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博士曾經說,他注重的是為孩子準備環境,這個環境是一個完全符合孩子的環境,無論是它的整體布局、各種設施,還是它的具體的練習的教具,對於孩子的興趣度、敏感度和他的適宜程度,都需要精心的設計,並且有科學的依據。
門市將教學區分成五大教學區。而生活、感官、數學、語文、文化、藝術這五個大區域,那同時每個區擺放都有它最適宜的位置,還會根據孩子的發展需求不斷地進行更換具體的小的教具和環境材料。比如針對四歲的孩子,一試駕就放在教具架的第一層,讓孩子隨手就可以拿得到。那麼對於兩歲的寶寶,第一層放的就是咬彈珠和顏色配對,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直觀上讓孩子對眼前的教具都能夠有足夠的信心和把握,並且能夠保持一個持久的熱情,幫助我們孩子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練習習慣。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孩子的自主性就表現出來,他們會通過自己的能力來促使自己不斷的去練習,表現自己的個性化和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
所以培養我們孩子的自覺意識,第一個重要的點就是我們家長要準備好一個有準備的環境,一個適合孩子發展發揮的環境。那麼我們蒙氏教育呢對於老師來說也是有很高的要求,我們的老師非常的關注孩子,除了他們的知識技能之外,還要關注他的心理發展,關注孩子的個性發展和他的內在發展。所以我們的蒙氏老師在具備文化技能的同時呢還要有穩重、耐心、謙虛、要有愛心,並且是真正的能夠愛孩子,同時把這份愛能夠轉化出去。這個特點也是我們家長要培養我們孩子自覺性的另一個要重視的點。
兒童的自覺性和自我意識是通過愛得來的,孩子正是因為有人愛他,所以他才能夠更自由地去發揮自己的個性。也正是因為孩子愛他周圍的環境,所以呢才能產生一種熱情和探索的欲望。在他的每一個敏感期裡,把自己呢和周圍的事物緊密地連接起來。這種愛不是一種情緒,而是一種內在的智慧。那通過愛來吸收外界的事物,並且構建自己這個愛促使孩子對環境有細緻和熱情的觀察。所以我們要想得到孩子的自覺,首先我們家長要對孩子有愛。那有愛的具體表現。就是對孩子要有信心,要相信孩子遲早會表現出真正的潛能,並且相信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有適合他的發展方向,通過適宜的鍛鍊和學習,孩子就會達到他理想的高度。那麼作為家長培養孩子還需要一定有耐心,這個耐心不光是說對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的情緒的反應和耐心,我們很多家長就說了,我很有耐心啊,我們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很擔心,這對孩子來說當然是最好的。
另外一個方面的耐心就是要耐心等待,等待孩子的生長,這樣本身的一個過程就是允許孩子既可以快快的長,也可以慢慢的長,有一種靜待花開的心態。就像我們之前說到過。寫蠟筆小新的一個動畫片裡面,蠟筆小新的媽媽雖然說非常的著急在催促小新的去上幼兒園,但是他依舊很堅持的去等,那小心早晨起來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洗臉,然後自己吃早飯,他在一邊一直都沒有伸手去幫著去做。當一個孩子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立性,發展自己的自覺性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在這個孩子的旁邊,一定有一個耐心等待他的大人,那麼只有對孩子表現出無盡的耐心,等到他成功了,你的誇獎和鼓勵都會是非常的真誠和由衷。
當孩子發展慢的時候,你的耐心對孩子來說就是巨大的支持,這也是我們家長要注意的一個點。另外一個想讓我們孩子有自覺意識的去學習,要先培養他養成好的時間習慣,今日事今日畢,一定的時間內要完成該完成的事情,這個習慣就要我們孩子從小就在日常生活當中潛移默化的被家長引導,形成這樣的習慣。那麼關於孩子自覺學習,在小學階段表現得尤為突出,我們小學生回家做作業,經常是我們爸爸媽媽非常頭痛的一件事情。
但是也正說明了自覺性並不是在小孩子到了小學階段才需要開始培養的事情,而是一個孩子在啟蒙階段就應該開始的。注意的點,五六歲幼兒園的小孩子還是處於一個比較聽話的階段的。那麼這個時候呢我。我們就開始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遊戲啊、比賽啊、小獎勵的方式啊等等,我們會讓孩子們逐漸的明白,抓緊時間做完他該做的事情,他的剩餘時間就會很輕鬆、愉快,這個好處呢要讓他早早地體驗到,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行為規範,孩子就會主動的去完成該做的事情了。那還有一個培養孩子自覺性,就是要讓孩子從小能夠承擔責任。
其實我們孩子從小都是很喜歡承擔責任的,遇到事情呢都很願意表達自己的主見、想法,並且呢能夠願意去實現自己的想法,即使出現了壞的結果,他也會說這是我的問題。那麼之所以很多小孩後來不願意承擔責任,就是因為出現了不好的結果。我們孩子就會受到嚴厲的批評,受到了苛刻的指責,那麼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感覺這個事情還是不說為妙,那他就不會再說了,也不會去承擔這個責任了,並且有可能開始推卸責任到其他人身上。
還有的時候呢孩子做得好的結果沒有得到相應的獎勵,那麼統統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對於責任感的一個擔當的問題。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家長要想讓孩子有自覺性,就是要讓孩子有承擔後果的勇氣,如果孩子不能擔當責任,他很難就會主動自覺地去做什麼事情,同時呢也就沒有失敗後的總結,也不會有成功後的快樂。那麼我們孩子就更沒有學習、生活的動力了。
這個最後你再讓他去自覺地學習,這也不太現實。另外一點,我們要讓孩子呢要知道一個結果的底線,通常這個底線是指不良結果的底線。比如說這件事情如果我們做錯了,那麼最壞的結果會是怎麼樣的呢?我們成人應該嘗試著把這些最壞的結果告訴小朋友,那麼我們小朋友心裡就有底了,他就放鬆了,做事情呢自然而然就會有尺度也有動力了。當然除了上面這五個我們家長需要重視的點之外,還有我們家長自己也要跟孩子一同進步,我們希望孩子自覺地去做什麼事情,我們家長也要自覺地、努力地去做自己的事情。如果說我們的孩子呢在一邊很努力的寫作業。
家長在那邊看手機、刷手機,我們孩子在那邊自覺地畫畫兒,我們家長在這邊刷手機,我們孩子自覺地在那邊整理衣物,我們家長在這邊刷手機。那麼這樣我們孩子的自覺性就會受到打擊。另外整體的氛圍也不是很好,因為無論想讓我們孩子學習什麼,還是想讓我們孩子自覺的去產生一個什麼樣的意願,都需要一個氛圍的培養。那麼我們家長就是營造這種氛圍的主要因素,想讓孩子自覺地去運動,我們家長也就應該有一個運動的行為出來。想讓我們的孩子呢作息有規律,我們家長就應該有一個良好的作息時間表,也不能晚上不睡,白天不起。
所有這些都會構成我們培養孩子。自覺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麼我們家長呢只要做到上面的這些點,我們孩子的自覺性呢一定會培養的非常好。
了解「王惠文陪你聊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