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自覺?家長做好這5條

2020-09-25 王惠文陪你聊育兒

蒙特梭利博士曾經說,他注重的是為孩子準備環境,這個環境是一個完全符合孩子的環境,無論是它的整體布局、各種設施,還是它的具體的練習的教具,對於孩子的興趣度、敏感度和他的適宜程度,都需要精心的設計,並且有科學的依據。

門市將教學區分成五大教學區。而生活、感官、數學、語文、文化、藝術這五個大區域,那同時每個區擺放都有它最適宜的位置,還會根據孩子的發展需求不斷地進行更換具體的小的教具和環境材料。比如針對四歲的孩子,一試駕就放在教具架的第一層,讓孩子隨手就可以拿得到。那麼對於兩歲的寶寶,第一層放的就是咬彈珠和顏色配對,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直觀上讓孩子對眼前的教具都能夠有足夠的信心和把握,並且能夠保持一個持久的熱情,幫助我們孩子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練習習慣。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孩子的自主性就表現出來,他們會通過自己的能力來促使自己不斷的去練習,表現自己的個性化和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


所以培養我們孩子的自覺意識,第一個重要的點就是我們家長要準備好一個有準備的環境,一個適合孩子發展發揮的環境。那麼我們蒙氏教育呢對於老師來說也是有很高的要求,我們的老師非常的關注孩子,除了他們的知識技能之外,還要關注他的心理發展,關注孩子的個性發展和他的內在發展。所以我們的蒙氏老師在具備文化技能的同時呢還要有穩重、耐心、謙虛、要有愛心,並且是真正的能夠愛孩子,同時把這份愛能夠轉化出去。這個特點也是我們家長要培養我們孩子自覺性的另一個要重視的點。

兒童的自覺性和自我意識是通過愛得來的,孩子正是因為有人愛他,所以他才能夠更自由地去發揮自己的個性。也正是因為孩子愛他周圍的環境,所以呢才能產生一種熱情和探索的欲望。在他的每一個敏感期裡,把自己呢和周圍的事物緊密地連接起來。這種愛不是一種情緒,而是一種內在的智慧。那通過愛來吸收外界的事物,並且構建自己這個愛促使孩子對環境有細緻和熱情的觀察。所以我們要想得到孩子的自覺,首先我們家長要對孩子有愛。那有愛的具體表現。就是對孩子要有信心,要相信孩子遲早會表現出真正的潛能,並且相信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有適合他的發展方向,通過適宜的鍛鍊和學習,孩子就會達到他理想的高度。那麼作為家長培養孩子還需要一定有耐心,這個耐心不光是說對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的情緒的反應和耐心,我們很多家長就說了,我很有耐心啊,我們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很擔心,這對孩子來說當然是最好的。


另外一個方面的耐心就是要耐心等待,等待孩子的生長,這樣本身的一個過程就是允許孩子既可以快快的長,也可以慢慢的長,有一種靜待花開的心態。就像我們之前說到過。寫蠟筆小新的一個動畫片裡面,蠟筆小新的媽媽雖然說非常的著急在催促小新的去上幼兒園,但是他依舊很堅持的去等,那小心早晨起來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洗臉,然後自己吃早飯,他在一邊一直都沒有伸手去幫著去做。當一個孩子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立性,發展自己的自覺性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在這個孩子的旁邊,一定有一個耐心等待他的大人,那麼只有對孩子表現出無盡的耐心,等到他成功了,你的誇獎和鼓勵都會是非常的真誠和由衷。

當孩子發展慢的時候,你的耐心對孩子來說就是巨大的支持,這也是我們家長要注意的一個點。另外一個想讓我們孩子有自覺意識的去學習,要先培養他養成好的時間習慣,今日事今日畢,一定的時間內要完成該完成的事情,這個習慣就要我們孩子從小就在日常生活當中潛移默化的被家長引導,形成這樣的習慣。那麼關於孩子自覺學習,在小學階段表現得尤為突出,我們小學生回家做作業,經常是我們爸爸媽媽非常頭痛的一件事情。


但是也正說明了自覺性並不是在小孩子到了小學階段才需要開始培養的事情,而是一個孩子在啟蒙階段就應該開始的。注意的點,五六歲幼兒園的小孩子還是處於一個比較聽話的階段的。那麼這個時候呢我。我們就開始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遊戲啊、比賽啊、小獎勵的方式啊等等,我們會讓孩子們逐漸的明白,抓緊時間做完他該做的事情,他的剩餘時間就會很輕鬆、愉快,這個好處呢要讓他早早地體驗到,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行為規範,孩子就會主動的去完成該做的事情了。那還有一個培養孩子自覺性,就是要讓孩子從小能夠承擔責任。

其實我們孩子從小都是很喜歡承擔責任的,遇到事情呢都很願意表達自己的主見、想法,並且呢能夠願意去實現自己的想法,即使出現了壞的結果,他也會說這是我的問題。那麼之所以很多小孩後來不願意承擔責任,就是因為出現了不好的結果。我們孩子就會受到嚴厲的批評,受到了苛刻的指責,那麼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感覺這個事情還是不說為妙,那他就不會再說了,也不會去承擔這個責任了,並且有可能開始推卸責任到其他人身上。


還有的時候呢孩子做得好的結果沒有得到相應的獎勵,那麼統統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對於責任感的一個擔當的問題。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家長要想讓孩子有自覺性,就是要讓孩子有承擔後果的勇氣,如果孩子不能擔當責任,他很難就會主動自覺地去做什麼事情,同時呢也就沒有失敗後的總結,也不會有成功後的快樂。那麼我們孩子就更沒有學習、生活的動力了。

這個最後你再讓他去自覺地學習,這也不太現實。另外一點,我們要讓孩子呢要知道一個結果的底線,通常這個底線是指不良結果的底線。比如說這件事情如果我們做錯了,那麼最壞的結果會是怎麼樣的呢?我們成人應該嘗試著把這些最壞的結果告訴小朋友,那麼我們小朋友心裡就有底了,他就放鬆了,做事情呢自然而然就會有尺度也有動力了。當然除了上面這五個我們家長需要重視的點之外,還有我們家長自己也要跟孩子一同進步,我們希望孩子自覺地去做什麼事情,我們家長也要自覺地、努力地去做自己的事情。如果說我們的孩子呢在一邊很努力的寫作業。


家長在那邊看手機、刷手機,我們孩子在那邊自覺地畫畫兒,我們家長在這邊刷手機,我們孩子自覺地在那邊整理衣物,我們家長在這邊刷手機。那麼這樣我們孩子的自覺性就會受到打擊。另外整體的氛圍也不是很好,因為無論想讓我們孩子學習什麼,還是想讓我們孩子自覺的去產生一個什麼樣的意願,都需要一個氛圍的培養。那麼我們家長就是營造這種氛圍的主要因素,想讓孩子自覺地去運動,我們家長也就應該有一個運動的行為出來。想讓我們的孩子呢作息有規律,我們家長就應該有一個良好的作息時間表,也不能晚上不睡,白天不起。

所有這些都會構成我們培養孩子。自覺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麼我們家長呢只要做到上面的這些點,我們孩子的自覺性呢一定會培養的非常好。

了解「王惠文陪你聊育兒」

相關焦點

  • 孩子學習一點都不自覺?家長做到這3點,孩子越來越自覺
    ,對於孩子的能不能自覺地學習這件事,家長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閒雜家長最羨慕的就是那些學習好,又上進的孩子們,人家學習好還自覺主動,自己家孩子明明學習不好也不求上進,不僅不主動學習,跟上腳步,反而還在那不以為然,拖拖拉拉,為此,家長真的是無可奈何的。孩子學習一點都不自覺?
  • 家長請注意:這件事,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自覺」
    無師自通,全國的人類幼崽都能爐火純青的掌握這項【氣瘋家長】的核心技術。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家長努力杜絕一切潛在誘惑,將書房書桌布置的單純整潔。只是沒想到,只要開始寫作業,世間萬物都是熊孩子的朋友。
  • 董卿:在教育這條路上,不能指望孩子自覺,才是對孩子人生的負責
    董卿四年級的時候就由於過於的優秀,而跳級上了中學,這都是多虧她父親嚴苛的教育。這不禁讓我反思我自己的教育方法,對孩子過於的溺愛,時常是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以為這樣子是寬厚孩子,還自以為是讓他自由的長大,其實我錯了。
  • 孩子寫作業不自覺?家長可以這樣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尤其是做了媽媽以後,遇到孩子拖拉、早上不起床、孩子太粘人、孩子不睡覺、孩子不學習.....這些時候都會瞬間點燃家長的心頭之火。幾乎每個父母都有輔導孩子的經歷,孩子自覺能力強的父母操心比較少。如果是自覺能力差的孩子,也許會讓你精神崩潰。其實我們都知道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而且對自己的身體也不好。
  • 真正聰明的家長從不會指望孩子「自覺」,看鋼琴大師郎朗就明白了
    文|西紅柿媽媽 相信很多家長看到那些超級自律的孩子,都會心生羨慕,熟不知所有的孩子,都不可能是天生自覺的。 為什麼他們最後自律自強了?其實也是百練成剛的結果,看看這一位寶媽「痛的領悟」,你就能明白了!
  • 做好這5條,孩子長更高
    1-2歲時,身高會增長10釐米左右,2-3歲這一年會增加7釐米左右。有說法「3歲前定身高」也不無道理,嬰幼兒時期是長高第一個「黃金期」。孩子的生長速度是相對恆定,平均每年長5—6釐米左右。黃金期」的階段,家長們更要把握時機做好以下幾件事:
  • 孩子明明能夠做好的,為什麼就是不自覺呢?該怎麼辦啊?
    他明明能夠做好的,為什麼就是不自覺呢……」是啊,孩子明明能夠做好的,為什麼不自覺呢?主要原因在於家長從小沒有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孩子什麼時間幹什麼,沒有目標,沒有時間觀念,加上,小孩子又容易受外界影響,分散注意力,才會導致他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生活中像這樣的孩子還不少。那麼,作為家長,如何正確面對引導孩子改變這種狀況呢?
  • 90%的中國家長都痛苦:這件事,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自覺」
    看完以下文字,我有99%的把握讓你感同身受——「這不就是我家孩子嗎?!」無師自通,全國的人類幼崽都能爐火純青的掌握這項【氣瘋家長】的核心技術。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家長努力杜絕一切潛在誘惑,將書房書桌布置的單純整潔。
  • 教育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自覺」
    當數學老師告訴家長關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課上表現時,她當時都懵了。備受打擊的是,班主任老師又告訴她一個不好的消息,孩子還有兩科期末考試不及格。孩子在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到底是靠自覺自律,還是靠父母管教和監督?其實,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想過這個問題。
  • 四川女孩遭受家暴反轉,關於孩子沉迷手機,家長可參考這5條建議
    如今,十幾歲的孩子沉迷手機,成為很多家長的心病。孩子成績一落千丈,家長還打不得罵不得,沒收手機就敢跳樓威脅。家長到底該怎麼辦?以下這5條建議和家長共勉。前段時間,「四川一女孩長期遭受家暴」的事情迅速成為熱議。
  • 懶了大半年的賴床,孩子上學後如何避免遲到,做好早起自覺習慣?
    前幾天,碰到接送孩子上下學的洋媽,由於孩子起不了早床的原因,最近幾天洋洋這孩子老是遲到,雖然說孩子還是幼兒園沒有學什麼特別重要的知識,但是這樣的習慣不僅影響不好、對孩子的心理也造成一定壓力。那麼,遇到喜歡賴床的孩子,家長該如何避免孩子上學遲到、做好早起的自覺習慣呢?
  • 暑假讓孩子做好這件事,開學甩別人一條街,建議家長看看
    反之,讓孩子做好這件事,在開學能甩別人一條街!建議家長看看~這件事就是制定暑假時間表,做好時間規劃!可能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好不容易放了長假,應該讓他自由支配時間,好好放鬆一下。可是這種看法忽視了孩子的自制力普遍不如成人的事實。一旦孩子在假期養成懶散的習慣,過慣了沒人督促就不去努力的生活,真的會毀了自己的前途。
  • 一生E本致所有家長:在教育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在我看來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於他缺乏自覺性,因此在教育的道路上,家長永遠不要單純指望孩子能「自覺」!經常聽到家長說:「我家那小子做事情總是不自覺,什麼事情都要監督他。」就拿吃雪糕這件事來說吧,早上已經吃過一根雪糕,而且保證一天之內不會再吃的。沒想到下午又看到他偷偷地躲在房間裡吃雪糕,還以為躲起來父母就不會被發現。我對她說,在教育孩子這條道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 致家長:在教育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其實,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想過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於他缺乏自覺性,因此在教育的道路上,家長永遠不要單純指望孩子能「自覺」!01 家庭教育,不要指望孩子自覺剛當班主任那會,最怕的就是家長跟我說:「孩子在家哭得厲害,不願來上學了。」
  • 自覺學習的孩子,大多父母都做到這幾點
    ,很難猜到這是一個六歲小朋友完成的吧!芷淇媽媽對此很有感觸,「都說我家孩子比較乖,聽我的話,其實是因為我們的關係很親密,一有時間我就會和她聊天,我對她嚴格,但也會給她很多自由,所以孩子比較信任我,我安排的事情她都會盡力做好。」
  • 做好這3點,孩子自覺選擇健康食物
    做好這3點,孩子自覺選擇健康食物 生活中,不少孩子常在學校食堂或外出和家人團聚時買零食。大一點的孩子也喜歡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停下來吃點心或喝飲料。這些都是孩子們練習選擇好食物的絕佳機會,但同時也是孩子們可能會被某些食物所誘惑的時候。
  • 在學習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而在學習這條路上,父母不要指望孩子能夠「自覺」。自覺是自發性的行為,但是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為他們不懂,除了本能之外的事情其它都是要通過學習才能掌握了解,並且運用。這需要家長在日常的溝通以及教育態度上保持一慣性,制定的規則一定首先需要自己去遵守,成為孩子的榜樣是一回事,另外一方面如果家長自己破壞了自己制定的規則,那麼最初制定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
  • 孩子學習不自覺怎麼辦?機智媽媽用這3招,讓孩子主動拿起課本
    這看似是孩子有拖延症,其實說到底就是不自覺。又或者家長本身離不開手機,所以孩子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從而沉迷網絡。到家長發現之後,孩子已經離不開手機了。如果父母自己不自律,又怎麼能要求孩子成為一個自覺、高度自律的孩子?
  • 致家長:在孩子成長道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夠「自覺」
    我們經常會聽別人說,自覺是一種習慣,自覺就是自律,自律就是自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為孩子不夠自覺而苦惱過,大家都或多或少的想過這個問題,在孩子學習和成長道路上,是要靠自覺還是要靠家長的監督呢?答案當然是離不開父母的監督。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家長對孩子放任自流,只能導致孩子缺乏自覺性,難以自我約束。
  • 孩子學習不自覺,家長試試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
    一說到讓孩子學習,我想大多數家長都比較頭疼,陪孩子寫個作業,能把家長氣到高血壓,每天為了督促孩子學習想盡各種方法,威逼利誘,連哄帶騙,十八般武藝齊上陣,然而孩子還是不為所動。孩子學習不自覺,家長試試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孩子會出現這種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