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代言】蓬江區棠下鎮良溪村:悠悠古村傳新韻

2020-12-23 澎湃新聞

「119」全國消防日

向消防英雄致敬。

作代言 樹品牌

興產業 促脫貧

由江門市委組織部指導,江門市委網信辦主辦,江門日報社、江門市網絡文化協會承辦的「我為駐點村代言」大型網絡公益助農活動來了。此次活動以「作代言、樹品牌、興產業、促脫貧」 為目標,邀請第一書記為駐點村代言,推介所駐點村的特色產品,展示鄉村美好風貌與第一書記在鄉村振興中的良好形象。

第三期

由第一書記劉旭泉

帶我們走進蓬江區棠下鎮良溪村

一方溪水養育一方人,「良溪」一名便由此得來,寓意「良才大用,溪水長流」。良溪村,坐落於群山環抱之中,猶如世外桃源,背山而築,面水而居。文明文化自然也在山水間生長、延續,一棟棟完整保存的歷史建築見證著往來。清山、碧水、古樓......自然與歷史的「澆灌」下,良溪村孕育出一番獨有的韻味。

第一書記為良溪美景代言

底蘊深厚 古色古香

良溪古村開基久遠,北宋時已有人居住。南宋紹興元年羅貴率領36姓97戶,從南雄珠璣巷遷徙至良溪。目前村裡仍完整保存著許多清代到建國初期的建築,如牌坊、祠堂、廟宇、碼頭、驛道、護村牆、護村河、名人故居、商鋪及明清古民居等,極具歷史文化價值。

「沿著黨群服務中心旁的公路走幾分鐘,就到了羅氏大宗祠。」劉旭泉介紹道。

△羅氏大宗祠

羅氏大宗祠,又稱豫章家廟。建於康熙四十六年,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木雕、磚刻、灰雕精緻,建築井然有序、莊嚴肅穆,保存完整度極高。

「目前羅氏大宗祠正在修繕中,主要是對一些破舊物件進行更換,儘可能地保留歷史建築的『原汁原味』。」劉旭泉說。

再往內走,就是良溪村的古村落。一幢幢古舊的明清建築映入眼帘,一條條由青石板鋪成的幽深小巷縱橫交錯,加上村內隨處可見的田園風光,仿佛置身時光隧道。沿著青石板走下去,節孝牌坊、進士井、青雲路、五部堂、羅貴墓、韞石堂......良溪景點一一顯現。

(圖片可上下滑動)

此外,古村落的居民建築也有亮點。「村中民居以磚木為主,磚、木雕刻十分精細考究,灰雕和屋內的水墨繪畫相當精彩。」劉旭泉興奮地比劃著。

第一書記劉旭泉:良溪古村文化底蘊深厚、歷史建築保存良好,近年來,已成為不少遊客的『打卡』勝地。歡迎大家來良溪感受古村的歷史韻味。

第一書記為良溪美食代言

歷史傳承 美食飄香

有歷史的地方

就有美食

良溪村的歷史裡,自然缺不了美食。羅貴率領眾人從南雄珠璣巷遷徙至此,自然也將原有的美食製作技藝帶給了良溪。原本這些美食只在家家戶戶的廚房裡飄香,如今也端上大桌,成為人們嚮往的佳餚。

能讓更多人一飽口福的美食聖地,自然是良溪村的「招牌」——良溪茶樓。拿上一份菜單,白水角、蘿蔔糕、芋頭糕、花生糕、雞屎藤糕、炒寒提、炒提必......極具地方特色的美食佳餚讓人垂涎不已。

「這些美食的製作方式,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劉旭泉夾起一塊介紹道,這道菜叫炒寒提,是用大米為主料做的一道點心。寒提烹調方法簡單、容易飽肚,是當時羅貴等人遷徙時的主要食物之一。隨著遷移,炒寒提便在良溪村流傳下來。

桌上醒目的黑色糕點是雞屎藤餅。「『三月三日,家家戶戶彌草味』每年農曆三月三,家家都吃雞屎騰餅。餅用材料是糯來粉和一種野生草康葉汁和糖。具有清熱、祛溼解毒功效。」劉旭泉說。

除了糕點主食,良溪還「孕育」出了一項知名的特產——柑普茶。「據考證,將雲南普洱茶和新會柑製作而成的柑普茶,由良溪村道光進士羅天池始創,羅氏子孫將這份製作手藝流傳至今。」現在,羅氏柑普茶仍採用傳統純手工製作、晾曬,保有著這份經典的味道。

△羅氏柑普茶

第一書記劉旭泉:如此多的美食,是不是讓你口水直流?吃貨們,快來良溪村一飽口福吧!

第一書記為良溪水產代言

魚類優質 待「慧眼識金」

除了傳承傳統

良溪村也打響了破局之戰

致力塑造出古村振興新格局

依水而建、依水而居的良溪村

自然離不開水的滋養

△郭永樂/攝

「良溪村的魚塘有1600多畝,每年產量很大,不少村民都是以養魚為生。」劉旭泉介紹道,水產是良溪村的重要經濟來源。

一大早,良溪村養殖戶羅顯志便在魚塘邊忙開了。「我們每天都要及時觀察一下魚的狀態,以免出現病害。」羅顯志是村裡的養殖大戶,在良溪村承包了200多畝魚塘,養殖有桂花魚、筍殼魚、鰻魚、羅非魚等品種。

「目前主要的銷售對象,還是中間批發商,渠道比較單一。」羅顯志表示,隨著河道整治成效顯現,良溪村的水質越來越好,魚的品質也不斷提高,但由於售賣渠道單一,品質的提升並未體現在售賣價格上。

「近幾年,也有一些廣州的零售商,願意買我們村的魚,他們走的是高端路線,看中的就是魚的高品質。」劉旭泉說。

第一書記劉旭泉:良溪村的桂花魚、筍殼魚、鰻魚等優質魚,仍具有不小的發展潛力,只待一個被人們認識的機會。如果你有興趣,歡迎致電!

歡迎大家來蓬江區棠下鎮良溪村遊玩

這裡有歷史古村遊樂賞玩

還有特色美食、優質魚類可品嘗購買

何樂不為?

編輯 | 蓬江發布編輯部

來源 | 江門日報、江門先鋒

其他人都在看

蓬江發布

微信號 : pjfabu

微博:@中國僑都-蓬江發布

蓬江區委區政府官方微信

暖意用心 溝通政群 服務民生

原標題:《【第一書記代言】蓬江區棠下鎮良溪村:悠悠古村傳新韻》

相關焦點

  • 遊古村嘆地道美食!解鎖江門「逛吃」新姿勢,go!
    漫步古村落,感受紅色旅遊品嘗地道美食,暢吃牛肉大餐……今天,小遊帶大家走進江門市棠下鎮周末,就來這裡解鎖「逛吃」新姿勢!走起走起GOGOGO!資料圖第一站,小編來到三堡村,村子位於蓬江區棠下鎮西面,抗戰時期,中共組織曾在三堡村開闢和建立交通聯絡站,並在三堡大井頭組織成立了新鶴人民抗日遊擊大隊第三中隊,掩護中區縱隊進入棠下和鶴山,開闢遊擊區。
  • 近2萬名宗親清明時節返回良溪古村祭祖!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上新臺階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攜手港澳加快推進相關工作,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回「家」祭祖良溪村裡敘鄉情「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 棠下鎮155個自然村基本完成「三清三拆」,村容村貌大變樣!
    走進江門市蓬江區棠下鎮仁厚村,村道小巷,乾淨整潔;魚塘規整,環境怡人。村內美麗的村景,極大地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據統計,棠下鎮包括仁厚村在內的155個自然村已基本完成「三清三拆」,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提升。△棠下紮實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範村創建工作,打造良溪村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自然村。圖為良溪村。南方日報記者楊興樂/攝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後動。
  • 「共建、共享」——江門棠下鎮與民俗館共建「黨建和文化傳承基地」
    江門市蓬江區棠下鎮三和村與位於該村的江門市蓬江區民俗文化博覽館以「共建、共享」的形式,成立了三和嶺南古民俗文化教育和實踐基地,走出了一條村鎮與私人博物館合辦黨建和文化傳承基地的路子,在當地成為美談。
  • 【人才強基】蓬江區:棠下鎮成功舉辦企業人才法律知識講座
    為深入推進「人才強基工程」,加強棠下鎮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與會人員紛紛表示,通過棠下鎮人才工作服務站這一平臺舉辦人才交流活動,人才之間溝通更加便捷,學習途徑更加豐富,達到增長見識、共同提高、一起進步的目的。
  • 江門蓬江區鄉村學校少年宮暑期班開課啦
    為進一步深化未成年人素質教育的載體和陣地建設,促進農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江門市蓬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依託鄉村少年宮,組建未成年人教育志願服務隊,開設鄉村學校少年宮暑期班,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志願者服務活動。
  • 水韻古村陸巷 詩意美好家園
    「月月花開季季鮮果,炊煙嫋嫋漁帆點點,悠悠水韻,田園有書香。」這是蘇州吳中區東山鎮陸巷村的美好影像。陸巷村位於太湖之濱、嵌於山塢之中,背靠莫釐峰、面朝西太湖,南望北圖,人傑地靈,風景秀麗。村域面積7.19平方公裡,下轄村民小組31個,現有人口1461戶5156人。
  • 【快樂·名品】名品學校團支部召開第一屆團員代表大會
    2018年11月29日上午 ,名品學校第一屆團員代表大會在學校多媒體會議室隆重召開,全校29名團員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
  • 蓬江區「雲招商」:統籌安排2000畝工業用地 對接三大主線招商
    記者從蓬江區產業轉移園獲悉,在4月28日舉行的江門「雲招商」推介活動中,蓬江區將統籌安排2000畝工業用地,專門對接電子信息、健康食品、智能製造三大主線開展招商活動。蓬江區產業轉移園是該區「1+3」產業平臺之一,而且是蓬江區乃至江門市發展戰略的重要區域,整個產業園區總體面積達3.7萬畝,其中棠下鎮約2.8萬畝,杜阮鎮約9000畝。目前已經落戶產業園的龍頭企業有海信集團、康師傅、天地一號、大長江集團等。
  •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關於江門市蓬江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年...
    江門市自然資源局:  《江門市自然資源局關於上報江門市蓬江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年)預留規模落實方案(濱江新區啟動雨水泵房建設工程(木棉樹雨水泵站))的請示》(江自然資〔2019〕611號)收悉。
  • 700歲古村煥發時代新韻 禪城張槎下朗村繪就幸福小康藍圖
    近年來,藉助美麗文明村居示範點創建的契機,這個有著700年歷史的粵劇文化古村,正承載著每一名村民的「小康夢」,努力朝著打造宜工、宜商、宜居的和諧魅力鄉村發力,讓全面建成小康照進現實。下朗村黨委委員陸惠青介紹,2002年,下朗村就建成了朗寶工業園,這是當時周邊第一座現代化的高層廠房。經過近20年的發展,下朗村轄內的朗寶工業園、朗豐工業園、各村民小組綜合樓、朗沙國際批發市場等一批產業園正蓬勃發展起來。近年來,下朗村更是通過投資約1.5億元對片區低矮廠房進行改造,並乘著張槎街道打造「織夢小鎮」的規劃東風,著力打造以紡織行業為重點的優質園區。