉報,是不謀而合的。
像是有網友就這樣寫到:「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孩子應該說(是)多元的,他會知道啥能做、啥不能做,如果就是一句話就能影響到孩子去自殺,那這也有家長沒能好好疏通的關係,畢竟是家長在教育和引導孩子三觀,一切推責與書,也是教育的缺失。」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繫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