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萌博
實習生 張寶硯 白玉潔
「原價120元,團購價48元的雙人牛排套餐;原價150元,團購價60元的足療套餐……」近幾個月來,省城很多白領都迷上了各種團購網,據不完全調查,濟南的「團客」有10萬人以上。26日,記者採訪了一家由大學生創業辦起來的團購網,聽他們講述了團購網的運營模式和背後的故事。目前這家只有兩個人的公司,靠著這個剛剛運作兩個多月的團購網,最高日利潤已能達千元。
個例點擊
倆大學生辦起一家團購網
李偉是山東大學 2008年的畢業生,從今年5月開始他和另外一名同學辦起了一家名為「維團」的團購網。經過兩個多月的經營,這家團購網已經頗有人氣,每天的點擊量達到3000多次,業務最多的一天做出了900多個單子,賺了上千元的利潤。
李偉對團購網的發展非常有研究。他介紹說,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從去年開始,團購網在白領中間就很流行了。今年年初,濟南也出現了這種團購網,從五六月份開始,一下子冒出了十餘家。
「做團購網,其實門檻很低,幾個人就能辦起來。」李偉介紹說,他和同伴主要是做技術維護,然後聘用了幾名在校大學生與商家談判拉團購單子。「 對商家而言,以高於成本價的價位進行團購,能夠吸引人氣,擴大自身的宣傳,所以他們很願意跟這些團購網合作。」
李偉介紹,根據省城這些團購網所做的不完全調查,省城保守估計有10 萬以上的「團客」,如果能吃透這些「 團客」 ,足可以讓相關團購網活得很滋潤。李偉的「維團網」 所設的QQ 群中會員已有五六百人了。
盈利分析
做一個團購單子可提成10%
「團購網能否賺錢,關鍵看拉來的商家團購單子能否有足夠大的優惠,吸引到足夠多的消費者。」李偉坦言,現在的團購網做一個單子一般可提成10% ,比如,一份商品的團購價為30元,網站可從中提成3元,不過這3元還要扣除掉向消費者發簡訊的費用以及使用支付寶的費用等等。
李偉介紹說,現在北京最火的團購網,一天能賺到1萬元,一年下來能賺到300多萬元,對剛創業的大學生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消費者團購的單子數量多,網站賺的就多,但如果團購的單子對消費者沒有吸引力,網站可能就一點錢都賺不到,基本算白忙活。」李偉說,經營這兩個月來,他們已經遇到過好幾次沒有賺到錢的單子,比如有一個星期,他們網站拿到的團購單子都不太好,那一個星期他們才賺了幾百元錢。
因為辦團購網投入成本和技術門檻都很低,記者了解到,目前省城不少大學生都在嘗試建立自己的團購網,但由於沒有好的團購單子,吸引不到消費者,一些網站很快就倒閉了。
行業隱憂
進入門檻太低帶來信譽問題
「濟南這樣的城市,容納七八家團購網還是可以的,但要是再多了,肯定會淘汰一批了。」李偉分析說,由於每家網站一天只提供一個團購單子,所以很多「團客」都會同時登錄多家團購網選擇,因此如果只有少數團購網站的話,同行相互之間還不會發生太多的衝突。
「但現在的問題是辦一個團購網太容易了,聯繫幾個供貨商給個最低價,幾百元買個虛擬伺服器和域名,使用一套共享的程序就能開辦一個團購網站。」 雖然自己的網站經營得還不錯,但李偉卻一直覺得團購網由於缺乏成本和技術門檻,太容易複製,必將會導致同行之間慘烈的競爭。
記者採訪中發現,目前已經有一些「團客」對一些團購的單子質量提出質疑,比如,有的商家雖然許諾得很優惠,但真去消費時卻發現了很多問題,從而也讓「團客」們對團購網的信譽提出了質疑。針對承諾不兌現、 售後服務不到位等問題,李偉認為,在誠信經營的基礎上,保證用戶的消費品質與售後服務,才是團購網站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消費新象
不少白領染上了「團購癮」
市民劉女士是省城高新區一家公司的員工,近一個月來,她每天一早來到公司,都會先上網瀏覽一下濟南的幾家團購網站。26日,她在一團購網站上看到原價49元的冰激凌快餐,團購價僅為15元,於是她在網頁上點擊了「團購」,不一會兒,她就收到了網站發來的確認簡訊。「憑著這條簡訊,我就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去這家店買到優惠價格的冰激凌了。」劉女士笑著說,自己最近好像染上了「團購癮」 。
讓劉女士如此著迷的正是近幾個月風靡省城的網絡團購。據介紹,這種網絡團購又稱團購 2.0,與以往常見的建材、車房等以實物為主的團購1.0不同,它依託網站作為固定的團購平臺,消費者「團」多為餐飲、娛樂等消費服務類項目,且折扣更低。與淘寶等大型購物網站不限時、不限地、不限量、 所售產品無所不包也不同,團購 2.0每天只更新推出一款折扣產品,且搶購期限為24小時,過時作廢。
參加團購的消費者被稱為「團客」 ,這部分消費群體一般是二三十歲的「白領」,有一定經濟基礎,追求一些比較高檔的消費,但同時又比較節約,希望能享受到商家優惠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